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斑症(Malacoplakia)是少见的炎症性肉芽肿性病变,因缺乏特异性表现,甚至无临床症状,故诊断较困难,多需经组织细胞学检查才能确诊,本文2例虽均有症状,但不典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现将2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泌尿生殖系统软斑症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谢广静  郑妮  吴明贵 《疑难病杂志》2009,8(4):245-245,F0003
患者,男,68岁。因发热、畏寒伴排尿困难2d人院。既往史:7年前因前列腺增生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入院查体:T38℃。肛诊:前列腺Ⅲ度肥大,质韧,中央沟消失,无压痛及结节。辅助检查:血WBC22.7×10^9/L、N0.84;尿WBC(+++)、隐血试验(+);血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72.9ng/ml;尿、血培养示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试验阴性;超声检查示:前列腺43mm×66mm×40mm,形态欠规整,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匀,排尿后残余尿量138ml。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59岁,因绝经17年,阴道脓性排液3个月、流血2个月于2013年1月15日第1次入院。病史:诉16岁月经初潮,周期23~24 d,经期6~7 d,自然生产3次,人工流产2次,于42岁绝经。妇检:外阴老年已婚型,阴道通畅,阴道壁充血,分泌物量多,宫颈萎缩,接触性出血。穹隆变浅,子宫萎缩,无压痛;双附件未见异常。尿常规示WBC 203.4/μL;血培养7 d无细菌生长;白带常规:脓细胞(++);盆腔B超示  相似文献   

4.
1 临床病例 例1,男,61岁,1995年3月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急性尿潴留10h入院。病程中伴尿频、尿急、夜尿4~5次,无发热、尿痛及肉眼血尿。查体:心肺无异常,无发热、尿痛及肉眼血尿。查体:心肺无异常,膀胱区膨隆,叩诊浊音。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大,左侧叶可触及一1.5cm×1.0cm质硬结节,无压痛。血常规:白细胞8.9×109/L,中性0.82。入院后留置导尿,查尿常规及培养,行抗炎治疗,3d后拔尿管,排尿通畅,无不适,继续抗炎治疗5d。查血、尿常规正常,尿培养见大肠杆菌生长。经直肠超声…  相似文献   

5.
膀胱软斑病临床少见 ,形成瘤样病变者更为罕见。现介绍 2例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女 ,5 9岁 ,腰痛、尿频、尿痛 10余年 ,因加重 1年 ,血尿半年而入院治疗。检查 :一般状态良好无发热及盗汗 ,右肾扣击痛“ ” ,膀胱区无压痛。B超检查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 (图 1)。肾造影膀胱底略偏右侧有一 5 .5cm× 6 .0cm肿物充盈缺损 ,边缘不规则。膀胱镜检查显示右侧壁有 6cm× 6cm肿物 ,表面不平 ,右侧壁及三角区散在 0 .5cm× 0 .5cm及 2cm× 2cm结节样病变 ,连接成片。诊断为膀胱癌 ,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切开膀胱见粘膜呈黄色 ,…  相似文献   

