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mblyopia is common among children.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is a new approach for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amblyopia. VEP was examined using tessellation stimulation in our hospital since 1999.20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s.Here is the report.  相似文献   

2.
儿童早期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时期。熟悉斜视弱视的正确视觉训练方法对脑瘫和发育迟滞患儿早期的康复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斜视的早期有效治疗方法,重点介绍了视觉训练方法。认为增进对斜视的认识,提高斜视视觉训练水平,可促进斜视儿童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视力的学龄前儿童立体视功能发育情况。方法 采用颜少明等《立体视觉检查图》对130名正常视力学龄前儿童进行立体视锐度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年龄组中心立体视锐度无明显差异。80.8%具有良好的中心立体视功能,因样本有限未检出立体盲。结论 立体视发育成熟期在3岁以前,正常视力的学龄前儿童立体视功能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弱视治疗仪联合立体视觉训练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15例弱视患儿,按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均采取遮盖疗法,对照组采取立体视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弱视治疗仪.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图像视觉诱发电位指标(潜伏期、波...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严重程度及类型的干眼症患者角膜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探讨干眼症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就诊的84例干眼症患者作为干眼组,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眼表疾病指数调查问卷结果,所有患者进行基本眼部检查、对比敏感度检测,采用依据Scheimpflug原理的眼前节成像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采用非侵入性的方法检测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检测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分泌试验;分析上述干眼相关指标与对比敏感度及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严重程度的干眼症患者在空间频率为1.5、3.0、6.0、12.0c/d时的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常者(P<0.001),且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低于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的对比敏感度(P<0.001);不同严重程度的干眼症患者慧差、三叶草差均高于正常者(P<0.001),且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的慧差、三叶草差高于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P<0.001)。对比敏感度及角膜高阶像差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呈正相关(P&...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RAET)患儿屈光参差程度对弱视检出率及远期立体视觉形成的影响。方法采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来我院矫治的50例RAET患者病历,依照等效球镜(SE)分为低度组、中度组与高度组,均予以全矫配镜及对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远近距离立体视觉。结果高度组弱视检出率显著高于低、中度组,低度组检出率最低(P<0.05);末次随访时,中、高度组屈光参差高于低度组,高度组立体视盲比例高于中、低度组,经比较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是影响RAET患儿弱视程度的主要指标,其也和患儿立体视觉功能存在一定关联性,对该类患儿应做好早期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屈光参差并予以对症治疗,以促进患儿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7年起开始进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已治疗近视眼5000眼,该手术具有可靠性好、预测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本组对两名10岁以下儿童屈光参差引起弱视和无立体视觉进行LASIK手术治疗,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的护理。方法对184例368只眼瞬态PVEP检查前、中、后的护理,强调心理护理和弱视治疗的宣传教育。结果所有儿童均能合作,顺利完成瞬态PVEP检查。结论弱视儿童PVEP检查有其特殊性,检查前宣教及检查中良好的护理是促进儿童合作并顺利完成检查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正> 图形诱发电位检查已成为研究视觉系统发育及弱视发病机理和诊断的主要手段。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共进行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862例,兹将护理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视觉诱发电位评价视觉通路传导功能损害程度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健梅  冼珊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188-3188
  相似文献   

12.
从1997年9月~2001年11月对本院眼科门诊及住院50例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全野棋盘格视觉诱发电位(PRVEP)检测,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50例70只眼,其中单眼30例,双眼20例,年龄13~61岁,病程2d~1年,临床表现为视力模糊、眼球疼痛。眼底检查视盘边界不清,视乳头充血水肿,色淡或苍白,黄斑区水肿、渗出等不同程度改变。1.2方法采用日本产的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该仪器配有专用图形发生器。刺激形式全野黑/白翻转棋盘格。受试者在隔音屏蔽室取坐位,单眼平视视屏中心白色小方格,且与视屏间距1m,图案格式用8×8,16×16,32×32,视角分别3…  相似文献   

