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输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时应用缩宫素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头位产妇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于胎头娩出子宫切口时立即给予缩宫素20U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快速静脉点滴。观察组55例,于胎头娩出子宫切口时立即给予缩宫素输注,同时缓慢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2μg/kg。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并记录术中输液量、尿量、失血量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后3min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动态心电监护显示QTc间期明显延长,观察组心率、血压、心电监护无明显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10min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动态心电监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量、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输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可有效维持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3.
腰麻后低血压是剖宫产术中的常见并发症,低血压严重时可能对产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后果。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在低血压的防治策略中具有重要意义。诸多研究者认为,去甲肾上腺素在腰麻剖宫产手术中预防和治疗给药维持血压的效果可能优于去氧肾上腺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和分析了预防给药方法和药效的比较结果,以期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和规范地应用这两种药物,有效降低剖宫产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剖宫产术中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术中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其他并发症择期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例。麻醉后血压下降(较基础值低20%,或收缩压低于90 mm Hg)的患者给予升压药物处理。A组给去氧肾上腺素100μg;B组给麻黄素8 mg;C组给予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联合用药,其中C1组为麻黄素2 mg+去氧肾上腺素75μg,C2组为麻黄素4 mg+去氧肾上腺素50μg,C3组为麻黄素6 mg+去氧肾上腺素25μg。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值,使用升压药的次数、总剂量,给药后心动过速和心率过缓发生率,使用阿托品例数,记录产妇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胎儿娩出后,取脐动脉血样本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脐血p H值、PCO2、PO2、血糖、乳酸值、HCO3、BE值。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若患者血压不下降,不予处理,记录心率及胎儿脐血气值,作为对照。结果 A组患者心率减慢(P<0.05),但胎儿脐血气分析与未给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心率增快明显(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高(P<0.05),且脐血气分析p H值、HCO3值、BE值明显降低(P<0.05)。C组心率较为平稳。其中C2组心率、血压更为稳定,虽然HCO3值较未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B组有优势(P<0.05)。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较单独使用其一改善血压、心率的效果更为良好,且对胎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的不同用法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时低血压的防治效果,为合理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减少产科麻醉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将ASA分级Ⅰ-Ⅱ级择期或急诊单胎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剂量为等比重布比卡因9-10.5 mg、麻醉平面控制在T6-8。A组麻醉成功改左倾15&#176;平卧位后即刻静脉预注去氧肾上腺素50μg,同时在15 min内快速静脉输注国产羟乙基淀粉10 ml/kg,后以15 ml/(kg·h)速度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维持,术中根据血压情况可间断重复静脉输注小剂量的去氧肾上腺素,均为50μg/次。B组麻醉方法及预注去氧肾上腺素剂量同A组后,静脉输注含2μg/ml去氧肾上腺素浓度的国产羟乙基淀粉500 ml,初始输注速度为0.5μg/(kg·min)后根据血压情况调节输注速度至手术结束。结果 A组在麻醉成功改平卧位后3 min胎儿娩出后即刻静脉输注缩宫素3 min后有血压降低、心率增快趋势,其中发生低血压者6例包括有2例严重低血压、恶心呕吐2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仅1例轻度低血压、无严重低血压及恶心呕吐,有严重心动过缓3例、高血压者2例,经减缓静脉输注速度及(或)静脉推注阿托品后迅速纠正,未造成不良后果。两组输液量A组(1320±280) mlVS B组(750±27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持续静脉输注小剂量的去氧肾上腺素更有利于产科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对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7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及麻黄碱组,术中分别采用去氧肾上腺素及麻黄碱预防低血压,比较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血压以及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术后去氧肾上腺素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麻黄碱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组脐动静脉pH值均明显高于麻黄碱组(P〈0.05),PCO2、BE值低于麻黄碱组(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能较快地纠正产妇低血压,且不影响胎儿内环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预防术中低血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剖宫产的产妇在硬膜外麻醉后手术条件下应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其循环容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63例行硬膜外麻醉后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术中对照组输入胶体液以维持循环容量,观察组联合输入去氧肾上腺素.