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中应用改良敏感编码(mSENSE)技术是否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及对肝细胞癌(HCC)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有无影响。方法分别用常规DWI和mSENSE-DWI对32例47个HCC小病灶行单次屏气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DWI,扩散梯度因子(b)值为300、500、800s/mm^2。对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NR)、病灶的ADC值进行观测和比较,运用配对Wilcoxon signed rank和Friedma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图像质量DWI组b=300s/mm^2时图像评分2级5例、3级24例、4级3例,b=500s/mm^2时2级9例、3级22例、4级1例,b=800s/mm^2时1级2例、2级24例、3级6例;mSENSE-DWI组b=300s/mm^2时3级4例、4级25例、5级3例,b=500s/mm^2时3级10例、4级20例、5级2例,b=800s/mm^2时2级7例、3级23例、4级2例。同一b值条件下,mSENSE-DWI组的图像质量均优于常规DWI组(3个不同b值组的Z分别为-5.578、-5.488、-4.796,P值均〈0.01)。DWI组病灶的中位ADC值在b=300、500、800s/mm^2时分别为(1.578×10^-3)、(1.390×10^-3)、(1.173×10^-3)mm^2/s.mSENSE-DWI组病灶的中位ADC值在3个b值下分别为(1.381×10^-3)、(1.242×10^-3)、(1.136×10^-3)mm^2/s,在大b值条件下(500、800s/mm^2),2组所测得的病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73、-0.862,P值分别为0.383、0.388)。结论在肝脏DWI中应用mSENSE技术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同时对HCC小病灶的ADC值测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不同b值条件下,腮腺肿瘤中囊变区和实质区对表观扩散系数(ADC)均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DWI检查的32例腮腺囊实性肿瘤(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10例)的影像资料。分剐在b值为500和1000s/mm2时,对肿瘤整体、肿瘤实质区和肿瘤囊变区的ADC均值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500s/mm2时,肿瘤整体部分的ADC均值为(1.73±0.35)×10^-3mm^2/s,实质部分为(1.35±0.23)×10^-3mm^2/s,囊变部分为(2.44±0.31)×10^-3mm2/s。b=1000s/mm2时,肿瘤整体部分ADC均值为(1.35±0.28)×10^-3mm^2/s,实质部分为(1.12±0.22)×10^-3mm^2/s,裳变部分为(1.94±0.30)×10^-3mm^2/s。上述不同取样方法所测肿瘤ADC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质部分的ADC均值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其他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腮腺肿瘤中囊变区和实质区ADC均值不同,从腮腺肿瘤实质区取样的ADC均值能为其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b值肾上腺肿瘤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比较不同b值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之间的差异,探讨最佳b值的选择及最佳b值组良恶性肿瘤的ADC值范围及阈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平扫、DWI(b值分别取0、400、800和1000s/mm^2),分别观察不同b值肿瘤信号的差异,同时测量不同b值肿瘤的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值为0s/mm^2时,DWI肿瘤的信号和T2WI一致,b值分别为400、800和1000s/mm^2,良性肿瘤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逐渐减低,而恶性肿瘤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变化不明显;②3个b值组,低b值组肾上腺肿瘤的平均ADC值最大,随着b值的增大,平均ADC值逐渐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F=13.543,P〈0.05);③400~0s/mm^2b值组肾上腺良恶性肿瘤ADC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2.033,P=0.054),而800~0s/mm^2b值组及1000~0s/mm^2b值组有统计学意义(t=-2.700,P=0.013;t=-3.529,P=0.002);④以800~0s/mm^2b值组ADC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诊断阈值为0.986×10^-3mm^2/s,此阈值点对肾上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8%。结论:b=800~0s/mm^2为较佳选择,此时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38±0.180)×10^-3mm^2/s,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16±0.218)×10^-3mm^2/s;DWI对肾上腺肿瘤性质鉴别具有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体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骨质疏松相关椎体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77例女性,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3±11)岁。志愿者先行腰椎常规矢状面T2WI、T1wI和横轴面T2WI扫描;常规扫描结束后采用SS-SE-EPIDWI序列(b=300s/mm^2)进行L2~L4椎体横轴位DWI扫描,并测量相应椎体中部横断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随年龄增大椎体ADC值呈逐步减低趋势。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组平均ADC值(0.237×10^-3mm^2/s)低于正常椎体组(O.557x10^-3mm^2/S),P〈O.01;ADC值判断椎体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面积为0.802(95%C10.687~O.916)。结论椎体骨髓变化状况可以通过DWI进行无创性地评估,进而来评估骨髓的变化对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曲宁  罗娅红  赵英杰  何翠菊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5-518
