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乳腺疾病患者中115个乳腺良恶性病灶,评价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强化率(slope)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善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SER、slope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R、S1Ope及ADC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73、0.91。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则三者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8%、84%、91%;特异性分别为82%、65%、80%。结论DCE-MRI及DWI对乳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DWI的诊断效能稍高于定量动态增强MR。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p53基因突变组和非p53基因突变组子宫内膜癌术前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性,探讨利用术前磁共振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和分子分型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图像。按子宫内膜癌术后分子分型分为p53突变组(n=40)和非p53突变组(n=30),工作站上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的ADC值,并比较组间病灶ADC值的差异。绘制术前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ROC曲线图,计算其曲线下面积,根据ADC值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效能。结果 p53突变组的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ADC最小值(ADCmin)分别为(845.9±156.7)×10-6mm2/s、(964.9±175.7)×10-6mm2/s、(738.5±170.7)×10-6mm2/s,非p53突变组则分别为(694.3±93.0)×10-6mm2/s、(794.0±112.2)×10-6mm2/s、(593.5±108.5)×10-6mm2/s,p53突变组的ADC值显著大于非p53突变组(P<0.05)。根据ADCmean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655~0.919)。取ADCmean=820.6×10-6mm2/s为临界值时,对p53基因突变子宫内膜癌的预测效能为:准确度74.5%,敏感度53.8%,特异度94.4%,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58.6%。结论 术前磁共振ADC值或可作为区分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影像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乳腺疾病患者中115个乳腺良恶性病灶,评价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强化率(slope)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SER、slope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ER、slope及ADC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73、0.91。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则三者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8%、84%、91%;特异性分别为82%、65%、80%。结论 DCE-MRI及DWI对乳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DWI的诊断效能稍高于定量动态增强M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中的价值差异。 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病理结果证实的ccRCC患者61例,根据Fuhrman分级将其分为低级别组27例(Ⅰ级10例、Ⅱ级17例)和高级别组34例(Ⅲ级19例、Ⅳ级15例)。患者均行肾脏常规单指数DWI序列和DKI序列扫描,测量参数包括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轴向扩散峰度(Ka)以及径向扩散峰度(Kr)值。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DWI、DKI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并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的AUC值,以评价各参数对分级的诊断效能。 结果 (1)ADC、MD、MK、Ka、Kr值在正常肾实质、低级别及高级别ccRCC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在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肾实质、低级别及高级别ccRCC的ADC值分别为(2.10±0.16)×10-3mm2/s、(1.70±0.34)×10-3mm2/s、(1.20±0.32)×10-3mm2/s,FA值分别为0.26±0.06、0.26±0.11、0.28±0.14,MD值分别为(6.02±0.43)×10-3mm2/s、(5.10±0.96)×10-3mm2/s、(3.70±0.76)×10-3mm2/s,MK值分别为0.49±0.04、0.57±0.07、0.84±0.20,Ka值分别为0.39±0.04、0.48±0.14、0.65±0.19,Kr值分别为0.53±0.05、0.66±0.18、0.98±0.29。与正常肾实质比较,低级别与高级别ccRCC患者的ADC、MD值均逐渐减低,MK、Ka及Kr值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绘制ROC曲线,得出ADC、MD、MK、Ka及Kr值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的截断值分别为1.50×10-3mm2/s、4.49×10-3mm2/s、0.71、0.51、0.68,敏感度分别为85.3%、87.5%、79.2%、83.3%、95.8%,特异度分别为75.2%、90.6%、100.0%、85.3%、75.4%;各参数鉴别低级别、高级别ccRCC的AUC分别为ADC值0.831,MD值0.884,MK值0.950,Ka值0.832,Kr值0.874,其中以MK值的AUC最高。 结论 与单指数扩散模型相比,DKI模型,特别是其衍生出的参数MK,更适合作为ccRCC病理分级预测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Min)、表观扩散系数差(ADCDR)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与微小浸润的鉴别诊断,提高对微小浸润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27例乳腺导管微小浸润癌(DCIS-Mi)和31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术前行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Philips Ingenia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和乳腺专用相控阵列表面线圈进行乳腺检查。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中从多个感兴趣区中选出ADCMin和最大表观扩散系数,同时计算ADCDR,此外,分析MRI-DCE特点。结果 DCIS-Mi的ADCMin明显低于DCIS[(1.15±0.03)×10 -3 mm 2/s比(1.34±0.04)×10 -3 mm 2/s,t=-7.192,P=0.002],ADCDR值高于DCIS[(0.32±0.03)×10 -3 mm 2/s比(0.18±0.08)×10 -3 mm 2/s,t=-10.228,P<0.001];DCIS-Mi早期强化率高于DCIS[159.71(157.82,162.49)%比147.29(143.59,160.22)%,Z=-3.578,P=0.007]。