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铜陵市某医院产妇产后感染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产后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调整及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铜陵市某妇幼专科医院的产妇病例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检测系统及产妇病案档案,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产妇产后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特征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产后感染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 942名产妇年龄22~54岁,平均(27.83±5.42)岁,孕周26+6至42+1周,平均孕周(39.21±1.29)周。112例产妇产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59%,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生殖道、手术切口及泌尿系统,分别占41.96%、20.54%、19.64%、11.61%。112例感染者中共检出126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28.57%)、肺炎克雷伯菌(19.84%)、粪肠球菌(19.05%)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2.70%)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3.873)、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3.232)、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3.016)、产后出血(OR=2.702)、瘢痕子宫(OR=7.862)、前置胎盘阴道反复出血(OR=6.322)、胎膜早破(OR=3.177)、侵入性操作(OR=7.721)、分娩时长≥8 h(OR=2.344)、分娩后血红蛋白<90 g/L(OR=4.238)是产妇发生产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铜陵市某医院产妇产后感染以呼吸系统、生殖道、手术切口及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年龄、妊娠合并症、产后出血、瘢痕子宫、前置胎盘阴道反复出血、胎膜早破、侵入性操作、分娩时长、分娩后血红蛋白与产妇产后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病原学特点、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收集外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利用医院感染监测软件收集外科手术感染患者病原检验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5 837例2019年全年某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手术5 968例次。男性2 719例(占46.58%),女性3 118例(占53.42%)。年龄3~92岁。术后感染146例,术后感染率为2.50%(146/5 83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3.37%(72/166)。共有92例检出病原菌,共检出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719、2.347)、有基础疾病(OR=1.702)、Ⅱ/Ⅲ类切口(OR=1.631、2.670)、手术时间≥3 h(OR=3.688)、ASA评分≥Ⅲ(OR=1.976)、术中失血量≥750 mL(OR=2.206)、入住ICU(OR=7.957)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外科手术后存在感染风险,病原菌主要为常见菌。影响术手感染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做好感染风险评估,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乡市产妇早产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正确干预措施、减少本地区早产并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来源于新乡市某医院产科病案资料的15 924名产妇分娩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早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产妇15 924名,年龄18~47岁,以18~34岁为主,占71.60%,以初产妇为主,占67.07%。共有809例早产儿,早产发生率为5.08%,以晚期早产儿比例最高,占61.4%。单胎733例,占90.6%,自然娩出494例,占6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5~47岁(OR=1.732)、双胎及以上(OR=3.442)、妊娠期糖尿病(OR=6.203)、妊娠期高血压(OR=2.568)、前置胎盘(OR=1.737)、胎盘早剥(OR=3.013)、胎膜早破(OR=2.596)、胎粪感染(OR=2.450)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乡市早产发生率较高,主要以晚期早产儿为主。早产发生受到产妇年龄、胎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粪感染多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做好早防早治工作,改善本地区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多重耐药(MDRO)菌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以2019—2020年焦作市某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情况、疾病患者情况,从医院病历信息系统中调取患者手术及术前相关检测指标、用药情况等内容,对出现发热、切口红肿、引流液异常等疑似感染症状体征患者采集感染部位生物样本用于病原学培养及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MDRO菌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 820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共发生MDRO菌感染250例,感染率为3.2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1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34例,大肠埃希菌感染16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578)、肿瘤(OR=4.135)、贫血(OR=4.701)、入住ICU(OR=5.045)、脏器穿孔(OR=2.414)、切口分类为Ⅱ或Ⅲ类(OR=2.284、3.013)、手术有风险(OR=5.135)、抗菌药物应用≥2种(OR=2.340)、抗菌药物疗程≥5 d(OR=4.759)、再手术(OR=2.036)是成年手术患者发生MDRO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年手术患者手术部位MDRO菌感染较为常见,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可根据以上因素加强围手术管理,减少MDRO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熊英  苏琪  刘沛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8):970-973