目的:确定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78个病灶)乳腺病变的DWI图像,其中良性病变26例(31个病灶),恶性病变44例(47个病灶)。测量DWI图像上显示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通过ROC曲线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同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均符合正态性分布,良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46±0.26)×10^-3mm^2/s和(1.02±0.19)×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约登指数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8×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6%,75.9%,86.8%;阳性似然比最大法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035×103mm^2/s,以此值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8%,96.6%,65.8%;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为0.836-0.975)。结论:扩散敏感因子为800s/mm^2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确定为1.28×10^-3mm^2/s,DWI的ADC值测定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倪明立  王玉慧  汤艳萍  李永  王成伟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71-1374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DWI和LAVA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小肝癌30例、肝血管瘤15例、肝囊肿15例)的MRI图像。扫描序列为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2WI、T1WI)、LAVA多期增强序列及DWI检查(b值分别为0和800 s/mm^2)。比较小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是否有差异;对比分析LAVA多期增强序列(A组)、T1WI、T2WI和DWI(B组)及这2种方法联合应用(C组)在病变检出和定性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在病变检出方面:A组检出67个病灶,B组检出67个,C组检出67个,A组与C组比较,对病变的检出率无差异。在结节的定性诊断方面:在取得临床或病理证实的67个病灶中,A组诊断正确57个(85.1%),C组为65个(97%),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858,P〈0.05);肝囊肿、肝血管瘤、小肝细胞癌的ADC值分别为(3.341±0.299)×10-3mm^2/s、(2.154±0.308)×10-3mm^2/s、(1.132±0.241)×10-3mm^2/s。结论:DWI结合LAVA技术对肝脏小病灶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最小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ellcarcinoma,CCRCC)术前分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C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根据Fuhrman核分级法分为低级别组(FuhrmanI和Ⅱ级)和高级别组(FuhrmanⅢ和Ⅳ级)。参考常规序列,由一位放射科医师在肿瘤实质区手动勾画大小约0.35~O.45cm^2的感兴趣区,记录各b值(O,200,400,600,800和1000s/mm^2)对应的信号强度值。采用最小b值分别为0和200s/mm^2计算得到ADCO~1000和ADC200~1000。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b值的ADC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低级别CCRCC的ADC值的差异;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20例为低级别组,12例为高级别组。32例CCRCC的ADC0~1000为(1.840±0.308)×10^-2mm^2/S,ADC200~1000为(1.429±0.317)×10。mm。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12.78,P=0.00)。其中,低级别CCRCC的ADCO~1000值为(1.893±0.315)×10^-3mm^2/s,高级别的ADC0~1000值为(1.752±0.286)×10。mm。/s,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1.272,P=0.213);低级别CCRCC的ADC200~1000值为(1.519±0.335)×10^-3mm^2/s,高级别的ADC200~1000值为(1.279±0.224)×10。mm。/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2.196,P=0.036)。ADC200-1000与CCRCC病理分级呈反相关(r=0.344,P=0.047)。结论与ADC0~1000相比,ADC200~1000改善了ADC值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胃肠道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9例胃肠道病变进行常规MR平扫和DWI,扩散敏感梯度(b值)分别为0和700s/mm^2,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其中29例同时续行增强扫描。结果59例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0.96±0.11)×10^-3mm^2/s,10例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为(1.49±0.12)×10^-3mm^2/s,两组病变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上界1.16×100mm^2/s定位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界值,诊断敏感性为86.6%,特异性为95.8%。结论DWI有助于对胃肠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浸润癌(IC)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的影像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CIS患者(病灶13个)及10例 IC患者(病灶10个)的DCE-M RI及DWI图像,分析病灶强化形态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定量分析 ADC值。