DCIS-Mi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以节段为主,内部强化特点为不均匀或簇环状强化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肿块内部特点、肿块边缘、肿块内部强化特点、时间信号曲线、早期强化率、ADCMin及ADCDR为诊断DCIS-Mi最佳变量,最佳变量通过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ADCMin、ADCDR、非肿块内部强化特点和肿块内部强化特点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临界值分别为:1.12×10 -3 mm 2/s、0.31×10 -3 mm 2/s、1.50、1.50。结论 DCE-MRI联合ADC值有助于鉴别乳腺DCIS-Mi和DCIS,尤其ADCMin、ADCDR、非肿块内部强化和肿块内部强化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IVIM)序列各参数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57例和前列腺增生45例患者分别行磁共振IVIM序列和DWI序列检查,比较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的ADC值、纯弥散系数(Dslow)、伪弥散系数(Dfast)以及灌注分数(f)值的差异。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各参数的数据建立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的ADC值、Dslow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f值高于前列腺增生,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方Dslow的AUC最大,Dslow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ADC值、Dslow、f都可以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但是Dslow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成人后颅窝髓母细胞瘤(M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MB 12 例,所有病例均行MRI 平扫、增强扫描及DWI 检查, 6 例行3D-ASL检查。结果 小脑半球者6例(50%), 小脑蚓部者3例( 25% ),第四脑室者2例(16.7% ), 桥小脑角区者1 例(8.3% )。MRI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FLAIR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实性成分DWI均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11例肿瘤内或边缘见大小不等囊变或坏死区,1例肿瘤内见钙化,1例肿瘤内出现出血。大部分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6例ASL均呈低灌注,且肿瘤的CBF值与镜像侧CBF值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MRI常规扫描联合DWI和3D-ASL在成人后颅窝M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包括脑膜瘤23例、髓母细胞瘤5例、听神经瘤8例、血管周细胞瘤4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9例、星形胶质细胞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横断位DWI成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病灶区及邻近正常小脑白质区域的平均ADC值,计算两者的比值即标准化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及标准化ADC值进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标准化ADC值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中,12例DWI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ADC图呈等或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881±0.445)×10 -3 mm 2/s,标准化ADC值为2.70±0.62;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中,51例DWI呈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4例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771±0.202)×10 -3mm 2/s,标准化ADC值为1.17±0.33。两组肿瘤相比,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均明显高于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9,P<0.001;t=9.184,P<0.001),标准化ADC值取1.89作为诊断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阈值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96.6%,ROC曲线下面积为0.989。结论 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与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7月在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3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分为淋巴血管浸润阳性组15例和淋巴血管浸润阴性组2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检查,比较两组间瘤体平均ADC值及最小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淋巴血管浸润阳性组与阴性组瘤体的平均ADC值和最小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瘤体平均ADC值取临界值0.851×10-3mm2/s时,诊断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73.3%,曲线下面积为0.854;瘤体最小ADC值取临界值0.750×10-3mm2/s时,诊断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66.7%,曲线下面积为0.822。对平均ADC值与最小ADC值的曲线下面积进行delong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25例(28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IEMENS AVANTO1.5TMR对乳腺肿块感兴趣区求得表观扩散系数(ADC),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第1分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结果20个(20/28)肿块见"毛刺征",13个(13/28)肿块见"分叶征"。第1分钟强化率为(75±5.6)%。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Ⅲ型17个(17/28),Ⅱ型11个(11/28),10个肿块(10/28)见环形强化。肿块ADC值为(1.13±0.15)×103mm2/s。结论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结节病变的MRI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71例,均经过病理证实结节状病灶,术前均进行MRI多参数成像,选取动态增强(DCE-MRI)和DWI数据进行分析,经处理得到:时间-信号曲线(TIC),达峰时间(Tpeak),峰值强化率(PER),峰值(SImax)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结合形态学特征:边缘毛糙、环形强化、边缘毛刺征及分叶征进行分析。  结果  恶性病灶43例,良性病灶 28例。TIC时间-信号曲线Ⅰ型22个,以良性为主17例,恶性5例;Ⅱ型35例,恶性为主24例,良性11例;Ⅲ型14个,均为恶性;良、恶性病灶TIC曲线类型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恶性病变的峰时(Tpeak),峰值强化率(PER),峰值(SImax)及ADC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边缘毛糙33例,均为恶性;环形强化24例,良性5例,恶性19例;毛刺征29例,均为恶性;有分叶征42例,良性7例,恶性35例。