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脑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相关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设计,对5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SIRS及各相关因素调杏,并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 500例脑梗夕匕患者中SIRS 85例,其中完全前循环发生SIRS 31例;部分前循环34例,后循环15例;腔隙性梗死5例.脑梗死患者出现发热后,不同类型腑梗死SIRS发生率与病死率有较强的一致性(Spearman 1.0,P<0.001).单因素分析年龄、感染、48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8h Glassgow评分、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吞咽困难、糖尿病为SIRS危险因素;SIRS为脑梗死后21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爪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凶素为48h Glassgow评分,SIRS人选方程,但P值>0.05.结论 急怀性脑梗死后SIRS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与脑梗死21d内病死率显著相关,糖尿病脑梗死患者SIRS发牛率高.脑梗死患者出现发热后,不同OCSP分型脑梗死SIRS发生率与病死率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在创伤、烧伤等外科领域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必经之路.本研究依据国内外的SIRS诊断标准[1],首次探讨了急性脑梗死(ACI)并发MODS时SIRS及C反应蛋白(CRP)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入院2 w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3(C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老年ACI患者入院1、3、7、14 d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梗死面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变化。结果 ACI组在入院1 d 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C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院3、7 d时血清hs-CRP、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14 d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62)。ACI组中,不同病灶体积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灶体积的增大,血清hs-CRP及C3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缺损程度越重,血清hs-CRP、C3水平越高(P<0.01)。结论 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有关,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清hs-CRP及C3水平。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 ,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比浊法对 6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病程第 1、7及 14天 ) ,并与4 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从病程第 1天即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至第 7天达高峰 ,以后降低 ;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果提示 ,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张峰  李晓红  赵明霞 《山东医药》2003,43(25):28-29
为探讨脑梗死 ( CI)后 C反应蛋白 ( CRP)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我们对 95例 CI患者进行了 CRP含量检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2年 1 0月我院收治 CI患者 95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39例 ;年龄 42~ 75岁 ,平均 ( 65 .2 4± 7.3)岁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脑 CT或 MRI证实。根据 1 998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分为轻型 34例 ,中型 2 9例 ,重型 32例。根据颅脑 CT或 MRI所示病灶 ,分为大面积脑梗死 (病灶直径 >4c…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6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脑梗死情况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32例和一般梗死组34例;另选择同期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Scr)水平,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痰培养。结果对照组与一般梗死组血清ALT、Scr、CRP、PCT、WBC、D-LAC及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清ALT、CRP、PCT、WBC、D-LAC、DAO水平高于一般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CPIS及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一般梗死组(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早期会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全身炎症反应及肠源性感染,继而造成脏器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218例,发生SIRS 50例,占22.9%,并分为SIRS组50例,非SIRS组168例,3个月后,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SIRS组患者年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OR=1.176,95%CI:1.116~1.240,P=0.000)、入院NIHSS评分(OR=1.160,95%CI:1.112~1.210,P=0.000)及空腹血糖(OR=1.152,95%CI:1.042~1.274,P=0.006)是ACI并发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SIRS组患者3个月mRS评分[(4.1±1.2)分vs(3.1±1.0)分,P0.01]和病死率(38.0%vs 9.5%,P0.01)较非SIRS组高。结论 ACI患者SIRS发生率高,预后不良,C反应蛋白、入院NIHSS评分及空腹血糖是SI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SIRS患者发生低T3、低T4可能性大,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更低,反映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对甲状腺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苗锋 《山东医药》2004,44(22):44-4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来研究表明,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导致ACS的主要原因。炎症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发展及破裂有极重要的联系,而C反应蛋白(CRP)又是炎症的生物学标志。2002~2003年,我们观察了94例ACS患者的CRP水平,旨在探  相似文献   

1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各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高代谢状态和多种炎性介质的失控释放,最终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老年SIRS患者由于免疫力差和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产生的各种内、外源性炎症介质容易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或称"瀑布效应",进而引起MODS[2].乌司他汀(UTI)是从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清除自由基、抑制溶酶体释放及多种蛋白酶活性、减少炎性渗出的作用[3].目前国内外将UTI用于治疗老年SIRS患者并探讨其抗炎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UTI干预老年SIRS患者86例,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炎性因子的变化,探讨UTI抗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重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释放体液和细胞介质,发生炎症过度反应的结果[1]。SIRS继续发展,对血管张力和渗透性产生影响,导致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2.
