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 (HCECG)和常规导联心电图 (RLECG)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分析 172例两种导联心电图的T波形态 ,并结合其中 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心血池 (99mTC RBC)、Holter、UCG、X线心脏片、血脂检查做比较。结果 ①正常组两种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一致 ,均在正常范围 ,但T波振幅均值HCECG >RLECG(P <0 .0 1)。②异常组HCECG与对照的几项检查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HCECG能排除T波的假性改变 ,更符合冠脉造影诊断 ,可用来客观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③HCECG与冠脉造影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HCECG为无创性检查 ,能提供心肌缺血的初步判断 ,有助于冠脉造影前的临床筛选。  相似文献   

2.
男29岁,血压高2年,发作性心悸病史1年,发作时脉搏增快。体格检查:血压160/110mmHg,心脏不扩大,心音规律,心率85次/分,无杂音,肺无异常,未扪及肝脾,反射正常,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心电图特征:大多数P波形成正常,频率85次/分,P—R间期0.14秒,Q—T间期0.38秒,QRS形态、振幅及ST—T均正常。但在V,导联中有两个波与一般QRS波群截然不同,初始部分有预激波“8”波,呈略宽的Rs型,其后T波倒置,而且P—R间期0.09秒短于正常0.14秒,振幅较其余高。心电图诊断:①间歇性预激综合征。②偶发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在计算机身份识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8岁以上健康成年人12导联心电图2 500份,每份心电图每个导联选择一次波形清晰、可辨的心动周期,观察记录P波、QRS波、T波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 500份心电图中:①P波、T波分别有30 000个,2种波形均为单波形态,波形较QRS波低小,甚至平坦不能明视,且影响因素多,波形变化大,变异度大。②有30 000个QRS波,QRS波为综合波形,其中简单波29 347个(97.8%);复杂波653个(2.2%),QRS波波形高大,影响因素少,波形变化小、变异度小。结论心电图P波、T波波形小、变化大,变异度大,不适合作为身份识别的指征;而QRS波波形大、变化小、变异度小,适合作为计算机快速身份识别的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胸痛患者连续心电图监测,以便早期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方法在30例患者中,根据胸痛开始5h内连续描记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测定各导联R波、S波振幅及ST段变化,与心肌梗死前正常心电图作比较。结果所记录的心电图改变中,Ⅱ、Ⅲ、aVF导联QRS波群的S波消失,出现高尖R波,下壁心肌梗死aVL导联S波的改变也有重要诊断意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最显著的改变,表现在Ⅲ、aVF、aVL导联QRS综合波终末电压的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健康老年人正常心电图特点。方法 比较300例60-85岁健康老年人与1000例中青年人心电图参数。结果 老年人心电图特点为:(1)P波电压降低,Pv3终末电势增大。(2)QRS波:RI、Rav1电压增高,R2、R3、Ravf、Rv5及Rv6电压降低,而S2、S3、Savf、Sv3~5电压增大,∑QRS电压与中青年比较无明显改变。(3)心电轴向左后偏移。(4)T波振幅减低。(5)心电图各时相延长。(6)心电图参数男性较女性更为明显。结论 正常老年人心电图与年轻人的心电图差异不大,多数可忽略不计,但心电轴、Q—Tc间期、Morris指数(PTFv1)及大多数胸导联及加压肢导联的R波等电压的年龄差别较显著,诊断标准应与年轻人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以提供右胸导联心电图异常的指标。方法:三导同步描记正常成人常规十二导联及右胸V_3R~V_5R心电图,统计QRS波形态、Q波时限及电压、ST段偏移、T波形态等,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成人右胸导联心电图QRS波以rS型为主,形态多样,部分QS呈账型;V_3R~V_5RQ波发生较少,V_3RQ波罕见,V_4RQ波多≤0.03S、电压多≤0.1mv,V_5RQ波多≤0.04S、电压多≤0.2mv;右胸导联ST段多在等电位线,少数有ST偏移,V_3R抬高多≤0.1mv,V_3R抬高多≤0.05mv,V_5RST抬高少见,右胸导联T波大多倒置,少数表现为直立、平坦、双向。