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竖脊肌组和前锯肌组,每组各50例。竖脊肌组在麻醉诱导前行ESPB,前锯肌组在麻醉诱导前行SAPB。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舒芬太尼用量,术后1、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前锯肌组术后6、12、24 h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高于竖脊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锯肌组术后6、12 h的心率(HR)水平低于竖脊肌组,术后24 h的HR水平高于竖脊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竖脊肌组术中及术后的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前锯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竖脊肌组术后1、6、12 h的VAS评分低于前锯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胸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髂肋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要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胸椎旁阻滞组(T组)和髂肋肌平面阻滞组(I组),每组30例。T组在麻醉诱导前实施胸椎旁阻滞,I组在麻醉诱导前实施髂肋肌平面阻滞,两组患者均使用健侧支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h、8h、12h、24h、48h的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穿刺部位感染、血肿、恶心呕吐、眩晕等。结果:与T组患者比较,I组患者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PCA时间、术后48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均未发生穿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胸腔镜相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组(35例)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组(35例)。SAPB组患者采用SAPB方法、TPVB组患者采用TPVB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药品使用情况、疼痛评分、机体免疫功能。结果SAP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剂量少于TP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组静息、咳嗽状态疼痛评分低于TP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机体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TB组术后1、2 d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3+、CD4+、CD4+/CD8+低于TPVB组,其CD8+高于TP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SAPB效果确切,不仅能减少阿片类...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胸外科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T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组(E组),每组30例。T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于T5水平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注射0.5%罗哌卡因+5 mg地塞米松共30 mL;E组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手术结束前30 min硬膜外注射0.125%罗哌卡因5 mL,之后连接镇痛泵0.2%罗哌卡因4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两组患者均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术后24 h、48 h静息和运动的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48 h地佐辛用量少于E组,T组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有效缓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24 h内地佐辛用量,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胡阳  张丽丽  张野 《天津医药》2023,(10):1126-1130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ESPB组(E组)和TPVB组(T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C组不做任何处理,E组和T组分别行超声引导下患侧ESPB和TPVB,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术毕患者自控镇痛(PCIA)。于术前即刻(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拔除气管导管时(T2)采集静脉血检验血糖(Glu)和血清皮质醇(Cor)水平;记录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因低血压需要使用去氧肾上腺素人数、瑞芬太尼药物用量;患者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的静息和咳嗽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患者PCIA按压总次数及PCIA舒芬太尼输注总量,补救镇痛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相比,患者T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镇痛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疼痛科诊疗的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口服药物对照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组(B组),每组38例。A组患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进行镇痛治疗;B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胶囊进行镇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8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量表(QS),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1、2、4、6、8周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Q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可有效缓解老年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韩向前 《江西医药》2022,(11):1824-1826
目的 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对肺大泡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6 月收治的 84 例肺大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42 例,对照组 采 取双 腔支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行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麻醉。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全麻药物(瑞芬太尼、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 结果 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麻醉用药瑞芬太尼、丙泊酚、舒芬太尼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室时(T0)、切皮后 20 min(T4)、手术结束时(T5)2 组 MAP、HR 相 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前(T1) 、 切 皮 后 5 min(T2) 、 切 皮 后 10 min(T3)MAP、HR 观察组 均 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60例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均分为布比卡因组(n=30)和罗哌卡因组(n=30)。全麻诱导前分别采用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观察患者阻滞范围及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后48 h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及给药时间;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后气胸等不良事件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布比卡因组阻滞范围稍广,但与罗哌卡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P>0.05)。布比卡因组术后1,6,12 h患者静息和咳嗽VAS评分低于同时点罗哌卡因组(P<0.05),术后24,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高于组内术后12 h(P<0.05),术后48 h氟比洛芬酯使用人均次数小于罗哌卡因组(P<0.05)。2组术后第2个12 h氟比洛芬酯使用例次均高于同组术后第1个12 h(P<0.05)。2组竖脊肌平面阻滞后不良事件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都是有效的和安全的,有效镇痛时间均仅12 h左右。比较而言,布比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阿托品、氟哌利多在胃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8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术后镇痛4组:舒芬太尼组(S组),3种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太尼组(A、B、C组),共4组,每组12例,均加入相同剂量的阿托品、氟哌利多。观察记录4组患者手术后2h(T0)、6h(T1)、12h(T2)、24h(T3)、48h(T4)镇痛、镇静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C三组手术后T0-T3的镇痛、镇静效果均显著好于S组患者( P<0.05),T4时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B 组术后 T0-T3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好于A组和C组(P<0.05);T4时A组和B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显示存在镇静过度。 A、B、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5),A、B、C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阿托品、氟哌利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优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镇痛药物和平衡镇痛模式,且右美托咪定剂量0.075μg/( kg?h)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结肠癌根治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 60例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组)地佐辛5mg+1%罗派卡因10mL+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5mg+1%罗派卡因10mL+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2组患者48h VAS镇痛评分、自控镇痛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评分、自控镇痛次数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佐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0.005%)应用于椎管内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与同等剂量(0.005%)吗啡相当,而不良反应如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少于吗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切口局部浸润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M组和V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按胸外科快速康复方案进行术前准备,采用标准化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案,术后均行静脉镇痛,M组患者在术毕时由外科医生进行直视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操作孔局部浸润。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恢复情况如拔管时间、复苏时间、RSS躁动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h安静和咳嗽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补救性镇痛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M组患者RSS躁动评分明显低于V组(P<0.05),M组患者术后4、8、12、24h安静和咳嗽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V组(P<0.05),M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固体食物时间明显低于V组(P<0.05),术后48h内下床活动总次数明显高于V组(P<0.05),M组患者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补救性镇痛例数明显低于V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嗜睡、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开胸手术对照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疗效的分析。方法选取84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4例,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开胸根治。比较两组术后KPS评分及术中指征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术后1、2、4、6 d KP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置管时间、引流量、止痛药用量、住院时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以提高患者的KPS评分,改善患者指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比较乳腺癌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拟行择期乳癌根治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n=30)和芬太尼静脉镇痛组(PCIA组,n=30)两组。PCEA组采用0.1%罗哌卡因(含芬太尼2μg.mL-1),PCIA组采用0.001%芬太尼加0.005%氟哌利多,比较观察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镇痛效果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PCIA明显多于PCEA(P<0.05)。结论:用于乳癌术后镇痛0.1%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