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脾王不受邪"语出《金匮要略》,指脾土充盛,不易感受他邪,然而在临床研究中多有脾土旺盛时出现消化道疾病,正气强而感邪,故存疑虑。本文分析了"脾胃""正气""邪气"之间的关系,认为正邪强弱是相对而言,只有做到饮食有节、情志平和、劳作有时,顺应四时之规律,避之虚邪贼风,保持人体内外调和,才能最终做到"不受邪"。  相似文献   

2.
林智辉 《国医论坛》2004,19(5):14-15
《温病条辨》为清代吴鞠通所著,全书以三焦为纲而论治温病,仿《伤寒论》体例并吸收了《伤寒论》及后世诸温病学家的治温经验。该书集历代温病之大成,可谓温病学的不朽之作。后世有人将其列为中医学的四大名著,实不为过。但对其中的部分条文,笔者心存异议,现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胡骏  谈钰濛  倪青 《吉林中医药》2021,41(10):1273-1275
顾护阴液是《温病条辨》的重要思想,本文对《温病条辨》顾护阴液法从三焦辨证和药味配伍的制方法则两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糖尿病阴虚为本的病机特点,联系临床中针对该病阴虚本质的治疗,解析顾护阴液之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雷云霞  刘新 《中医药学刊》2002,20(4):470-470
《温病条辨》中的邪正合治观,贯穿于温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呈鞠通组方常邪正兼顾,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不忘扶正。邪正合治观,即治上然,祛邪为主,预护基虚;治中焦,扶正与祛邪并重;治下焦,以扶正为主,兼顾余邪。  相似文献   

5.
《温病条辨》中的邪正合治观 ,贯穿于温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吴鞠通组方常邪正兼顾 ,扶正不忘祛邪 ;祛邪不忘扶正。邪正合治观 ,即治上然 ,祛邪为主 ,预护其虚 ;治中焦 ,扶正与祛邪并重 ;治下焦 ,以扶正为主 ,兼顾余邪  相似文献   

6.
《温病条辨》邪正合治观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整体观念.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对温病的诊治始终贯穿了从整体出发,恰当地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吴鞠通对仲景方的继承和应用的扩展。吴氏遵从《内经》,效法仲师 ,遵古法而不泥古方 ,重在因证立法 ,作为择方选药的遵循 ,证有主证兼证 ,法有正法变法 ,而后选药组方灵活多变 ,更大范围地适应证情的复杂变化 ,为撰写《温病条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世治疗温热病提供了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8.
苦寒药之用于温病,属正治之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热者寒之",即指此而言.然而温热久羁,必然伤阴,以苦寒药撤热当注意苦寒化燥也能伤阴,故治疗时要掌握分寸,不可滥用.《温病条辨》对苦寒药的运用可谓匠心独运,值得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常用到伤寒经方,但又不拘泥于伤寒之方,而是以伤寒之方为基础,结合温热性疾病的症候特征,改伤寒经方为其所用,其对伤寒领悟之深,又对温病研究之透,故将伤寒经方变通应用,机法圆活,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以三焦为纲对湿热证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倡导分利三焦:湿在上焦者以轻宣,重宣肺气化湿;湿在中焦者重辛开苦降,分解湿热;湿在下焦者甘淡渗下,通利水道。  相似文献   

11.
<湿热病篇>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生白所著,对湿热性质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作了专门论述.文中湿热病本证条文共计17条,不仅从卫气营血层面,而且从三焦层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1],从而将湿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变化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谈《温病条辨》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军 《河南中医》2007,27(4):9-10
吴瑭在著述《温病条辨》时,受到了《伤寒论》的巨大影响。“近师承于叶氏,而远追踪于仲景。”“其处方也,一遵《内经》,效法仲祖。”这种影响不是对《伤寒论》的简单模仿,而是系统地继承,并在继承中加以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继承和发展;二、“救津液”思想是对《伤寒论》“存津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遣方用药是对《伤寒论》经方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咳"为外感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内经》提出了"五脏六腑咳"的观点."三焦辨证"是吴鞠通在《内经》三焦理论基础上所创立的辨治温热疾病的方法,其所论述的上中下三焦分别与五脏相对应.《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五脏为目论述疾病.本文以"三焦"为纲,六经、脏腑为目,论述《伤寒论》中感受寒邪,上犯太阳、中及太阴、下入少阴所引起的咳...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方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是《温病条辨》活用仲景承气法的典范,它们的创立,提升了下法在急性热病治疗中的地位,也为现代临床治疗腑实证和与之有关的疾病,提供了可供直接利用和辨证思路上的宝贵借鉴。并对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证和五方进行了理论和应用上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罗任 《国医论坛》2006,21(5):9-10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病学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并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详备了温病病证的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1].且抛开《 温病条辨》的学术价值不论,该书所体现的多种逻辑思维方法早已突破了传统中医类比思维的局限,体现了先进的逻辑思维特色.系统论逻辑思维便是其中一种,吴氏灵活运用该思维方法构筑了其温病思想的整体框架,同时向人们传达了其著《温病条辨》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16.
景月华 《河南中医》2007,27(3):76-78
《温病条辨》系清代吴瑭(鞠通)所著。吴瑭师承叶桂,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结合个人经验,著成此书。《温病条辨》中焦篇与下焦篇共有治痢方29首,其所用之法,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祛邪与补益固涩两大类,正如叶天士所言:“治痢之法,不过通塞二义。”若再进一步分析,这29首方除治疗八法中吐法未涉及外,其余诸法均有涉及。现分别详论之。1诸法解析1.1汗法活人败毒散。中焦篇88条:“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羌活独活茯苓川芎枳壳柴胡人参前胡桔梗以上各一两甘草五钱)此方用于内伤水谷之酿湿,外受时…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关于喘的条文20余条,通过研读分析对喘证的辨治规律颇有所得。虽然均有呼吸急促之喘证,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的伴随症状不同,其治疗亦有不同,本人认为喘证也遵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现将其归纳为邪客皮毛、邪客经络、邪客肌肉、邪客于腑、邪客于脏等理法方药完备的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8.
对清代医家吴瑭所著《温病条辨》中主要以脉象为用方凭据的18种脉象与方剂之对应关系进行整理、分析,即浮脉-银翘散,浮洪脉-白虎汤,沉数有力-大承气汤,沉数无力-二加减复脉汤,左脉沉-加减桃仁承气汤,右寸大-清营汤去黄连,左寸盛-栀子豉汤,右寸实大-宣白承气汤,有脉洪数-麻杏石甘汤,左脉弦-青蒿鳖甲汤,右脉弦-加减泻心汤,弦紧脉-大黄附子汤等.以冀为临床合理应用温病方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众所周知,此书之全名应为《伤寒杂病论》。由于历史的原因,仲景的原作被“一分为二”,初经晋王叔和编次整理,将《伤寒论》部分单独分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