结沦:若V_3R出现Q波、ST抬高>0.1mv;V_4RQ波>0.035、电压>0.1mv,ST抬高>0.05mv;V_5RQ波>0.04S、电压>0.2mv,出现ST抬高均应视为异常。右胸导联出现QS波可能为正常现象,右胸导联ST压低意义尚待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形态标准是否适用于原有束支阻滞(BBB)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时呈BBB的患者359例[左束支阻滞(LBBB)98例,右束支阻滞(RBBB)261例],分析心电图形态标准用于鉴别WRT的特异性.结果胸前导联图形一致,胸前导联无RS图形;RBBB时电轴重度右偏(-90~±180°)、V1导联呈左兔耳征(Rsr'.Rr')、V6导联呈QR、QS、R形或R/S<1、aVF导联呈Qr、QR、QS形;LBBB时V1~V2导联S波降支钝挫、V6导联q(Q)波、aVF导联呈QS、qR形,Ⅰ导联呈qR、rS、Rs形等11项标准特异性较高(87.7~100%).另8项标准特异性较低.心肌梗死并WRT(尤其QRS呈RBBB)时采用上述标准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性.结论部分心电图形态标准适用于原有BBB伴WRT的鉴别诊断,但对心肌梗死并WRT的鉴别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亓建哲 《淮海医药》2004,22(2):134-135
成年人正常心电图V1导联正向波较小,负向波较大,呈rS型,R波振幅不大于6mm,S波深度不小于3mm。V1导联QRS时间0.06~0.1s,VAT小于0.03s,在临床工作中,常可见到V1导联的QRS波群呈多种形态改变,现将其发生的常见因素作以分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心电图U波异常对冠心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笔者对267例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心电图U波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根据1979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笔者对1987-05~1997-03门诊、住院的冠心病老年患者267例(男225例、女42例,年龄60~86y)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1.2 U波异常的辨认 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中,U波应在T波之后,除aVR外,正常的U波应直立,振幅 0.2~1.2 mm,或<同导联T波的1/2。振幅高于上述正常值为高U波,低于或呈双向者为U波降低或双向U波,T波后呈等电位线者为U波消失,出现在等电位线负侧者为U波倒置(快速型房颤、心动过速T-U融合者不计入在内,本文中U波倒置主要是指左胸导联)均视为U波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息心电图T波异常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T波倒置组和T波低平组,各组内根据心电图T波倒置或低平所在的导联,再分为两个亚组:局限导联组(T波倒置或低平位于胸导联或肢体导联)和广泛导联组(T波倒置或低平位于肢体及胸导联),对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每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T波倒置者,83.78%造影诊断为冠心病;T波低平者48.78%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局限导联的T波低平者68.4%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广泛导联T波倒置者,造影诊断为冠心病者的比例较高,占87.5%。结论心电图T波倒置的最常见的原因仍然为冠心病;T波低平的患者也将近一半为冠心病;而且T波于广泛导联低平者,冠心病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29岁 ,因阵发性心悸、胸闷两天 ,并出现全身乏力和食欲减退就诊。随查心电图 :窦性心律 ,T波I、浕vL倒置 ,Ⅱ、Ⅲ、avf直立 ,V1~V3呈双向 ,T波V4~V6直立。U波V4~V6倒置。随着连续记录Ⅱ导联 (图1)可见两种形态不同的QRS -T波群呈1 :1交替出现 ,R -R间期为88次/分 ,P -R间期为0 20秒。两种QRS波形间期固定 ,P波形态一致 ,当R波高时T波低平 ,R波低时T波直立 ,心电图诊断为轻度心肌缺血。图1两种形态不同的QRS -T波群呈1 :1交替出现心肌缺血时 ,多表现为ST-T的改变。而U波倒置也常见于心肌缺血、高血压、冠心病以…  相似文献   

12.