结果依据强化形态特征:DCIS强化以非块样强化中的段样强化为主,IC强化以块样强化为主,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IS和IC均以流出型为主,无显著性差异。依据ADC值:DCIS的平均ADC值约为(1.036±0.25)×10^-3 mm^2/s , IC的平均ADC值约为(0.79±0.20)×10^-3 mm^2/s ,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病灶强化形态特征及ADC值,DCE-M RI联合DWI有助于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癌的鉴别诊断,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常规MRI序列与DWI序列,鉴别退变期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与小病灶环形强化转移瘤。方法回顾29例脑囊虫病患者与30例多发小病灶转移瘤患者的M R检查,观察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及测量ADC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规T2 WI退变期脑囊虫病组和小转移瘤组病灶出现低信号环的比例分别为91.9%和9.1%,诊断敏感性为90.7%(78/86)、特异性90.9%(60/66)、准确性90.8%(138/152);DWI退变期脑囊虫病组和转移瘤组病灶出现低信号所占比例分别为95.4%和69.7%,诊断敏感性95.4%(82/86)、特异性30.3%(20/66)、准确性67.1%(102/152)。退变期脑囊虫组病灶ADC值(1.54±0.42)×10^-3 s/mm^2,脑转移瘤病灶组ADC值(1.12±0.36)×10^-3 s/mm^2,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 T2 WI病灶周围连续的低信号和完整规则的环形强化是退变期脑囊虫病的特殊表现。DWI序列对退变期脑囊虫病和小病灶转移瘤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和弥散敏感系数(b值)在兔肝VX2瘤快速MRI扩散加权成像实验中的应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于VX2瘤种植后2~3周行快速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成像参数的缩减因子(reduction factor)取值为1,2,观察使用SENSE后扫描时间的缩短情况以及图像的信噪比变化情况。b值取100~600s/mm^2共6个。测量不同b值的兔肝VX2瘤与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以及相应的表面扩散系数(A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中应用SENSE成像缩减因子为2时扫描时间缩短约13.3%,而图像的信噪比没差别(P≥0.05)。b值400s/mm^2时VX2瘤具有最高信噪比为115.5±71.6;ADC值为1.575±0.218×10^-3mm^2/s(P〈0.05)。结论 合理应用SENSE技术能缩短扫描时间而图像信噪比没有差别,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400s/mm^2是最优b值,兔肝VX2瘤与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最高,其ADC值最准确。  相似文献   

12.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宋济昌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03-1207
目的:探讨各种Meckel腔病变的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Meckel腔病变(31处病变)的MRI表现,且与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处Meckel腔病变中以肿瘤(n=28)最常见.病变T1WI呈等信号(n=18)、不均匀信号(n=11)、稍低信号(n=1)或稍高信号(n=1);T2WI呈稍高信号(n=8)、等信号(n=7)、高信号(n=6)及不均匀信号(n=10);所有病变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30例病变DWI上呈高信号,且31例呈不同的ADC值,平均ADC值为(1.09±0.22)×10-3mm2/s,最小值为(0.59±0.11)×10-3mm2/s(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最大值为(2.09±0.41)×10-3mm2/s(软骨肉瘤).结论:常规MRI与DWI和ADC值相结合,对诊断各种Meckel腔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髓MR扩散加权成像优化b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良  李玉欣  周晓琳   《放射学实践》2010,25(5):485-48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颈髓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的选择及获取正常脊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颈髄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SH-EPI-DWI)序列,扩散梯度因子b值分别取300、500和1000 s/mm^2,分3组进行扫描,测量正常人颈髓ADC值并分析各组DWI图像及ADC图像质量,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50例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DWI和ADC图像并测得正常人颈髓ADC值。随着b值由300 s/mm^2升高到1000 s/mm^2,图像信号强度逐渐降低。以b值为500 s/mm^2时成像效果较好,信噪比和对比度较高,伪影较少。在500s/mm^2时测得的50例正常颈髓的平均ADC值为(95.70±11.01)×10-5mm^2/s。结论:利用SSH-EPI-DWI序列,正常人颈髓在b值为500 s/mm^2时可获得颈髓较满意的DWI和ADC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T2wI结合DWI对PSA异常患者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疾病患者53例,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3例,前列腺炎患者6例,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34例,行MRI常规平扫及b值1000s/mm^2的DWI扫描检查,经2名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比较T2WI与DWI结合T2wI对前列腺癌、前列腺炎、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T。wI对前列腺癌、前列腺炎、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2%、33.3%、73.5%,DWI结合T:wI对前列腺癌、前列腺炎、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66.7%%、88.2%。