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刘颖  田永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780-1781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法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体重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Ⅰ组30例,采用液体配方喂养;治疗Ⅱ组30例,采用早产儿配方喂养;治疗Ⅲ组30例,采用普通奶粉喂养,3组患儿均喂养4周.比较3组患儿的体重发育、喂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Ⅰ组体重发育、喂养指标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P<0.05);治疗Ⅰ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P<0.05).结论 采用液体配方喂养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体重发育优于早产儿配方和普通奶粉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神经系统发育与早期营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极低出生体质量儿64例,根据患儿发育商评分将患儿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正常组)38例和神经发育异常组(异常组)26例。比较2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状况、体质量和肠道喂养情况。结果:正常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Ⅰ/Ⅱ级颅内出血和无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异常组(P<0.01),2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出生后7、14 d的总能量、氨基酸量、肠内能量比均明显优于出生后4 d (P<0.01),出生后14 d均明显优于出生后7 d (P<0.01);正常组患儿出生后4、7 d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异常组(P<0.01),出生后14 d的总能量和肠内能量比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正常组患儿的体质量下降程度、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到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均明显优于异常组(P<0.01),2组出院时肠内能量供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长过程中,早期营养情况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应重视患儿的早期营养情况,保证正常的神经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新生儿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认识NICU早产儿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02例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2例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发生率为70.58%,RDS发生率49.02%,发生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各34.31%,NEC发生率8.82%,PVH-IVH的发生率高达51.96%,PVL发生率3.92%.结论:对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密切监护,加强早产儿管理可提高成活率和生存质量,是救治早产儿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心理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榕娜 《医学综述》1999,5(4):162-162,161
<正>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ght Infant,VLBWI)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高危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本症的病死率逐年降低,但存活者增多又使其不良的预后,如神经系发育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适应困难和学习困难等现象,成为临床广泛关注的新课题,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常见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2年1-12月收治的151例VLBWI和ELBWI,对其主要并发症及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151例患儿中治愈或好转112例(74.17%),放弃治疗或死亡39例(25.82%)。治愈率随体重增加而增加。VLBWI和ELBWI主要并发症是: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贫血等;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肺出血、NRDS、颅内出血、先天畸形等。结论 VLBWI和ELBWI易出现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易导致患儿死亡或影响生存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其并发症的认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尽量减少这类患儿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009年及2014年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住院情况及治疗效果的变化与进步。方法: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作为单中心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14年住院的100例(A组)出生体重<1 500g患儿围产期情况、营养、呼吸支持治疗、合并症、结局等方面在内的住院信息,并与2009年在该中心住院的131例同类患儿(B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分析5年间2组患儿各项资料及住院结局的变化。结果:A组出生胎龄为(30.7±2.4)周;出生体重(1 278.1±142.1)g;男女比为1.94,与B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A组双胎或多胎的比率(53%vs.44%,P<0.01)、产前激素使用率(26%vs.7.6%,P<0.01)、进入母婴同室的人数(44%vs.25%,P<0.01)及母婴同室中体重增长速度(24.1±13.4 vs.11.7±14.6,P<0.0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32%vs.13.7%,P<0.01)、机械通气时间(5dvs.2d,P<0.01)、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使用率(63%vs.13%,P<0.01)、动脉导管未闭(PDA)(36%vs.18.3%,P<0.01)、早产儿视网膜病(ROP)(13%vs.3.8%,P<0.05)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20%vs.5.3%,P<0.05)、住院天数(40dvs.21d,P<0.01)及住院费用(47 229元人民币vs.26 194元人民币,P<0.01)等方面均显著高于B组。A组出院体重、治愈及好转率均较B组有显著提高。结论:在过去的5年中,虽然在早产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上有很大提高,但在产前激素使用率、呼吸管理、营养管理、院内感染防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期望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和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35例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析其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是否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分组后,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引起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组(观察组)和常规喂养组(对照组),通过观察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等指标,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胎龄(OR =2.981)、出生体重(OR =4.215)、出生头围(OR=1.989)、IUGR(OR =1.283)、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OR =2.057)、达到肠道标准热卡所需时间(OR=4.782)是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拨胃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每日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感染、IUGR、出生头围是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芹 《海南医学》2009,20(6):75-7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相关并发症,旨在提高其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对2006年8月113至2008年7月3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107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均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暂停(66例)、血糖异常(78例)、贫血(102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31例)、院内感染(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5例)。体重越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注意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功能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入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生后24h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8例,随机分为两组:胃肠功能护理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胃肠功能护理组采用腹部按摩、非营养性吸吮及常规护理;对照组仅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例在开奶、体重开始增加、达出生体重、静脉营养、黄疸消退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胃肠功能护理组24例在开奶、达出生体重、体重开始增加、静脉营养、黄疸消退与对照组24例相比,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功能护理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发育,帮助其早开奶,有利于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影响治愈的因素.方法:总结我院新生儿科自2007年1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152例VLBW的临床资料,寻找对治愈有显著影响的疾病和因素.结果:共152例病例纳入本次统计,其中治愈组125例,未治愈组27例,在两组中,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疾病和因素有:新生儿产后窒息[x2=16.384,P<0.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2=11.302,P=0.002];新生儿产时窒息[x2=7.204,P=0.012];高胆红素血症[x2=5.084,P=0.015];肺出血[x2=9.213,P=0.018];酸碱平衡紊乱[x2=4.350,P=0.049];住院天数[Z=-7.751,P<0.001],Apgar10 min评分[Z=-2.984,P=0.001],多胎[Z=-3.071,P=0.002],Apgar5 min评分[Z=-2.700,P=0.004],出生体重[Z=-2.779,P=0.005],胎龄[Z=-2.189,P=0.029],Apgar1 min评分[Z=-1.696,P=0.045].Logistic回归模型示:住院天数、产时心肺复苏、出生体重对结局有显著影响.结论:VLBW患儿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呼吸系统尤为重要,需要系统的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11.
