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的118名产妇随机分组,一组是单纯疫苗组,按0、1、6个月注射三针乙肝疫苗(5μg);另一组是孕妇临产前3月,每月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100U,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的同时,加注100U HBIG。全程免疫后7个月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SL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单独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5.39%,无应签率为6.15%,HBsAg阳性率18.46%,保护率为76.92%;联合免疫组,抗-HBs阳性率为90.57%,无应答蟀为3.77%,HBsAg阳性率5.66%,保护率为92.92%。结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水平,为制定更完整有效的免疫策略,进一步做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家长自愿为原则,为新生儿时期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且年龄在2~6周岁的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在新生儿时期按免疫接种程序和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343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51.0%.结论按目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到2~6周岁时已达不到群体性免疫水平,建议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加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剂量或在2~3岁年龄段设置1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朝阳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年制大专2008届1475名新入校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届3年制大专新入校的147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和乙肝两对半检查;对HBV5项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查均为阴性、肝功能检查为正常的新生按照“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1个月后检测抗-HBs为阴性的学生,实施增加剂量(10μg/ml)按照“0、1、2”方案进行接种,并对接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5名新入校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4.03%,HBsAg阳性率为5.67%。420名新生疫苗初次接种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6.43%,男生与女生阳转率差别不显著(P〉0.05)。对检验抗-HBs为阴性的99名新生,采取增加剂量第2次复,阳转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部分新生对乙肝的危害认识不够,缺乏自觉接种的意识。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是防止HBV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复种是目前有效,切实可行的解决乙肝疫苗无应答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预防控制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 138例完成乙肝疫苗全程三针接种的儿童,分别在疫苗接种1、2、3年后进行接种效果检测,观察接种1、2、3年后乙肝抗体滴度、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答应情况。结果 接种1年后,乙肝抗体滴度(118.45±2.46)mU/ml高于接种2年后的(92.34±1.12)mU/ml,接种2年后乙肝抗体滴度高于接种3年后的(48.67±1.09)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年后HBsAb无应答率4.35%、HBsAb低应答率5.07%、HBsAb阳性率90.58%;接种2年后HBsAb无应答率1.45%、HBsAb低应答率8.70%、HBsAb阳性率89.86%;接种3年后HBsAb无应答率23.19%、HBsAb低应答率22.46%、HBsAb阳性率54.35%。接种1、2、3年后HBsAb应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感染的预防控制中乙肝疫苗接种在婴幼儿期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韶关市入幼儿园前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免疫效果分析.方法于2005-2008年对来自韶关市所有入幼儿园体检的儿童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HBSAg和HBSAb两项指标,统计四年期间入幼儿园前儿童HBSAg、HBSAb阳性率.结果 韶关市入幼儿园前儿童2005-2008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0.53%、0.47%、0.43%、0.55%;HBSAb阳性率分别为48.0%、52.3%、55.5%、56.2%.2005-2008年四年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HBSAb阳性率逐年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韶关市人幼儿园前儿童乙肝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免疫效果有所增加但仍不理想,需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及复种工作,及时保护易感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韶关市入幼儿园前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免疫效果分析.方法于2005-2008年对来自韶关市所有入幼儿园体检的儿童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HBSAg和HBSAb两项指标,统计四年期间入幼儿园前儿童HBSAg、HBSAb阳性率.结果 韶关市入幼儿园前儿童2005-2008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0.53%、0.47%、0.43%、0.55%;HBSAb阳性率分别为48.0%、52.3%、55.5%、56.2%.2005-2008年四年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HBSAb阳性率逐年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韶关市人幼儿园前儿童乙肝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免疫效果有所增加但仍不理想,需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及复种工作,及时保护易感儿童.  相似文献   

7.
