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导管肝动脉途经灌注化疗药物、栓塞的介入法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最有效的非手术疗法之一。但治疗时出现各种并发症应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1997—1998年对50例患者在采用介入法治疗肝癌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和处理,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年龄29~75岁,平均52岁。男42例,女8例。原发性肝癌41例,转移性肝癌9例。均经过B超、CT或MRI确诊。1.2 方法 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将导管插入肝动脉或超选至肿瘤供血血管,经过1~4次治疗,灌注EPI、DDP、MMC、5-Fu等化疗药物,同时注入碘油乳剂或明胶海棉等栓塞物以堵塞病变血管减少肿瘤血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出现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掌握其护理要点。方法对65例肝癌TACE术后出现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方案。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配合,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认识TACE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能有效减少TACE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对策。方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120例,分为心脏择期组45例、心脏急诊组31例和周围血管组44例,三组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结果12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有36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0%,36例严重并发症中,心脏择期组严重并发症为11例,发生率为24.44%,心脏急诊组严重并发症为8例,发生率为25.8%,周围血管组严重并发症为17例,发生率为38.63%。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具体表现有严重心律失常、造影剂休克过敏、穿刺点大血肿等。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产生的严重并发症种类较多,发生率最高的为严重心律失常、造影剂休克过敏、穿刺点大血肿等,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处理和预防,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07例,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发热30例(28.0%),腹痛27例(25.2%),胃肠道反应25例(23.4%),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4例(3.7%),肝功能损害9例(8.4%,),骨髓抑制12例(11.2%),经统计学分析,u=39.48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发热、腹痛、胃肠道反应、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均是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病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介入治疗肝癌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处注入不同化疗药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并发症及肝功能、AFP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恶心、上腹不适症状出现率与B组、C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B组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较A、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AFP较A、C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月,A、B组肿瘤直径与C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阿霉素+顺铂+5-氟尿嘧啶做为化疗药物患者生存率高,肿瘤直径减少明显,丝裂霉素+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组患者并发症少。临床可以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状况选择不同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e aned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肝细胞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此方法可导致一些并发症,因此认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近五年中,我院共有1200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而介入治疗中有30例患者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结果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5%,其中心脏择期组1.30%,心脏急诊组2.76%,周围血管组1.53%。且出现2例死亡病例,病死率0.16%。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后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我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接诊心脏介入治疗患者2000余例,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30例,发生率约为1.50%。将这30例严重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皆及时予以急救护理处理,根据患者具体的并发症类型采取对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总结急救护理效果。结果30例严重并发症包括13例反射性低血压、7例心室颤动、6例气胸、4例急性心脏压塞,予以对症急救护理措施处理后,术中护士关注度皆为100.00%,而抢救成功率除了急性心脏压塞为75.00%,其余皆为100.00%,可见抢救成功率很高。结论心脏介入治疗属于常见手术方式,严重并发症往往不能避免,为此应针对这些严重并发症予以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处理,才能更好地帮助手术医生完善手术治疗,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可能的处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187例4种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13例严重并发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5%(13/187),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组为3.92%(2/51),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组为8.89%(4/45),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组为6.25%(1/16),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组为8.00%(6/75)。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是相对安全的、严重并发症低的介入手术方法,术中、术后应作严密监测,警惕封堵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肝癌介入性化疗栓塞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产生的机制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力求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预防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性化疗栓塞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2例,均为采用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行选择或超选择插管到肝总动脉或肝固动脉作栓塞治疗。结果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12例,胰腺坏死4例,肝功能衰竭4例,脊髓截瘫2例;均找出了导致并发症产生的可能原因。结论术前仔细分析临床资料,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中注重提高栓塞技术和正确选择栓塞剂,恰当的术后处理是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危重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33例病情危重,消化道出血>1 000 ml,不能或不愿意行纤维胃镜/肠镜检查的全部患者同时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胃肠血管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或灌注.结果选择性胃肠动脉造影组显示出血病灶27例,阳性率82%,超选择性胃肠血管造影组31例,阳性率94%,未发现异常2例,栓塞治疗26例,灌注药物止血7例,出血停止,其中8例再出血,4例外科手术治疗,未发现并发症.结论DSA超选择性胃肠动脉造影能确定危重消化大出血的部位和提高出血病灶检出率,采取栓塞治疗能有效控制出血,在不能栓塞危重患者中,通过灌注药物止血,使部分患者为外科手术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4.
霍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5):686-688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于肿瘤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50例,对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图像扫描,并将CT扫描图像同患者的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对栓塞区域非坏死低密度灶同供应血管的关系及其强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CT、DSA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肝癌病灶供血情况的检查效果(66.00%,7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螺旋CT对于门静脉主干癌栓的检出率(28.00%)明显高于DSA(8.00%),DSA对于动脉-静脉漏的检出情况(26.00%)则优于螺旋CT(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可有效反应栓塞后瘤体的供血及组织学变化,同时结合DSA检查,可有效检出新发病灶,有利于后续治疗的展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后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干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的并发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中有41例患者并发低血压,12例并发迷走神经反射,22例并发局部血肿,9例并发张力性水疱,5例并发假性动脉瘤,4例并发动静脉瘘;在对照组中,57例并发低血压,19例并发迷走神经反射,30例并发局部血肿,14例并发张力性水疱,6例并发假性动脉瘤,5例并发动静脉瘘.结论:通过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行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治疗疗效不同分为有效组71例与无效组49例,其中有效组男性52例,女性19例,年龄(53... 相似文献
17.
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并发症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就其出现的原因、处理措施及如何预防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对经CT、MR、USG及手术病理证实的75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6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3例;肝转移瘤4例;肝血管瘤3例。共做了135次介入治疗,每人1~5次。全部病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通常为右侧股动脉),肝动脉内栓塞和(或)灌注化疗药物的方法。结果:本组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有4人次出现了肝动脉痉挛闭塞,局部剧烈疼痛,消化道出血,造影剂过敏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有短时间内灌注化疗药物用量过大、过浓;靶动脉异常分支与其它血管形成吻合;栓塞颗粒太小;造影剂选择不恰当。介入术者应尽可能选择适当置管的位置,应用适量的化疗药物稀释后缓慢灌注,尽可能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何种卧床时间和卧床方式有助于改善肝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舒适度。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卧床12h,对照组卧床24h,参照茹海凤等的的相关临床研究标准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穿刺部位出现血肿,而对照组患者则有2例出现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排尿困难、失眠和腰背痛3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了卧床时间和改变卧床体位后,既没有阻碍患者的恢复效果,也没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有效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和今后治疗的依从性。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改进方案适合在今后临床护理当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