极低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自生后第1天开始对静脉营养(PN)的耐受性。方法:37例极低体重儿分成即刻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即刻组自生后第1天起用全静脉营养(TPN),对照组自生后第3~4天开始用TPN,病情好转(生后3~5d)后开始经口微量喂养,渐停静脉营养。结果:即刻组存活18例,16例生后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4~10d每天增重28~42g,平均增重(35.18±6.91)g,平均住院(21.7±11.6)d;对照组存活13例,6例生后第1周无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5~11d每天增重15~30g,平均增重(23.15±7.68)g,平均住院(31.9±15.8)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体重儿早期可耐受少量TPN,及早经口微量喂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的作用并就VLBWI静脉营养的应用时机、主要营养成分的剂量及递增的速度进行观察。方法  47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 ,2 2例采用静脉营养者为观察组 ,各种营养成分配制成营养袋 ,用微量输液泵经外周静脉匀速输入 ,氨基酸从 0 5 0g·kg-1·d-1开始 ,每日递增 0 2 5~ 0 5 0g kg,渐增至 2 5 0 g·kg-1·d-1,脂肪乳剂由 0 5 0~ 1 0 0 g·kg-1·d-1开始 ,每日递增 0 2 5~ 0 5 0 g kg,渐增至 1 5 0~ 2 0 0 g·kg-1·d-1。 2 5例单纯使用葡萄糖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1)观察组VLBWI的病死率 ,硬肿症、高血糖的发生率及日平均体重增加量、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儿的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的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2 )观察组 2 0例中于生后 1周内使用脂肪乳剂与 1周后使用者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两组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中使用小儿专用氨基酸与使用普通氨基酸者其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可促进VLBWI体重增长 ,降低死亡率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和极早早产与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和极早早产儿(VPI) 142例,选取同期出生的非VLBWI和非VPI 140例,比较入组新生儿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根据生存状况将VLBWI与VPI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出生体质量小于1 500、1 500~2 500、>2 500 g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小于32周、32~37周、≥37周新生儿的预后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的比例明显低于存活组,母亲年龄、窒息、胎粪吸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1 000 g出生体质量、窒息是影响VLBWI与VPI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LBWI与VPI的生存状况及远期预后不佳,易发生智力和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以收治的151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严重脑损伤为病例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并比较两组患儿死亡率及脑性瘫痪、癫痫发生率和存活者智测情况。结果:病例组胎龄及出生体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及脑性瘫痪、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存活者NBNA评分、生后6个月及1岁CD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胎龄和低体重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脑损伤的高危因素,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均可加重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严重脑损伤可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存活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部分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 2 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采用部分静脉营养 (PPN)及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体重增长情况及PPN前后电解质、血糖、肝肾能功变化。 结果 :(1) 2 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均有所增加 ,平均每天体重增加 (16 .91± 6 .5 7) g。 (2 )PPN前后血钾、血钙、血糖、BUN、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血钠、氯及CO2 CP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PPN联合早期微量喂养能补充热能、营养物质、液体及电解质 ,纠正体内代谢紊乱 ,使内环境稳定 ,有利于VLBWI体重增加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部分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昂 《海南医学》2007,18(1):42-43
目的 探讨部分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及早胃肠喂养,监测并防治多种并发症.治疗组于生后3-5天开始静脉营养.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营养液期间体重增长每日(22.56±1.99)g,对照组同期体重增长每日(11.61±2.32)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1).而两组血糖电解质紊乱、黄疸、呼吸暂停、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部分静脉营养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应用得当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尽早胃肠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宏力医院2007—2014年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一般资料。结果 (1)一般资料:共收治82例,男39例,女43例,平均胎龄(27.5±1.8)周,平均出生体质量(836.5±100.7)g。孕母平均年龄(26.7±4.6)岁,经产妇39例,顺产60例,河南宏力医院出生46例,外院出生36例。产前应用激素37例,出生窒息42例。预后好转34例,放弃32例,死亡16例。(2)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存活和死亡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河南宏力医院出生、产前激素、生后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及产前激素的应用与死亡负相关(胎龄:B=-0.214,P<0.05;产前激素:B=-0.737,P<0.05),生后窒息与死亡正相关(生后窒息:B=0.980,P<0.05)。结论避免小胎龄及生后窒息、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出院后的系统化随访探讨超/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院后的中远期预后情况。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入住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含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18例,出院后定期回科室随访门诊完成体格发育、神经系统发育评测,获得相关测评数据;同时接受个体化的早期干预。结果:218例纳入对象中,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5例。218例对象中,最小胎龄25+6周,最小出生体质量650 g;平均胎龄(31.06±1.52)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27±0.18) kg。随访至矫正(14.53±2.36)个月,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小于同年龄同性别2个标准差者分别为5.05%、5.50%及2.65%;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完成神经行为测评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均≤69分者18例(8.26%)、均≥80分107例(49.08%);3例(1.37%)患儿确诊为脑性瘫痪。根据出生体质量分组,超低出生体质量组(n=25)MDI评分[(74.8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