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在腹股沟疝手术中局部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马鞍山中心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30例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的患者作为A组,30例使用利多卡因联合0.375%罗哌卡因的患者作为B组,30例使用利多卡因联合0.75%罗哌卡因的患者作为C组。对比3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情况相关指标(手术耗时、失血量、住院时间)、麻醉效果相关指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1、5、10 min的MAP、HR、SpO2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失血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A组(P<0.05)。C组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B组,B组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A组(P<0.05)。C组在术后1、3、6、9 h的VAS评分低于B组,B组在术后1、3、6、9 h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3组在术后12、24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采用含有利多卡因或者罗哌卡因的局部麻醉方法均可以保证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麻醉效果。利多卡因的起效时间更快,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维持时间更长,使用浓度为0.75%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使用,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用药的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局部麻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ASA分级≤4级的6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进行局部麻醉,B组(31例)采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两组患者均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内固定术,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1、2、3、7 d进行疼痛情况评估,并观察围术期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前、术中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 d 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例发生谵妄,治疗后缓解。两组均无切口并发症发生,全部安全出院。结论罗哌卡因复合亚甲蓝局部麻醉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微创手术时的一种比较安全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52例接受择期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硬膜外麻醉成功后,A组追加药物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B组为罗哌卡因复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满意,总有效率为96.15%,B组总有效率为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B组5例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均于麻醉后行双侧TAP阻滞,A组给予40ml 0.25%罗哌卡因,B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μg/kg Dex共40ml,且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结果术后4、8、12、24小时,B组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均较A组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T值大于A组(P0.05),而D1、D2、V值小于A组(P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较罗哌卡因TAP阻滞而言,Dex复合罗哌卡因用于TAP阻滞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TLIF)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采用MI-T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患者自控镇痛组(B组),研究过程遵循双盲对照原则。A组患者术后在切口周围环形全层给予1%罗哌卡因注射100.0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0 m L)。B组患者术后给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术后(2 h、6 h、12 h、24 h)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满意度、镇痛补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 h、6 h 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有1例患者进行了镇痛补救,B组术后有4例患者进行了镇痛补救。A组(77.8%)术后镇痛满意率明显优于B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8%和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TLIF术后切口周围局部注射罗哌卡因较PCA效果更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增加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局部侵润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60例接受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予以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20 mL内按1 ug/kg加入右美托咪定),于切口局部浸润,对照组:单于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术后观察在静息及活动状态下术后4、8、16、24、36、48 h的VAS评分,并记录48 h内使用静脉镇痛药物的用量及局部浸润麻醉的作用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静息及咳嗽状态下4 h、8 h、16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24 h、36 h及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观察组局部浸润麻醉的有效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使用静脉镇痛药物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切口局部麻醉,早期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倍他米松局部浸润用于腰椎后路手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89例接受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47例,局部浸润、静脉镇痛泵)和对照组(B组,42例,仅静脉镇痛泵),评估两组的镇痛效果、麻醉药物副作用及切口的感染率。结果:VAS评分两组术前及术后48 h、72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 h[A组(3.8±1.4)分,B组(4.6±1.2)分]、4 h[A组(2.9±0.8)分,B组(4.1±1.1)分]、8 h[A组(2.4±0.6)分,B组(3.6±0.9)分]、12 h[A组(2.2±0.7)分,B组(3.2±0.6)分]、24 h[A组(2.1±0.4)分,B组(2.8±0.7)分]VAS评分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P值均0.05)。术后0~24 h、24~48 h、48~72 h麻醉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术后2周两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倍他米松局部浸润用于腰椎后路手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镇痛在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4例胃肠道微创手术病人(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胃手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组(A组,41例),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组(B组,42例),生理盐水局部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滴注组(C组,41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病人术后各时间点即手术后即刻、术后1h、术后2h、术后4h、术后8h、术后12h以及术后24h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参照Ramsay镇静评分对病人镇静程度进行评分,观察3组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 A组VAS评分在术后4h、8h、12h及24h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Ramsay评分在术后1h、2h、4h及8h均低于B组和C组,A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B组及C组,住院时间也短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在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后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药物行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在混合痔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行局部浸润麻醉的混合痔切除术350例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混合液组(B组),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行局部麻醉。结果:两组麻醉药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B组(P0.05或P0.01),术后第2、4、6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用罗哌卡因行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在混合痔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可靠,术后镇痛作用好,术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筋膜下连续注射罗哌卡因及术后芬太尼自控镇痛静脉泵的镇痛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筋膜下罗哌卡因注射组(研究组)与静脉芬太尼泵组(对照组),每组42例。记录两组患者静息、咳嗽时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情况、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静息、咳嗽时,术后1 h、6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早期恢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0~24 h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早期筋膜下注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满意,可满足术后镇痛的需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