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7年夏,我們运用祖国医学辨証論治法則治疗痢疾,初步总結了中医对痢疾的疗效。1959年夏秋季,根据苏联經驗,采用噬菌体治疗痢疾,又总結了多价噬菌体对痢疾的疗效。以上两种中西疗法虽然疗效可达到74.5-83.4%,但尚不够理想。为了提高疗效,縮短病程,减少复发,而控制痢疾传染源,我們于1959年6月至1960年9月,試以中医辨証論治为基础,結合噬菌体疗法治疗八十一例小儿菌痢,取得滿意效果。茲将初步观察情况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2.
細菌性痢疾遍及世界各地。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痢疾的发病率已逐漸下降。但痢疾带菌者,仍是有待解决的一大問題。由于痢疾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們曾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研究工作。为了寻覓治疗痢疾带菌者的有效藥物,结合发掘祖国医学遺产,经笔者赵勋皋倡議,自1957年起,采用中藥馬齿莧及黄連素进行对痢疾帶菌者的治疗。經过我們治疗結果,証明疗效显著。现將治疗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痢疾帶菌的治疗問题,目前各家主張不一,据文献报告:氯霉素、合霉素、痢疾菌苗和植物杀菌素对痢疾带菌者治疗,均可收到良好效果。但因药物价高,不能大量供应,而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寻求疗效高,价格便宜,供应充足和發揚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我站于1959年夏,开始試用中药香参丸对慢性痢疾带菌者进行治疗,收效优異。現將我們几个月来对21例帶菌者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痢疾带菌者在痢疾流行病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寻觅治疗痢疾带菌者的有效药物,在1957—1958年我們曾分別应用中药馬齿莧或黄連素进行了对痢疾带菌者的治疗。在1959—1962年期間,在中西結合的基础上,我们曾分別对痢疾带菌者采用了中药凤尾草、茶叶丸、大蒜片或复方凤尾草片继續进行对痢疾带菌者治疗的实驗研究,现将实驗結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5.
祖國医学当前的复雜及嚴重的任务是尋找治疗及预防痢疾的方法。我們过去曾發現綠茶有杀菌及抗菌作用,現在我們進一步試驗將它作为痢疾病人的治疗药物。我們共觀察了121例病人。其中有101例是痢疾病人;有9例由于应用了更簡易的特殊治疗方法,因此在第一天就停止飲茶;有11例病人是伤寒——副伤寒及其帶菌者,对于后面这11例,由于病例較少,因此我們沒有下出結論,但  相似文献   

6.
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传播較为普遍,每年均有散在发生。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为了寻觅有效的簡易的預防痢疾方法,我們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結合发掘祖国医学遺产,考虑到大蒜及茶叶在临床上有治疗痢疾的作用,笔者乃应用大蒜片及茶叶丸进行預防痢疾的研究。經过严密观察,証明大蒜片及茶叶丸对預防痢疾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现将观察研究結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奴佛卡因治疗急性細菌性痢疾,在“全国医藥卫生技术革命展覽会資料汇报”中已有报道(1)。我們在去年曾用这一疗法治疗急性細菌性痢疾60例。根据临床观察,近期疗效颇好,經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一、治疗方法取下脘、天枢、气海及足三里諸穴(前三者用注射器針尖刺入一寸二分至一寸五分,足三  相似文献   

8.
1959年,我区在防痢工作中,广泛推行了馬齿莧(湯)預防痢疾的办法。經过观察,馬齿莧在防治痢疾方面,具有經济、簡便和效果良好的預防作用,易于广泛推行,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則。根据各地报导,马齿莧有治疗痢疾的作用,因此我們推测,如果在已经发生痢疾病的單位,給健康人全部服用馬齿苋(湯),可能起到及早治疗潛伏期患者,从  相似文献   

9.
細菌性痢疾是发病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近年来西医治疗率虽有逐年提高,但尚不属理想,并由于痢疾杆菌之抗药性与目惧增,临床治疗又产生一定的困难。 1958下半年以来我們采用人工冬眠疗法,暴发性痢疾治愈率由1958年29.7%提高至60.5%,死亡率由1958年43.2%,降低至31.5%,但尚不够满意。1961年我們选部分痢疾病例,試以中医辨証論治为基础結合西医綜合疗法,效果頗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1959年3—10月,我們以中药老(?)草治疗痢疾带菌者与慢性痢疾13例,均获显著疗效,以后又将該药煎剂送卫生部药品检定所作抑菌試驗,証实在試管中对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乃将該13份病历作一初步整理,介紹于后,尚希同道指正。一、药物炮制老(?)草一两(31.25克),文火水煎.分别取头、二湯,一日三次分服,4日(无症状之痢疾带菌者)至6日(有症状之慢性痢疾)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11.
刺絡疗法又名出血疗法,原是属于針灸疗法范圍以內。它的技术操作,就是在人身一定部位刺络和出血。据“針灸大成”等書上記載,这种疗法可治疗很多疾病,以往我們因囿于出血对身体不利的說法,故在临床上很少应用。最近,在党的大力貫彻中医政策的启示下,我們才注意到发掘这种疗法,并用它来治疗气喘病。在門診和住院工作中,我們一共观察了十几个病例,皆收  相似文献   