例1:女,28岁,因发热、胸闷、周身不适。于1993年5月来门诊就诊,胸透正常,ECG 示心前导联 T 波倒置,拟诊为心肌炎。门诊治疗二周后症状消失,复查 ECG 与上次对比无改变。经各项检查均正常.为查明胸导联 T 波倒置原因,令病人过度换气和改变体位做心电图,倒置 T波无改变;口服心得安,2小时描记心电图胸导联 T 渡均转为直立,故为非病理性 T 波改变。例2:女,40岁,因心悸、前胸不适一个月。于1993年9月就诊心电图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特征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对1990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显示以胸导为主的导联R波振幅呈V4≥V5>V3关系增高,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深倒置,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20例活动平板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左心室造影心尖部肌肉肥厚,4例呈“黑桃”状改变。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改变特点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1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同步十二导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0.05mV,T波对称性倒置,左胸导联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呈负相关(P<0.05),T波倒置深度与S-T段压低深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显示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段特征性改变,对早期诊断肥厚性心肌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壁导联R波切迹与儿童房间隔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7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缺损组)的手术前后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缺损程度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小型组(缺损小于5mm)68例,中型组(缺损5—10mm)76例,大型组(缺损大于10mm)53例;同期观察183例体检无心脏疾病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缺损组129例患儿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单个导联38例,两个导联42例,三个导联49例;对照组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者29例,单个导联16例,两个导联9例,三个导联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小型组37例患儿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R波切迹,单个导联者28例,两个导联者7例,三个导联者2例。中型组52例患儿出现R波切迹,单个导联者7例,两个导联者29例,三个导联者16例。大型组40例患儿出现R波切迹,单个导联者3例,两个导联者6例,三个导联者31例。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缺损组三组切迹总例数相比,小型组与中型组及中型组与大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型组与大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缺损患儿手术后15、30d下壁导联R波切迹消失三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间隔缺损患儿缺损程度越大,导致右冠供血对应下壁导联心电图R波切迹数目越多,同时随着术后恢复时间延长R波切迹消失;表明R波切迹为ASD患儿独立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早期发现并判断缺损程度提供了一种简单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U波形态及变化规律。方法测量900名正常人V1~V6R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对半,分析U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右胸导联心电图U波只出现低平和平坦两种形态。从V1~V6R平坦U波的发生率依次增多;低平U波的发生率依次减少至V4R时其后只出现平坦U波。V1导联男性低平U波发生率多于女性(P〈0.01)。从V1→V6R U波均平坦的居多占79.3%,由低平→平坦的占20.7%(P〈0.01)。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U波形态特征及性别差异,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369例经活动平板试验和铊显象检查的患者中对诊断不典型(remote)后壁心肌梗塞的4项心电图标准的精确性进行了前瞻性的评价。诊断标准如下:V_1导联R波宽度≥0.04秒,且R波≥S波;V_2导联R波≥S波;V_2T波电压减去V_9T波电压≥0.38mV(T波指数);在左脊椎旁线的V_9导联Q渡≥0.04秒。27例患者(7.3%)符合铊显象后壁心肌梗塞的标准,即在左心室后壁基底部有持续性灌注缺损。4项标准的敏感性为4~56%,特异性为64~99%。背部左脊椎旁线V_9导联提供了最佳预测的准确性(94%)和阳性预测值(58%),且能区分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标准的患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怀孕与未怀孕乳牛心电图的差异。 选黑白花乳牛20头,其中未孕牛5头(对照用)孕牛15头,分别对它们作了三个标准肢导联和三个加压单极肢导联共六个导联心电图的波形、振幅及时限的测定。 所得结果:1.在 Ⅰ、Ⅱ、Ⅲ和aVF四个导联中,孕牛与未孕牛的P波均为正波,而aVR导联全为负波;2.在Ⅰ导联中QS波出现率,孕牛为未孕牛的3.2倍;因此,孕牛的心电轴右偏比未孕牛也多;3.Ⅱ导联的T波,孕牛多为负波,出现率为78%;而未孕牛全为正波;4.在各导联中,孕牛的P波、T波、QRS复合波的时限,多比未孕牛者短,孕牛的P—R间期、Q—T间期、S—T段也比未孕牛的短;5.孕牛的平均心率为90.8次/分,未孕牛为86.3次/分。孕牛心率比未孕牛略高。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6岁,冠心病史近10年。近年屡有心绞痛发作。1984年5月31日下午2时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5分钟急诊,当时描记心电图正常范围。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缓解,5时30分再发心绞痛,描心电图于V_3、V_5导联可见倒置T 波及直立u 波,给予常规处理。6月1日晨1:30分心绞痛再次发作,描记心电图无梗塞波形,但V_4、V_5导联T 波直立,u 波倒置。6小时后第四次心绞痛发作,当时测BP140/80,面色苍白大汗,唇微绀、心率125次、律齐、心音低钝,可闻S_4,描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肢导低电压、急性广泛  相似文献   

20.
无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无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仅有异常的ST T改变,这种非特异性的心电图表现,造成了诊断困难,应引起重视。我院在心内科病房从1998年5月至2 0 0 0年5月收治了2 0例病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考朱文玲1983年报道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①心肌缺血性胸痛持续30min以上;②心电图ST段下降伴有或不伴有T波倒置,持续时间4 8h以上并有进展,无病理Q波。ST段下降以广泛、显著(下降1mm以上)为特征;avR导联升高,T波倒置新发生,呈深而对称,多在胸前导联;③心肌酶谱升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曲线。本组诊断标准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