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血乳酸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运动组、艾灸组、对照组,经过1个灸程后(20次),测定各组力竭运动后的血乳酸的含量.结果:艾灸组血乳酸低于运动组(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能有效地消除力竭运动小鼠的血乳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对长期力竭大鼠抗疲劳性运动作用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反复游泳实验制造长期力竭模型。造模成功后,艾灸组大鼠温和灸神阕穴15 min,隔日1次,共治疗10次。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不接受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的力竭时间及实验前后的体质量,并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力竭运动24 h后血清中丙二醛(MDA)、血尿素氮(BUN)浓度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第10次游泳时间比较,艾灸组明显较模型组长(P0.01)。艾灸组大鼠第7次、第10次力竭运动前体质量增长速度慢于同期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MDA和BUN含量及AST、ALT和LDH活性均较空白组升高(均P0.01)。艾灸组大鼠血清MDA和BUN含量及AST、ALT和LDH活性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艾灸神阙穴可以降低长期疲劳大鼠血清中的MDA和BUN含量及AST、ALT和LDH活性,改善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抗疲劳性运动作用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模型组(32只)和艾灸组(32只)。模型组和艾灸组又按游泳次数不同分为4个亚组,即1次组、4次组、7次组、10次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采用游泳实验制造反复力竭模型。艾灸组大鼠每次力竭运动后,施温和灸神阙穴15 min,隔日1次。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力竭运动24 h后血清中葡萄糖(GLU)、丙二醛(MDA)、血尿素氮(BUN)浓度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模型大鼠力竭时间先长后短,模型4次组大鼠力竭时间明显长于1次组(P0.01),模型7、10次组大鼠力竭时间明显短于1次组(均P0.01),艾灸7次、10次组大鼠力竭时间均明显长于同次模型组(均P0.01)。模型7次、10次组大鼠血清GLU含量均较同次空白组升高(均P0.01),模型4次、7次、10次组大鼠血清MDA、BNU含量及AST、ALT、LDH活性均较同次空白组升高(P0.05,P0.01);艾灸7次、10次组大鼠血清GLU、MDA、BNU含量及AST、ALT活性均较同次模型组下降(P0.05,P0.01),艾灸4次、7次、10次组大鼠血清LDH活性均较同次模型组下降(P0.05,P0.01)。结论:艾灸神阙穴可以降低长期疲劳大鼠机体血清MDA、BNU含量及AST、ALT、LDH活性,有效改善大鼠长期疲劳症状,为今后临床应用艾灸神阙穴抗运动性疲劳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疲劳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 YH  Ren JN  Wu YC  Li SD  Shi SS 《针刺研究》2010,35(5):359-362
目的:探索针刺改善疲劳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会游泳的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每组20只。运动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进行疲劳训练,疲劳训练的第4周开始对针刺治疗组的小鼠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关元""肾俞"。治疗2周后,运动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小鼠做力竭运动,观察小鼠力竭运动时间;然后各组小鼠眼球取血,乳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乳酸,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酶偶联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结果:与运动对照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运动对照组及针刺治疗组的血清乳酸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运动对照组与针刺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均升高(P0.01);针刺治疗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上升(P0.05)、血清肌酸激酶下降(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地提高疲劳训练小鼠的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增加了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和减少了机体微细结构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对长期力竭运动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 0只。除空白组外,采用反复游泳实验制造长期力竭模型。艾灸组大鼠造模后"神阙"穴施温和灸15 min,隔日1次,共治疗1 0次。记录每次力竭时间、检测第10次力竭运动24 h后血清IgA、IgG、Ig M、ACP含量及观察脾组织形态变化。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 A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IgG、IgM、ACP含量。结果:艾灸组总体力竭时间较模型组长,但从第5次以后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较空白组血清IgG和IgM含量明显降低(均P0.01),血清ACP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组织形态受到破坏;艾灸组较模型组血清IgG和IgM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血清ACP含量明显降低(P0.01),脾组织形态得以修复。结论:艾灸神阙穴可以提高长期疲劳机体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降低ACP含量,修复被破坏的脾组织。  相似文献   

6.
