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邢台市某炭黑厂塑料编织袋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检测结果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为该用人单位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塑料编织袋生产车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醇、聚丙烯粉尘、噪声等,混料作业工人接触聚丙烯粉尘的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为7.8~9.3 mg/m3,定点采样检测结果为19.0~23.1 mg/m3,均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粘合岗位作业工人接触乙酸乙酯的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为147.5~832.1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接触聚丙烯粉尘、化学有害物质浓度及噪声8 h等效声级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塑料编织袋生产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工作主要是从适当改进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加强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对作业工人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规划工作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参照卫生部编制的职业卫生调查表,以接受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工业企业为对象,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健康检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5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224家工厂共185 115名工人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42 022人,占22.70%,接触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比例较高,达69.68%、接触化学因素为42.74%、接触粉尘为40.90%;民营企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占比例较高,达48.89%。行业分布以机械、化工、船舶三个行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5.20%、33.24%、25.54%,不同行业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所不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职业健康受检率偏低,仅为58.13%,异常检出率为8.98%。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超标率为23.84%,其中粉尘、化学、物理因素超标率分别为1.00%、15.18%、47.91%。结论广州市工厂企业职业病危害仍处于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某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职业卫生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研究解决煤矿职业病危害问题。方法对某大型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生产方式、防尘防噪等防护设施进行现场调查;对存在职业危害作业现场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并进行布点,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与评价;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较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完善;建立了职业卫生、接触有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档案;开展了上岗前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检测粉尘作业点6041个,合格率88.9%;检测噪声点2258个,合格率37.9%。接触粉尘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可达95%以上,对接触噪声人员的受检率可达90%以上,对接触不同化学物质人员的受检率可达85%以上。结论对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治理,降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改善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职业健康检查是针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毒物等而做的职业体检,旨在于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了解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为此我们对某区2010年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上海市某区1 354家企业中接触粉尘、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共152 130人。采用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某数控车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是数控车床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个接尘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5个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10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毒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8年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职业病健康监护结果,为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结果,比较接触不同危害因素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差异。作业场所工人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物理因素高温、噪声作业场所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高,分别为3.57%和1.80%。相关物理因素作业场所禁忌证检出率较高。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和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1,P0.01)。高温、噪声、局部振动、微波和其他等物理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以接触噪声、粉尘居多,监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噪声、粉尘、高温三类作业场所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选煤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32.5%噪声检测点8h等效A声级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8.8%煤尘检测浓度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职业病。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煤尘,应加强噪声、煤尘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重点行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中疑似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入户普查的方式对海淀区重点行业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并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分析体检结果。结果 5 066名工人中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2.2%,其中疑似苯中毒96例,其他疑似职业病15例,小型企业及私营企业中疑似苯中毒发生的平均接触职业病危害工龄及发病年龄均最短(P<0.05);不同行业疑似职业病平均发病工龄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淀区重点职业病防治行业应为苯作业,中小企业及私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某企业甲醛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某企业甲醛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本项目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对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征、作业工人接触的有效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工人接触职业危害的实际程度。结果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有甲醇、甲醛、甲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因素有高温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甲醛监测点合格率为40%(4/10),其余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作业人员工作日内接触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综合各方面分析,本项目职业病危害严重,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全面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救措施的前提下,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襄阳铁路地区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影响特点,为制订健康监护策略提供医学依据。方法对襄阳铁路地区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的的职业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 797名受检作业工人中有1 363人检查指标有异常,异常检出率为35.90%。不同接触工龄组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的高血压、心电图异常、B超异常、胸透异常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检出率有随着接触工龄增高的趋势。结论襄阳铁路地区面临的职业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做好职业病三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