郭景瑞  朱传英  王敏 《山东医药》2008,48(44):39-41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选择ACI患者118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56例(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C3水平。结果ACI组血清CRP和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进展及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随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进展型ACI发病率升高。结论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在ACI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ACI严重程度及进展的相关性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黄葵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0):979-980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急性相蛋白,在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时浓度迅速升高,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及脑梗死的形成。hs—CRP浓度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降低hs-CRP水平可减少缺血性卒中复发,改善预后.hs—CRP作为一种新的脑梗死的危险标志,通过检测其血浆基础水平可预测脑梗死的发生,但hs—CRP与患者年龄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年龄及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年龄及梗死体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75例ACI患者(包括轻型23例、中型27例、重型25例)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同时对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为(11.67±3.26)mg/L,对照组为(1.82±0.65)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CI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其水平与ACI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ACI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的血栓形成除了是脂肪堆积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C-反应蛋白(CRP)是AS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1,2].超敏CRP(hs-CRP)是机体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炎症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研究证实血清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回顾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旨在评价其在脑梗死急性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最近有资料显示[1],其人群发生率达到1%,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达到5%,超过75岁高龄者高达10%.房颤发生后心房的收缩功能丧失、快速的心室率以及节律的绝对不规则,导致心功能下降,临床症状加重,随时间的持续,可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另外房颤可并发体循环栓塞,其中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可增加死亡率[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提示,房颤与炎症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对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可能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通过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左房内径(LAD)的变化,探讨炎症和左房重构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ACI患者发病〈48h、第3天和第5天的血清CRP含量,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和CT分型对患者的血清CRP含量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中CRP浓度改变具有以下特征:发病后48小时内CRP水平升高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3天和第5天仍继续上升,病情严重,梗死范围面积大,皮层加皮层下梗死者或完全前循环梗死者均较其他病例明显升高(P〈0.05~P〈0.01),与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1)。结论ACI后血清CRP含量的变化可反映病灶大小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指导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选择ACI患者118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56例(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C3水平。结果ACI组血清CRP和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进展及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随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进展型ACI发病率升高。结论血清CRP和C3水平升高在ACI发病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ACI严重程度及进展的相关性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夏菁  丁一民 《胰腺病学》2002,2(3):162-165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探讨细胞因子在AP病程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86例确诊为AP的住院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以SIRS诊断标准比较其在AP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应用放免法检测AP患者血液中TNF-α、IL-1β、IL-6、IL-8。结果 重症胰腺炎的SIRS发生率高于轻型胰腺炎(P<0.05),且随SIRS程度的加重,AP患者死亡率升高(P<0.01)。AP患者血液中TNF-α、IL-6、IL-8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一致。结论AP患者SIRS的发生率、SIRS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细胞因子参与了AP的病理发展过程,并且是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sepsis)患者循环中黏附分子E-selectin、血栓调节蛋白以及患者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合分析其与患者并发症之问的关系,阐明SIRS/sepsis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2例SIRS患者,原发病均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其中5例有明确的感染证据(sepsis组),5例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伴发失血性休克。ELISA法检测患者循环中E-selectin、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二室弥散系统检测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系统和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测定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结果:sepsis和伴有ARDS患者B选择素明显增高。休克患者B选择素无明显增高,但sTM明显上升。SIRS患者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明显增加,但SIRS/sepsis患者内皮细胞通透性升高与细胞内[Ca^2 ]i水平明显相关,而ARDS、休克组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升高并不伴有[Ca^2 ]i水平的增加。结论:在炎症反应不同阶段,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程度不同。B选择素的升高与sepsis、ARDS的发生密切相关。sTM升高则与休克的发生密切,结合内皮细胞通透性和[Ca^2 ]i的相关分析,上述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