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治疗骶骨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采用3D打印手术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0例骶骨骨折病例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4.72±12.45)岁;DenisⅠ区骨折4例,DenisⅡ区骨折6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获得骶骨骨折模型和骶髂螺钉置钉导板,术中通过导板辅助置钉,术后通过X线检查、三维CT扫描评价骶髂螺钉位于骶椎椎体内的位置情况,并将手术前后的CT薄层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9.0软件,测量术前模拟螺钉轨迹和术后实际螺钉轨迹,随访疗效。结果 10例骶骨骨折患者共应用3D打印骶髂螺钉导板13个,其中3例患者双侧置钉,共置入骶髂螺钉23枚;参照Smith评定标准,22枚完全位于骶椎椎体内,评为0级,准确率95.65%;仅1枚穿出骶椎进入骶管,评为Ⅰ级(4.34%),但没有神经症状;术前模拟螺钉轨迹和术后实际螺钉轨迹高度一致,两者进钉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1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在骨盆标本实验与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1)采用8具骨盆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具,女3具。CT薄层扫描后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19.0软件,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髂后上棘为锚定点,设计骶髂关节螺钉置钉导板。每具标本置入6枚空心螺钉,通过X线检查、CT扫描、标本剖开观察螺钉在骶椎内的位置。(2)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20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上采用3D打印新型导板引导骶髂关节螺钉固定12例骨盆后环损伤病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5.75±11.58)岁。术后通过X线检查、CT扫描评价骶髂螺钉位于骶椎椎体内的情况。结果 (1)实验共应用骶髂关节螺钉导板16个,双侧共计置钉48枚。参照Smith评定标准:0级45枚,准确率93.75%。3枚螺钉穿出骶骨皮质,其中Ⅰ级2枚,Ⅱ级1枚。(2)临床12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共置入骶髂螺钉26枚,25枚完全位于骶椎椎体内,评为0级,准确率96.15%。仅1枚穿出骶椎进入骶管评为Ⅰ级(3.85%),但没有神经症状。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定复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应用3D打印导板结合数字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复杂距骨骨折病例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6.8岁。将患者的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距骨骨折的三维模型。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螺钉的三维数字模型导入Mimics,模拟手术入路、复位、固定骨折块,设计、打印导板。术中根据数字技术模拟的方案选择入路、复位骨折,根据螺钉导板选择合适的螺钉和角度固定骨折。术后将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与术前方案比较,随访患者远期踝关节功能,评价3D打印结合数字技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效果。结果 15例患者解剖复位10例,良好3例,可2例。螺钉安放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无螺钉误入关节、长度合适。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优9例,良4例,可2例。结论 3D打印结合数字技术为复杂距骨骨折的术前设计、术中植入螺钉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能提高手术内固定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人3例,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数据设计个体化导板,术中根据导板确定进针点,磨钻磨除进针点骨皮质,根据导板方向建立钉道,根据术前测量选择并拧入合适长度螺钉。术后通过观察螺钉在CT横断面和矢状面的位置来评估螺钉置入的安全性。结果术后CT检查显示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6枚,枢椎椎弓根螺钉6枚,12枚螺钉均为0级螺钉。结论个体化3D打印导板能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减少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置钉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对本科收治并采用手术治疗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设计定位导板,术中依据定位导板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和螺钉角度,制备钉道,辅助完成颈椎椎弓根钉置钉。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拍摄颈椎CT,使用PSR分级评价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15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2枚。其中PSR Ⅰ级88枚,Ⅱ级4枚,没有出现Ⅲ级螺钉,置钉成功率100%。[结论]3D打印定位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螺钉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导航模板辅助顺行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部骨折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收集4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 CT 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重建骨盆三维模型。选取左侧半骨盆模型,经过坐骨结节沿着髋臼后柱纵轴置入虚拟圆柱体。调整圆柱体位置,确定最佳进钉点,分别测量进钉点到弓状缘、骶髂关节最前缘的最短距离、圆柱体与冠状面夹角α、四方区与髂翼所在平面的夹角β。