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态度和评价。方法 2021年8—12月, 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分别选取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每家社区选取4名年龄≥65岁居家老年人参与焦点小组访谈, 访谈主题围绕居家养老和居家医疗服务。对录音资料进行文本转录、编码、资料分析, 应用主题框架分析法, 借助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提取、归纳总结, 提炼主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名居家老年人, 其中男20例, 女20例;年龄65~83(70.95±4.62)岁。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共提炼出3个主题: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多因素影响;社区医疗服务在居家养老中作用有限;社区居家医疗服务内容有待拓展。结论居家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有需求, 但对居家养老作用有限, 借助远程医疗, 增加社区内服务协调, 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人居家照护者对社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体验和看法。方法本研究为质性访谈研究, 2021年8—12月, 采用目的抽样法从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分别选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居家照护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深度访谈, 对录音文本及时进行转录, 借助NVivo 12软件对文本中出现的非数量信息, 通过节点和编码, 归纳、提炼主题。结果本研究共访谈9名照护者, 男性2名, 女性7名;年龄49~76(62.8±9.4)岁;照护年限3~48(17±13)年。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 共提炼出4个主题:(1)老年人自身状况是影响居家医疗需求的首要因素;(2)居家医疗需求受照护者自身因素影响;(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实现居家医疗的重要途径;(4)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保障力度有待提高。结论老年人居家照护者在使用社区居家医疗服务中的体验受诸多因素影响, 未来应完善居家医疗服务内容, 加强对社区老年人居家照护者技能培训, 提高老年人居家生命质量, 促进老年人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徐汇区为例, 了解上海市家庭医生团队工作现状, 包括高效优质程度、对整合型服务的理解与实践程度。方法该研究为定性访谈。于2021年4月29日至6月2日, 对上海市徐汇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11名)、分管副主任(12名)以及家庭医生团队成员(30名)开展半结构化与结构化相结合的深度访谈, 访谈内容围绕整合型、高品质工作模式发展程度及实现该模式可采取的方式和面对的挑战, 共通过2个阶段4场次完成。在访谈对象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录音, 转录形成原始资料, 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区均以大团队模式开展签约工作, 主要签约老年人, 多数签约对象并未被纳入健康管理和后续服务中。团队由家庭医生及助理组成, 工作形态仍以常规门诊、慢性病随访、老年人体检为抓手, 提供常态化服务。在如何输出高质量整合型服务问题上, 大部分医生(12/13)认为应以签约对象个体作为精细化服务的单位, 可开展全面健康状况评估、优化用药方案、生活方式指导、医院内一站式服务等;仅1名医生提出以家庭为管理单位。在升级工作模式和服务质量过程中, 时间和精力不足是主要阻碍, 公共卫生工作占据大...  相似文献   

4.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工作内容条理不清、分工不合理和“高能低用”等问题,制约了家庭医生团队的整体发展。目的 基于标化工作量对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工作开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阻碍家庭医生团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模式改进提供指导。方法 于2021年7—11月,以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为研究对象,收集该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于2019年8—9月和2021年8—9月所开展的服务项目、各项目标化工作量相关参数、各项目发生数量。一是根据服务项目的性质,将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计算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标化工作总量和总时间;二是根据医防融合的思路,将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拆分为社区动员、社区筛查、社区诊断、社区干预、社区随访5个环节,计算各工作环节的标化工作总量和总时间;三是运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家庭医生社区动员、社区筛查、社区随访环节的所有服务项目的价值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21年8月和9月家庭医生团队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化工作总量分别为16 961和18 089,2019年的同期数据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为南京市浦口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星甸街道、泰山街道、汤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共31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自制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包括:简单介绍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家庭医生签约后的特色服务项目与主要服务内容;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困难等。结果 目前南京市浦口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包含门诊签约和社区签约两种形式,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老年人吸引力最大。开展的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家庭医生APP线上交流;家庭医生公布手机号以方便沟通;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享受特定医疗服务项目折扣。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签约居民根据就医需求可自行前往二、三级医院,不需要家庭医生为其进行转诊;家庭医生APP转诊预约功能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签约流程过于繁琐;如何界定家庭医生手机咨询服务时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职责界定不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签约后药品种类配备不全;原全科医生引入家庭医生模式后工作量增加、精力不济;家庭医生APP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的开发。