目的 探究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西安市某妇产专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产妇资料,同时记录产妇在院内期间接受的检查项目结果及是否发生VTE,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产褥期VTE发生情况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VTE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有效产妇数据6 870份,共有210例产妇发生VTE,VTE产妇平均年龄为(31.29±2.20)岁,其中≥35岁53例,占25.24%。出现VTE患者中有85.71%接受剖宫产,14.29%接受阴道分娩;VTE的发病时间以产后14 d内为主,占78.57%;患者症状体征以无症状或肿胀为主;血栓范围多为混合型(52.38%);VTE临床结局死亡1例,死亡率0.48%,死亡原因为肺栓塞;VTE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静脉(76.19%)、肺血管(8.57%)及脑静脉(4.29%)。 VTE组产妇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低于无VTE组产妇(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VTE病史(OR=1.944)、合并内科疾病(OR=2.232)、年龄≥35岁(OR=2.675)、剖宫产(OR=3.018)以及住院制动≥3 d(OR=2.411)是诱发产褥期VTE的危险因素。结论 产褥期VTE多发生于产后14 d内,累及静脉较多且范围较广,对于既往有VTE病史、合并内科疾病、年龄≥35岁、剖宫产以及住院制动≥3 d的产妇应着重予以关注,可考虑予以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及空腹静脉血采集,并采用灭菌棉拭子擦拭创面拭取分泌物用于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多重耐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5 12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MDROs感染情况分析,年龄35~85岁,平均(61.03±11.19)岁,糖尿病病程1~29年,平均(12.32±7.16)年。多重感染者210例,多重感染率为4.10%。共分离出265株MDROs,居于前3位的MDROs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41.13%)、铜绿假单胞菌61株(23.02%)、大肠杆菌58株(21.89%)。主要的MDROs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100%耐药,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100%耐药,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暴露史(OR=1.962)、因同一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OR=1.970)、骨髓炎(OR=4.323)、神经缺血性伤口(OR=1.269)和抗菌药物疗程≥5 d(OR=1.487、3.274、1.602)是糖尿病足患者发生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暴露史、因同一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与发生MDROs感染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吕英  徐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2):211-212
目的 研究与分析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的615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孕周、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者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褥期感染的因素。 结果 615例剖宫产产妇共发生27例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为4.39%,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时机(OR=1.697)、产后出血情况(OR=1.658)、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OR=1.674)、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OR=1.824)、胎膜早破情况(OR=1.645)、瘢痕子宫情况(OR=1.578)、产前血红蛋白(OR=1.587)及白蛋白(OR=1.709)水平均是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金华市中心医院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并不低,且围术期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住院新生儿院内肺部感染(PI)现状,并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 对广安市某医院病历管理信息系统中2010—2019年儿科收治的所有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住院新生儿院内PI发生情况、病原菌及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15—2019年广安市某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住院新生儿5 673例,男女性别比为1.11∶1,胎龄34~41周占64.93%,出生体重2.5~3.8 kg占77.31%,住院时间>7 d占60.16%,自然分娩占54.83%,Apgar 评分8~10占88.38%,发生院内PI感染185例,感染率为3.28%,分离培养出232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164株,占70.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2.5 kg(OR=3.593)、胎龄<34周(OR=2.653)、住院时间>7 d(OR=1.941)、Apgar 评分<7分(OR=2.440)、侵入性操作(OR=3.323)、剖宫产(OR=2.492)是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发生院内PI危险因素。 结论 广安市存在住院新生儿院内PI情况,感染发生风险与较多因素相关,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医院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对策,降低甚至预防住院新生儿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市某医院进行体检的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对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生殖道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792名育龄女性进行调查分析,年龄20~49岁,平均(34.1±5.3)岁。生殖道感染694例,检出率38.7%,排在前3位的是慢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检出率分别为23.2%、18.9%、16.9%,一种病原体感染者占22.5%、2种病原体感染者占14.2%、3种及以上病原体感染者占2.1%。大专及以上(OR=0.336)、生殖道感染知识认知得分越高(OR=0.321)的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可能性较低,使用节育器的避孕方法(OR=1.982)、有流产史(OR=1.744)、有生殖道感染史(OR=1.592)的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郑州市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检出率较高,感染发生受到育龄女性文化程度、避孕方法、流产史、生殖道感染史、生殖道感染认知水平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改善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2—2015年间铜陵市某医院进行手术的初次诊断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开展5年期影像学复查,并在术后收集患者相关信息,至5年随访期结束时对复发情况进行描述,并对复发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至术后5年内随访期结束共完成随访390例,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46 ± 6.65)岁,以<60岁为主,占61.79%,肿瘤类型以子宫内膜癌为主,占46.15%,5年内随访期内复发164例,复发率为42.05%。年龄≥60岁(OR=3.393)、临床分期(OR=5.990)、腹腔镜手术(OR=1.980)、浸润深度≥1/2(OR=5.039)、淋巴结转移(OR=7.323)、低分化(OR=5.692)、CEA阳性(OR=3.703)、CA199阳性(OR=4.057)、CA125阳性(OR=4.835)、HE4阳性(OR=4.482)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OR=0.522)、盆腔淋巴结清扫(OR=0.565)、术后放化疗(OR=0.477)是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 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其危险因素较多,相关部分应采取对应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的剖宫产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相关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地区21所助产机构(其中市区机构3所,县城机构6所,乡镇机构12所)在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的产后42 d复诊产妇为调查对象进行剖宫产情况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剖宫产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剖宫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效回收1 825份调查问卷,产妇年龄20~45岁;产检次数2~14次,平均(7.36±3.02)次;初产妇810名(44.38%),经产妇1 015名(55.62%);自然受孕1 634名(89.53%),辅助生殖191名(10.47%);有不良孕产史496名(27.18%)。