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对降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烟草依赖程度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封闭病区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合并吸烟患者82例,所有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与烟草依赖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高频rTMS(10 Hz,110%运动阈值),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5次/周,治疗4周,共观察8周;对照组接受rTMS伪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均吸烟数、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吸烟渴求量表(TCQ)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精神状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41例患者脱落3例,对照组41例脱落5例.脱落原因:4例为提前出院,2例为不依从,2例为精神症状复发不适宜继续试验.最终入组患者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均吸烟量、FTND、TCQ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61.398、43.117、77.144,均P<0.01),治疗组治疗第2、4和8周日均吸烟量、FTND、TCQ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均吸烟量治疗第2、4和8周:(20.37±4.82)、(16.71±4.05)、(17.21±4.07)支比(27.72±7.21)、(27.17±7.11)、(26.06±5.86)支;FTND评分治疗第2、4和8周:(5.53±1.13)、(4.21±1.02)、(4.34±0.84)分比(7.11±1.47)、(7.06±1.43)、(7.06±1.53)分;TCQ评分治疗第2、4和8周:(62.74±4.20)、(55.26±4.92)、(54.97±5.03)分比(68.14±6.57)、(66.94±6.01)、(66.31±5.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4周后PANSS总分、分量表评分及前后评分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18.4%),其中头痛4例,失眠2例,坐立不安1例;对照组4例(11.1%),其中恶心2例,失眠1例,坐立不安1例,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1,P>0.05).不良反应均未经过处理,患者自行缓解.结论高频rTMS治疗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吸烟量和对烟草渴求程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庆市,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状况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耐受问卷修订版(RTQ)、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测试问卷(FTND)进行评定,用阳性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率为57.8%,重度尼古丁依赖者占35.8%;复发患者的RTQ及FTND分值显著高于首发组(t=-2.39,P<0.05;t=-2.21,P=0.03);吸烟组的偏执分值显著低于不吸烟组(t=-2.07,P=0.04).结论:复发和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率和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吸烟有可能改善患者的偏执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对降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烟草依赖程度的有效 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纳入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5 月武汉大学人 民医院精神科封闭病区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合并吸烟患者 82 例,所有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与烟草依 赖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 例)与对照组(41 例),治疗组给予高频 rTMS (10 Hz,110% 运动阈值),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5 次 / 周,治疗 4 周,共观察 8 周;对照组接受 rTMS 伪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均吸烟数、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吸烟渴求量表(TCQ) 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精神状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 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41例患者脱落3例,对照组41例脱落5例。脱落原因:4例为提前出院, 2 例为不依从,2 例为精神症状复发不适宜继续试验。最终入组患者治疗组 38 例,对照组 36 例。两组患 者治疗前后日均吸烟量、FTND、TCQ 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交互效应F值分别为 61.398、 43.117、77.144,均P< 0.01),治疗组治疗第 2、4 和 8 周日均吸烟量、FTND、TCQ 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 于对照组[日均吸烟量治疗第 2、4 和 8 周:(20.37±4.82)、(16.71±4.05)、(17.21±4.07)支比(27.72±7.21)、 (27.17±7.11)、(26.06±5.86)支;FTND评分治疗第 2、4 和 8 周:(5.53±1.13)、( 4.21±1.02 )、(4.34±0.84)分 比(7.11±1.47)、(7.06±1.43)、(7.06±1.53)分;TCQ 评分治疗第 2、4 和 8 周:(62.74±4.20)、(55.26±4.92 )、 (54.97±5.03 )分比(68.14±6.57)、(66.94±6.01)、(66.31±5.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 两组治疗4周后PANSS总分、分量表评分及前后评分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发生 不良反应7例(18.4%),其中头痛4例,失眠2例,坐立不安1例;对照组4例(11.1%),其中恶心2例,失眠1例, 坐立不安1例,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781,P> 0.05)。不良反应均未经 过处理,患者自行缓解。结论 高频 rTMS 治疗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吸烟量和对烟草渴求程度, 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90例病程5年以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药物维持治疗,后随机分为rTMS组(n=47)和伪刺激组(n=4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对研究对象行阳性和阴性综合量表(PANSS)、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测试,比较两组间各变量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rTMS组PANSS量表总分和阴性症状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分组主效应方差分析发现rTMS组和伪刺激组在PANSS量表阴性分、总分2项和RBANS量表即刻记忆、视空间结构、语言功能、注意力、延迟记忆及RBANS总分6项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疗效有持续效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烟是否可以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方法 共纳入376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各188例,使用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检查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副作用量表和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 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PANSS的阴性症状分和帕金森症状分比不吸烟患者显著减少(P=0.008;P=0.02),而吸烟和非吸烟者在PANSS的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和总分以及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P>0.05).