结论 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较好,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建议政府财政投入到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医保助力家庭医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家庭医生医疗知识培训与沟通技巧,招募家庭医生人才;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的品种以及医保报销的常用药物;完善家庭医生APP;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工作满意度,从家庭医生视角提出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对30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障碍。自行设计问卷,对武汉、襄阳、宜昌3个城市的14家社区卫生中心的558例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558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学历以大专为主(46.1%);宜昌市和武汉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月均工资在4 000元左右,而襄阳市人员月均工资2 355.8元;宜昌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1年内每人接受业务培训次数的中位数为6.50次,武汉市、襄阳市均为2.00次。满意度方面,调查对象对工作兴趣满意度为61.3%,而对于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工作量的满意度仅有39.8%、35.5%;对团队人员配备、办公条件和医疗设备配备的满意度低于41.0%。超70%的被调查者赞同宣传力度、居民流动性、人员数量、居民认知以及人员工作量为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较大制约因素。结论 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实施,应加大社区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家庭医生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签约服务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北京市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5年,目前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服务模式及激励机制研究等,而对农村家庭医生式服务极少涉及。本研究通过对郊区县全科医生进行访谈,了解北京市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的现况,为今后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对来自北京市10个郊区县16名全科医生进行专题小组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精简,总结出访谈主题。 结果 通过对北京郊区县全科医生的访谈,目前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情况有如下特点:①家庭医生式服务内容与患者需求尚有差距,导致患者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可度低;②家庭医生式服务配套政策与措施急需完善;③基层待遇低,导致社区卫生人员不足,家庭医生式服务增加了日常工作量;④远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签约方式为上门签约,服务方式为定期下乡巡诊;⑤远郊区县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中乡村医生承担了重要角色,防保人员的作用有待发挥;⑥家庭医生式服务未达到预期成效,但医患关系得到改善。 结论 北京市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发展,应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作用;继续加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宣传引导;同时应优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满足重点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完善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相配套的政策与措施,促进郊区县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8.
练璐  邹慕蓉  胡丹  陈家应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8):3501-3504
背景 完善家庭医生团队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目的 分析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为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7年7-9月对南京市浦口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所有成员287例进行问卷调查,对8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8例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及4例政府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结构性访谈。以双因素理论为指导,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分析家庭医生团队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27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2%。在保健因素方面,政策与管理制度和薪酬水平是影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激励因素方面,工作成就感和个人发展是影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应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增加工作成就感、建立职业发展平台,完善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探索科学的养老模式是养老机制建设的核心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适合我国特定国情的养老模式,它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情感依赖,降低社会养老资金支出,更能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缓解子女的养老压力。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所需解决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是医疗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是加快养老机制建设的关键基础。本研究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制建设中的发展思路,并以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其通过承担医疗联合体建设重要环节、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稳定全科医师团队等举措,努力帮助社区居民实现社区居家养老,以期为社区居家养老机制的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京郊家庭医生式服务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 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9-10月进行,在北京市抽取密云、怀柔两个远郊区县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在岗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5%。