记录产妇在入室、给药后10 min及子宫剖开、胎儿取出时、取出后10 min,至手术结束产妇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测定2组产妇各时间段血液中血容量,血浆容量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并记录产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给药后10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与产妇入室时比较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在子宫剖开时、胎儿取出时及取出后10 min内的平均动脉压与产妇入室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产妇在各时间点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在子宫剖开时和胎儿取出时,心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产妇在给药后10 min~手术结束时的血容量,血浆容量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产妇入室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产妇在子宫剖开时、胎儿取出时及取出后10 min内的血容量和血浆容量与产妇入室时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为16.1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23,P=0.4785).结论 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剖宫产的产妇有较好维持心率、血压稳定的作用,可以减少胶体对血液的稀释造成的过度扩容,应用安全性较高,不良作用小,适合临床产妇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去氧肾上腺素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随机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和多巴胺组各30例.分别用去氧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升高血压,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80~100 mm Hg.记录两组血压维持在目标值的患者数,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去氧肾上腺素组所有30例患者MAP均维持在80~100 mm Hg,多巴胺组18例患者MAP维持在80~100 mm Hg,12例患者改用去氧肾上腺素后MAP维持在80~100 mm 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去氧肾上腺素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术中升高血压效果优于多巴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素在剖宫产产妇低血压治疗时的有效性和对新生儿的安全性。方法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当产妇收缩压低于基础血压的30%时,A组给予去氧肾上腺素50μg静脉滴注,B组给予盐酸麻黄碱10mg静脉滴注处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收缩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值,新生儿娩出后脐动脉血血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产妇的收缩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值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血气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H值、碳酸氢根(HCO-3)和碱剩余(BE)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纠正产妇低血压方面,麻黄素和去氧肾上腺素效应相似,但从新生儿安全性评价指标看,去氧肾上腺素可能比麻黄素更能增加胎儿氧供,降低缺氧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8,(2)
目的研究预防性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布比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诱导同时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10 mg或氯化钠注射液,容量均为50 mL,输注速度15 mL·h~(-1)。比较两组麻醉的有效率、麻醉诱导后10 min麻醉平面,两组有效麻醉者中麻醉平面达T6的时间、运动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麻醉无效者利多卡因的追加剂量。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值。结果试验组麻醉有效率低于对照组[68%(17/25)vs.92%(23/25),P<0.05],且麻醉诱导10 min后麻醉平面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麻醉者平面达T_6的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延迟[(7.8±1.4)min vs.(6.3±1.5)min,P<0.05],Bromage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麻醉诱导后30 min内的收缩压比对照组稳定,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为8%(2/25),均低于对照组[40%(10/25)、32%(8/25),P<0.05]。两组新生儿1 min的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去氧肾上腺素输注预防低血压时可能会降低蛛网膜下腔布比卡因向头端扩散,需增加鞘内布比卡因剂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不同药物诱导在眼科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下行眼科手术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去氧肾上腺素,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顺式阿曲库铵.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预防腰麻引起低血压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需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健康初产妇80例,随机均分为4组:A、B、C、D组。蛛网膜下腔注射重比重布比卡因10 mg和舒芬太尼5μg后分别输注去氧肾上腺素0.25、0.375、0.5、0.625μg·kg^-1·min^-1,胎儿娩出时停止输注。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开始至胎儿娩出期间产妇收缩压的变化,各组发生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的例数,记录各组使用补救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的次数、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值。研究期间无低血压发生的去氧肾上腺素剂量定义为有效剂量,采用Probit分析计算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95%有效剂量(ED95)。结果A、B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D组(P<0.05),麻醉后30 min内D组收缩压的波动明显低于其他各组。C、D组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0.05),但均为一过性,停止输注后即降至正常。