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化型甲状腺癌25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按照WHO病理分型标准,回顾性分析25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及部分随访资料。结果:25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占同期1681例甲状腺病变的15.3%,占同期276例甲状腺恶性肿瘤的93.1%,男女比例约为1∶2.7。其中乳头状癌241例,分别占同期甲状腺病变的14.3%和同期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7.3%;滤泡癌16例,分别占同期甲状腺病变的1.0%和同期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8%。组织学观察,典型乳头结构与滤泡相混杂或伴存现象并不少见。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合并发生率分别为16.2%、11.6%和14.9%。随访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97例,仅1例死亡,随访时间1~10年。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以乳头状癌为主,部分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虽然常见淋巴结转移、肺转移以及局部侵犯周围软组织,但患者总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常见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现转移并确定及其范围是该病完全缓解和存活的重要预后指标。本文报告了一例40岁女性病人,其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该女性患者的原发病灶仅1.1cm伴随颈部淋巴结转移,其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其MACIS评分为4.44,属于低死亡风险组患者群、复发的中低危人群,依据美国甲状腺学会2009年重新修订的有关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她属于可选择性行131I治疗且从放射性碘治疗中获益较小的病人。然而其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提示其双肺已出现弥漫性甲状腺癌转移灶,而其治疗后的18F-FDG PET/CT显像胸部PET/CT检查未见异常。我们首次报告了仅通过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所发现的双肺弥漫性转移,这例CT及18F-FDG PET/CT阴性而治疗后显像阳性的病人的处置已超出ATA指南范围,有关该例病人的报道将有助于弥补ATA等指南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黄海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6):133-134,138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首位,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临床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中有5%~10%为甲状腺癌[1].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生长缓慢,相对其他恶性肿瘤预后较好[2],但其中10%~15%PTC存在恶性行为,表现为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常规手术、放射治疗效果差[3].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结节是外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其发生发展与接触放射线、遗传、自身免疫、碘摄入量等多种因素有关。除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外,它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甲状腺疾病。目前仍存在误诊或治疗不当的现象。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及桥本病与甲状腺癌并存,导致肿瘤基因型和表型发生改变,在诊断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选择手术方式上亦感困惑。近年来,诊断技术和手术治疗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为甲状腺结节患者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尿碘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指导本地居民科学补碘。 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月期间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北仑籍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98例,采集所有患者空腹晨尿,运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以本地区325例甲状腺正常居民尿碘作对照。 结果 我区居民尿碘中位数(MUI)为135.2 μg/L,属碘足量水平。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尿碘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P=0.18)。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患者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55.9 μg/L和149.5 μg/L。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和甲状腺癌患者尿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患者尿碘水平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甲状腺癌中淋巴转移者尿碘水平均较无淋巴转移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结论 宁波市北仑区居民碘营养处于碘足量水平,甲状腺结节发病与碘营养无明显相关,居民可继续当前碘营养摄入。高碘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高度怀疑甲状腺恶变患者需并适当限制碘盐摄入。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在行甲状腺根治切除术后,联合I131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之后能够得到长期的生存率,但仍然有大约20%的患者,可能由于对化疗药物以及放射治疗不敏感,导致癌灶周围或者远处组织的转移。本文就甲状腺癌相关通路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发生放射性碘治疗耐受(RAIR)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分析.方法:将181例远处转移DTC患者分为碘难治组(RAIR组,n=61)及碘治疗有效组(RAIE组,n=12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指标,探究远处转移DTC发生RAIR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远处转移部位、病灶为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是否纵膈淋巴结转移、是否伴发良性甲状腺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病理类型及治疗前血清T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病理类型为滤泡型甲状腺癌(FTC)、治疗前血清Tg水平>46.860μg/L为远处转移DTC发生RAIR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Tg预测远处转移DTC发生RAIR的AUC为0.831.经过131 I治疗后,RAIR组的血清Tg升高,而RAIE组血清Tg下降(P<0.05).结论:年龄较大、滤泡型甲状腺癌及高血清Tg是远处转移DTC发生RAIR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识别RAIR-DTC能为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63-166
髓样癌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甲状腺恶性肿瘤,仅占国内甲状腺癌的5%~10%,而儿童甲状腺髓样癌更是罕见。甲状腺髓样癌(MTC)分为散发型和遗传型,遗传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MTC总数的10%~20%,发病与RET原癌基因突变密切相关。髓样癌影像学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占位性实性结节,不易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鉴别,但恶性程度相对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侵犯神经及脉管概率更高,远处转移的风险更大。故尽早采用足够手术范围切除或同时清除颈部淋巴结,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我院收治1例儿童甲状腺髓样癌,女性,12岁,腺叶次全切除术后1年,对侧叶再次发现髓样癌结节,从而行二次手术。现将该患者完整诊疗经过报道如下,以期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分析该院1991年1月~2006年1月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均并发有甲状腺结节,其中合并甲状腺癌4例(12.90%),甲状腺腺瘤2例(6.45%),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19.35%),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3.22%),其余均为淋巴滤泡样结节。术前29例诊断为其他的甲状腺疾病,误诊率为93.5%。均行手术治疗,手术中根据快速病理检查采取了不同范围的手术方式。2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3.87%;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结论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的桥本病临床上诊断困难,易误诊,对于并发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中应尽量保留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以防止甲状腺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合并微钙化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52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析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钙化类型及比例,并分析甲状腺结节合并微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526例术前B超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者148例。良性结节微钙化率较低;恶性结节微钙化率为52.7%,其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45岁、单发结节、血流丰富、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对于经B超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应综合评估其临床特征,若年龄≥45岁、单发结节、微钙化、血流丰富且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高度警惕甲状腺癌,此时可考虑手术进行病理确诊,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波  孙清阳  孙涛 《吉林医学》2010,31(28):4865-4867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乳头状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8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行I131核素治疗,并采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结果:术后观察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肝肾功能损害,无骨髓抑制及白血病和肺组织纤维化发生。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彻底切除腺体内恶性肿瘤及潜在转移性病变,并为术后进行I131治疗创造有利条件;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是正确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2.
