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谢岚  毛欣 《成都医药》2013,(1):8-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诊断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老年糖尿病患者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2组,即单纯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分别测量2组患者血清CysC、β2-MG、肌酐(Cr)水平和阳性率,并将结果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清CysC、β2-MG水平DN组、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N组高于DM组(P〈0.05)。3组血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DN组CysC、β2-MG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5),DN组血清CysC、β2-MG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血Cr的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sC、β2-MG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2.
谢枫 《海峡药学》2009,21(5):145-146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用酶免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血、24h尿中TGF-β1浓度,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β1值明显升高(P〈0.01)。同时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B1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24h TGF-β1在正常蛋白尿组病人已明显升高(P〈0.05).并随着肾脏疾病的加重,尿TGF-β1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中会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血清、24h尿TGF-β1含量随着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剑云  刘宝生 《河北医药》2010,32(13):1726-1727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36例,另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中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h尿微量白蛋白(mALB)、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EDN组hs—CRP与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是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损伤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其发生DN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76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健康对照组78例与糖尿病组76例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尿mAlb检测平均值为(37.99±76.09)mg/24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8.3±6.01)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0~10年组尿mAlb平均值为(15.79±12.81)mg/24h,11年以上组平均值为(68.23±110.21)mg/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肾损害,应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并比较2型糖尿病(T2DM)及T2DM伴有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探讨联合检测对DN诊断的意义。方法依据24h尿蛋白的定量将90例T2DM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正常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mg/24h);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mg~300mg/24h);C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mALB〉300mg/24h);健康体检的(NC组)正常人对照组30例,分别计算各组的血清hs-CRP、CysC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与CysC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60例,根据踝臂指数(ABI)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LEAD组,n=28,ABI〈0.9)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NC组,n=32,ABI≥0.9),分别给予为期14d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清蛋白(GA)、同型半胱氨酸(Hey)、3-硝基酪氨酸(3-NT)、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并对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LEAD组Hcy、3-NT、8-OhdG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两组FPG、2hPG、GA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Hcy、3-NT、8.0hdG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NC组下降得更明显。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但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优。  相似文献   

7.
潘勤  陈吉海  叶小珍  杜宏 《河北医药》2010,32(2):188-18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液8-脱氧鸟嘌呤(8-OHdG)之间的关系。方法取41例DN患者作为DN组,65例正常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方法测定血液单核细胞DNA氧化损伤指标-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水平。结果DN组血液8-OHd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血液8-OHdG水平显著升高(P〈0.01);DN组24h尿白蛋白与血液8-OHdG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8-OHdG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将8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它们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的水平。结果SDM组L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N组显著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Lp(a)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442,P〈0.01)。结论Lp(a)水平在DN患者中升高,且随着UAER的增加而升高,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义明  揭育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03-1704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44倒,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忠者血清TGF-β1、Ⅳ型肢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厚水平较对照纽明显升高(P〈0.05~0.01);DN组较DM组忠者血中-β1、Ⅳ型肢原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结论TGF-β1和Ⅳ型胶原可能在糖屎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糖尿病病人肺功能的变化并判别其与24h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65例糖尿病人(T1DM30例及T2DM35例)及28例健康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选用FVC、FEV1、FEV1/FVC、FEF50%、FEF75%、DLCO,并检测FPG/2h-PGHbA1C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FVC、FEV1、FEV1/FVC、V75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24h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24h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其肺功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FEV1/FVC、V75与FPG、2h-PG、HbAlC、病程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FVC、FEVl、DLCO与各因变量均成负相关(P〈0.01),与24h尿微量白蛋白负相关最为明显(P〈0.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小气道弥散功能障碍,24h尿微量白蛋白可作为糖尿病肺功能损伤的早期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Holter Star软件监测系统对6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并将HRV测定值与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人早期肾病时即有HRV轻度下降,临床期肾病时HRV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HRV与24小时尿蛋白排泄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与肾病并存,呈平行关系,HRV可用来预测肾病变。  相似文献   

