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孝磊 《哈尔滨医药》2021,41(6):123-125
目的 观察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偏瘫对患者脑血灌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ACI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颅内消瘀汤治疗.于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灌注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i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卒中生命质量评分(SS-QOL).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ACA、MCA、PCA的V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ACI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灌注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动能力,同时可提高其患肢运动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予以降低颅内压力、营养神经细胞、抗凝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n=5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注射剂,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比78.0%,P<0.05);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05),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或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脑苷肌肽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颅内消瘀汤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缎  黄恒 《海峡药学》2010,22(3):104-105
目的研究颅内消瘀汤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颅内消瘀汤,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内消瘀汤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高塬  邱晓玲 《贵州医药》2020,(4):605-606
目的观察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的影响性。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5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8例,加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入组时、疗程完成后FMA、BI、Ash-worth评分、肌电图指标变化并比较。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FMA、BI较入组时均显著升高,Ash-worth评分显著下降,且研究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max、M/H较入组时均显著下降,Mmax显著升高,且研究组Mmax显著高于对照组,Hmax、M/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痉挛程度等级1级、2级明显上升,3级、4级显著下降,且研究组1级、2级显著高于对照组,3级、4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能改善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功能,改善FMA、BI功能,促进神经元恢复,改善肢体痉挛偏瘫状态。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救治成功后,常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在我国其致残率高达80%,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及脑出血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及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得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对脑梗死及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严瑾  肖雅萍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21-122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作业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时、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上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显著,作业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作业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9.
<正>脑梗死是以脑血管供血障碍为基础病理而引发的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性疾病,为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数脑梗死患者经及时的治疗、有效的干预能保住生命,但大部分患者遗留有偏瘫后遗症,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据最新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脑梗死后偏瘫的发生率高达80%,而偏瘫早期予以患者有效的康复治疗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关键[1]。聚集超声  相似文献   

10.
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康复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康复护理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早期体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莉 《哈尔滨医药》2010,30(2):68-69
目的探讨急性恼梗死偏瘫患者早期体位护理对于病人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体位护理组和对照组。体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入院后一个月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的有效率体位护理组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体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被动活动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单纯性被动活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结合被动运动训练治疗.针刺1次/d,被动训练2次/d,共观察2个疗程,运用运动评估量表改良巴特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动态改变.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BI增加值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被动活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发生率。方法 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0例使用速避凝,对照组30例使用右旋糖酐。结果 速避凝组30例,显效率为90%,有效率为93%。对照组30例,显效率为47%,有效率为80%,速避凝除4例治疗局部青紫、1例牙龈出血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述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13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68),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调脂,降低颅压及其合并症和有关并发症的处理;对照组采用血栓通600 mg及蕲蛇酶注射液0.75 U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 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4 d;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牛津残障评分(Oxford disability score,OHS)的变化、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第21天,治疗组NIHSS评分及OH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2.1%和94.1%)显著高于对照组(58.8%和86.8%)(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用蕲蛇酶注射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大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理疗科收治的脑梗合并偏瘫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康复,试验组30例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评分Barthle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①躯体功能评分:对照组(64.76±11.23),试验组(81.62±12.16);③Barthle指数:对照组(42.54±9.26),试验组:(54.39±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联合手法康复及电针灸肢体刺激可恢复患者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肌肉运动,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自理能力,临床疗效优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蛋白β(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阿替普酶溶栓+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增加使用丁苯酞,治疗...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变化情况。对He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幅度与年龄、入院N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丁苯酞联合降脂、联合一般降脂、联合强化降脂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CRP、MDA、TC、TG、LDL、oxLDL、MMP 9、c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Hc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值与丁苯酞联合降脂呈正相关,而与强化降脂的相关性更高(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抑制动脉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认知能力(MMSE)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试验组各项指标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研究,指导更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脑梗死。方法:利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按CISS分型方法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脑栓塞型(CS),穿支病变型(PAD),其它原因型(OE)和不明原因型(UE)。在入院后1~2周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前三者之间以及其与单纯高血压病(HBP)之间血压变异性的差异性。结果:尿白蛋白在LAA组与PAD组、LAA组与HBP组、PAD组与CS组、CS组与HBP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在LAA组与PAD组、LAA组与CS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BP在LAA组与PAD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dBPCV在LAA组与HB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sBP负荷在LAA组与CS组、PAD组与CS组、CS组与HB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指标在LAA组与HB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ST指标在LAA组与PAD组、LAA组与HB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压变异性有差异,持续收缩压升高特别是夜间收缩压升高以及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增大是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其他靶器官受损的主要原因。24h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负荷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靶器官受损呈正相关,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