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49例诊断为NAFL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4组间BMI、血压、肝功能、血脂及空腹血糖等方面的差异,探讨NAFLD中医证型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ALT、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均为湿浊内停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湿浊内停组的ALT、AST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糖方面,湿热蕴结组的空腹血糖(FBG)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脂上,湿浊内停组的胆固醇(TC)与肝郁脾虚组、湿热蕴结组及痰瘀互结组比较均有差异;4组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FLD患者BMI指数、血压、血生化指标对其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中医补心通脉法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降糖、降脂、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心通脉汤。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肥胖程度、脂肪肝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餐后2h血糖(2h P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AST、GGT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中医补心通脉法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叶小丹  陈剑  朱小区 《新中医》2021,53(9):43-45
目的:观察保肝降脂方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湿浊内停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湿浊内停型M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水飞蓟宾治疗,配合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控制体质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保肝降脂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AST、ALT、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肝降脂方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湿浊内停型MAFLD,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浊护肝汤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确诊为慢性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2例,予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治疗组10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浊护肝汤治疗,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肝脏彩超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6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ST、ALT、GGT、TBIL值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彩超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化浊护肝汤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脂肝合剂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痰湿内阻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剔除1例,治疗组剔除4例,最终纳入研究对照组37例,治疗组34例。2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加适量锻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脂肝合剂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肝/脾CT比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2.97%(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ALT、AST、GGT、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ALT、AST、GGT、TG、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CA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清脂消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19年1月—2021年7月诊治的132例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6例采用清脂消瘀方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2组均嘱加强运动,戒高脂高热量饮食,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控制衰减指数(CAP)、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患者ALT、AST、GGT、TG、TC、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TG、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BMI、CAP、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方丹明疏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配伍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治疗,观察组予自拟方丹明疏肝降脂汤配伍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谷丙转移酶(ALT)、血清谷草转移酶(AST)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症状及腹部B超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LT、AST、γ-GT、TC、TG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对AST、γ-GT、TG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及腹部B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明疏肝降脂汤能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脏循环,改善肝功能,有效治疗脂肪肝。  相似文献   

8.
陈黎  蒋阳昆  林海  张红星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09-17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8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型,其中41例为痰瘀证,42例为非痰瘀证,以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匹配。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组谷丙转氨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51.2%VS38.1%VS8%),合并中心性肥胖者亦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70.7%VS61.9%VS26%)。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的病理本质是痰凝及血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糖脂代谢紊乱,脂联素、谷丙转氨酶、胰岛素抵抗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较非痰瘀证升高,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泄浊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泄浊化瘀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0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西医诊断标准,中医分型属于浊瘀内积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泄浊化瘀方,对照组用硫普罗宁片合壳脂胶囊,疗程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肝脏B型超声及上腹部CT,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检测肝功能与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浊化瘀方治疗浊瘀内积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不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而且能有效恢复肝功能和改善血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达94%。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芒硝外敷联合维生素E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NAFL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芒硝外敷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单用维生素E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和B超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瘦素(LE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降低明显(均P0.05或P0.01)。结论:芒硝外敷联合维生素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清瘦素抵抗和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加减汤剂治疗,1剂/d,2次/d,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456 mg/次,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转氨酶、血脂、肝脾CT比值、证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2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转氨酶、血脂、肝脾CT比值、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泄浊降脂片干预2型糖尿病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原有基础治疗不变,治疗组同时加用泄浊降脂片,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每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 INS)、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体质指数(BMI)、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降糖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NS、2h 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hs-CRP、BM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泄浊降脂片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hs-CRP水平及BMI,并能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益气消脂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益气消脂方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肝脏B超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郁脾虚证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肝郁脾虚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肝郁脾虚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B超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I、腰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BMI、腰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LT、GGT、AST、TC、TG水平均较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A组)202例,另设健康体检人群(B组)210例为对照组,在空腹状态下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并计算出体重指数,同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A组与B组各体质类型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血瘀质、气郁质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瘀质、气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对痰浊瘀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变化的影响。方法:85例痰浊瘀阻型NAFL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易善复治疗,疗程4周。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及血清脂联素(APN)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对照组为76.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肝功能及血清AP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能显著提高痰浊瘀阻型NAFLD患者血清APN水平,且能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开郁方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理气化痰开郁方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胶囊,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治疗后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69.05%)(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乏力倦怠、胁肋胀痛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乏力倦怠、胁肋胀痛、纳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C及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LT及T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理气化痰开郁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优于水飞蓟宾胶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穴位埋线法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院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患者60例,然后随机将这60例肝病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A)和西医组(B),分别30例。西医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方法;穴位埋线组的患者在肝俞、太冲、丰隆、中脘、气海、足三里及阳陵泉等穴位进行埋线。上述治疗方法连续治疗2个月,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主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BMI、肥胖度及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各自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穴位埋线组的患者在BMI、肥胖度、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值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西医组的患者。结论: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采用中医穴位埋线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并且,比一般的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佳。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健脾化浊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青少年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81例青少年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采用自拟疏肝健脾化浊汤联合常规疗法者为治疗组(43例),单纯采用常规疗法者为对照组(38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血清脂代谢指标、肝功能、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超声影像学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73.6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TG、TC、LDL-C、ALT、AST、GG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各脂肪肝分级超声影像学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各脂肪肝分级超声影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单纯采用常规疗法相比,加用自拟疏肝健脾化浊汤治疗青少年肝郁脾虚型NAFLD疗效满意,能更好地调节脂代谢、保护肝功能、升高脂联素和IGF-1水平,并改善超声影像学表现,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危险因素,探讨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月在枣庄市立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其中合并NAFLD组95例,NO-NAFLD组7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C-P)、餐后2h C肽(2h-C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酸(UA)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NAFLD组与NO-NAFLD组相比较,体重、BMI、空腹C肽、餐后2h C肽、TG、HDL-C、ALT、AST、GGT及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年龄、身高、TC、FBG、Hb A1c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显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是NAFLD的影响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NAFLD组与NO-NAFLD组相比较,阴虚证、血瘀证、气虚证、湿热证、气郁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气虚证所占比例均较高,超过60%。NAFLD组痰湿证者多于NO-NAFLD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肝患者存在肥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等重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证为其发病的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双环醇,25mg/次,3次d;多烯磷脂酰胆碱,2粒/次,3次/d,最大≤6粒/d。治疗组100例健脾理气化浊方(郁金15g,苍术10g,荷梗12g,泽兰15g,醋柴胡6g,赤芍20g,茯苓21g,山楂12g,决明子15g,丹参12g),水煎100m L,2次/d,1剂/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5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50例,显效3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0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40例,有效2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血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理气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