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15例AVM临床试验研究MRA和MRI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其中,15例采用3DTOFMRA与MRI检查,10例同时采用2DTOFMRA检查,结果为3DTOFMR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瘤巢显示良好,对引流静脉显示较差;2DTOFMRA对引流静脉显示好,对供血动脉及瘤巢显示差。3例AVM的MRA与DSA对照,MRA供血动脉显示率为85.7%,瘤巢与引流静脉显示率为100%。MRI对病灶部位定位准确。结论 AVM应同时做3DTOFMRA与2DTOFM-RA检查结并合MRI图像,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柴鹏  王勇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3,25(4):284-285
目的 总结脑动静脉畸形的磁共报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A)特征,评价不同的成像方法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巳证实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成像和MR血管成像。结果 “流空信号”是MRI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依据,MRI能很好的显示动静脉畸形的内部结构及既发改变;RMA则较准确的显示了畸形的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解剖学关系。讨论 MRA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三维解剖结构,能完整的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与瘤巢的关系,MRA及MRI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对血管的结构及周围软组织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和MRA联合定位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单纯MRI定位、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AVM238例与MRI、MRA联合定位、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AVM324例的疗效。结果单纯MRI定位一年有效率为38.5%,MRI和MRA联合定位为40.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MRI定位两年有效率为71.0%,MRI和MRA联合定位为8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MRA联合定位能准确、清晰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结构,是OUR—XGD旋转武伽玛刀治疗AVM韩辑的孝位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宗军  陈君坤 《江苏医药》1998,24(5):325-326
评价MR血管成像(MRA)和MRI在儿童脑血管病变中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54例患儿的脑MRI和MRA资料,MR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结果:MRI显示了所有37例脑实质改变和23/29例血管病变,包括9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和9/15例血管狭窄闭塞病变。MRA显示了24/29例血管病变,15例为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和9例AVM。MRA和MRI结合能同时显示脑血管及实质的病变,其非损伤性适用于儿童脑血管病变的常规检查,并可替代部分损伤性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或DSA脑血管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显葡胺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Gd-DTPA-MRA)表现及相关MRI改变对中、重度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诊断价值及依达拉奉的治疗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脑脊液常规,脑电图,颅脑CT等检查临床怀疑的中、重度HSE患者进行MRI及增强MRA检查,48例确诊,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依达拉奉配合传统抗病毒等治疗,对照组22例行传统抗病毒等治疗。结果 MRA显示全脑动脉及细小分支和静脉系统,4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表现正常。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可应用增强MRA技术对怀疑HSE的患者进行确诊,依达拉奉对治疗HSE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技术(TRICKS)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5例脑动脉畸形(AVM)患者资料,使用GE公司超导Signa HD 1.5T MR扫描仪,应用椭圆中心TRICKS,对病灶区进行连续不间断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强度投影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血管重建。结果 TRICKS清楚显示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畸形血管巢位于颞叶7例,顶叶6例,额叶5例、枕叶6例和小脑半球1例。发现供血动脉37支,其中单支供血动脉15例,多支供血动脉10例;引流静脉33支,单只引流10例,多支引流15例。结论 TRICKS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多普勒检查(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脑动脉狭窄患者178例,通过颅多普勒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所有患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进行探测,观察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动脉血流向、动脉指数及收缩期血流速度,对比两组仪器检测的效果。结果通过多普勒检查(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捡查结果的一致性达到84.25%。结论多普勒检查(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动脉狭窄的检查中有很好的相符性,如果联合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动脉狭窄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林  仇恒志  万立野 《河北医药》2008,30(8):1169-1170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男1例,女6例;年龄23~35岁.使用东芝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行SE T1W1、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相位对比(PC)法2D及3D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高信号血栓影像,MRV静脉窭不能显影)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信号),MRV可直观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闭塞.结论 MRI常规成像方法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道柱  谢敏  陈东  张华 《江西医药》2012,47(11):946-949