补气活血方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丽 《中医药信息》2006,23(3):65-66
目的:探讨中药(非禁用药物)补气活血方对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中药组灌服补气活血方,运动对照组和正常组灌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20只。检测各组小鼠游泳至力竭后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实验组小鼠骨骼肌的SOD、肌酸激酶、LDH活性和血清肌酸激酶、LDH活性均出现明显的恢复,而运动对照组小鼠骨骼肌SOD,肌酸激酶和LDH活性显著下降,血清肌酸激酶和LDH的活性显著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补气活血方具有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艾灸预处理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对卵巢储备功能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1组、艾灸2组和艾灸3组,每组8只。用雷公藤混悬液灌胃复制DOR大鼠模型。艾灸各组予"肾俞""关元"麦粒灸治疗,每穴7壮,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艾灸1组于干预4周后造模,艾灸2组艾灸干预2周后造模同时再予艾灸干预2周,艾灸3组造模同时艾灸2周,造模结束后继续艾灸2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卵巢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雄激素(T)、脱氢表雄酮(DHEA)含量变化。结果:各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 05)。模型组大鼠卵巢指数低于空白组(P<0. 05),艾灸2组和艾灸3组大鼠卵巢指数较模型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大鼠血清AMH水平低于空白组(P<0. 05),艾灸2组和艾灸3组血清AMH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 05)。模型组大鼠血清FSH、E2、T、DHEA水平高于空白组(P<0. 05);各艾灸组血清FSH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 05),艾灸2组低于艾灸1组和艾灸3组(P<0. 05);艾灸2组和艾灸3组血清E2、T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 05),艾灸2组低于艾灸3组(P<0. 05);各艾灸组血清DHEA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 05)。结论:艾灸预处理可改善DOR模型大鼠的卵巢储备功能,但艾灸介入时间不同,效应不同,疾病前配合疾病早期干预效应最佳,其次为疾病早期。单纯疾病前干预对卵巢储备能力的保护效应虽然不明显,但对DHEA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作用。方法: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及运动艾灸组,每组20只,运动对照组和运动艾灸组小鼠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2周,每次游泳后,运动支灸组小鼠艾灸足三里、关元、肾俞,最后一次游泳后次日,运动对照组和运动艾灸组小鼠做力竭运动,观察小鼠力竭运动时间,力竭后检测血乳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运动对照纽相比,运动艾灸纽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减少。结论:艾灸能有效地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提高力竭运动小鼠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逆灸对不同运动强度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逆灸组、中等运动对照组、中等运动逆灸组、力竭运动对照组、力竭运动逆灸组,每组10只。采用不同运动强度对小鼠进行训练。各逆灸组取"足三里""关元"穴进行艾灸治疗,每穴每日灸5壮,每日1次,每周休息1d,共治疗3周。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各组心肌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结果:中等运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中等运动逆灸组与中等运动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力竭运动对照组与中等运动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力竭运动逆灸组与力竭运动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电镜观察显示,中等运动逆灸组比中等运动对照组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轻,力竭运动逆灸组比力竭运动对照组心肌细胞亚细胞结构破坏程度轻。结论: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训练均可引起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损伤,且伴有心肌组织损伤,随着运动强度加大,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更加明显;艾灸可减轻高强度运动对小鼠心肌细胞造成的损伤,减少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对运动训练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艾灸组,每组均为20只。运动对照组、艾灸组每日进行运动训练,艾灸组于运动训练后进行艾灸关元和肾俞穴,检测运动训练后小鼠的血乳酸和肌酸激酶、耐缺氧时间。结果:艾灸后,小鼠的耐缺氧时间由24.8±1.7提高到32.8±2.7(P0.01)。结论:艾灸可以防止小鼠骨骼肌微细结构在运动训练中的损伤,从而提高耐缺氧时间。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鼻窦炎患者1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97例。常规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4、IL-5、IL-10、TNF-ɑ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IL-10、TNF-ɑ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5.88%,常规组有效率为85.57%,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