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四关穴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脊髓损伤并四肢疼痛的效果。方法 对脊髓损伤并四肢疼痛患者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A组)、行针刺四关穴治疗(B组)、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C组)及行针刺四关穴联合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组),通过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考察4种治疗对患者脊髓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的改善及疼痛缓解的效果。结果 4组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神经功能(脊髓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分级水平均明显提高,疼痛程度均明显降低。C组、D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分级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D组治疗后四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组,D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分级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B组、C组,C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分级水平明显高于B组,B组治疗后四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中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脊髓损伤及缓解疼痛,针刺四关穴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较单一治疗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脊髓损伤的改善及四肢疼痛的缓解,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针夹脊、背俞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电针围刺治疗的87例PN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疼痛完全消失52例(59.77%),疼痛明显缓解24例(27.59%),无需辅助药物镇痛治疗.虽然疼痛明显减轻,但仍需适当辅助药物镇痛10例(11.49%);疼痛无缓解1例(1.15%).结论 电针夹脊、背俞穴治疗是一种减缓PHN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治疗带状孢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按自愿原则将168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各42例。A组给予安慰剂治疗;B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维持治疗每日225mg;C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每日375mg;D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VAS)变化、睡眠障碍指数(SPI)变化,并评估重点睡眠干扰评分(EMSIS)、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组VAS、SPI、EMSIS均明显优于A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的VAS、SPI、EMSIS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VAS评分和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SPI和EMSI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VAS评分、SPI、EMSIS和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上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29%、90.48%、92.86和73.81%,治疗优良率分别为21.43%、71.43%、83.33%和54.76%。C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A、D组,治疗优良率明显好于A、B、D组(P〈0.05)。结论相比于安慰剂和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在PHN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减轻疼痛对睡眠的干扰。为了提升治疗有效率,剂量宜选择每日375mg,分3次口服;但是,普瑞巴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运用中,必须注意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对其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麻醉分别用雷米芬太尼0.1、0.2、0.4μg·kg-1·min-1静脉微量泵注及芬太尼分次静脉注射维持.术后四组均用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术后苏醒即刻(T1)、苏醒后30 min(T2)、60 min(T3)时的Ramsay镇静评分(RS)和T1、T2、T3、苏醒后2 h(T4)、4 h(T5)、8 h(T6)、24 h(T7)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苏醒后24 h内芬太尼消耗总量和PCA泵按压次数.结果 C组术后RS评分均高于其他三组,VAS评分在T1,T2时均高于其他三组;B、C组VAS评分在T5时高于A、D组,B组VAS评分在T6时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术后24h芬太尼消耗总量大于A组,PCA泵按压次数多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会导致剂量相关性的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波刺激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镇痛效果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下腰痛评估表(JOA)评分的变化,探讨超声波刺激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超声波刺激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组(超声组)50例和牵引加磁热疗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前及治疗2疗程分别对患者进行VAS及JOA评分,观察超声波刺激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对患者症状及功能状况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超声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波刺激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镇痛效果明确,综合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8):1125-1127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用内热针针刺腰夹脊穴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某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前者用电针治疗,后者用内热针治疗,对比JOA、VAS、LFR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功能障障指数评分、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JOA、LFR评分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及体征评分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用内热针针刺腰夹脊穴治疗,既能改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感,又能改变腰屈曲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对缓解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针刺夹脊穴配合物理运动干预对脑梗死致瘫痪老年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脑梗死致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物理运动干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物理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6周和第8周,对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四肢运动、言语功能、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总治愈率.结果 治疗后第4周、第6周和第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组的总治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 对脑梗死致瘫痪患者,进行针刺夹脊穴配合物理运动干预恢复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产程早期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临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罗哌卡因剂量不同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0.075%盐酸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75μg/mL;B:0.1%盐酸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75μg/mL;C组:0.125%盐酸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75μg/mL;D组:0.15%盐酸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75μg/mL,比较四组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10min(T1)、镇痛后2h(T2)、镇痛后4h(T3)、镇痛后6h(T4)、宫口全开时(T5)、产后(T6)VAS评分,T2、T3、T4、T6时四组产妇Bromage、Piper评分,比较四组患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和四组新生出生后1、5min Apgar评分和脐血血气分析指标(p H值、Pa O2、Pa CO2、乳酸值)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D组T0时VAS评分最高,随着镇痛药物的应用,VAS评分逐渐降低,至T5时降至最低(P 0.05);A、B、C、D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D组各时间点Bromag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T3、T4、T6时A、C、D组Piper评分明显高于B组(P 0.05),A、C、D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C、D组(P 0.05),A、B、C、D组第二、三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D新生儿出生后1、5min Apgar评分和脐血p H值、Pa O2、Pa CO2、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C、D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镇静后发生产妇心率异常、产妇血压异常、胎儿心率异常、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寒战等不良发生率分别为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10.00%、15.83%均明显低于D组31.67%(P 0.05),且A、B、C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产程早期予以0.075%罗哌卡因联合0.75μg/m L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效果确切,可加快产程进展,减轻产妇疲乏感,此外不会明显增加麻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夹脊穴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7月北京水利医院针灸理疗科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夹脊穴针刺深度为15~30 mm;观察组夹脊穴针刺深度达到黄韧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2 h和1个月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治疗后1个月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定及腰椎功能Macnab评定,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72 h和1个月的VAS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Macnab优良率分别为80.0%和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深刺夹脊穴治疗能够明显缓解患者根性神经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部夹脊穴电针、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针刺腰部夹脊穴及电针结合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腰部夹脊穴电针、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针刺腰部夹脊穴及电针结合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3种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3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腰部夹脊穴电针总有效率(66.67%)、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总有效率(61.1%)、针刺腰部夹脊穴及电针结合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治疗总有效率(100%),但综合治疗效果更好(P<0.0125)。结论将电针、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及针刺腰部夹脊穴综合在一起,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