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2例ASAⅠ~Ⅱ级、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4例,术后行PCIA。配方Ⅰ组为芬太尼0.75mg 氟哌啶7.5mg 生理盐水至150ml;Ⅱ组和Ⅲ组再分别加入氯胺酮75mg、150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PCIA设置:负荷剂量0.1ml/mg,单次给药剂量0.05ml/mg,连续给药速度0.04ml/kg/h,所定时间15min。术后4h、8h、24h记录BP、P、RR、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de-mand)、疼痛评分(VAPS)、镇痛评分(VASS)、疲倦评分(VATS)、恶心评分(VANS)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随访时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h、24h随访时Ⅲ组芬太尼用量、PCA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前二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1.1μg/kg/min)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椎管内麻醉妇科手术后PCIA能够减少芬太尼用量,并未增加副作用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而0.65μg/kg/min的氯胺酮并不产生明显的芬太尼节省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49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均以镇痛泵(1 ml/h)行静脉镇痛,Ⅰ组采用芬太尼0.3μg/(kg.h),Ⅱ组用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每种配方中均加入恩丹西酮(枢丹)16 mg、氟哌啶10 mg,并用生理盐水将混合药液稀释至100 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Ⅱ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而PCI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Ⅰ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反应Ⅰ组明显高于Ⅱ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Ⅱ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150例行腹部及四肢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均以一次性镇痛泵(1 ml/h)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芬太尼0.3μg/(kg.h),FK1组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40μg/(kg.h),FK2组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12、24、36、48、60 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F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F组和F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5),而F组和FK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F组恶心、呕吐(16.0%)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三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μ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芬太尼[0.2μ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配伍的异丙酚在无痛性肠镜检查中对生命体征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Ⅱ级的门诊做无痛肠镜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芬太尼 异丙酚组,Ⅱ组为氯胺酮 异丙酚组,记录用药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02)和停药后苏醒时间。结果:两组的HR、MAP均有变化,但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配伍对SPO2的影响较大;完全清醒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结论:在门诊无痛肠镜麻醉中,异丙酚 芬太尼组优于异丙酚 氯胺酮组。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氯胺酮组(FK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舒芬太尼-氯胺酮组(SK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镇痛模式均采用"负荷量 背景量 病人自控镇痛(PCA)量"(LMP)方式,各组镇痛药物配伍如下:F组芬太尼0.4μg/(kg.h);FK组芬太尼0.2μg/(kg.h) 氯胺酮120μg/(kg.h);S组舒芬太尼0.04μg/(kg.h);SK组舒芬太尼0.02μg/(kg.h) 氯胺酮120μg/(kg.h)。各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恩丹西酮8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泵参数设置为负荷量2ml,背景量2ml/h,PCA量单次2ml,时间30min。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负荷量并连接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48h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患者48h内总按压次数。结果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在4组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F组VAS评分和总按压次数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S组患者S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各组恶心、呕吐、瘙痒、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延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治疗,效果满意,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全麻诱导中利多卡因预防芬太尼呛咳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中预防芬太尼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年龄28~65岁的择期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实验药物为生理盐水5 ml,B组为实验组,实验药物为利多卡因1.5 mg/kg,两组药物分别在全麻诱导前1min给予。观察芬太尼引发呛咳的发生率及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A组47%,B组13%。B组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一致。结论应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地降低全麻诱导期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7.
8.