社区医务人员所在机构已建立家医服务团队的有160人(占86.5%)、已建立家医服务工作制度及职责的有167人(占90.3%)、医务人员认为目前机构开展的家医服务的内容全面的有55人(占29.7%);认为目前社区医务人员数量能满足辖区居民的家医服务需求的有26人(占14.0%),认为技术水平能满足居民需求的有55人(占29.7%);所在机构对于开展家医服务有激励措施的有52人(占28.1%)。机构所采取的激励方式主要为口头激励,认为这些激励方式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有25人(占48.1%);不愿意成为家医服务团队一员的有58人(占31.4%),主要原因为工作开展难度大、现有工作量大,社区医务人员认为适合远郊区县居民的服务方式主要是预约服务、电话咨询、坐诊。 结论 目前北京市远郊区县家医服务运行中仍存在较多阻碍,为更好地实现家医服务的全覆盖,特此提出以下对策:制定符合地域特色的家医服务内容及模式;完善多层兼顾的家庭医生人才培养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医服务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3月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及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 结果 共发放问卷469份,回收有效问卷4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9%。社区医务人员的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占85.6%;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4.3%;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形式以坐诊为主;社区医务人员日均工作时间8.5 h,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时间占每天工作时间的43.5%;90.9%的团队成员认为工作量比签约前增加了;社区医务人员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健康咨询、电话随访、健康档案管理和慢性病管理;93.4%的医务人员回答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概念;38.9%的医务人员认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考核激励措施有效;72.6%的医务人员愿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一员;89.7%的医务人员赞同实行社区卫生首诊制;53.4%的医务人员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73.7%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有作用;90.9%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很重要;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知度越高,其成为团队成员的意愿就越强。 结论 现阶段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知度较好,但要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从医务人员方面要解决社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开展服务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无有效的激励机制措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残疾人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的人群,如何为残疾人群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及满意度,家庭医生团队的人员如何有针对性地为残疾人服务,以达到双方共赢的服务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 了解残疾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残疾人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和建议,为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管理和服务签约残疾人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9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6个焦点小组,其中3个由25名残疾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组成,另外3个由21名签约的5类不同残疾人组成。以4种障碍(身体、态度、专业和系统障碍)为理论框架,结合《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手册》(《手册》)中残疾人接受服务的内容分别进行了深度访谈。进行实地笔记、录音和转录,编码提炼主题。结果 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都对《手册》的内容和实用性给予了肯定,同时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成员和残疾患者针对目前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出不同的需求和建议。经过比对分析,家庭医生团队方面共析出3个主题:诊疗时间长,包括残疾的身体,沟通和认知;对医生、护理进行残疾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特定的学习需求;残疾人的服务部分超出初级保健范畴,需要再次培训学习。残疾患者方面共析出残疾人在与医疗保健系统的交互过程中存在身体、态度、专业和系统四种障碍4个主题。结论 制定完善合理的签约服务内容手册有较好的实用性,为残疾人基层医疗实践提供了工作方法,揭示了签约服务内容手册在指导特殊人群的基层卫生保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王彤  赵岩  金光辉  刘英杰  邵爽  杜娟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13-34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现况,为促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抽取11名全科医生。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 抽取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口数为(0.67~12.00)万,签约率为30.0%~80.0%,服务对象主要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及儿童,医生是服务团队的管理者和工作主要承担者。目前,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识存在误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家庭医生式服务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家庭医生式服务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家庭医生式服务已经初见成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更应注重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结论 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可度较高,但居民认识存在误区,社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及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应加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正确宣传与引导,优化其服务内涵和团队合作,并不断完善其配套制度与政策。  相似文献   

14.