杨翠丽  王斯  马文阁  王向红 《河北医药》2008,30(10):1493-1494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剂量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初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839例,根据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HBac)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69例,孕期注射HBIG;B组:570例,其中孕期注射HBIG组496例,未注射HBIG组74例.观察、比较2组新生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乙肝母婴阻断率,观察、分析HBIG的宫内阻断效果.结果 A组269例,免疫失败6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7%,12月龄HBsAb阳性率84.39%;B注射HBIG组496例,免疫失败11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8%,12月龄HBsAb性率87.70%;B未注射HBIG组74例,免疫失败5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3.24%,12月龄HBsAb阳性率85.14%.A组和B注射HBIG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12月龄HRsAb阳性率分别为84.39%、87.70%,B注射组HBsAb阳性率高于A组;B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分别为97.78%、9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剂量加倍,12月龄HBsAb阳性率增加;孕20周始注射HBIG可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母亲血乙肝病毒含量<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联合免疫即可;乙肝母婴传播与母血乙肝病毒含量有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乙肝免疫方法。方法在187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乙肝疫苗免疫和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5年内连续进行HB-sAb和HBsAg携带情况观察。结果乙肝疫苗加HBIG联合免疫组HBsAb阳性率维持在89.9%~95.5%间,乙肝免疫阻断失败率4.5%;乙肝疫苗免疫组HBsAb阳性率维持在76.5%~83.7%间,乙肝免疫阻断失败率15.3%。新生儿乙肝免疫后HBsAb在7个月~1岁形成高峰,1~2岁下降48.97%,2~5岁相对稳定。不同年龄的HBsAb分布与HBsAb几何平均滴度分布一致。结论乙肝疫苗加HBIG联合免疫是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近年河南省郑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和阳性率,了解人群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抗体水平,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成效,为人群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1年,每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郑州市选取1~2个县区,每一个县区随机选取1~2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或)1~2个农村乡镇,随机选取0~79岁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HBeAb),分析HBV标志物模式和阳性率。结果 2019—2021年从2 310名调查对象中检出9种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其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全阴性占28.44%,单HBsAb阳性占63.98%,HBsAb和HBcAb同时阳性占6.02%,单HBcAb阳性占0.95%,HBsAg、HBeAb和HBcAb同时阳性(小三阳)占0.35%,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大三阳)占0.13%,单HBsAg阳性占0.04%,HBsAg和HBcAb同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干县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收集新干县2009年(对照组:仅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和2011年(研究组:采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各100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产新生儿在周岁时采血进行HBsAg和HBsAb(乙肝表面抗体)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小孩至1岁时HBsAg阳性率为10.0%;HBsAb阳性率为90%。对照组HBsAg阳性率为84%;HBsAb阳性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P〈0.01)。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明显降低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HBV的感染率,提高HBsAb阳性率,从而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龙岗区幼儿及中小学生乙肝感染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我区幼儿及中小学生近年来乙肝感染情况,评价防治效果,以便提供科学对策。方法对2001~2002年我区4013名幼儿及中小学生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1)乙肝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并男性高于女性。(2)1~6岁幼儿组抗体阳性率最高占59.71%。(3)7~12岁小学生组,易感人数最多,占56.15%。结论我区幼儿及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率较低,这与多年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蒙 《首都医药》2021,(1):97-98
目的 研究学龄前期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血清标本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辖区学龄前期儿童187名(2018年9月~2020年2月),均行乙肝疫苗接种,检测血清乙肝抗体(HBsAb),分析不同性别乙肝抗体阳性率、不同年龄乙肝抗体阳性率、HBsAb/乙肝抗原(HBsAg)血清学模式.结果 187名学龄前期儿童中阳性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血HBV-DNA阳性的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方法 214例双阳性孕妇分为孕期阻断组(A组)(126例),孕妇于孕28周始每4周肌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200U,共3次;孕期未阻断组(B组)(88例),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所有分娩的新生儿于出生6h内注射HBIG100U,并按照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2个月,检测婴儿血清乙肝标志物。另外,根据孕妇HBV-DNA载量不同分为:HBV-DNA>1E+5copies/ml组(C组)和HBV-DNA<1E+5copies/ml(D组),分析其婴儿免疫阻断效果。