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与tau蛋白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38例SIVD患者、42例伴皮层下血管性特征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V)患者以及3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β38、Aβ40、Aβ42、总tau(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水平。结果: SIVD组的Aβ40水平均显著高于MCI-V组和对照组(P<0.01),MCI-V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Aβ38和Aβ4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VD组的tau水平均显著高于MCI-V组和对照组(P<0.01),MCI-V组高于对照组(P<0.05);SIVD组p-tau水平均高于MCI-V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Aβ40和tau蛋白可以作为SIVD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检测脑脊液tau、Aβ1-4 0 、Aβ1-4 2 (4 3 ) (以下简称Aβ1-4 2 )蛋白水平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 (AD)诊断方面的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共检测了 2 2例AD、15例脑血管性痴呆 (VD)和 30例非痴呆对照(NC)脑脊液中的上述 3种蛋白 ;用简单智能量表 (MMSE)、哈金斯基缺血量表 (HI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CT和美国神经病、语言障碍和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学会标准 (NINCDS -ADRDA)等判断受测者的认知情况 ,并作为临床分组诊断的依据。结果 AD、VD及NC组脑脊液tau、Aβ1-4 2 蛋白和Aβ1-4 0 /Aβ1-4 2 比值 (简称Aβ比 )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或 0 .0 5 ) ,Aβ1-4 0 在各痴呆组与NC组之间变化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可以在ng/L水平上检测人脑脊液tau和Aβ蛋白 ;在AD、VD及非痴呆老年人之间 ,脑脊液tau、Aβ1-4 2 蛋白存在明显的浓度梯度 ;检测老年期痴呆者脑脊液tau、Aβ1-4 2 蛋白和Aβ比可以作为生前诊断AD的一个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AIDS痴呆综合征(AD C)可以并发阿尔茨海默病(AD)。因为AD的发病和风险与CSF的β淀粉样蛋白(1-42)(Aβ42)、总tau(t-tau)、磷酸化tau(p-tau)水平有关,因此对ADC、A D和对照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AD C患者CSF的Aβ42明显降低,而t-tau和p-tau的浓度升高,与A D患者相似,结果表明AD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中Tau蛋白及Aβ检测对老年期痴呆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中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对老年期痴呆(seniledementia,SD)主要包括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及脑血管病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例AD患者,43例V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normalcontrols,NC)脑脊液中Tau蛋白及Aβ1-42浓度。结果:老年期痴呆患者CSF中;①Tau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②Aβ1-42浓度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③根据CSF中Tau蛋白、Aβ1-42浓度检测诊断老年期痴呆的灵敏度分别为51.55%、45.36%;特异性分别为90.90%、93.62%;结合Tau蛋白浓度及Aβ1-42浓度诊断SD的灵敏度为74.23%,特异性为93.33%。结论:临床上检测CSF中Tau蛋白、Aβ1-42浓度可作为早期诊断老年期痴呆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莎其尔  哈斯  乌达木 《广西医学》2023,(21):2566-257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miR-202-5p、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9例AD患者为AD组,39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202-5p、PCSK9水平,分析AD患者血清miR-202-5p、PCSK9水平与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水平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血清miR-202-5p、PCSK9水平单独及联合对AD的诊断价值。结果 AD组血清Aβ1-42、miR-202-5p水平及MMSE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Aβ1-40、PCSK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D患者血清miR-202-5p水平与血清Aβ1-40、PCSK9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Aβ1-42水平、MMSE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PCSK9水平与血清Aβ1-40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Aβ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和血管性痴呆β淀粉样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的含量,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45)、脑卒中急性期患者(n=92)、血管性痴呆患者(n=62)血浆中Aβ的浓度,比较各组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不同病因、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对Aβ含量的影响.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浆中Aβ为(1.65±0.15)ng/ml,血管性痴呆组为(1.04±0.13)ng/ml,正常对照组为(4.12±0.11)ng/ml,脑卒中组血浆中Aβ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明显低于脑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变部位与Aβ的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Aβ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益康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其相关酶类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右侧海马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在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的水平。结果A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p-tau(Ser404)、GSK-3β表达增加,PP-2A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益康治疗组大鼠的p-tau(Ser404)、GSK-3β表达显著减少,PP-2A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脑益康可通过增加PP-2A的表达和抑制GSK-3β的表达减轻AD模型大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Aβ40、Aβ42及tau蛋白检测对老年血管性痴呆(SVD)的诊断价值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4月间就诊的60岁以上SVD及非痴呆型老年脑血管病变(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就诊的60岁以上正常人(NHP)作为对照组,根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估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将SVD组患者分为轻、中、重3级.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液中Aβ40、Aβ42及tau水平,比较各组血浆中各蛋白水平,使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诊断效能,分析血浆中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结果]S VD组共纳入85例患者,CVD组54例,NHP组70例. SVD组血浆Aβ40(P=0.430)及Aβ42(P=0.370)水平与CVD、NH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SVD患者血浆Aβ40及Aβ42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SVD组患者血浆中tau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VD和NHP组(P=0.024),而CVD与NH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D组患者随着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水平及神经功能影响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7例A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前列地尔组64例加用前列地尔治疗2周,常规组53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两组基础治疗方法一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改善及Aβ(1-40),Aβ(1-4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前列地尔组和常规组患者的NIHSS、Barthel评分、Aβ(1-40)、Aβ(1-42)、TNF-α值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Aβ(1-40)、TNF-α值较本组治疗前显著的降低、Barthel评分、Aβ(1-42)值较本组治疗前显著的增高;治疗后,前列地尔组的NIHSS评分、Aβ(1-40)、TNF-α值显著的低于常规组、Barthel评分、Aβ(1-42)值显著的高于常规组。前列地尔组治疗的愈显率75.00%闲着好肚饿高于常规组的56.1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1%、8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辅助治疗ACI患者通过调节血清β淀粉样蛋白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闫红霞  张瑛 《中国医疗前沿》2013,(3):62+96-62,96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CRP)和淀粉样蛋白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35例小儿手足口病心肌酶谱、CRP和淀粉样蛋白A,并同时检测13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CRP和淀粉样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CRP和淀粉样蛋白A联合检测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功对绝经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淀粉样β蛋白(Aβ)的干预和影响。