6.
膀胱软斑病一例郭志明女患.66岁,住院号224050。因突然血尿一天于1993年7月1日入院。于入院前一天,不明诱因的突然出现大量肉眼、无痛性、全程血尿,伴有少许血凝块,下腹部有坠胀不适感,无明显尿路刺激症.无畏寒发热,亦无慢性泌尿系感染史。查体无异...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男,60岁。因双侧阴囊包块持续钝痛半年,左侧包块进行性增大、坠胀不适20天入院。否认睾丸外伤、急性肿痛及泌尿道急慢性感染史。检查:体温36.2℃。左侧阴囊内扪及一鸡蛋大小包块,表面光滑,活动,轻度韧性及触痛,透光试验(+),穿刺抽出淡黄色澄清液20ml后包块缩小,双侧睾丸大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32岁。主诉为发现右侧腹腔肿物伴腹胀3d于2009年7月10日收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既往盆腔炎病史6年,每年发作,经抗生素静点可缓解;剖宫产术后3年。查体:下腹部可见一长约10.0cm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右侧腹部近中线可触及一包块,约10.0cm&#215;10.0cm&#215;10.0cm,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欠清,略可移动,肛门指诊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软斑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多见于泌尿、生殖系统,以膀胱受累最常见,前列腺软斑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极易与前列腺癌相混淆,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北京大学第三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病例,患者,男性,20岁,因突发抽搐1小时于2006年11月19日第一次入院。患者于夜间睡眠中突发四肢强直性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颜面紫绀、抽搐间歇期神志不清楚,伴大小便失禁、持续约1小时送入我院。经给予安定镇静止惊,甘露醇脱水后神志清醒。既往无产伤,高热惊厥,头部外伤,缺氧等病史。全身皮肤未出现过皮脂腺瘤,无家族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7-02~2010-04收治的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国内1999-05~2010-05间文献报道的34例。回顾分析40例FAP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 40例中34例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以便血最为常见;7例发生癌变,37例手术治疗。结论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以血便、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癌变率高,手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可得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分析成人结肠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报告l例成人IMT经手术切除并为病理证实的病例.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分析本病的临床、病理相关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 盆腔CT扫描提示右下腹及盆腔内巨大团块状囊实性密度影,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明显强化.行回盲部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回盲部)IMT.短期随访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成人结肠IMT较为罕见,缺乏典型的临床与影像表现,诊断不易,确诊需病理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治疗方法,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6岁。右下腹疼痛2年余.右下腹包块伴腹胀呕吐半年。无低热盗汗,无呕血及黑便,体重减轻约10公斤,曾以“肠结核”抗痨治疗1年无好转。于1997年11月收入我院治疗。体检:体形消瘦,右下腹深部们及10cmX8cm包块,质硬,边界欠清,固定。B超示回盲部升结肠壁增厚性改变,壁最厚达1.2cm,范围8cm,浆膜面久平整,腹主动脉右侧可见数个肿大淋巴结,最大1.2cm。CT示盲肠升结肠管壁明显增厚约达8cm长,内脏狭窄,外侧多处浆膜度及,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邻近肿物见多个肿大淋巴结。纤维结肠镜检查:升结肠处见有菜花状肿物隆起…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报告患者,女性,55岁。右下腹包块1月余。查体:右下腹可触及约6 cm×6 cm×5 cm大小椭圆形包块,触之硬,压痛明显。肠镜见回盲部一肿物占肠腔1/3,提示为结肠占位性病变;术中见回盲部实性肿物3 cm×3 cm×2 cm,向肠壁浆膜面隆起,质硬,界限清。病理检查:巨检:结肠一段,距切端3 cm处见有两个结节状肿物,体积分别为1.5 cm×1 cm×1 cm、1 cm×1 cm×0.5 cm;两个肿物向肠壁浆膜面突出,融合为一个结节,体积3 cm×3 cm×2 cm,切面灰白,质硬。镜检:病灶为慢性化脓性炎,脓肿中心的菌球呈不规则分叶状,嗜碱性染色,中央色浅成细颗粒状,边缘部分可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纤维样肾小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肾病中心经肾活检确诊的1例纤维样肾小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纤维样肾小球病患者为青年男性,l艋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肾功能异常,肾脏病理光镜表现为膜增殖性肾炎,免疫荧光IgG、IgA、IgM和补体均阳性,电镜下可见〈20nm的纤维丝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给予血管紧张索转化酶抑制制(ACEI)治疗后患者肌酐上升超过50%,给予糖皮质激索治疗2个月无效,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肾衰竭加重。结论纤维样肾小球病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球疾病,部分患者可找到病因,需依靠电镜诊断,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预后差,大多数患者会进入终末期肾衰。  相似文献   

17.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院收治的1例Castleman病患者,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与既往常见病例不同,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学习Ollier's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Ollier'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学习.结果 患者为33岁青年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右肩部占位4d入我院.专科查体:右肩部无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右下肢短缩...  相似文献   

19.
肖宏  郑超 《吉林医学》2013,34(18):3743-3744
<正>通过对1例典型胃Dieulafoy病的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Dieulafoy病(Dieulafoy’s lesions),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但非罕见原因。该病的病理生理主要是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及局部黏膜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无先兆性的、间歇性的、反复发作的大呕血和(或)黑便或便血,由于病变较小但出血量很大,常常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70岁。主因"皮肤黏膜色素沉着20年,消瘦3年,乏力、纳差伴恶心、呕吐4 d"于2012年2月入院。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手背皮肤黏膜颜色加深,伴口腔黏膜、牙龈及舌体蓝紫色色素沉着,无头晕、心悸,无消瘦、乏力,无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患者未诊治。3年前出现体质量下降(约15 kg),就诊查血糖、甲状腺功能正常。2个月前因肺炎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