13.
弱视为眼无器质性改变,双眼视力测试相差两行以上或单眼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多发生在视觉发育的早期,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常见眼病,发病率为2%-4%.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儿童弱视的关键.目前治疗弱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传统的遮盖、精细作业、光栅疗法、后像法等,但传统疗法较单调,患儿依从性较差,疗效较差.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弱视治疗引入了多媒体治疗.为了解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我们与传统常规综合治疗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诊治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对70例(105只眼)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检测,同期对30例正常儿童检测,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弱视儿童的P-VEP均有异常改变(潜伏期延长,幅值降低),治疗后P-VEP均有改善。结论:P-VEP是诊治弱视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儿童弱视眼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nvisualevokedpotential,P-VEP)的检测,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及P-VEP在儿童弱视眼视功能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对正常组33例(66只眼),弱视组66例(132只眼,2001-01/2004-0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收治)治疗前后行P-VEP检测。结果弱视眼P1波潜伏期犤(118.12±10.14)ms犦较正常眼潜伏期犤(105.23±4.53)ms犦延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673,P<0.001),振幅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弱视眼治疗后有效组不仅视力明显提高,且P1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视皮质为弱视主要受损部位,P-VEP作为评价弱视眼视功能的一项观测指标,为弱视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提示弱视是可治愈的,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视觉诱发电位对儿童弱视眼视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飞雪  周文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5,9(7):117-117,119
目的通过对儿童弱视眼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检测,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及P—VEP在儿童弱视眼视功能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对正常组33例(66只眼),弱视组66例(132只眼,2001—01/2004—0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收治)治疗前后行P—VEP检测。结果弱视眼P1波潜伏期[(118.12&;#177;10.14)ms]较正常眼潜伏期[(105.23&;#177;4.53)ms]延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7.673,P&;lt;0.001),振幅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弱视眼治疗后有效组不仅视力明显提高,且P1波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视皮质为弱视主要受损部位,P—VEP作为评价弱视眼视功能的一项观测指标,为弱视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提示弱视是可治愈的,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视觉刺激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弱视47例,进行综合视觉刺激治疗,包括戴镜、遮盖、压抑治疗及视觉刺激训练等,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3~6岁治愈率79.6%,~9岁治愈率为63.2%,~12岁治愈率为46.7%,3~6岁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治愈率为92.6%,中度74.3%,重度19.1%,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注视者治愈率78.4%,旁中心注视者4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视觉刺激治疗儿童弱视使多种方法互补,疗效可靠,但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且中心注视型较旁中心注视型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双眼交替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及对其立体视锐度(stereoa cuity, SA)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 2例(168只患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8 6只患眼)与对照组(82只患眼)。研究组采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视力水平、SA、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of accommodation,AMP)和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facility,AF)。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1周、4周、3个月、6个月视力较治疗前依次提升(P<0.05),研究组患儿的视力水平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A显著降低(P<0.05),AMP和AF均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弱视眼中立体视正常率为74.42%,显著高于对照组(54.88%,P<0.05),研究组患儿恢复到SA正常水平的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4眼vs 23眼;P<0.05)。结论:应用单眼部分遮盖方式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更佳,可利于提升患儿的视力水平,提升患儿的SA,有效改善患儿的AMP和A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fMRI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相关皮层的功能状况,讨论立体视觉功能障碍的可能神经机制。方法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1例,正常对照组10例,对两组进行组块设计的fMRI实验。刺激内容为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点平面图和立体图,要求被试通过红蓝滤光镜片观察图案,识别平面或立体图。采用SPM2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随机效应组分析方法获得弱视组及对照组在平面刺激和立体刺激下的平均图,并采用组间分析获得两组在立体视觉刺激下的差异图。结果两种图形刺激下,两组均见双侧枕叶激活;立体图刺激下对照组还可见双侧顶叶激活,弱视组仅见右顶叶激活。立体图形刺激下,对照组减患者组的差异图显示右侧枕叶和双侧顶叶后部激活。结论双侧顶叶后部激活下降或消失是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觉障碍的一种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乙醇中毒所致心脏损害特点。方法:193例中毒者分为白酒、红酒及啤酒组,观察其心电图(ECG)及全血肌钙蛋白T定量(TNT)变化。结果:白酒组较红酒组、啤酒组ECG异常率及TNT增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饮用白酒所致急性中毒者可能更易发生心脏损害,临床工作中需加以注意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