4组产妇术中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发生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组出生1 min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值无显著差异(P>0.05)。去氧肾上腺素预防低血压的ED50及ED95分别为0.31μg·kg^-1·min^-1(95%CI:0.24~0.36μg·kg^-1·min^-1)及0.63μg·kg^-1·min^-1(95%CI:0.52~1.00μg·kg^-1·min^-1)。结论去氧肾上腺素持续输注预防剖宫产腰麻引起的低血压的ED50及ED95分别为0.31及0.63μg·kg^-1·min^-1,0.625μg·kg^-1·min^-1(接近ED95)为推荐的输注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预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及麻黄素和输注羟乙基淀粉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产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12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入手术室后先开放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00~300mL,行麻醉穿刺,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1.5mL后,产妇转为平卧位时,从静脉分别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μg,甲氧明3mg,麻黄素6mg,羟乙基淀粉300mL,所有患者经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时,给予麻黄素6~12mg;当心率低于60次/min时,给予阿托品0.5~1.0mg记录腰麻前、腰麻后(预注后)5、10、15min及手术结束后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间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麻黄素(不包括预注量)、阿托品用量,两组反应性高血压次数。结果甲氧明组低血压发生率稍高于麻黄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黄素组比较,甲氧明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氧肾上腺素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甲氧明组和麻黄素组,羟乙基淀粉组低于甲氧明组和麻黄素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素用量(不包括预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肾上腺素10μg,甲氧明3mg,或麻黄素6mg羟乙基淀粉术前输注均能有效地预防CSEA下产妇血压下降,并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对腰麻下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Ⅰ~Ⅱ级、单胎、足月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2组(n=80):去甲肾上腺素组和去氧肾上腺素组。当鞘内注射局麻药时2组分别静脉持续输注0.05 μg·kg-1·min-1去甲肾上腺素或0.5 μg·kg-1·min-1去氧肾上腺素,当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时停药。连续监测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及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及胎心情况。胎儿娩出后采集脐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及新生儿Apger评分。记录产妇和胎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胎儿窘迫等)。结果 切皮(t2)和胎儿娩出后即刻(t3)时间去甲肾上腺素组SBP,HR及CO均高于去氧肾上腺素组,但SVR低于去氧肾上腺素组(P<0.05);其他时间点2组间SBP、DBP、HR、CO及S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甲肾上腺素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但2组产妇低血压、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胎儿脐动脉血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去氧肾上腺素比较,预防性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能够能更好地维持腰麻下产妇血压和CO,降低产妇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但不能降低低血压、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丙泊酚联合去氧肾上腺素诱导在眼科全身麻醉(全麻)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20例眼科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药物类别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男70例、女40例,年龄(40.35±6.54)岁,给予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观察组男65例、女45例,年龄(40.79±6.13)岁,给予丙泊酚+去氧肾上腺素麻醉诱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8.18%(108/110),高于对照组91.82%(10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P=0.03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后5 min(T2)、手术后10 min(T3),观察组收缩压(SBP)分别为(108.45±9.45)mmHg(1 mmHg=0.133 kPa)、(108.65±8.12)mmHg、(109.65±7.45)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56±9.26)mmHg、(126.59±8.45)mmHg、(112.36±7.65)mmHg,舒张压(DBP)分别为(73.89±4.82)mmHg、(75.89±4.35)mmHg、(76.59±7.56)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01±4.67)mmHg、(73.12±4.95)mmHg、(74.65±7.95)mmHg,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75.64±5.15)mmHg、(82.63±7.23)mmHg、(83.45±6.95)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55±4.96)mmHg、(76.32±6.54)mmHg、(80.12±5.84)mmHg,心率(HR)分别为(72.14±5.26)次/min、(68.02±5.26)次/min、(70.26±5.49)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45±5.64)次/min、(85.31±5.64)次/min、(75.84±5.95)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观察组睁眼时间(7.12±1.67)min、清醒时间(5.15±1.21)min,对照组睁眼时间(9.46±2.35)min、清醒时间(11.46±3.15)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轻微头痛、血压下降、胃肠道不适、呼吸抑制,药效消失后症状逐步缓解。结论 采用丙泊酚联合去氧肾上腺素进行麻醉诱导,有利于改善眼科全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清醒,保证术中麻醉疗效,且用药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