结论 吸烟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并减轻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副作用,结果支持吸烟是精神分裂症"自我治疗假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烟行为对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长期住院治疗的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5例,根据患者是否吸烟,将这95例患者分为吸烟组(n=65)和非吸烟组(n=30)。使用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的精神状况和日常状况,采用连续作业测验(CPT)对患者进行测试,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 NOSIE量表结果显示,吸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总积极因子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组患者的精神病因子、迟缓因子、总消极因子显著低于非吸烟组患者(P0.05),根据尼古丁依赖系数,进一步将吸烟组患者分为重度尼古丁依赖组和轻度尼古丁依赖组,CPT测验结果表明,重度尼古丁依赖组患者的CPT正确反应数显著高于轻度尼古丁依赖组和非吸烟组(P0.05),而轻度尼古丁依赖组和非吸烟组患者的CPT正确反应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患者的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非吸烟组患者(P0.05)。吸烟组患者绝望情绪得分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一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多种危害的行为,但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分裂症状可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及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ICD-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6例,根据单纯随机方法分为利培酮组(对照组)66例,利培酮+丙戊酸钠组(研究组1)70例;将有吸烟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入利培酮+吸烟组68例(研究组2)。3组均给予利培酮4mg/d治疗,研究组1在应用利培酮同时即使用丙戊酸钠片,剂量1周内加至400~600mg/d;研究组2每日吸烟量控制在6~20支。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于治疗2、4、8周末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不良反应并测定利培酮血药浓度。结果 3组组间利培酮血药浓度在治疗4、8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和研究组1组间利培酮血药浓度在各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较对照组、在治疗4周末(P0.05)、8周末(P0.01)均下降;3组组间PANSS评分在治疗4、8周末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8周末3组显效率分别83.33%、80.00%、60.00%,研究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TESS评分在治疗2、4、8周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组内各时点PANSS和TE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利培酮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在4周末与8周末、利培酮血药浓度与TESS评分在4周末均具有弱相关性(r=0.211,P0.05;r=0.259,P0.05;r=0.245,P0.05)。结论小剂量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吸烟会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疗效,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起效时间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TMS组(25例)和伪rTMS组(21例);2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和t检验,均P>0.05).2组患者均接受帕罗西汀(20 ~40 mg/d)治疗.rTMS组接受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TMS刺激,10 Hz,80%运动阈值,刺激2s,间隔28 s,800个脉冲,每周5次,连续4周共20次.伪rTMS组应用伪刺激线圈,刺激部位、次数、频率同rTMS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8周末均对2组患者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并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第8周末完成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结果 治疗前rTMS组HAMD评分[(43.64±10.05)分]与伪rTMS组[(42.58±9.29)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8,P=0.730),治疗第1,2,3,4周末,rTMS组HAMD评分[(31.82±5.93),(23.82±4.05),(17.95±6.82),( 12.55±3.14)分]明显低于伪rTMS组[(37.00±8.43),(27.95±6.87),(22.11±5.23),(16.47±4.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2,P=0.026;t=-2.382,P=0.022;t=-2.929,P=0.006;t=-3.502,P=0.001);治疗第8周末rTMS组HAMD评分[(7.77±4.12)分]与伪rTMS组[(9.05±5.07)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p=0.378).治疗第4周末,rTMS组的显效率和治愈率(95%和73%)明显高于伪rTMS组(63%和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71,P=0.016;x2 =6.866,P=0.009).治疗第8周末,rTMS组的显效率和治愈率(91%和82%)与伪rTMS组(84%和7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7,P=0.649;x2=0.394,P =0.709).治疗前、治疗第8周末,2组患者WCST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频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起效快,对患者的执行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事件相关脑电位(ERP)N400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70例接受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真刺激组(n=35)左侧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伪刺激组(n=35)相应部位伪刺激治疗。采用酶联夹心免疫吸附法测定基线时及治疗5周的血清BDNF浓度,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N400的潜伏期及波幅;并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及SANS分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5周末2组(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BDNF水平变化值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在额区N400中同音异形异义波幅和异音异形异义波幅,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rTMS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并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利培酮基础上联合rTMS真刺激,对照组在利培酮基础上联合rTMS假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4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生命体征、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评价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治疗1周、2周及4周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的有效率在治疗2周时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有效率在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研究组阳性症状因子评分在治疗2周时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4周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联合利培酮使用可以提高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尤其有助于改善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