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辉 《黑龙江医药》2021,34(5):1042-1044
目的:研究托拉塞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从我院选择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呋塞米静脉推注治疗,实验组给予托拉塞米静脉推注治疗,连续5天,每天一次.记录患者治疗前后24h尿量和BNP值,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两组24h尿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实验组24h尿量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增加量(P<0.05);②治疗后两组BNP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实验组BNP值的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拉塞米可以显著增加排尿量,降低BNP值,改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托拉塞米治疗,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24h尿量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P<0.05)。结论:采用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呋塞米与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钠、血钾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起效快,不良反应小,较呋塞米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在治疗慢阻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武汉市汉口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在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南京海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mg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呋塞米(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静脉推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5 d。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量、BNP测值、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尿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与治疗第5天后,两组比较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量增加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BNP的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静脉推注托拉塞米比呋塞米更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更有效降低BNP,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托拉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患者64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托拉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治疗组(观察组,n=32)和呋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治疗组(对照组,n=32)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心率、LVEF、BN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心率、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临床价值较呋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注射液对老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托拉塞米组治疗,对照组给予呋塞米治疗,同时给予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7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平均24小时尿量、血压SBP、DBP以及体重下降值、浮肿消退显效率、BNP、K+和Na+水平、血气分析、心功能改善有效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应用托拉塞米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呋塞米与托拉塞米间隔使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先使用呋塞米片7 d,然后改为托拉塞米片7 d;对照组使用呋塞米片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尿量、电解质及pro-BNP的差别。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8,P=0.019);②两组治疗后尿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和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尿量和血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塞米与托拉塞米间隔使用可提高CHF治疗的总有效率,增加尿量,减少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在急性左心衰竭伴低钾血症的患者中应用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急性左心衰竭伴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托拉塞米针1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0 mL+呋塞米针2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3 d后血压、心率、24 h尿量、血钾血钠指标的变化水平,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血压值、心率值和血钠水平的变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24 h尿量为(3126±316)mL,相比对照组为(2684±302)mL,24 h尿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钾为(2.98±0.29)mmol/L mL,相比对照组为(2.88±0.26)mmol/L,24 h血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两组均进行心力衰竭疗效评定,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竭伴低钾血症患者中,托拉塞米对心力衰竭的改善有肯定的临床疗效,而且对血钾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肾综合征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肾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院肌酐水平Ⅰ级40例、Ⅱ级20例,均完全随机平均分成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托拉塞米组加用托拉塞米20 mg/d静脉注射,呋塞米组加用呋塞米40 mg/d静脉注射.给药前后测定患者血钾、血钠、血钙、肌酐水平,记录24h尿量,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不同入院肌酐水平(Ⅰ级和Ⅱ级)患者托拉塞米组日平均尿量均明显高于呋塞米组[( 1685±49)rnl比(1442±38) ml,( 1042±32) ml比(968±38)ml,P<0.05].肌酐水平Ⅰ级患者托拉塞米组心功能好转率高于呋塞米组[75% (15/20)比65% (13/20)],且血钾较呋塞米组明显升高[(+0.03±0.01) mmol/L比(-0.01 ±0.01)mmol/L,P<0.05],托拉塞米组血肌酐波动范围明显较小(P<0.05).不同肌酐水平(Ⅰ级和Ⅱ级)2组水肿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水平Ⅱ级患者心功能好转率及血钾变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拉塞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2/30),呋塞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心肾综合征患者,托拉塞米利尿作用及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呋塞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对老年顽固性心衰的疗效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老年顽固性心衰采用托拉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托拉塞米与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探讨托拉塞米在肾移植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术后病人52例,分为2组。托拉塞米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31±s 10)a,围手术期中应用托拉塞米100 mg+氯化钠注射液500 mL,iv,qd;呋塞米组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29±9)a,围手术期中应用呋塞米400 mg·d~(-1)+氯化纳注射液500 mL,iv,qd。2组均治疗7 d为一个疗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每日尿钾、钠及血钾、钠的含量,血压、血肌酐和24 h尿量变化情况。监测2组病人环孢素全血谷值血药浓度。结果:手术后托拉塞米组24 h尿钠、血钠含量和血肌酐与呋塞米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托拉塞米组血钾的含量和24 h尿量高于呋塞米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呋塞米组24 h尿钾含量高于托拉塞米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2组血压和环孢素全血谷值血药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托拉塞米组8%(2/26),呋塞米组69%(18/26),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托拉塞米具有排钠又相对保钾的作用,在增加病人尿量的同时不影响环孢素全血谷值血药浓度,减少了肾移植病人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比呋塞米更加适合肾移植围手术期利尿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呋塞米治疗)和观察组(托拉塞米治疗),每组各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尿量、体质量、血钾变化,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量明显增多,体质量显著降低,血钾水平相对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托拉塞米使用分次静脉推注及持续泵入两种方法治疗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托拉塞米分次静脉推注治疗,对照组采用托拉塞米持续泵入的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病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每天尿量增多,体质量下降,血钾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托拉塞米分次静脉推注治疗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持续泵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液超滤联合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对利尿剂抵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超滤联合静脉泵入呋塞米.治疗前后24 h分别测定患者的尿量、脑尿钠肽(BNP)浓度、心功能及血清IL-6、CRP和TNF-α的水平.结果 治疗24 h后,试验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1.88%)(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尿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BNP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试验组变化尤为显著(P<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浆中IL-6、CRP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超滤联合静脉泵入呋塞米能够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对利尿剂抵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短期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B型钠尿肽的影响。方法选取48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托拉塞米,另一组为对照组(用速尿),治疗3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量、体重、血压、血钾、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天后,托拉塞米组血压降低、EF值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的幅度较对照组大,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变量托拉塞米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尤其是BNP下降明显(P<0.01)。托拉塞米组血钾轻度降低,但未出现低血钾,而对照组有6例低钾。结论短期应用托拉塞米可更快改善心功能,低血钾副作用轻,降低B型钠尿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与呋塞米组,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法一致的情况下,分别予托拉塞米与呋塞米20mg静推,治疗7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钾浓度、BNP值及EF值。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托拉塞米组低血钾发生率更低,BNP下降且心功能改善更明显。结论:托拉塞米可一定程度改善心功能,低血钾及血压变化等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托伐普坦与呋塞米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分到观察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强心、利尿、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托伐普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呋塞米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量、心脏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24 h尿量、LVEF比较,均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与呋塞米治疗相比,采用托伐普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其对24 h尿量及心功能的改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托拉塞米治疗,对照组使用呋塞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量和电解质情况,以及心功能的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量、血钠和血钾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托拉塞米的利尿效果更好,能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与呋塞米静脉注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90例慢性心力衰竭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除给予CHF常规治疗外,分别予以托拉塞米及呋塞米静脉注射,疗程7 d。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水肿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少于对照组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水肿的临床效果均好,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托拉塞米较呋塞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对比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临床安全用药进行指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功能不全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各61例,两组患者基础用药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种药物的作用时间,测定两组患者血液电解质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流动力学变化,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将两组结果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接受首剂静脉给药后,托拉塞米组的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呋塞米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 h后,托拉塞米组尿量增加,明显高于呋塞米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首剂给药后,托拉塞米组血液电解质波动范围明显小于呋塞米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流动力学变化不明显,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托拉塞米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呋塞米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托拉塞米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明显,作用时间长,利尿效果明显,优于呋塞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