目的 评价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脑部疾病82例,其中脑外伤25例,脑梗死20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脑出血10例,小血管畸形3例,脑肿瘤5例,多发性硬化5例,脑部大片状钙化2例,血管性痴呆和淀粉样血管病3例,基底节矿物质、铁沉积1例,行常规T1WI、T2WI、DWI、FLAIR、SWI序列及增强T1WI、MRA.评价SWI序列较其他序列对显示小的出血灶、小的静脉、含铁血黄素、矿物质等顺磁性物质的优越性.结果 在脑外伤,SWI可以发现常规序列难以发现的更多的小出血灶.在早期脑梗塞,能提示与受累血管分布有关的区域可能处于危险之中及部分小出血灶,海绵状血管瘤能鉴别出血与血窦及发现更多的小出血灶.在脑出血,能提供出血受压周边脑组织的微量出血范围.在小血管畸形,能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小静脉畸形及显示更多的细小的静脉向大静脉引流.脑肿瘤,SWI显示小的引流静脉及病灶内的出血灶.多发性硬化,能提示与之相连静脉血管.脑部大片状钙化,能和出血明确区分.血管性痴呆和淀粉样血管病,可以发现弥漫分布的小出血灶.结论 SWI是显示低流量血管畸形、小的静脉结构、多发细小出血以及铁钙沉积十分敏感,可以作为MRI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显示脑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以及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的准确性,从而为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脑肿瘤患者脑CTV、MRV、3D—DSA血管造影检查资料,其中松果体区肿瘤6例,脑膜瘤25例(镰幕脑膜瘤6例,窦镰旁脑膜瘤9例,其他部位10例)。肿瘤均为单发,术前判断对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窦)的显示并与术中情况对照。结果CTV、MRV、3D—DSA获得三维冈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部及表面结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且显示的肿瘤一静脉(窦)关系与术中情况有很好的吻合率。CTV优于MRV、3D—DSA,可作为判定金标准。结论对脑肿瘤患者术前采用CTV、MRV、3D—DSA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窦)以及肿瘤与血管的空间关系,有助于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避免损伤邻近静脉(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MRA与MRI联合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A与MRI联合检查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行MRI平扫及MRA扫描检查,并对MRA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了清晰的MRI及MRA图像,用每一个患者的这两种检查所得图像相对比,总结分析其优缺点。结论MRI显示脑梗死部位,MRA显示梗死部位的血供情况,这为临床了解病情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肠梗阻磁共振成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双盲法阅片,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肠梗阻的定位和病因的良恶性判定价值.结果 磁共振对于89例肠梗阻的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对肠梗阻病因的良、恶性判定符合率为97.8%(87/89).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肠梗阻致病因素的良恶性具有很高的判定价值,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因学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①56例(90%)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异常,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其中30例(48%)伴有多发斑块形成,26例(42%)伴有管腔狭窄(此56例患者中40例MRA有异常);②46例(74%)患者MRA示脑动脉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原因,因此常规对脑血管状况进行MR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病因和诊断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多排螺旋CT检查资料,并将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与MDCT诊断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DCT平扫或平扫+增强扫描,成像方法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部位准确率为98%,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4%。其中,肠道肿瘤20例,粘连性肠梗阻13例,肠道炎症5例,腹部疝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道扭转2例。结论 MDCT对急性肠梗阻、部位及其病因的诊断、血供情况的了解均有重大意义,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WI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MR表现,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在常规MRI序列及DWI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及其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病变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层及基底节、丘脑.36例病例中有18例DWI显示病变范围及信号强化对比优于T2WI序列,平均发病时间约8.2天;有14例T2WI序列显示优于DWI序列,发病时间约12.6天;有4例病变在DWI及T2WI序列上显示大致相仿,发病时间约7.8天.结论 常规MRI及DWI对其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显示优势各不相同,两种检查技术互补有利于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及MRI检查在GIST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30例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30例肿瘤患者中,单发28例,多发2例;发生于胃22例,小肠8例;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长径2~19cm,体积较小者密度/信号均匀;体积较大者密度/信号不均匀,多数伴有坏死、囊变或出血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较动脉期显著,坏死、囊变或出血区未见强化。结论 MSCT、MRI对GIST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2.5%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疑小肠疾病患者在45~60min内分4次口服总量1500~2000ml2.5%甘露醇溶液。首先评价口服造影情况,再通过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分析肠黏膜的异常、肠壁的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腔狭窄情况、肠梗阻、小肠肿块,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情况及肠系膜血管显示等征象并作出诊断。分别计算小肠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认为2.5%甘露醇微甜,易接受;5例病人肠管充盈欠佳,10例充盈较满意,45例充盈满意;无小肠梗阻患者小肠扩张度分别为:十二指肠(2.32±0.32)cm,空肠(2.57±0.39)cm,回肠(2.17±0.22)cm,有小肠梗阻患者扩张度为:十二指肠(2.22±0.25)cm,空肠(4.14±0.97)cm,回肠(4.36±1.16)cm。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 MSCTE)清楚显示了多种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诊断小肠疾病的灵敏度97.9%(47/48),特异度91.7%(11/12),正确率96.7%(58/60),阳性预测值97.9%(47/48),阴性预测值91.7%(11/12)。结论口服法2.5%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是小肠疾病检查的一种简便、可靠的全面显示小肠的方法,同时也是鉴别小肠和腹腔内其他脏器疾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肠梗阻的检查方式和治疗方案。方法对52例恶性肠梗阻进行无肠道准备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42例癌性病因和10例非癌性病因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结果磁共振成像对52例恶性肠梗阻的定位和病因符合率均为100%、96.2%(50/52);MRI的良恶性判定准确率为100%。10例非癌性病因药物治疗有效率100%,42例癌性病因经手术或置入可扩式的支架,梗阻完全缓解14例,症状改善25例,无效2例。结论无肠道准备方式磁共振成像对于恶性肠梗阻检查简便、诊断准确,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因素,进行规范、个性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手术治疗诊断肠梗阻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并将其诊断结果 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66例中,肠道肿瘤24例,粘连性肠梗阻17例,肠扭转6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脐疝2例,腹股沟疝3例,阑尾炎2例,腹腔脓肿1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84.8%.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变,提高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