氯胺酮对小儿术后静脉镇痛中芬太尼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胺酮在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对芬太尼作用的影响。方法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病儿3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F组芬太尼0.3μg/(kg.h),FK组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FK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F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5)。两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F组恶心、呕吐(16.0%)、静脉炎的发生率较KF组高(P<0.05)。两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70μ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从而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麻醉诱导期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影响。方法 拟行全身麻醉患者113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依次输注生理盐水0.05 ml/kg和4 μg/kg芬太尼,丙泊酚组依次输入丙泊酚0.5 mg/kg和4 μg/kg芬太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注射芬太尼0、5、10 s时的咳嗽情况。结果 对照组芬太尼引起咳嗽29例,丙泊酚组10例,两组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1)。本研究还显示丙泊酚能降低吸烟者的咳嗽发生率。结论 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前1 min给予0.5 mg/kg丙泊酚可有效抑制芬太尼所导致的咳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鼠烧伤后早期使用枸橼酸芬太尼和盐酸氯胺酮对血清皮质酮和TNF -α以及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初步探讨并比较芬太尼和氯胺酮对创伤早期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不同作用。方法 :4 0只雄性BALB/c小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芬太尼组及氯胺酮组。小鼠Ⅲ度 15 0~ 2 0 0 %背部烧伤。烧伤后 4h测定血清皮质酮浓度及TNF -α水平 ,用westernbolt在蛋白水平测定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果 :烧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升高 ,TNF -α水平显著增高 ,而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明显降低 ;芬太尼组血清皮质酮浓度及TNF -α水平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 ,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有所增加 ,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氯胺酮组血清皮质酮浓度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 ,肝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和血清TNF -α与正常对照组相差不显著。结论 :小鼠烧伤早期引起明显的应激和炎症反应 ,可表现为血清皮质酮明显升高 ,而其受体在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血清TNF -α水平显著增高。芬太尼和氯胺酮均对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但氯胺酮的作用明显比芬太尼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泊酚、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麻醉对肺癌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75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分别为丙泊酚、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麻醉组(A组)、丙泊酚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组(C组)。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维持麻醉,肌松药均用阿曲库铵。比较分析3组应激反应的相关指标。结果 B组在切皮10 min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较其麻醉前和A组明显升高(P〈0.05),并且B组在切皮10 min后及拔管时的心率(HR)均较其麻醉前和A组明显升高(P〈0.05);而A组与C组在麻醉期间MA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比较,A组T1、T2、T3各时点的Cor、AngⅡ、β-EP无明显升高(P〉0.05);而B组和C组T1、T3时间点的Cor、AngⅡ、β-EP明显升高(P〈0.05);3组IL-10在T3时间点均较T0明显升高(P〈0.05)。与B组和C组相比较,A组安静时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RSS评分显著升高(P〈0.05)。在恶心、呕吐发生率方面,3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麻醉安全有效,对肺癌手术的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40例择期行全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麻组,F组为芬太尼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6~64岁,均无高血压、哮喘、久咳、吸烟,麻醉前两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及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后发生咳嗽的情况.结果 F组与D组比较,咳嗽强度大、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HR均比F组平稳(P〈0.05),D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芬太尼诱导时出现的咳嗽反应,并维持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3.