方法对绝经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自练回春功的方法进行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疗4周,然后比较治疗前后Hcy、Aβ的含量。结果经过回春功治疗后绝经后血管性痴呆患者Hcy、A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34.33±2.07)、(21.45+1.99)μmmol/L,(133.23±4.01)、(80.34+3.89)μmmol/L,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回春功可以显著降低VD患者Hcy、Aβ水平,是气功治疗绝经后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脑脊液淀粉样蛋白Aβ1 - 42 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30例AD ,非AD痴呆患者 2 5例和对照组 2 1例患者脑脊液中Aβ1 - 42 的浓度。结果 :AD患者脑脊液中Aβ1 - 42 水平明显低于非AD痴呆和对照组。结论 :Aβ1 - 42 在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脑脊液Aβ1 - 42 值对A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收治的162例V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滴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认知功能、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血清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脑血流动力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雌二醇、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GFAP、Aβ、活性氧、丙二醛、4-羟基壬烯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结合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可提高VD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血清GFAP、Aβ水平,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丽梅  李志明  刘新  陈萍  徐龙 《广东医学》2021,42(4):472-475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135b(miR-135b)、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受试者血清miR-135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PTL3水平,观察两组受试者血清miR-135b、ANGPTL3水平与血脂指标变化,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血清miR-135b、ANGPTL3水平变化,两者水平与患者血脂指标相关性及与Gensini积分三者之间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miR-135b、ANGPTL3、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危组、中危组患者血清miR-135b、ANGPTL3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重危组高于中危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miR-135b与TC、TG、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血清ANGPTL3水平与TG、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35b表达与ANGPTL3、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ANGPTL3表达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miR-135b、ANGPTL3水平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并与血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结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淀粉样β蛋白42(amyloidβprotein 42,Aβ4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疾病治疗、控制感染以及其他对症处理,严禁服用其他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桃仁15 g,赤芍30 g,川芎15 g,红花15 g,当归10 g,丹参10 g,石菖蒲15 g,远志10 g,甘草8 g,大枣7枚,生姜3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42含量,并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减少,观察组tau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β42含量均升高,观察组Aβ42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提高,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降低,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结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tau蛋白和提高淀粉样β蛋白42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 Aβ)和Tau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心脑宁胶囊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VD动物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脑宁胶囊治疗组(心脑宁组)。以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以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区Aβ和Tau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Aβ和Tau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心脑宁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Aβ和Tau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VD大鼠海马区Aβ和Tau蛋白表达增加,给予心脑宁胶囊治疗后,海马区Aβ和Tau蛋白的表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V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刘莹莹  刘晶晶  王定淼   《四川医学》2018,39(6):689-69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Aβ1-42、HCY和Tau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34例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27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Aβ1-42、HCY、Tau蛋白水平,运用MMSE、Mo CA量表评价病例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病例组Aβ1-42低于对照组,HCY、Tau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病例组Aβ1-42低于早期病例组,HCY、Tau高于早期病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认知水平的下降,Aβ1-42下降,HCY、Tau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β1-42、HCY蛋白水平与MMSE、Mo CA评分无相关性(r=0.052、0.063、-0.082、-0.103),Tau蛋白水平与MMSE、Mo CA评分呈负相关性(r=-0.153、-0.194,P<0.05)。结论 Aβ1-42蛋白水平降低,HCY、Tau蛋白水平升高与脑卒中后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相关性,且这种变化的程度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Tau蛋白水平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认知功能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和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液流变学参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实验表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能有效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降低血清认知功能相关因子及血液流变学参数水平。  相似文献   

19.
紫河车蜜丸对老年期痴呆患者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紫河车蜜丸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疗效及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方法用紫河车蜜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1 6例 ,血管性痴呆患者 1 9例 ,采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记分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 ,并用酶联吸附免疫法测定患者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含量变化。结果紫河车蜜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均有效 (P <0 .0 5 ) ,并能降低脑脊液 β淀粉样蛋白含量 (P <0 .0 1、P <0 .0 5 )。结论紫河车蜜丸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有效 ,并能降低患者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20.
淀粉样蛋白Aβ1—4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脑脊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AD,非AD痴呆患者25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脑脊液中Aβ1-42的浓度。结果:AD患者脑脊液中Aβ1-42水平明显低于非AD痴呆和对照组。结论:Aβ1-42在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脑脊液Aβ1-42值对A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