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源于早期外胚间充质组织头部的神经嵴细胞迁移衍生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随后这些细胞产生牙髓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另外一个神经嵴细胞衍生迁移而形成的细胞系。神经胶质细胞有广泛的分化发育潜能,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和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神经胶质细胞的不同分化发育阶段间可以互相转变。通常认为,大多数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血管周细胞,但有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外周神经相关的神经胶质。本文通过对神经嵴细胞、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衍生细胞的概述,介绍牙髓再生领域一种新的更有前景的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面颈部异位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994年 1月至 1999年 6月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 5例异位脑膜瘤患者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原发于咽旁间隙、原发于颞下间隙、眶周前额区和翼腭凹各 1例 ;其中 2例异位脑膜瘤因邻近颅底重要结构仅作次全切除 ,另外 3例作完整切除。结论 :面颈部异位脑膜瘤较为罕见 ,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尤以软硬组织缺损整复方法的选择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儿童及青少年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经验.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6例原发于颈侧和咽旁间隙的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外科切除,患者均为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膜瘤3例,副神经节瘤1例.神经来源包括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丛、颈丛神经、舌下神经及颈动脉体.结果 6例肿瘤中5例完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的Horner氏征1例,暂时性呛咳1例,暂时性伸舌偏斜1例,暂时性手臂握持无力1例,随访期内均完全恢复.持久性迷走神经切除1例.结论 在显微镜下切除神经源性肿瘤有一定优点,主要有尖源明亮、组织辨别度高、神经损伤小、重要结构观察清晰的特点,易于同期做神经修复等.  相似文献   

4.
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于咽旁间隙以及发生于相邻组织而累及咽旁间隙的肿瘤的手术治疗 ,文献中屡有报道[1~ 3] ,其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及涎腺肿瘤。特别是发生于咽旁间隙的肿瘤 ,在早期常难以发现 ,当患者咽侧壁出现膨隆 ,颈侧出现肿块 ,以致于影响其吞咽 ,呼吸或者出现颅神经功能障碍时才得以发现。 1 989~1 999年 ,我科收治了咽旁间隙和累及咽旁间隙的肿瘤患者 35例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35例中 ,男性 2 4例 ,女性 1 1例 ,最大年龄 2 0~6 5岁。以咽侧壁隆起就诊者 1 0例 (2 8 5 7% ) ,上颈侧肿物就诊者 1 4例 (4 0 % ) ,两者均有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异位脑膜瘤在口腔颌面部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8年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3例异位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①本组病例中位年龄37岁,总体性别差异不明显,但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②好发部位依次为咽旁间隙(13例),颞下窝,翼腭窝(5例),颞部(3例);眶部、颊部各1例.③影像学表现与颅内脑膜瘤相同.④23例均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17例,部分残留6例.⑤随访12例,复发3例;出现相应神经损伤症状8例.结论:口腔颌面部异位脑膜瘤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及老年女性;好发于颌面深部间隙,多与颈鞘及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彻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相邻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115例咽旁间隙区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诊治方法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本组115例咽旁间隙区原发性肿瘤中良性 99例,恶性16例。最常见者为腮腺深叶肿瘤(46例)及神经源性肿瘤(42例)。临床多表现为颈部或咽侧包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呼吸或语言功能障碍。CT或MRI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继发改变;超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揭示肿瘤与血管系统的关系。本组肿瘤均经颌后-颌下径路切除。术后随访1~10年,2 例死亡,18例失访,余均治愈无复发。结论 CT、MRI或颈动脉造影对咽旁间隙区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治疗设计有重要意义。经颌后-颌下径路切除咽旁间隙区肿瘤简易、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咽旁间隙原发性239例肿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良性肿瘤患病比为61.09%,其中上皮源性肿瘤患病比最高,占19.25%;神经源性肿瘤第二位,占17.57%。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为35.15%,其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占21.76%;恶性淋巴瘤第2位,占7.95%。炎症的患病比为3.77%,其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高。结论:咽旁间隙原发性肿块良性肿瘤的患病比最高,恶性肿瘤次之,炎症居第3位,比例约为17:9: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巨大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2009-11—2011-05,笔者对6例咽旁间隙巨大肿瘤患者施行肿瘤切除手术,其中4例采用下颌正中截骨径路,2例采用了颏孔前截骨径路。结果:采用下颌正中截骨及颏孔前截骨径路,术野暴露充分,肿瘤切除安全、完整,术后愈合良好,无1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紊乱。平均随访22个月(14~31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除1例下颌神经血管束因与瘤体粘连而切除外,无任何神经损伤症状。结论:下颌正中截骨和颏孔前截骨径路是咽旁间隙巨大肿瘤切除术的理想手术径路,符合肿瘤外科、美容外科和功能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经口内镜辅助下切除咽旁间隙肿物的手术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6例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1.7岁),经口内镜辅助下切除肿物。其中多形性腺瘤4例,腺淋巴瘤1例,神经鞘瘤1例。肿瘤大小4 cm×4 cm~7 cm×7 cm不等。结果 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术后未出现面神经损伤、涎漏或开口受限等并发症。该术式极好地保护了患者的容貌外观。随访8~ 21个月(平均14.7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经口内镜辅助下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良性肿物简单、安全,美观和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PPS)肿瘤发病率较低,暴露咽及咽旁间隙(PPS)肿瘤的最大障碍是下颌骨。不少学者先后应用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及颅底肿瘤,均获满意效果。2002-2008年期间,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11例,现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口腔医学复习思考题──第二部分:口腔颌面及头颈部解剖生理功能(三)上海铁道医学院口腔系佟慕谦44."翼下颌皱裂"通常作为哪些临床治疗中的解剖标志?(1)阻滞麻醉下齿槽神经(2)咽旁间隙的口内切口(3)翼下颌间隙的口内切口(4)阻滞麻醉上颌神经45.阻...  相似文献   