在硬膜外阻滞下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氯胺酮于腹腔手术 ,防治牵拉反应 ,并与芬太尼、氟哌啶 (氟芬合剂 )进行对比观察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病人 ,将麻醉阻滞效果良好 ,阻滞平面在T3 -T4~T12 T1资料完整的 30 0例 ,其中男 14 8例 ,女 15 2例 ,年龄 16~ 6 2岁 ,平均(43± 11.5 2 )岁 ,ASAⅠ -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为咪氯组16 6例 ,Ⅱ组为氟芬组 134例。1.2 麻醉方法 :术前 1h肌注安定 10mg ,阿托品 0 .5mg ,常规连续硬膜外阻滞 ,头端内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氯胺酮合剂(以下简称利氯合剂)静脉麻醉在小儿眼科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氯胺酮肌注+静脉麻醉组(A组)、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和利氯合剂静脉麻醉组(C组)。记录并比较各组在麻醉前、诱导后、手术开始及术毕时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变化以及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各组的苏醒时间分别为(24.2±5.8)min、(16.8±4.2)min及(10.3±4.6)min,和A组比较,B、C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和B组比较,C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离开恢复室时间分别(39.7±4.3)min、(24.1±3.6)min及(15.6±3.2)min,和A组比较,B、C组的离开恢复室时间明显减少(P〈0.05);和B组比较,C组的离开恢复室时间明显减少(P〈0.05)。氯胺酮用量各组分别为(8.44±0.62)mg/kg、(5.48±0.84)mg/kg及(3.52±0.46)mg/kg,C组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在小儿斜视手术麻醉中,利氯合剂静脉麻醉效果优于单用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异丙酚和氯胺酮加异丙酚静脉麻醉开展元痛胃镜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方法60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氯胺酮加异丙酚组(KP组)各30例,P组患者诱导用异丙酚0.8 mg/kg,在6 s内匀速静注,随后以0.5 mg/(kg·min)的速度维持,同时,为了减轻异丙酚对小血管局部性的疼痛刺激,每20ml异丙酚加入利多卡因20 mg.KP组一次性静注氯胺酮0.2 mg/kg,随后以P组相同方法给予异丙酚.观察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用药量、镇静镇痛效果、术后清醒时间、离院时间.结果KP组异丙酚诱导用量较异丙酚组明显减少(P<0.05),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在KP组较异丙酚组更平稳;术后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氯胺酮用于全麻后寒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氯胺酮和哌替啶都可有效治疗术后寒战。本研究旨在比较小剂量的氯胺酮与哌替啶预防术后寒战的效能。方法60例于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ASAI或II级的病人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组),哌替啶20mg(P组)及氯胺酮0.5mg/kg(K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入。麻醉诱导用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及阿曲库铵0.6mg/kg。麻醉维持用2%~4%七氟烷。麻醉诱导后,诱导后30min及用药前测量鼓室温度。另一位不知用药情况的麻醉医师进行寒战分级及用0~10视觉评分法行术后疼痛分级。结果三组病人情况无显著差异。P组及K组到恢复室时,术后10,20min时寒战病人数都明显少于N组,N组病人需第一次镇痛的时间短于K组及P组(P<0.05)。三组病人间视觉评分无差异。结论预防性用小剂量的氯胺酮可有效预防术后寒战。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以来,我们采用利多卡因混合液雾化吸入治疗咳嗽182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82例中,男129例,女53例;年龄14~69岁,平均2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部分伴有鼻塞、流涕、发热、咽痛、头痛、胸痛、腹痛、呕吐和失眠等症状,严重者明显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前预注帕瑞昔布钠对胆肠吻合术患者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胆肠吻合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分为C组和P组。C组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生理盐水5 ml,P组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5 ml稀释)。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患者清醒拔管后,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中雷米芬太尼的用量、术毕拔管情况及术后VAS评分、PCIA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中麻醉维持P组的雷米芬太尼用量及平均泵注速度均小于C组(P〈0.01),且拔管时烦躁例数也少于C组(P〈0.01),P组在0、6、12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1或P〈0.05),PCI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也均少于C组(P〈0.01或P〈0.05),两组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肠吻合术术前预注帕瑞昔布钠可减少术中雷米芬太尼的用量,防止拔管时烦躁,并增强PCIA中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剂量硫酸镁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 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单纯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5 mg氟哌利多,MF1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0.5 mg/(kg.h)硫酸镁+5 mg氟哌利多,MF2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1 mg/(kg.h)硫酸镁+5 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医用盐水稀释至100 m 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 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12 h内MF1组和MF2组明显低于F组(P<0.05),而在12 h后没有明显差别(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MF1组和MF2组显著低于F组(P<0.01)。MF1组和M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小剂量硫酸镁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20.
张力  刘利佳  王淑清  暴慧君 《人民军医》2007,50(10):608-608
目的:观察芬太尼硬膜外推注预防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及宫缩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单胎、足月、无妊娠高血压及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产妇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胎儿取出前硬膜外推注芬太尼0.1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中记录心率、血压、血氧分压、新生儿Apgar评分、宫缩痛及牵拉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出现宫缩痛为0,对照组为25%;牵拉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芬太尼硬膜外推注可减少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术中的牵拉反应及宫缩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