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性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众所周知,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中晚期阶段, 心衰患者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生活质量差且医疗负担较重。这也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医疗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衰防控管理模式及管理体系, 2019年底心衰中心联盟成立, 这一举措对规范我国心衰的诊断流程、降低心衰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期"特别报告"栏目刊登了《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报告(2022年)》。该报告详细统计了2017至2022年心衰中心联盟认证的753家医院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 包括诊断指标、治疗指标、过程指标(随访率)和结局指标(再住院率)等。心衰防治任重道远, 而分级诊疗是破局的关键所在, 这需要心脏专科医师与基层全科医师通力合作。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 基层医疗机构在心衰的筛查、诊治、管理、预防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综合管理对于降低心衰的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增加积极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天数、医药费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收益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袁华苑 《医学综述》2014,20(17):3168-3170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管理是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挑战。专业的疾病管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面对面的随访限制了参与这种疾病管理的患者数量。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为心衰患者提供了远程管理的机会。荟萃分析提示,远程医疗能够降低心衰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该文就近5年来远程医疗及远程管理在慢性心衰管理中应用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心力衰竭(心衰)疾病负担沉重, 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衰防控管理模式及体系, 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疾病负担。医疗质量评价是实现心衰长期随访和优化诊疗的关键环节, 心衰中心联盟心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诊断指标、治疗指标、过程指标(随访率)和结局指标(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对2017至2022年心衰中心联盟认证的753家医院的538 747例住院心衰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 近年来认证医院诊断心衰时超声心动图和B型利钠肽/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使用率, 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预后药物使用率及达标率, 伴有心房颤动的心衰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比例, 以及出院后随访率均有所提升, 基层版心衰中心与标准版心衰中心上述指标趋于一致。数据分析还显示规范心衰的诊治可以降低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1年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数据分析结果总体提示近年来我国心衰诊治水平整体提高, 但心衰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率仍偏低, 改善预后药物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间, 改善预后药物的剂量仍明显不足, 需要继续推行遵循指南的规范化治疗, 以给患者带来长期稳定的获益。部分指标在基层版心衰中心和标准版心衰中心之间仍存在差距, 推行高质量的同质化管...  相似文献   

5.
李金会 《甘肃医药》2011,(3):181-184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对心衰病人进行疾病管理干预能显著的降低住院次数、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健康教育是心衰疾病管理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介绍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成心衰门诊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按常规治疗。干预组随访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督导和干预,包括药物调整、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等。观察所有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遵医服药情况、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病死率及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生活方式改良、遵医行为、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于观察时间短,是否能降低死亡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通过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干预,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总日数,降低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成心衰门诊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按常规治疗.干预组随访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督导和干预,包括药物调整、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等.观察所有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遵医服药情况、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病死率及医疗费用.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生活方式改良、遵医行为、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于观察时间短,是否能降低死亡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 通过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干预,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总日数,降低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综合管理对于降低心衰的发病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费用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管理组除予以病因治疗及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增加积极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病因及抗心衰治疗。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综合管理组在治疗12个月后心功能、生活质量、住院次数及天数、医药费用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管理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收益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家体重管理对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和心衰再住院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心衰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以家庭医为单位的居家体重管理方案和常规体重管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体重管理。于入组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分别于入组及干预12个月后利用心衰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和体重管理量表评估患者对自我管理和体重管理的认知情况, 同时完成6 min步行试验、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和体重测量, 并记录研究期间患者发生心衰再住院的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249例心衰患者, 年龄(65.2±2.9)岁, 男性104例(41.8%), 其中干预组124例、对照组1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基线时心衰自我管理量表中的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随着心衰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 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 但仍有许多患者因病情恶化而反复住院, 且生存率仍较低, 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维利西呱是一种新型口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 可通过活化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 稳定一氧化氮与结合位点的结合, 增加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对内源性一氧化氮的敏感性。研究显示维利西呱可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风险, 改善预后, 可用于治疗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该文对维利西呱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和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方法选择肺炎并心力衰竭20例,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心力衰竭24例,先天性心脏病无心衰组及健康对照组各1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浓度。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先心病并无心衰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组和肺炎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先心病并心衰组较肺炎并心衰组升高明显(P<0.01);与健康对照组及先心病无心衰组比较,肺炎并心衰组及先心病并心衰组LVEF水平均降低,心力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对肺炎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均有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价值,对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认识上有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认为心衰不仪仪是由于收缩功能不全所引起,而且因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心衰约占30%-40%.因此慢性心力衰竭可分为收缩不全性心力衰竭(SHF),舒张障碍性心衰(DHF)和混合性心衰(MHF).CHF形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英国每年约2%的医药经费用于心衰防治,美国大约花费280亿美元.我国心衰患病率约为0.9%,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心衰类型。方法回顾分析1 428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构成特点并根据超声心动图对E/A、EF的测定结果分析心衰类型。结果慢性心衰患者中常见心衰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P<0.05),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呈上升趋势,风湿性心脏病呈下降趋势。总体上慢性心力衰竭病例单病因占81.6%,但2组病因聚集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10年的诱因均以感染为主,后10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过度劳累等比例上升,与前10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比例有下降趋势。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病因变化主要与医疗条件、生活水平改善有关,同时在临床治疗上也应考虑到心衰的多病因性,从而进行多元化及个体化防治。  相似文献   