12.
何颖  刘晓 《广东牙病防治》2013,21(4):217-220
口腔颌面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痛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其形成机制复杂。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胶质细胞,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颌面部疼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神经胶质和脑膜异位是一种罕见的发育异常 ,口底发生者尤为罕见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诊治 1例 ,报告如下 :患者女 ,2岁 ,出生后即发现口底中份偏左有一包块 ,鸽蛋大小 ,两年来包块无明显长大 ,查体见口底前份偏左侧有一约3 .5cm× 2 .0cm× 1.8cm大小向口腔面呈球形膨隆的包块 ,界清 ,表面光滑 ,有宽蒂与口底相连 ,扪柔软 ,无囊性及波动感 ,无压痛 ,但动度差 ,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手术中见包块为实性 ,边界不明显 ,无包膜 ,向后累及舌根部 ,部分区域与周围肌肉有粘连 ,光镜下 ,可见大片成熟的胶质细胞巢 ,其间有纤维分隔 ,以星形胶质细…  相似文献   

14.
咽旁间隙感染临床上较少见,因其临床症状表现在口内而易误诊。咽旁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不仅可以使病人早日痊愈,而且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败血症、蔓延至其他间隙、纵隔和颅内感染。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0例咽旁间隙感染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血清对神经嵴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诱导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嵴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向神经细胞的自发分化过程,方法:取妊娠第8.5天的BALB/c胎鼠的神经嵴细胞,分别在无血清和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鉴定和观察神经嵴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NSE染色结果阳性,透射电镜下未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神经嵴细胞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在有血清的培养基中,神经嵴细胞自发分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特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染色阳性,透射电镜下可见大量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血清可使神经嵴细胞自发的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PPS)肿瘤发病率较低,在头颈部肿瘤中不到0.5%[1],但为了彻底切除咽及咽旁间隙肿瘤,国内外学者曾经使用了多种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分离纯化人牙周膜干细胞,研究其体外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为牙周组织工程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分离纯化人牙周膜干细胞,将获得的第5代细胞用神经诱导体系连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诱导后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神经元标志物(NSE)的表达.结果:人牙周膜细胞在体外诱导后出现了神经胶质样、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形态学改变,并有相应标志蛋白的表达,结论:人牙周膜干细胞在体外神经诱导体系作用下出现向神经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回顾 3例咽旁间隙脂肪瘤临床资料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咽旁间隙脂肪瘤常表现为无痛性肿物 ,症状有堵塞感、吞咽困难、咽异物感。CT显示为边界清晰 ,均匀低密度灶。MR上T1W及T2W均呈高信号 ,增强后未见显著强化。所有病例均采用颈侧切开进路切除肿瘤 ,术后经 6个月 -5年随访 ,未见复发。结论 :CT与MR有助于咽旁间隙脂肪瘤的诊断 ,治疗应首选颈侧切开进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使用鼻内窥镜取出拔牙时误进入咽旁间隙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例患牙误进入咽旁间隙的病例经原拔牙创面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取出。结果 5例患牙均成功取出,观察3个月无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经原拔牙创面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取牙方法可以方便、快捷的取出误进入咽旁间隙的患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各种胶质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较多,而针对感觉神经节中卫星胶质细胞的研究很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卫星胶质细胞能表达多种神经活性递质及其受体,参与了感觉神经节的信号处理和传导过程,在神经节的痛觉致敏过程中着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其作以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