良恶性病灶形态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血流动力学参数、ADC结合形态学特征对乳腺结节状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WI、ADC值、动态增强MRI(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112个病灶)进行MRI常规检查与DWI扫描(b=800 s/mm2)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内病灶的形态、强化特征及弥散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乳腺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多呈分叶状、不规则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以肿瘤形态学特征评价良、恶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5个恶性病灶中,9个呈Ⅰ型曲线,48个呈Ⅱ型曲线,18个呈Ⅲ型曲线;37个良性病灶中19个呈Ⅰ型曲线,17个呈Ⅱ型曲线,1个呈Ⅲ型曲线;以Ⅰ、Ⅱ型曲线诊断良性病变,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以肿瘤边缘特征评价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以ADC值=1.195×10-3 mm2/s作为界值,75个恶性病灶中,61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37个良性病灶中25个病灶的ADC值>1.195×10-3 mm2/s,良、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DWI、DCE-MRI联合应用对评价乳腺病变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乳腺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方法: 选择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并行乳腺MRI检查的女性患者123例,行轴位DWI、矢状位T2W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DCE-MRI)。以DCE-MRI图像为参考,在DWI图上分别于病灶内、病灶邻近正常腺体区域放置感兴趣区(ROI),记录相应区域ADC值,并计算标化后rADC值。比较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ADC和rADC鉴别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两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结果: 134个乳腺病灶中,84个恶性病灶和50个良性病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04±0.26)×10-3和(1.60±0.40)×10-3mm2·s-1,正常腺体134个ROI平均ADC值为(1.89±0.31)×10-3 mm2·s-1,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和正常腺体(P<0.01)。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平均rADC值分别为0.59±0.18和0.83±0.30,恶性病变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P<0.01)。选择ADC阈值为1.22×10-3 mm2·s-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0%和84.5%,AUC为0.89。选择rADC阈值为0.67,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和75.0%,AUC为0.79。标化后rADC的AUC低于标化前ADC(P<0.05)。 结论: ADC和rADC 值的定量分析是鉴别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标化后rADC 值未能提升ADC值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曲线、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用于乳腺疾病定性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临床怀疑乳腺肿块患者30例(30个病灶),均获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灶17个,恶性病灶13个。统计MR动态增强曲线、ADC值及联合诊断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MR动态增强曲线、ADC值及联合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76.67%、80.0%、90.0%,敏感性为84.62%、84.62%、92.31%,特异性为70.59%、76.47%、88.24%。结论 MR动态增强曲线、ADC值联合诊断乳腺疾病,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1.5T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增值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10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检查,获得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及ADC值,在患者术后检测病理标本,包括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情况与免疫组化指标(ER、PR、Ki-67、Cerb B-2)等,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和动力学参数、ADC值与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1)102例乳腺癌患者中,80例患者为浸润性导管癌,以不规则形患者多见,动态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者51例,Ⅲ型TIC者69例。患者平均SER值为(123.54±43.52)%,平均最大增强斜率值(0.95±0.46);(2)边缘状态、最大增强斜率、TIC在各项指标中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形态和肿瘤大小(P0.001)呈正相关性;ER、PR(P=0.012,P=0.045)与肿瘤形态呈负相关性;组织学分级(P=0.011)、ER(P=0.014)、PR(P=0.009)与内部强化特点呈现负相关性;信号增强率与肿瘤大小(P=0.016)、淋巴结状态(P0.001)呈现负相关性。结论 MRI动态增强及DWI扫描的形态学和动力学参数与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肿瘤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信号增强率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女性乳腺患者行MRI—DWI(b=500、800s/mm2)检查,相同的感兴趣区(ROI)下,测量病变的ADC值,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b值分别取5OO、800s/mm2,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7,P〈0.001;t=6.399,P〈0.001);b-500s/mm2,最佳诊断点ADC值为1.13×10-3mm2/S ROC曲线下面积为0.90,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79.4%;b=800s/mm2,最佳诊断点ADC值为1.0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88.2%。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乳腺病患者的52处病灶同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b值=800mm2/s)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以1.228×10-3mm2/s作为界值评价乳腺病变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0%;以Ⅰ型曲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0%。如结合ADC值与时间-强化曲线对病灶良恶性分析,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90%。结论应用DW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