结果 A组孕妇所分娩婴儿12月龄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56%,HBV阻断率为94.66%,HBsAb阳性率89.68%;B组88例婴儿中,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36%,阻断率为88.64%,HBsAb阳性率为78.41%;2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2.39,P=0.132;χ2=5.178,P=0.023)。然而,孕妇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感染率为14.29%,HBV阻断率为85.71%,显著低于C组的94.7%(χ2=4.91,P=0.027)。结论 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HBV母婴阻断成功与否与孕妇HBV-DNA高病毒载量有关,而与母亲孕期应用HBIG阻断是否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为保护易感人群制定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117名HBSAg阴性、转氨酶正常的本院工作人员按0.1.6方案接种国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完成全程注射1个月后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HBSAb、HBSAg和转氨酶.结果在117名HBSAg阴性者中,检出HBSAb阳性102名,总检出率为87.18%,体内无抗体15名,所有接种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结论接种国产基因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源性和保护性免疫效果且安全,但并非所有接种后都有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乙肝感染的调查分析及疫苗的接种和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金颖 《安徽医药》2008,12(7):632-633
目的了解大学生入校前乙肝病毒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乙肝的传播和流行。方法采取空腹抽晨血检查血清,用酶联免疫法的方法,对2006年9月新入校的5739名大学生,统一进行乙肝5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农村学生乙肝接种率、产生抗体率和感染乙肝率分别是13.11%、75.13%、3.98%;城镇乙肝接种率、产生抗体率和感染乙肝率分别是97.17%、98.47%、0.5%(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大对农村宣传、普及、开展接种乙肝疫苗力度,为控制农村的乙肝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淑芳 《江苏医药》1998,24(6):421-421
自1995年7月以来,我们采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合并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观察对血清HBV标志的影响,并设单用抗乙肝iRNA作对照,坎特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选择56例HBSAglHBeAg、HBcAb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所有病人HBSAb均明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10~46岁,平均31岁。其中CPH12例,CAH14例;病程6个月~11年,平均2.5年。对照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4~48岁,平均32岁。其中CPH14例,CAH16例;病程7个月~9年,平均2.0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  相似文献   

17.
李虹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34-13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0例的临床五项检验结果,有助于临床有效防治乙肝。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150例患者乙肝表面抗体、表面抗原、e抗体、e抗原及核心抗体含量。结果表面抗体阳性率75%、表面抗原阳性率84%、e抗体阳性率57%、e抗原阳性率48%、核心抗体阳性率11%。结论减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五项,有助于临床防治乙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爱丽 《海峡药学》2011,23(7):115-117
目的探讨在HB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孕妇所产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65例HB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携带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分为两组。A组新生儿出生后按规范注射HBIG并接种乙肝疫苗。B组新生儿仅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后g二个月及g七个月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乙肝病毒DNA。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七个月均没有感染乙肝病毒。A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二个月的保护性抗体出现率显著高于B组(73%vs43%,P=0.023),但在出生后第七个月两者则没有统计学差异(SZ%vs84%.P=0.51)。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没有进一步降低垂直传播的风险。也没有提高后期保护性抗体的出现率。但能够提高早期保护性抗体的出现率。并可能减少早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院对389例HBsAg阴性群体采用ELISA法,复检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五项指标,发现部分人群仍存在HBV感染。现报告如下。 1 检测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389例肝功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门诊病人186例,住院病人63例,健康查体者95例,献血员45例。年龄16~55岁,其中有17例两年前注射过乙肝疫苗。 1.2 方法:采用ELISA法,试剂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说明进行。 2 结果 389例HBsAg阴性群体中,乙肝五项出现一项以上阳性者144例,占37%,见表1,其中HBsAg阳性率为0.26%,抗—HBs阳性率为24.4%。抗—HBe阳性率为8%,抗—HBc阳性率为28.5%,以上乙肝标志物全部为阴性者245例,占63%。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乙肝表面抗体状况,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提供资料。方法对250例育龄妇女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育龄妇女乙肝表面抗体检测250例,检测阴性88例,阴性率35.2%,检测阳性162例,阳性率为64.8%。结论育龄妇女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仍有较高的比例,孕前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并对阴性者及时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母亲乙肝感染及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