以stl格式导出模型,UG 6.0软件打开骨盆三维模型,定位参考平面。根据测量得到的进钉解剖学参数,确定后柱螺钉的最佳钉道。提取方形区及髂窝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建立与方形区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设计出带有3个进钉孔的左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运用UG软件镜像功能生成右侧髋臼导航模板模型,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生成实体模型。取16具(男7例、女9例)干燥的人体左侧骨盆标本,模拟从不同的进钉孔进行髋臼后柱螺钉的置入,验证导航模板辅助进钉的准确性。结果 成功地设计并制作出与四方区解剖结构较一致的导航模板。不同的进钉孔进钉成功率:进钉孔1,6.3%(1具)准确定位、75%(12具)良好定位、18.7%(3具)失败;进钉孔2,81.3%(13具)准确定位、18.7%(3具)良好定位;进钉孔3,37.5%(6具)准确定位、62.5%(10具)失败。结论 根据髋臼后柱拉力螺钉进钉解剖学参数设计的导航模板可以准确地辅助拉力螺钉的置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微刨置入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将20枚空心钉置人10具标本的髋臼后柱.置入螺钉后,通过CR、CT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 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辅助下,直接置入螺钉,20枚髋臼后柱螺钉均在安全区内. 结论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为微创置入髋臼后柱螺钉提供准确的窄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操作时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期间行寰枢椎手术的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5~56岁,平均43.3±8.7岁;寰枢椎骨折脱位13例,寰枢椎畸形4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生成目标椎体的三维模型,使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与其表面相吻合的反向模板及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并生成相应导向通道,标杆相对通道向内侧平移约10mm,将导向通道及标杆与模板拟合一体,设计形成带有导向通道和标杆的改良导航模板。将设计好的导板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在3D模型上模拟置钉,体外试验确认方案可行后再将改良导航模板消毒、灭菌并应用于临床。术中将改良3D打印导板与寰枢椎紧密贴合。术者分别以电钻及手钻通过导向通道,以标杆为参照物及导向杆,通过导向通道钻探螺钉通道后取下导板,攻丝后顺钉道置入椎弓根螺钉。将术前规划钉道与术后螺钉配对拟合进行螺钉精确性分析,并以Kawaguchi等评价法判断螺钉位置的优劣等级。结果:手术时间106±11min,术中出血量为220±73ml。共置入68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寰椎与枢椎各34枚。术前预设进钉点、内倾角及头倾角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awaguchi等评价法显示:0级占97.06%(66/68),Ⅰ级占2.94%(2/68),有2枚螺钉穿破骨皮质,Ⅱ、Ⅲ级螺钉数为0。结论:通过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与术前预设最佳钉道的吻合度、精确匹配术前计划,可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减少偏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比较前入路预塑形接骨板联合单枚和多枚后柱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郴州医院采用前入路预塑形接骨板联合单枚和多枚后柱螺钉治疗的33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18~72岁,平均(49.8±14.2)岁。术前利用3D打印骨盆模型预塑形接骨板。单枚后柱螺钉固定组14例,多枚后柱螺钉组19例。采用Matta标准评估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4个月,平均(10.3±4.5)个月。骨折均愈合。多枚后柱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显著高于单枚后柱螺钉组(P<0.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单枚后柱螺钉组优3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85.7%;多枚后柱螺钉组优13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4.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枚后柱螺钉组解剖复位率明显高于单枚后柱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3D打印导板辅助骶2髂骨(S2AI)螺钉置入技术。[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需使用骶2髂骨螺钉内固定患者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40~65岁。术前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扫描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模拟骶2髂骨螺钉钉道的长度及方向,方向确定后生成导向导管模型;根据S1-S2椎板及棘突形态设计导航模块底座;将导管及底座最终合成导板并打印成形。术中使用导航模块辅助置入骶2髂骨螺钉,记录术中每枚骶2髂骨螺钉置入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复查骨盆CT扫描,复查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骨盆。观察钉道是否穿过骶髂关节,是否穿破骨皮质,测量骶2髂骨螺钉头倾角、外倾角,测量进钉点,统计每枚螺钉数据并分析术前模拟和术后实际相关性。[结果]导板辅助下置入骶2髂骨螺钉34枚,单个螺钉置入时间(11.82±2.09) min,每名患者术中透视次数(4.47±0.94)次。所有螺钉均穿过骶髂关节、在骨皮质内。每侧螺钉术前规划进钉点、实际进钉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侧螺钉术前规划头倾角、外倾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骶2髂骨螺钉技术有助于个性化精准置钉,降低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减少透视次数,缩短置钉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132-1136