14.
王艳 《当代医学》2007,(7):55-55
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死亡率高.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心衰病人的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死亡率[1].本文对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在常规治疗心衰及原发病基础上,加口服倍他乐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死亡率高.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心衰病人的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死亡率[1].本文对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在常规治疗心衰及原发病基础上,加口服倍他乐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最后的战场, 是最受关注的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 从经典药物治疗到相关新型药物治疗的兴起, 从微观层面对复杂药物靶点的筛选到宏观层面治疗模式的创新, 新的认识必将在未来改变心衰诊治模式, 为患者改善预后, 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心衰药物治疗最新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希望能为广大同行带来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并心力衰竭(心衰)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记录119例AIMI患者中并心力衰竭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并发症,做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并与无心衰者比较。结果:AIMI并心衰者26例(占21.9%),并心衰组较无心衰组年龄大,肌酸激酶(CK)峰值高,右室梗死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为主者比例高,住院病死率高。逻辑回归分析显示,AIMI并心衰与CK峰值,右室梗死、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及住院病死率独立相关,而与年龄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不相关。结论:AIMI并心衰者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及右室梗死发生率高,CK峰值高。AIMI并心衰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为一高危组。  相似文献   

18.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73),所有患者根据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心力衰竭好转的时间、住院时间、出院后1周内再住院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MLWHF)。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94),但治疗组心衰改善的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P<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苏文坚  吴小英 《广西医学》2005,27(2):235-23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协大众生活的主要因素 ,其中心力衰竭是常见的病症 ,尽管传统的心衰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 ,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不规范的治疗不仅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而且病人反复发作住院 ,造成医疗经费增加 ,加重了病人的负担。本研究选择我院 2 0 0 2年元月至 12月在我院心力衰竭门诊治疗的病人 (心衰门诊组 ) 30例 ,与同期只在普通内科门诊治疗的心衰病人 30例 (对照组 )进行研究对比 ,发现心衰门诊组的病人在心功能改善 ,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方面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的心力衰竭患者完成"自我管理"的基础状况,了解该模式目前所存在的缺陷,为寻找社区心力衰竭患者恰当的综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办法对成都苏坡和新都城东两社区部分片区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严格的体格检查,以及辅助的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基线状况作出分析。结果社区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谱以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为主,多名患者上述疾病共存。由于患者住院次数多,平均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花费高,因此,无论患者本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希望患者能接受正规的自我管理指导而减少上述事件的发生。但事实表明,心衰患者无论对心衰知识的了解还是在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的各方面都非常缺乏,都迫切需要社区医师乃至三级甲等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正规指导。尤其在农村,社区管理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结论社区心衰患者管理任重道远。对于社区患者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尽快建立,以减少患者的高住院率、高医疗花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