王正平  胡正彪  吴超  楼琴 《浙江医学》2010,32(6):959-960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癌结节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的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多,预后较好.因其结节小,大多数TMC是在甲状腺其它疾病手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中发现的,影像学漏诊率较高,同时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可以远处转移为首发表现,故对其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TM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超声检查对TMC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131碘"清甲"治疗在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3例术后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采用131碘"清甲"治疗并服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随访2~10年.结果 7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1次"清甲"治疗,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56例,不完全清除17例.4例"清甲"治疗后发现新的转移灶.131碘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90处转移灶,治疗后治愈或好转87处.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采用131碘"清甲"治疗,对于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降低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早期诊断隐匿性的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131I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效果,旨在探讨^131I碘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1—05—2012—04收治的甲状腺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76例,给予口服^131I治疗,服^131I后6个月随访复查,通过监测^131I全身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三碘甲状腺激素(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颈部超声检查决定患者服^131I情况。结果76例甲状腺癌患者,有32例未发生转移的甲状腺癌,均经口服1次^131I治愈,一次治愈率42.1%;有35例患者(5例无转移,30例有转移病灶)经过多次^131I碘治疗后治愈,总治愈率达88.2%(67/76)。5例合并转移的DTC经过服^131I治疗后甲状腺残留或转移病灶有所缩小但未消失,也没有发现新的转移灶及原有病灶扩散。总有效率94.7%。4例合并转移的DTC患者经多次^131I疗效果不明显。多次大量服^131I的患者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应该服^131I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复发;残留较多甲状腺组织或有转移的需多次^131I治疗;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甲状腺癌手术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原发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4月~2005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原发性甲状腺癌(PTC)的癌前病变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92例原发性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85例(92.9%),滤泡状癌和髓样癌各2例,未分化癌1例,非典型腺癌恶变和癌变各1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21.74%),伴同时性肺转移2例(2.17%),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癌变3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7例(癌变2例)。治疗行甲状腺癌根治术76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加患侧颈淋巴清扫术14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加肺转移灶切除术(肺叶切除术)2例。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治疗首选甲状腺癌根治术,有孤立远处转移灶的可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加远处转移灶切除术,建议推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加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李健君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46-1148
目的探讨桥本病与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病理证实的桥本病伴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占同期桥本病手术患者的11.24%(37/329),单发结节8例,余均为多个结节;其中25例提示有结节钙化。37例患者均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均作石蜡切片行病理检查,其中乳头状癌36例(含2例双侧癌),乳头状和滤泡状混合型癌1例,4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年,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发生率逐年升高的趋势,病理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见,有多灶癌的可能,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核素碘消融疗法联合放射线治疗在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术后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采用核素碘消融疗法及放射线治疗并服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随访2~10年。结果:14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1次治疗,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112例,不完全清除34例。8例治疗后发现新的转移灶。131碘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80处转移灶,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74处。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采用核素碘消融疗法联合放射线治疗,对于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降低转移发生的可能性,早期诊断隐匿性的转移灶,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方法、漏诊原因和治疗方式,从而在临床上能更准确诊断和及时地治疗。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0月~2007年10月行手术治疗1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甲状腺结节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48例。结果: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48例病例随访1~10年,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因甲状腺恶性肿瘤死亡。结论:术前、术中运用多种手段准确地诊断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确定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及时治疗疾病,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肺为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较常见的转移部位 ,如不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5年病死率明显增高[1] 。目前对甲状腺癌肺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甲状腺球蛋白 (Tg)测定、13 1I全身显像 (13 1I -WBS)及X线胸片。 1999— 2 0 0 2年我们对 82例DTC疑有肺转移的患者分别行该三种方法检测 ,以评价其在诊断DTC肺转移中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DTC患者 82例 ,男 35例 ,女 4 7例 ,均已行手术及13 1I去除治疗并疑有肺转移 ,2 4h甲状腺吸碘率均小于0 .5 % ,其中 2 6例经病理、手术等临床资料确诊肺转移。1.2 方法 DTC患者…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采用131-碘治疗并服用甲状腺素治疗,随访2~4年。结果 30例分化型甲状腺经1次"清甲"治疗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26例,不完全清除4例,清除率86.7%。131-碘对分化型甲状腺癌61处转移灶治疗后治愈和好转58处,有效率达95.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采用131-碘内照射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及转移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预防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