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治理养老难题的社会福利政策,各地区在实践中均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贯彻落实北京市、丰台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提升工程,以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围绕居民个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组织服务,以人工智能、电子数据、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整合社区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精准化、可及性的医疗服务,探索形成了基于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IFOC)模式的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本文主要对该模式进行介绍,并分析其优势和尚存问题,从而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上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中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东城、西城、石景山区各抽取1家,在海淀、朝阳、丰台区各抽取3家),在4个郊区中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昌平区抽取4家,在通州、顺义、房山区各抽取2家)。从以上2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各抽取1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市区组(12名)和郊区组(10名)分别进行访谈。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上门医疗服务在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家庭访视和家庭健康咨询4个方面均有涉及。作为上门医疗服务的主体,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上门医疗服务质量;因居民对家庭护理需求量大,上门医疗服务中社区护士工作量最大。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共提炼出5个主题:(1)上门医疗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对居家医疗与护理的迫切需求;(2)上门医疗服务存在潜在的医患纠纷和医疗风险;(3)上门医疗服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4)医护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5)目前上门医疗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水平城乡之间存在差别。结论 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满足了失能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配套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上门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家庭医生制度作为较新型的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在社区医生的基础上明显增加,使得近年来家庭医生团队的离职现象严重。国内外研究证明,职业认同的提升有利于家庭医生团队加强队伍建设、缓解职业倦怠、减少离职意愿。目的 调查徐州市家庭医生团队职业认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家庭医生的职业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5-10月,采用典型抽样法在徐州市选取已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家,以其所有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共700例。采用自编职业认同调查问卷调查纳入成员的职业认同情况,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 徐州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认同总得分为(71.57±9.01)分,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自我认知4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53±0.67)、(4.45±0.64)、(4.27±0.59)、(3.82±0.77)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月收入、婚姻状况、工作喜爱程度、家庭工作关系、职业规划、工作压力是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职业认同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徐州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认同处于良好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职业自我认知方面。建议政府完善配套政策、高校加强全科医学生的思想教育、社会给予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社会支持等以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远郊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团队对慢性肾脏病(CKD)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家庭医生制团队CKD知识的培训,提升社区团队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手机微信问卷调查法于2016年10月对青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家庭医生制团队服务69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纳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共完成问卷递交694名,有效回收率100%。计量资料用 x±s的形式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式。 结果 694名被调查人员中对CKD知识平均得分(52.31±15.48)分,合格率为32.71%。在不同性别、不同医(护)龄家庭医生制团队中,对CKD知识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与不同职称的团队成员中,对CKD知识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低于30岁年龄段的得分较低,全科医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医务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团队成员得分高于初级职称者。 结论 CKD知识在社区家庭制团队中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CKD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家庭制团队对CKD知识的认识,使CKD防治工作重心前移,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减轻疾病对健康的危害,降低CKD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的需求现状,为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和制定内容规划提供依据.方法编制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人员对105名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生活状况、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进行走访调查.结果76.20%的社区老年人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其中社区老年人对于Et常医疗护理需求最高.结论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加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对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要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同激励因素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影响不同。目的 比较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激励因素现状、满意度及激励因素偏好,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7-9月在厦门市、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长宁区、北京市西城区和房山区共选择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在岗的家庭医生团队人员676人(包括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基本特征、激励机制及激励因素偏好情况。对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激励因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67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月收入、总收入中家庭医生专项资金占比和签约服务费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收入与家庭医生工作价值匹配程度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者认为收入与工作价值匹配的比例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参加阶段性进修培训、相关专业课程培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参与阶段性进修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与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 7);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过去1年参加相关专业课程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过去3年职务提升与职称提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绝大多数都认为个人收入和福利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这一比例在家庭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成员中分别是95.6%(387/405)、95.7%(180/188)和98.8%(82/83);培训机会、社会认可和尊重、职称晋升机会排在第2位、第3位和第4位;但对家庭医生来说单位管理制度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护士来说工作量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公共卫生人员来说排名第5的则是工作条件。结论 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激励机制现状存在较大差异,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收入、福利待遇与培训学习情况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且不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激励因素的偏好有所不同。应当继续优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薪酬结构,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的收入及签约服务费,完善经济激励措施;加强基层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疗卫生人员权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方法:分析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3种模式,并比较其实施目标、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和资金来源差异。结果:发现家庭医生签约的医疗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动力不足的问题,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延伸模式存在社区医养康养资源短缺服务不力的问题,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康养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医养结合机构稀缺服务不均的问题。结论:提出改革家庭医生制度,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培育社会资本市场;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建议,从而为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