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卫生学杂志》2014,(3)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总硬度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方法对2008—2012年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源类型饮用水的总硬度含量及分布进行描述和分析,检测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数据资料通过Excel 2010和SPSS 17.0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广西农村饮用水以极软水和软水为主,CaCO3浓度低于150 mg/L比例高达60.20%;其次为中硬水占36.89%,硬水、高硬水和超高硬水比例很少。在不同水源类型中,地表水以软水为主,地下水则以中硬度水为主。结论广西农村饮用水总硬度水平较低,以软水为主,需加强总硬度对健康影响及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龙岩市不同水源水质总硬度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原因,为居民合理选择水源提供资料。方法取用2003~2008年龙岩市生活饮用水915份不同水源水的总硬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5份水样总硬度合格率100%。山泉水的总硬度均值最小,仅32mg/L,软水份数最多,占软水中的76.8%;而深井水硬水份数占硬水中的90.7%,其中〉200mg/L的82份。6个水厂总硬度含量在141~210mg/L之间,各自的总硬度含量波动基本稳定,RSD均〈10%。结论我市市政、自备的供水总硬度项目是安全的,6个自来水厂从成立至今未发生过介水污染事件,是居民理想主要的饮用水源,提示长期饮用山泉水的人群应注意该水可能产生影响健康的不良效应。建议推广使用深井集中式给水威政府干预选择总硬度适中的优质山泉水集中给水,是改变我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怀柔区生活饮用水中总硬度变化趋势,为改善怀柔区水中总硬度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对2015年—2022年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饮用水监测点进行抽检,在每年枯水期(3月—5月)和丰水期(7月—9月)各抽检1次,检测项目为总硬度,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给出的水质软硬度划分建议值进行等级划分。结果 2015年—2022年共采集水样1 207件,合格率为100.00%,中位数和四分位距为270.00(95.10)mg/L;不同年度间饮用水中总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硬度有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水期间饮用水中总硬度统计量Z值为-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丰水期总硬度中位数高于枯水期总硬度中位数;城市和农村地区饮用水中总硬度统计量Z值为-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怀柔区饮用水中总硬度存在年度、水期、地区的差异,建议今后根据研究结果着重加强不同地区、水期总硬度的监测频率,针对检测结果适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保障百姓饮水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城市供水水质总硬度状况,为下一步研究饮用水硬度与健康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全国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系统导出广西2017—2019年城市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其中的供水信息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 结果 2017—2019年广西城市供水末梢水总硬度检测结果范围在0.0~266.8 mg/L,合格率100.0%。不同年度水质总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区域水质总硬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最高的是河池市(210.4 mg/L),最低的是防城港市(9.8 mg/L)。不同水源类型水质硬度、同类型水源不同城市水质硬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地下水源末梢水硬度最高(165.3 mg/L),其次是江河水源(125.0 mg/L),最低是水库水源(93.9 mg/L)。末梢水pH值与总硬度呈正相关(rs=0.622,P<0.001),末梢水溶解性总固体与总硬度呈密切正相关(rs=0.907,P<0.001)。 结论 广西城市饮用水总硬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不同区域、不同水源类型水质总硬度不同,应据此情况开展相关人群健康影响研究,并根据各地饮水特征指导人群合理膳食和健康饮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水中总硬度质量浓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方法吸取水样50.0 ml,置于150 ml锥形瓶中,加入2 ml缓冲溶液,5滴铬黑T指示剂,立即用Na2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成纯蓝色为止。同时做空白试验,记下用量。(实验室温度在20℃±5℃)。结果生活饮用水中总硬度为444.8 mg/L,U=8.284 8 mg/L,k=2。结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硬度的不确定度为总硬度444.8 mg/L,U=8.284 8 mg/L,k=2。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供水水质状况,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全国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系统”导出本区2019年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其中供水信息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2019年本区市政供水、城市自建设施供水、二次供水、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分别为96.85%、65.33%、89.95%和63.18%;各项水质指标项次总体合格率分别达到99.90%、96.98%、99.67%和97.54%;微生物指标类别合格率则分别为99.52%、85.14%、98.37%和83.98%。市政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则高于末梢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5,P<0.05)。不同水源类型比较,在农村显示出以地下水为水源供水水质合格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1,P<0.05);城市供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市政供水各季度水质总的合格率以第4季度最高(97.95%),其余依次为第1季度、第2季度,以第3季度最低(95.91%);农村集中式供水丰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枯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3.191,P<0.05)。结论本区城市市政供水水质总体情况较好,二次供水水质达标率低于市政供水;城市自建设施供水、农村集中式供水达标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主要原因。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管单位要加强供水卫生管理,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2014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提高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集的不同类型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呼和浩特市2014年检测生活饮用水406份,合格316份,合格率为77.83%,其中出厂水合格率为91.67%,二次供水合格率为60.53%,末梢水合格率为59.38%,学校自备水合格率为96.62%;出厂水与学校自备水的合格率均高于二次供水和末梢水的合格率;经检测,水质中消毒剂指标、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结论 呼和浩特市出厂水和学校自备水水质卫生状况尚可,但末梢水和二次供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的管理及饮用水的消毒工作,并加大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太原市地下水总硬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原市饮用水源主要为深层地下水,目前开采层集中于第二、第三承压含水组,且多为混合开采,在近几年监测水质基础上,对太原市地下水总硬度含量及地区和时间分布进行了分析。1材料与方法选择分布于太原市汾河以西地区(西区)、汾河以东地区(北区、南区)具代表性的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荆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对2014-2018年荆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18年共检测2 225份水样,合格1 525份,总体合格率为68.54%,其中2017年水质合格率最高,为73.65%,与其他年份合格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P<0.05);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P<0.05);出厂水水质合格率略高于末梢水,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肉眼可见物、浑浊度、铁,其合格率均小于95%。结论荆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超标情况普遍,存在暴发介水传染病的风险,仍应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3.