1 825名产妇中有719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剖宫产率为39.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剖宫产的因素有年龄越大(OR=4.289)、文化程度越高(OR=1.570)、城市户籍(OR=2.083)、市级及以上分娩医院(OR=3.184)、孕前BMI≥28.0 kg/m2OR=1.984)、经产妇(OR=0.260)、受孕方式为辅助生殖(OR=1.496)、不良孕产史(OR=2.465)、孕期合并症或并发症(OR=11.314)以及孕检次数≥8次(OR=2.203)。结论 郑州市孕产妇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且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和推广自然分娩方式,并针对剖宫产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庆市某医院母婴不良分娩结局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孕产妇优生优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21年全年在重庆市某医院产检并成功分娩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母婴不良结局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孕产妇3 743名,不良分娩结局孕产妇572例,发生率为15.28%。以早产最为多见,占27.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0)、孕次≥3次(OR=1.639)、产次≥1次(OR=3.028)、流产次数≥3次(OR=2.541)、瘢痕子宫(OR=1.514)、妊娠期高血压(OR=11.031)、妊娠期糖尿病(OR=11.350)、胎儿宫内窘迫(OR=4.915)、前置胎盘(OR=16.088)、羊水偏少(OR=12.284)、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OR=3.506)、妊娠期合并贫血(OR=8.918)、剖宫产(OR=1.558)及双胎(OR=5.861)等均是影响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孕前BMI<18.5 kg/m2OR=0.276)则是不良分娩结局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某医院母婴不良分娩结局中以早产最为常见;影响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加强孕期管理和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海市宝山区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上海市宝山区某医院2020年1—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产妇泌乳II期启动情况跟踪随访,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产后抑郁、焦虑及疲乏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上海地区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88名产妇年龄平均为(28.11±3.48)岁,产妇泌乳II期启动时间为(74.67±5.22) h,312例发生泌乳II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为26.26%。年龄≥35岁、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开奶时间≥30 min、产后抑郁、产后焦虑、产后疲乏的产妇泌乳II期启动延迟发生率较高(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2.516)、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2.520)、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2.994)、剖宫产(OR=1.578)、初产妇(OR=2.164)、产后开奶时间≥30 min(OR=1.091)、产后抑郁(OR=3.769)、产后焦虑(OR=3.174)是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产妇泌乳II期启动延迟发生率相对较高,产妇年龄≥35岁、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初产妇、产后开奶时间≥30 min、产后抑郁、产后焦虑等因素是影响产妇泌乳II期启动延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及干预,以降低泌乳II期启动延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市某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抑郁状况及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神经外科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428例患者中有抑郁患者269例(62.8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为(26.78±6.49)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医保(OR=1.978)、术后并发症(OR=2.100)、术后残疾(OR=2.79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20(OR=2.149)、压力感受高(OR=2.770)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无医保、术后并发症、术后残疾、NIHSS>20、压力感受程度高均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神经外科患者治疗中应针对个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减少抑郁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海口市产妇分娩方式及危重情况,并探讨影响分娩方式的因素,为预防分娩危重情况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海口市某妇幼医院分娩的产妇资料中提取产妇孕期及分娩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海口市产妇分娩方式危重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方法对分娩方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5 162名产妇资料,其中2018、2019、2020年产妇数分别为1 689 、1 735、1 738人。产妇年龄20~46岁,20~34岁所占比例为82.14%。自然分娩产妇3 503人(占67.86%),剖宫产产妇1 659人(占32.14%)。5 162名产妇中发生危重情况的患者为77例,发生率为1.50%。危重产妇以≥35岁为主(56例,72.73%),孕次>2次占66.23%(52例)。分娩孕周<37周占71.43%(55例),多胎所占比例占81.82%(6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204)、孕次≥2次(OR=2.206)、孕周<37(OR=1.793)、剖宫产史(OR=3.873)、胎儿数为双胎(OR=3.111)或多胎(OR=10.227)为产妇发生危重情况的危险因素。结论 海口市产妇剖宫产比例较高,产妇发生危重的风险仍较高,分娩方式与较多因素相关,从孕期加强孕妇的产前检查工作,加强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管理及监测,将有利于降低剖宫产发生比例及危重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康英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8):1021-1024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尿液、引流液等样本进行处理、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多因素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75例患者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77例,感染率为6.55%,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13株。