12.
編輯同志:貴刊第二期(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號)第五十八頁發掘治療痢疾的金石藥一文内關於「這和中醫習慣上用稚胆子治赤痢、熱痢(主要是指桿菌性痢疾)有着很大差別,值得我們注意。」一節,這是錯誤的,我們知道中醫習慣上是用鴉胆子來治休息痢的,在過去中醫沒有細菌學及寄生虫學知識以前,當然不知道休息痢是桿菌性痢疾還是阿米巴原虫痢疾,但現在科學知識昌明了,對於桿菌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症狀的記載很是詳盡,這和中醫方書對於鴉胆子治療休息痢症候的描述,參照之下,確實指阿米巴痢疾不是桿菌痢疾,清代程杏軒醫案内紀錄二則(見前世界書局出版珍本醫書集成第十二册杏軒醫案内初集十七頁及續錄五十七頁。)亦可以證明。再北京中國藥理學會主編的藥理學一書(前華東醫務生活一九五二年十二月版)第四八四頁記述鴉胆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痢疾的病因及其治疗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医》1973,(3)
慢性痢疾是怎样形成的?过去我们只从临床上的一些现象来观察,没有注意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在治疗上就比较被动。近三年来,我们应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对慢性痢疾的病因进行了一些探讨,采用中西医共同辨证施治53例,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在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中,我院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通过理論学习之后,我們在产科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了針灸治疗,一年来在住院分娩的606例产例中应用針灸治疗211例,占分娩总人数的34%,其中显著有效的162列,有数率为76.77%(见表一)。表一、針灸治疗211例产科合併症的总疗效  相似文献   

15.
痢疾是肠道传染病,从病因上分,有桿菌痢疾及阿米巴原虫痢疾之别;其临床特点是腹痛,下痢,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重坠,以及高热头疼四肢关节痛等的全身症状。在治疗上,祖国医学,自远古以迄近代,对本病的描述和治疗,极其完备。为了更进一步阐明祖国医学的疗效,茲将笔者从1957年6月至58年2月止九个月的过程中,共治疗的各型痢疾98例,其中能查到较完整病历的有76例,除2例阿米巴性者不计外,实有菌痢74例。今就此74例加以初步整理,略加分析,予以介绍;供同道参考,谬误实多,望祈指正。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中医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及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与教育下,我們于1959年的3~4月間,对收容住院的17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患者,試用針灸治疗,經过临床实踐証明,疗效优異。为了發揮針灸疗法对治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作用,特將这些材料进行整理提出,供同  相似文献   

17.
暴发型痢疾,目前已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如大剂量阿托品疗法,激素疗法,冬眠疗法等等。这些疗法的使用,使本病的死亡率有所减少,但仍未达到理想程度。三年来,笔者在西医补液和氯霉素注射的配合下试用“新订桃仁承气汤”治疗暴发型痢疾2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叶景华 《中医杂志》2006,47(11):811-811
阿米巴痢疾是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道感染。主要病变在回肠末段,累及直肠。临床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糊状、带血、黏液、腥臭,一日多次。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原虫。乙状结肠镜检查,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内可见大小不等、散在的溃疡,边缘整齐,周围可见一圈红晕,溃疡之间黏膜正常,全身症状可有恶寒发热等。本病属于中医“痢疾”范围。白头翁性苦寒,有清热锯毒,凉血止痢之功,是治疗热毒痢的要药。《伤寒论》谓:“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白头翁汤中以白头翁为君,配黄连、黄柏、秦皮。临床上治疗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皆有效。我们以单味白头翁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药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洪 《江苏中医药》2006,27(1):15-16
现在一般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对应诊断定为“痢疾”.这很容易与细菌性痢疾相混淆.也不符合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痢疾的定义。笔者认为.中医的病名诊断宜取“肠澼”为妥,既突出了病证特点.也易于和“泄泻”、“痢疾”相区别,有利于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爰就其治疗用药上的几个特点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运用痢下通治法治疗痢疾200例德州市中医院(253013)孙松生德州市立医院(253013)孙梅生关键词痢疾,痢下通治,疗效观察自1985~1994年间,笔者应用《石室秘录》之“痢下通治”一法加减,治疗痢疾20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