《卫生研究》2019,(5)
目的了解陕西省2016—2018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毒理学指标达标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2016—2018年在陕西省全部102个涉农县(区)辖区设置农村饮用水监测点。每个乡镇选择1~2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及分散式供水的末梢水作为监测点,共设置18 284个监测点。于每年4—6月枯水期和7—9月丰水期分别采集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5—2006、GB/T 5750. 6—2006、GB/T 5750. 8—2006)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水质监测信息。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按照不同年份、水期、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和地域对常规指标中的11项毒理学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6—2018年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整体达标率为81. 02%,超标较严重的前4位指标依次为氟化物(9. 74%)、硝酸盐氮(6. 09%)、六价铬(4. 50%)和砷(1. 44%),其余超标指标的超标范围为0. 01%~0. 32%;镉、硒、氰化物、氟化物和硝酸盐氮在不同年份的水质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达标率随着年份的递增呈上升趋势(P<0. 05);镉、硒在丰水期达标率高于枯水期,硝酸盐氮在枯水期达标率高于丰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砷、镉、六价铬、铅、硒、氟化物和硝酸盐氮在地表水中的达标率高于地下水(P<0. 05);集中式供水工程不同供水方式水质毒理学整体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常规处理水质达标率最高,其次为沉淀、过滤方式;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超标指标种类数分别为10种、10种和4种,砷、镉、六价铬、铅、硒、氟化物和硝酸盐氮等7项指标的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整体达标率较低,氟化物、硝酸盐氮、六价铬和砷超标严重且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今后应重点关注超标毒理学指标,从水源供给和处理技术等方面保障饮水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陇南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现状,找出影响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和治理方向,以提高饮用水安全性,降低患水源性疾病的风险。方法依据2013年-2018年的《甘肃省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对本市所辖的八县一区采集的4316份生活饮用水水样,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市水质总体的合格率为25.3%,城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大于农村生活饮用水;2013年-2018年水质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在所有检测项目中,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总大肠菌群;从取水方式来看,常规处理的水合格率最高,为47.2%,从水源类型来看,深井合格率最高,为41.0%,从消毒方式来看,复合二氧化氯合格率最高,为86.0%。不同水期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水方式、水源类型、消毒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陇南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低,微生物污染严重,且受水源水质、取水方式和消毒方式等的影响,需有效治理水源周边的环境污染,完善供水和水质监测设施,加强对生活饮用水的治理力度,确保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保障供水质量、居民饮水安全和防病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调查和水质监测,采样、检验及评价方法按照GB/T 5750—2006、GB 5749—2006。结果2018年调查54个监测点,覆盖人口为156735人,合格水质覆盖人口149910人,合格饮用水人口覆盖率为95.65%。全年采集108份水样(出厂水24份、末梢水84份),合格83份,水质总合格率为76.85%,其中枯水期合格率为87.04%、丰水期合格率为66.67%,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共检测3720项,合格3646项,项目合格率为98.01%,其中城关检测420项,合格率为100.00%,农村检测3300项,合格率为97.76%。结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状况及管理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合格,特别是农村小水厂及分散式供水点,在管理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加强饮用水安全和防病知识的宣传,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1):50-51
目的:了解哈尔滨地区居民生活饮用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卫生管理提供基础性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2015年送检生活饮用水样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哈尔滨地区水质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超标项目有浑浊度、锰、铁、色度、氟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氮、余氯、p H,哈尔滨地区水质超标的主要指标为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尚不至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但是不解决将具有潜在的威胁。毒理学指标中氟化物和硝酸盐是主要超标指标。结论:哈尔滨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管理,加大监督检测力度,提高生活饮用水的质量,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乌苏市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改水提供依据,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方法:每年对16个改水工程,及3个分散式供水进行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进行检验,以GB5749-2006评价结果。结果:4年共检测280份水样,总合格率为61.1%。不合格项目中,砷的构成比最高(25.2%)、其次为菌落总数(19.9%)、总大肠菌群(19.4%)、耐热大肠菌群(11.2%),pH(10.7%)。不合格项目中,微生物指标分布的区域广。砷,氟化物主要分布在乌苏的北部。结论:乌苏市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希望引起水利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做好改水工作,加快对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并网工程。 相似文献
18.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2):153-155
目的了解神农架林区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对2011-2015年神农架林区农村饮用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1-2015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1]进行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2]进行结果评价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监测农村饮用水517份,合格水样224份,合格率为43.57%;不同年份间水质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3.68、P<0.01),出厂水与未梢水合格率也有显著性差异(χ~2=100.88、P<0.01)。结论神农架林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差,合格率低,应改善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质消毒净化设施,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日常卫生监督检测,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阜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提高全市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2011年阜康市市区及农村生活饮用水,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结果:共检测水样589份,平均合格率为84.2%,其中市区饮用水合格率100%,农村饮用水合格率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7 P<0.01)。农村饮用水丰水期与枯水期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2.0%和70.2%,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总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硫酸盐、耐热大肠菌群、总硬度。结论:阜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仍需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质量的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20.
胡钧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2):100-101
目的了解滁州市居民饮用水卫生状况,以促进饮水质量的改善。方法对2002~2006年滁州市集中式供水单位进厂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共监测水质759份。结果进厂水共监测60份,合格率为50%;出厂水共监测104份,合格率为50%;末梢水共监测595份,合格率为71.8%;总合格率为69.1%。结论2002~2006年滁州市城区集中式供水进厂水和出厂水的合格率偏低。应强化加氯消毒并对水质进行有效净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