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7,(2):290-293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对围术期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围术期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药学干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药学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第5天的平均体温和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结果:药学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围术期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药学干预组患者术后第5天平均体温和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药学干预方式提高了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合理使用率,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王兰 《安徽医药》2018,22(8):1614-1616
目的 观察集束护理对预防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集束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祛痰效果、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的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VAP感染率.结果 干预组的祛痰效果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7.82±1.03)d,明显短于对照组(9.24±0.98)d,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ICU时间(10.51±1.27)d也短于对照组(13.68±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VAP感染率12.5%,对照组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护理干预有效预防综合ICU患者的VAP感染,祛痰效果良好,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许江涛 《海峡药学》2016,(12):238-239
目的 分析和研究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我们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2300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治疗时临床药师干预与否将其分为干预组1148例与未干预组1152例.未干预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期间无临床药师给予用药干预;干预组患者治疗期间由呼吸内科专职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将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相比:干预组低于未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率相比较:干预组高于未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与药物治疗平均费用比率相比较:干预组低于未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方面优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 临床药物对呼吸内科患者治疗期间进行用药干预,可有效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药学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3—6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给药.结果:观察组合理用药率为94.29%、对照组为72.22%(P<0.05);观察组抗菌素使用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7.14%、2.86%,对照组分别为61.11%、19.44%(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抗菌药物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pDAAIs)在重症监护室(ICU的流行情况,分析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对提高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12月有临床药师审核医嘱的ICU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回顾性选取2019年1—12月未进行药学干预的该院ICU感染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有无临床药师干预的感染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抗菌药物相关肝肾损伤发生率。干预组采用Micromedex数据库鉴别确定pDAAIs,并对其严重程度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78例患者,其中干预组406例,临床药师审核了3 619条药物医嘱,发现30种药物相互作用组合,286对pDAAIs,其中10种组合占所观察到pDAAIs的60.5%。干预组中已发生和未发生pDDIs的患者,在抗菌药物类别、平均使用药物品种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临床药师药学干预pDAAIs 537条,医师接受503条,总接受率为93.7%。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抗菌药物相关肝、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P <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 患者1027例,按有无实施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559例和非干预组468例.干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干预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观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和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医师使用抗菌药物通用名处方、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结果 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和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药物通用名处方和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均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干预措施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效果显著,体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应用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使用特殊抗菌药物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治疗组给予药学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概率、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应用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中疗效确切,不仅可以促使临床合理的应用特殊抗菌药物,还可以有效的缩短药物使用时间,由此降低医疗成本,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用等方面具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9):1713-1715
目的:比较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6月间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作为干预前组;另抽取2017年1—6月间(干预后)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资料作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原因、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用药时间及抗菌药物费用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组患者各项不合理用药原因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P<0.05);干预后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3.33%稍低于干预前组为5.00%,但经两组间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住院时间、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干预前组(P<0.05),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少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干预后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显著提高,用药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抗菌药物费用,干预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采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资料,其中200例患者未接受药学干预(对照组),其余200例患者接受药学干预(观察组)。比较两组药物利用指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药物利用指数低于对照组,药物应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的有效实施可改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谢莹霞 《抗感染药学》2019,16(3):436-438
目的:探究和比较药学干预对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成效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期间诊治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的400例患者资料,按药学干预前后将其分为干预前组200例和干预后组200例;干预前组患者给予采用常规抗菌药物管理,干预后组患者给予采用药学干预下抗菌药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及其费用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组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干预前组,抗菌药物费用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在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药学干预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且确保了患者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