113株主要来源于痰液(25.66%)、咽拭子(22.12%)、创面分泌物(17.70%)、排泄物(15.04%)、引流液(12.39%)、血液(7.08%)。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完全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80%;对多粘菌素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90.9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免疫抑制剂(OR=1.823)、使用糖皮质激素(OR=1.887)、抗菌药物种类>2种(OR=1.713)、机械通气(OR=2.165)、深静脉置管(OR=3.189)、术后引流管(OR=1.913)、低蛋白血症(OR=4.129)是重症医学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影响因素。结论 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较高,且可能受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种类、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术后引流管、低蛋白血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败血症影响因素,为早产儿败血症发生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在万宁市某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全部早产儿病历资料及全部检测结果,对可能影响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早产儿败血症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 905例早产儿进行分析,其中男婴1 624例,女婴1 281例,胎龄27周5 d至36周6 d,平均(33.92 ± 4.35)周,出生体重710~3 453 g,平均(2 046 ± 639)g。发生败血症227例,发生率为7.81%。早发型败血症182例,占80.2%,晚发型败血症45例,占19.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OR=1.752)、出生窒息(OR=2.134)、宫内感染(OR=4.495)、机械通气(OR=4.749)及PICC(OR=2.512)的早产儿败血症发生风险较高,胎龄>32周(OR=0.731)、出生体重≥1 500 g(OR=0.312)的早产儿败血症发生风险较低。结论 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是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保护因素,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宫内感染、机械通气及PICC是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做好产妇围生期保健,减少低胎龄早产儿的发生,减少各类侵入性操作,应用无创通气技术,缩短各类管道留置时间,合理喂养,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早产儿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沛  熊英  苏琪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446-1450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新生儿极低及低出生体重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极低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2019年户籍为西安且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婴儿及其产妇资料来自本地区母婴管理系统,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极低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发生情况,并进行极低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2014—2019年西安地区活产新生儿41 683名,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共387例,占0.93%,平均出生体重(1 190.8±232.1)g;低出生体重儿共1 182例,占2.84%;平均出生体重(2 195.4±240.1)g。极低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从 2014 年至 2019年随年份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OR=4.104)、发生胎盘早剥(OR=2.732)、发生前置胎盘(OR=3.093)、发生胎膜早破(OR=3.55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2.519)、经产妇(OR=4.586)、多胎(OR=3.056)、早产(OR=3.823)是极低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安地区新生儿极低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状并不乐观,应对具有危险因素的孕妇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进而降低极低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围生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从辽宁省本溪市某医院产科生育档案管理系统中导出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生产并分娩的产妇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不良分娩结局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分娩结局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790名年龄20~45岁产妇,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53.1%。居住地以城区为主,占68.0%,孕前BMI以18.5~23.9为主,占64.8%,有生育史者占44.7%。不良分娩结局273例,发生率为15.3%,其中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182例,占66.7%。年龄越大(OR=1.540)、有基础疾病史(OR=3.168)、孕期增重>12.5 kg (OR=2.986)、妊娠期合并症(OR=2.171)、生产孕周<37周(OR=1.777)、生产方式为剖宫产(OR=1.900)为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危险因素。结论 该地区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较高,以新生儿不良结局为主,针对不良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加强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获取良好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现状,并分析Hp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H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宿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14C呼气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健康体检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p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86名健康体检者,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18~71岁,以40~4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占28.00%。检出Hp感染257例,感染率为23.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721)、年龄(OR=1.191)、吸烟(OR=3.111)、饮食习惯(OR=0.268)、有消化系统症状(OR=5.441)、运动习惯(OR=0.489 )、知晓Hp感染需治疗(OR=0.712 )是宿州市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健康体检者Hp感染率较高,性别、年龄、吸烟、饮食习惯、消化系统症状等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Hp感染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培养运动习惯,降低Hp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