12.
陶琳  赵晓莲  齐淑芳 《天津医药》2022,50(2):186-190
目的 探讨血清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 激的关系。方法 选取DR患者(DR组)82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2 例)以及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对照组)50例以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组)50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XNIP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 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比色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硫代巴比妥法检测 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 醇(T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和DR组TG、TC升高(P<0.05),但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 糖尿病组及 DR 组 HbA1c、FPG、MDA 及 TXNIP 依次增加,而 SOD 和 GSH 依次降低(均 P<0.05)。与 PDR 组比较, NPDR组MDA和TXNIP降低,而SOD和GSH升高(P<0.05);2组HbA1c、FPG、TG及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高水 平的 MDA 和 TXNIP 是 DR 患者发生 PDR 的危险因素,而较高水平的 SOD 和 GSH 则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 TXNIP诊断D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30~0.875),当截断值取3.01 μg/L时,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 数分别为 53.66%、94.00% 和 0.477。结论 TXNIP 在 DR 患者血清中呈异常高表达,是 DR 患者发生 PDR 的危险因 素,且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临床诊断DR有一定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186名志愿者被纳入研究,包括健康对照组40例、单纯糖尿病组38例(DM组)、DNa-硫辛酸治疗组35例(DNA组)、DN缬沙坦治疗组40例(DNX组)、DN联合治疗组(DNAX组)33例,对纳入对象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物(AOPP)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分析比较DN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DM、DN组血清MDA(4.64±0.47、4.97±0.43)mol/ml、AOPP(45.28±5.99、70.80±12.40)μmol/L均显著升高,SOD(92.62±7.48、80.92±5.98)U/ml、T—AOC(8.17±0.94、7.19±0.73)U/ml均显著降低(p〈0.05),以DN组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UAER与MDA、AOPP呈正相关,与SOD、T—AOC呈负相关;治疗后DN各组血清MDA、AOPP及UAE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SOD、T—AOC显著升高(P〈0.05),以DNAX组MDA(3.95±0.52)mol/ml、AOPP(61.79±11.08)umol/L、SOD(89.35±9.57)U/ml、T—AOC(7.95±0.77)U/ml变化最为显著。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人体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仅一硫辛酸联合缬沙坦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善DN预后。  相似文献   

14.
15.
曹磊  胡恩赑  李晓楠 《天津医药》2022,50(2):190-19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vWF裂解酶(ADAMTS13)的水平及其作 用。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0例和2型糖尿病(T2DM)组合并DN患者14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 肌酐比值(ACR),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42例,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56例,30 mg/g≤ACR˂300 mg/g), 大量白蛋白尿组(46例,ACR≥300 mg/g)。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vWF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DAMTS13水平, 并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等,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 过率(eGFR)。结果 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HbA1c、Fib、D-二聚体及vWF依 次增加,而ADAMTS13依次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与D-二聚体是血清vWF的影响因素,而 D-二聚体是ADAMTS13水平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vWF诊断DN肾脏损伤敏感度较高,D-二聚体诊断 DN肾脏损伤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均衡,特异度更有优势。结论 血清vWF、ADAMTS13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 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可以成为DN早期的诊断和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根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发生情况,将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血管并发症(NDC)组和DMAP组,DMAP组又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同时以9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浆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 (Vit B12)水平.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HCY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AP组高于NDC组(P<0.05),而FA、Vit B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FA、VitB12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高HCY血症是DMAP的重要危险因素,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浆HCY、FA、Vit B12水平有助于监测、判断DMA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影响 2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因素。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 12 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并与 4 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VEGF水平作对比分析。使用SPSS10 0统计软件包对糖化血红蛋白 (GHbAlc)、血糖、尿白蛋白 (UALB)和肌酐 (Cr)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非糖尿病肾病 (NDN)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33;P =0 0 0 0 ;P =0 0 0 0 ) ;DN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NDN组 (P =0 0 2 0 ;P =0 0 0 0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等因素影响 (P =0 0 0 0 ;P =0 0 0 0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受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等因素的影响 ,且随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增高 ,高水平的血清VEGF有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诊断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胱抑素C(Cys-C)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T2DM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16例T2DMN患者(DN组)及38例健康者(C组)分别测定尿蛋白排泄率(UAER)、RBP、Cys-C、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指标.Cys-C、RBP及UAER、mAlb的测定均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NAG的测定采用化学酶法速率法.结果 DN组血RBP、尿RBP、Cys-C、NAG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且各检测指标水平在不同的T2DMN临床分期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2DMN早期患者尿RBP阳性检出率高达56.84%.结论 尿RBP可以作为反映T2DM患者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尿RBP与Cys-C同时检测可作为评价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部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褪黑素对实验性糖尿病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嫚丽  吴汉妮 《医药导报》2008,27(12):1443-1445
[摘要]目的观察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特异性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T)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糖尿病褪黑素处理组(DM组)、正常对照组(NC组),8周后比较各组体重、血糖、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肾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含量,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中NT的表达。结果和DN组比较,DM组大鼠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肾脏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酶SOD、GSH Px活性升高(P<0.05),NT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褪黑素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抗氧化能力和降低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