结论对于前列腺PSA异常的患者,b值1000s/mm。的DWI结合TzwI能提高前列腺疾病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拉伸指数模型DWI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拉伸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SD大鼠实验组18只、对照组9只术前行3.0T MRI检查,包括T1WI和T2WI、单b值(1000s/mm2)DWI、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PWI)和多b值(0~4000s/mm2共12个b值)DWI,其中ASL-PWI可计算相对脑血流量(rCBF),多b值DWI采用拉伸指数模型,一次成像可得到Mono-ADC、F、DDC和α参数值。MRI检查后对实验组大鼠行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急性脑缺血手术,对照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0.5、3、6、9、12、18和24h行上述MRI检查,观察各时间点各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对大鼠脑缺血区行病理TTC染色确定实际脑梗死情况。结果:术后0.5h实验组右侧脑缺血区的rCBF值(0.470±0.002)较术前(0.990±0.010)明显下降、3h以后逐渐升高(从术后3h的0.980±0.006升至24h的1.970±0.070);实验组右侧脑缺血区F值术后缓慢升高(从术后0.5h的0.58±0.74升至0.76±0.57),在术后12、18和24h实验组双侧脑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04和0.001)。实验组双侧脑术后0.5~24.0h的DDC值为右侧(0.40±0.02)×10-3~(0.58±0.03)×10-3 mm2/s、左侧(0.46±0.03)×10-3~(0.49±0.06)×10-3 mm2/s,均较术前值[右侧(1.18±0.05)×10-3、左侧(1.01±0.05)×10-3 mm2/s]降低,且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083~0.0163);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右侧的α值均小于对照组右侧(P值范围0.0205~0.0443),其DDC值和Mono-ADC值之间有强相关性(r=0.9051,P<0.0001),且α值随着DDC值的升高而减低。结论:多b值DWI的拉伸指数衰减模型的各参数值所表现出的特征性可能为大鼠急性缺血脑组织中水分子不均一的扩散状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培安  周正荣  张国福   《放射学实践》2012,27(3):337-341
目的:建立兔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于软组织肿瘤成像的合适的b值。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月龄2~3个月,体重1.5~2.0kg,雌雄不限),将肿瘤瘤株种植在左前上肢内侧。在种植瘤株后2~3周使用1.5T磁共振仪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200、400、600、800和1000s/mm2。在MRI检查后3~4周分批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观察肿瘤的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肿瘤成瘤率96%(24/25)。种瘤后14、21和28天,肿瘤直径分别约为2.0、4.0和5.5cm。肿瘤直径比较小(14天)时,质地硬,肿瘤坏死、瘤周水肿很少见。在常规T1WI上肿瘤实质多呈等信号,瘤内出血少见;T2WI上肿瘤实质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中央和瘤周可见信号更高的坏死、水肿区;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强化更显著。DWI图像上,当b值较小时(200s/mm2)受T2透过效应影响明显,b值比较大时(1000s/mm2)图像信噪比下降明显,b值为600和800s/mm2时,图像质量比较好;b值为200、400、600、800和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56±0.11)、(1.32±0.12)、(1.25±0.10)、(1.19±0.08)和(1.14±0.07)mm2/s;b值为600和800s/mm2时,肿瘤实质的ADC值明显小于坏死区及周围肌肉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DWI可以用于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的观察,b值为600和800s/mm2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DWI图像。肿瘤组织、肌肉组织及坏死组织的ADC值明显不同,DWI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成像在甲状腺的成像技术方法和信号特点。方法分别取b值为0、300、500、700s/mm。对24例志愿者甲状腺行扩散加权成像,对信号强度、信噪比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分析。结果图像信号强度、信噪比及ADC值随b值增大而减低;b值分别为0、300、500、700s/mm2时,信号强度分别为:50±21、30±14、24±11、20±8,F=41.25,P〈0.05;信噪比分别为:49±21、44±17、32±13、29±12,F=15.07,P〈0.05.b值分别为300、500、700s/mm2时,ADC值分别为:(1981±388)、(1647±293)、(1408±211)mm2/s,F=42.323,P〈0.05。结论随着b值增加,图像信号强度、信噪比及ADC值逐渐减小,b值在0—300s/ramz区间信号强度减低明显,b值在300~500s/mm2区间信噪比减低明显;ADC值在300~700s/mm2区间呈逐渐均匀性减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WI在鉴别脊椎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0例82个病变椎体,其中良性组20例,34个椎体;恶性组30例,48个椎体。选取50例中的正常椎体35例共35节椎体作为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分析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特点,并定量测定3组椎体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及恶性组病灶DWI序列均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信号,且2组信号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恶性组、对照组ADC值分别为(2.23±0.25)×10-3 mm2/s,(1.62±0.27)×10-3 mm2/s及(0.43±0.34)×10-3 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信号改变不能用于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而ADC值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