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生命线”,但一些长期透析患者,由于多次手术及反复穿刺,上肢前臂已无可供做内瘘吻合的动静脉。我们采用尸体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方法 将尸体动脉用乙醚及无水乙醇处理,保存于75%乙醇内。将尸体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3例。结果 术后血流通畅,血流量200-275ml·min-1。结论 用尸体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动静脉内瘘术608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动静脉内瘘术608例,其中前臂腕上4 cm端侧208例,端端290例,鼻烟窝30例,肘部端侧50例,前臂三切口桡动脉和贵要静脉端端20例,尺动脉与贵要静脉端侧吻合10例.结果 本组术后瘘口均可闻及血管杂音或扪及震颤,并发症发生率2.3%.并发手肿胀综合征2例,出血3例,吻合口血栓溶栓再通1例,狭窄3例,感染1例,皮下血肿形成后皮缘缺损坏死1例.结论 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內瘘的首选术式,对多次手术者可根据血管情况由远及近选择不同的术式.术前良好的定位,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位动静脉内瘘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位动静脉內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前臂建立自体血管通路困难者施行高位动静脉內瘘术46例,初次手术血管条件差者1例,初次手术失败3例,多次手术且内瘘不通者42例。结果 46例全部成功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内瘘均自建立之日起4周后使用,均能达到透析的要求。术后观察1年内瘘通畅率100%。手术时间(60±25)min,血管吻合时间(28±10)min。结论肘部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安全可靠,手术成功率高,对于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失败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肘上高位建立动静脉内瘘术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显微吻合不同口径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而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直接影响到患者长期存活和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在病人前臂无自体血管可用或动静脉距离较远时,应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并应用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5.
我中心至 1987年开始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病人以肽轮钉作A—V内瘘成形术 ,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 12年来共作 435例。但其中有 112例闭塞占 2 5 .5 % ,本文就其闭塞原因及重建作如下分析 ,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12例 (次 )发生于 90例病人 ,女性 5 8例 ,男性 32例 ;年龄 2 1岁~ 78岁 ,平均 6 7.1岁 ;原发病 :糖尿病肾病 31例 ,慢性肾炎 2 3例 ,高血压肾病 11例 ,痛风肾10例 ,多囊肾 9例 ,其它 6例。全部病人均符合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诊断标准。2 A—V内瘘术方法 选择病员左或右上肢桡A及头静脉分支 ,剥离 ,结扎远心端…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与肱动脉行端-侧连续外翻吻合;PTFE人造血管内瘘84例,前臂作“U”形皮下隧道,置入PTFE人造血管20—35cm,动脉端人造血管与肱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端与肱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1周内瘘口震颤消失52例,彩超发现瘘口狭窄,有血栓形成,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后均获成功。应用人造血管内瘘术后肢体肿胀较明显。内瘘3周后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吻合口径5mm较合适,人造血管内瘘对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透析动静脉内瘘吻合失败及成熟不良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手术失败与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8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内瘘吻合手术的成功率与成熟不良发生率;将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的内瘘吻合手术成功率与青壮年组比较;同时观察动静脉血管病变对内瘘吻合手术与成熟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例的内瘘吻合手术成功率为97.7%,内瘘成熟不良发生率为9.2%;老年患者的内瘘吻合手术失败与成熟不良发生率(17.1%)明显高于青壮年(5.7%);观察病例中由于血管因素导致手术失败与成熟不良共9例(90%,9/10)。结论:在做好充分的术前检查并熟练掌握手术方法的前提下,桡动脉头静脉标准内瘘的手术吻合成功率很高,但老年以及已有的血管病变是明显影响内瘘建立与成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耐以生存的最常用血管通路,其寿命的长短与血管条件、吻合技术、反复穿刺、压迫不当以及自身因素有关。现将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自身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钛轮钉制作动静脉内瘘5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端端及端侧血管吻合术建立标准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130例次动静脉标准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其中血管端端吻合术组(I组)42例,端侧吻合术组(Ⅱ组)88例。结果:Ⅱ组血管内瘘使用时间≥3年占65.91%,明显优于I组(P<0.01);I组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其他常见并发症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端侧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优于端端吻合术组,是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有效,能为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肢体浅表比较接近的动静脉都可以用来建立动静脉内瘘.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采用鼻烟壶处桡动脉远心端和头静脉近心端行端端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临床观察效果良好,较其他部位建立的动静脉内瘘具有许多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使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作内瘘更易成功。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3~5cm,两端分别插入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近心端,使之端端对接后间断缝合,避免了因血管太细缝合困难及手术显微镜下缝合的技术要求。结果:52例尿毒症患者,头静脉直径〈1.5mm,51例一次缝合成功,仅1例因桡动脉痉挛手术失败。维持血液透析8月内未见闭塞。最长使用已达10年。血流量符合血液透析要求。结论:本缝合法不需特殊条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新式的动-静脉内瘘方法.方法 对前臂无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内瘘患者,经彩超评估上臂血管情况后,采用肱动脉与头静脉或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做侧侧吻合.使用连续性缝合完成的技术要求.结果 20例患者上臂侧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无明显内瘘术后相关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使用情况良好.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原因及如何预防、治疗。方法:对91例建立永久性AVF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栓塞者分别行内瘘动脉端注入尿激酶或肝素及导管介入下溶栓。结果:发现21例AVF闭塞,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10例,穿刺不当及压迫时间过长者5例,低血压者4例,心动过缓1例,促红素未及时减量者1例。其中8例发现栓塞〈12 h,予溶栓治疗后5例再通。结论:AVF闭塞与糖尿病,瘘口压迫时间过长,内瘘穿刺不当,血液黏滞度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等因素有关,尽早发现内瘘闭塞及尽早行溶栓治疗是再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病患者常需要建立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常规间断缝合法吻合动静脉难度大、耗时长。为了缩短吻合时间,提高远期通畅率,进行了套叠粘接吻合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实验研究,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管吻合。将动脉端套入静脉端,只需吻合两针,用医用胶封闭吻合口。经8个月观察,通畅率达100%,血流量均超过300ml/min。达到了透析需要。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做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来维持生命。在临床上有动静脉造瘘的报道,但有关造瘘术失败后重建内瘘的报道不多。我院于1990年~2002年9月先后在裸眼下为26例造  相似文献   

18.
对于尿毒症患者,需进行长期血液透析,而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透析成功的首要条件。血液通路的建立,有体外动静脉瘘和体内动静脉瘘两种。因体外动静脉瘘的护理不便等各种原因,现基本不用。体内动静脉瘘随显微外科技术提高,已被广泛应用。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9~2002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9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4例,年龄31岁~65岁。手术方式: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88例,采用大隐静脉移植行贵要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4例。瘘口4mm~6mm,术后血流量300~500ml/min。内瘘使用时间1个月~3年,其中1例…  相似文献   

19.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于需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可以说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透析相关理论及技术的进步,患者生存周期延长,透析时间也随之延长,内瘘闭塞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患者透析治疗的进行,严重威胁着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因此,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诱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改良剪开套接法建立前臂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动静脉内瘘是保证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在各种永久性血管通路中,以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最为常见,我们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16例尿毒症患者采用改良血管剪开套接法建立前臂动静脉内瘘,经随访3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