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实践分析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性选取54例四肢、躯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72±0.39)分,对照组VAS评分为(5.26±1.39)分;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30%)明显优于对照组(62.96%);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通过给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患者实施神经阻滞治疗后,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疼痛门诊常见病,自然人群中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发病率1.4%~4.8%,约80%以上的患者伴有疼痛,10%HZ可以引起PHN[1,2].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疼痛科采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PHN,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宋伟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6-117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观察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8.6%,观察组为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三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24例.两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3~5 ml,甲钴铵0.5 mg,复方倍他米松1 mg,稀释至15 ml,行椎旁神经阻滞.此外A组同时以浓度为30%三氧10 ml行椎旁注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内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并记录疼痛程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下降,且治疗后A组VAS评分较B组低(P<0.05);A组的总有效率为100%(24/24例)明显高于B组75%(18/24例),且A组的治疗次数少于B组(P<0.05).结论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三氧注射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波 《吉林医学》2012,(27):589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神经沮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加巴喷丁组(A组,20例);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B组,20例)。A组给予口服加巴喷丁1 200 mg/d;B组给予神经阻滞治疗,1次/周,并口服加巴喷丁900 mg/d均治疗4周。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睡眠受影响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但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组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两种类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神经阻滞疗法对两种类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43例分为激惹触痛型组(A组)及痹痛型组(B组)。A组28例,年龄(70.7±6.2)岁;B组15例,年龄(71.1±5.3)岁。两组均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加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的方法。使用药物为0.3%利多卡因50m1、曲安奈德15mg和维生素B12 1mg混合液。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A组又较B组更低(P〈0.01);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在A组为96.4%(27/28例),B组为73.3%(11/1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较痹痛型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在治疗带状疱疹及后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自于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症检查确诊为带状孢疹神经痛以及带状孢疹后神经痛。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痛感消失时间、疱疹彻底消失时间及药物治疗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阻滞,观察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比较二者疼痛改善情况和止痛时间。结果观察组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缩短止痛时间,改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症痛之一,目前仍是世界级的疼痛难题。我院疼痛科采用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观察其疗效.方法 将4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接受神经阻滞(A组)和神经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口述评分(VRS)、六点行为活动评分(BRS-S)及睡眠时间评定近期疗效,观察并发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在4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相比疼痛评分随时间下降,睡眠时间增加(P<0.05).B组的疼痛评分下降大于A组,24 h睡眠时间增加大于A组(P<0.05),两组未出现并发症及严重的药物的副作用.结论 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较单独使用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贾倩  林学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6):734-736,740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PHN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口服普瑞巴林,给予相应部位的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同样口服普瑞巴林,给予相应部位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的VAS评分和Q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和QS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2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显效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干扰电疗法能有效缓解或解除PHN病人疼痛,且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皮损区用0.2%布比卡因、泼尼松龙、弥可保浸润,同时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及椎旁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S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3周两组VAS和SQS评分均明显下降(JD〈0.01),观察组治疗后VAS和SQS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但观察组显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但局部浸润、椎旁阻滞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均优于神经阻滞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枸橼酸芬太尼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患者疼痛评分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73例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止痛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枸橼酸芬太尼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疼痛对睡眠的影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情况,并记录和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2组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1、T2、T3、T4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均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3和4周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2、3和4周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P〈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枸橼酸芬太尼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患者是安全可靠的,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疼痛的产生,也可以有效的改善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药物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60例临床诊断为PHN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30)为药物治疗组,Ⅱ组(n=30)为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药物综合治疗组,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和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并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1周后VAS、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治疗后1、2、3和4周时VAS、PSQI评分明显降低,总有效率升高(P〈0.01)。结论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药物是治疗PHN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8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T0)及治疗1周后(T1)、2周后(T2)、3周后(T3)、4周后(T4)、8周后(T8)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普瑞巴林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T1、T2、T3、T4、T8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别为(5.20±0.82)分、(3.90±0.77)分、(3.58±0.76)分、(2.62±0.69)分、(1.98±0.4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03±1.07)、(4.95±0.81)分、(4.03±0.83)分、(3.05±0.76)分、(2.55±0.50)分(均P<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治疗组的PSQ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7.5%(31/40),优于对照组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可以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阻滞联合中药内服对干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0月到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干性坐骨神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化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局部阻滞注射联合中药内服组(简称观察组)4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简称对照组)4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治疗前后的两组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分别进行疼痛评分和腰椎活动度(JOA)评分,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3个月后的疼痛评分和JO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阻滞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治疗后复发概率较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联合不同配方药物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1例,联合应用不同配方药物递进式椎旁阻滞,从配方①开始,观察椎旁阻滞后1周时VAS评分,当VAS值降低超过30%时下周继续相同配方,否则递进至配方②或③,最长治疗观察期5周.VAS评分<3视为缓解.应用生存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例患者在规定观察期限内获得缓解39例,未缓解2例.18例仅用配方①获得缓解,3例应用配方②缓解;递进至配方②的16例患者获得缓解,递进至配方③的4例中2例缓解,2例未缓解.缓解平均时间95%可信区间为(15.21,21.15)d.对缓解效果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首次VAS评分及病程是影响缓解率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首次VA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01).结论 递进式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及皮内注射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病程及首次VA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AHZ)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Z)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疱疹皮损区域确定相应的椎旁间隙,采用得宝松7mg,维生素B1222mg,加生理盐水配成0.2%利多卡因混合液,依皮损区域的大小分别进行1-2个椎旁间隙的阻滞,每个椎旁间隙注射混合液8mL,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根据疗效判定标准,12例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2例,有效1例,优良率91.6%。结论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止痛迅速,效果确切,在AHZ和PHZ的治疗中有其特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胸背部PHN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注射混合镇痛药10 mL(1%罗哌卡因10 mL+维生素B12500μg+去炎舒松25 mg);A组采用盲探神经阻滞,注射相同药物,2组治疗周期均为1周1次,3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幅度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B组VA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1);在饮食、睡眠、情绪、日常、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增幅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痛疼缓解情况亦显著优于A组(P<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PHN安全有效,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