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上应用早期血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性选取某院自2014年以来治疗的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60例进行实施本次医学探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及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入院12h内行气管切开术,共3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12h后行气管切开术,共28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相关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共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中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8%。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为6.2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32.14%,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相关缺损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都具有显著改善(P0.01);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差异更加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存活率得到有效提升,且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有效改善,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5例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要点及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护理后,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切开期间发生感染67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规范科学的实施湿度、温度、体位、气道湿化、吸痰、套管等护理措施,能够提高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方式对患有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非早期气管切开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出血和颅脑外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方式对患有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3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3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气管切开部位感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做好基础护理,有效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防治并发症,可改善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早期气管切开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气管切开及常规气管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8%,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9.1%,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器官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颅脑外伤患者,并给予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分析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在统计学原理指导下选取78例符合条件的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数表法的指导下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接受相同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间断性的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予以持续性的气道湿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在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的时候,发现观察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均低于观察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实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时候,给予持续性气道湿化护理措施,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及颅脑外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而患者就诊时往往病情较重,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同时还伴有程度不一的呼吸障碍,所以行气管切开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恰当与否,对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将1980年1月~2002年7月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的96例脑出血及颅脑外伤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11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气管切开时间〈12h,对照组的气管切开时间〉12h,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感染时间、感染控制率、患者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病死率较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继发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4年间实行气管切开术的92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术后继发大出血5例,3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抢救成功。结论:气管切开术要合理选用气管内套管,有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凝血功能及机体全身状况,预防局部损伤。可预防气管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儿气管切开术后继发大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实施气管切开术的101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术后继发大出血5例,3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抢救成功。结论气管切开术要合理选用气管内套管,有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凝血功能及机体全身状况,预防局部损伤,可预防气管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9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干预,研究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护理有效率为100%,患者的气道湿化以后,痰液更容易喷出,大大的减少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9/3),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为患者进行持续性气道,湿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脑外科1997~2001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27例,其中43例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并与同期收治的84例未行气管切开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43例气管切开的病人中,男31例,女12例。GCS评分6~8分27例,3~5分16例。84例未行气管切开的病人中,男59例,女25例。GCS评分6~8分62例,3~5分22例。致伤病因:交通事故、打击、坠落。受伤类型:开放性颅脑损伤39例,闭合性颅脑损伤88例,其中合并有颌面伤者21例。开颅手术治疗91例。气管切开距受伤时间4小时~6天。1 2治疗方法:病人入院后根据受伤情况,昏迷程度,呼吸状况及身体…  相似文献   

15.
杨恋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97-19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管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51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均未发生气管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呼吸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科学、细致、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于某院就诊的47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病患,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4例)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23例)行晚期颅骨修补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从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来看,术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从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情况来看,研究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术用于颅脑外伤术后颅脑缺损患者治疗中,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临床优良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就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8)和治疗组(n=38),给予对照组患者面罩供氧,必要时将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治疗组患者则实施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其后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IC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ICP变化较比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通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过度通气,其效果显著,不仅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其生存质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90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发病24 h内)气管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发病24 h后实施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CjvO2)、脑动脉-静脉氧浓度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jvO2、CERO2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DA-jvO2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CjvO2(100.17±6.30)ml/L、CERO2(43.78±5.46)%均高于对照组的(94.40±5.53)ml/L、(39.07...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评价和决定医院医疗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 ,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尤其是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感染 ,对患者形成很大的威胁 ,为探讨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我们对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出院的 16 2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护措施。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所有病例系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收入神经外科治疗的患者共 16 2例 ,发生感染 40例 ,住院最长 46d ,最短 9d ,年龄在 5~ 76岁 ,平均年龄 40 5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模式运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94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MMSE评分为(28.25±1.55)分,高于对照组的(23.40±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为(10.86±3.98)分,低于对照组的(14.65±4.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2个月IADL评分分别为(26.32±2.52)分、(30.76±1.1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