[目的]探讨3D打印逐级导航模板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21例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41.52±12.23)岁;C4/5骨折伴脱位4例,C5/6骨折伴脱位8例,C6/7骨折伴脱位9例;随访3~15个月,平均(11.23±7.24)个月。术前将患者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患者拟固定节段颈椎三维模型,通过3-matic软件设计与颈椎模型相匹配的"螺钉定位导板"、"钻孔引导导板"和"攻丝引导导板",并使用J750打印机打印实物。术中上述导板按置钉顺序逐一辅助螺钉置入的每一步操作,逐级扩大,完成置钉。[结果]21例患者导板的设计及打印时间共计8~10 h,共设计并打印导板126个,本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4枚,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例ASIA为A级的患者瘫痪没有恢复,其余患者末次随访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X线片及CT示脱位均得到纠正。84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0级),置钉准确率为100%;螺钉在中位冠状面偏离术前模拟钉道中心的平均值是(0.73±0.52) mm;每个椎螺钉的平均偏差分别为:C4 (0.64±0.63) mm、C5(0.52±0.36) mm、C6 (0.84±0.56) mm、C7 (0.86±0.50) mm。[结论]3D打印逐级导航模板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能较精确的匹配术前设计钉道,提高此类手术的置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制作3D打印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导板,通过导板置钉并分析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取4具Sawbones颈椎骨模(C_1~C_7)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颈椎椎体,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重建的3D模型上模拟出椎弓根螺钉的安全通道,并选取与相应椎体前方贴合的区域为导板基底部,将通道和导板基底部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置钉导板,利用3D打印机制作出导板,导板辅助下在4具颈椎骨模(C_3~C_7)上置入20枚椎弓根螺钉。然后将带有螺钉的颈椎模型进行二次CT扫描,测量螺钉在椎弓根横断面和矢状面偏离中线的值,按照螺钉偏离椎弓根的绝对值及相对值两种评价方式评价置钉安全性。[结果]3D打印导板能成功辅助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螺钉在横断面向内、外偏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在矢状面向上、下偏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7)。按照螺钉偏离椎弓根的绝对值评价,位于安全位置的螺钉为19/20(95%);按照螺钉偏离椎弓根的相对值评价,不安全置钉数为0/20。[结论]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简易、实用、安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徒手技术与3D打印导板技术在腰椎置入皮质骨通道螺钉的安全性和准确率.方法 选择9例病人的腰椎CT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腰椎三维模型并基于皮质骨钉道设计置钉导板.采用3D打印机每例分别打印出2套腰椎模型和1套置钉导板.由3位不同经验操作者随机选取3例,分别采用徒手置钉和导板辅助置钉.术后行X线片检查,根据螺钉...  相似文献   

14.
髋臼下方通道是位于髋关节内侧, 经过前柱及后柱且平行于骨盆四边体的一条通道。随着髋臼下通道螺钉的广泛应用, 髋臼框架螺钉固定技术被提出, 为髋臼骨折提供了坚强的固定。不同性别髋臼下通道螺钉的解剖参数存在差异(男性髋臼下通道的长度和直径均大于女性, 且通道长轴与矢状面的夹角更小)。由于髋臼下通道狭小, 所以容易发生螺钉切入髋关节、医源性损伤等风险。3D导航系统引导下置入髋臼下通道螺钉可提高置钉精准性。生物力学实验证实髋臼下螺钉固定前柱、后柱骨折时能显著提高固定的力学强度, 但在双柱骨折、"T"型骨折中的应用尚存争议。为规范髋臼下通道螺钉的置钉方式, 明确其适应证, 许多研究对髋臼下螺钉通道的解剖参数、置入的手术技术、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髋臼下通道螺钉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采用镜像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12例髋臼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72岁。右侧髋臼7例,左侧髋臼5例。T形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横断伴后壁骨折2例,前柱伴后半横断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5~12 d。1.2治疗方法术前行骨盆薄层CT+三维重建,将图像导入MAGICS医学软件系统行软件数据处理,将数据导入迈普医学SLA-JUPU420型3D打印机分别按1∶1比例打印镜像健侧髋臼及伤侧髋臼3D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应用于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例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患者的C_(3~7)节段CT连续扫描的影像数据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 01中建立三维模型,以STL格式导出。在UG Imageware 12. 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在逆向工程中将模板与椎弓根钉道拟合。术后根据颈椎X线片和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用3D打印导航模板为24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22枚,术中导航模板与暴露的后部结构能够紧密贴合,稳定性好。所有椎弓根螺钉置入顺利,术中和术后未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结论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既提高疗效又安全可靠的颈椎椎弓根置钉新技术。[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10~2018年收治的89例患者,置钉778枚,男42例,女47例;多节段颈椎骨折脱位19例、僵硬型或柔韧型颈椎后凸畸形伴狭窄症12例、颈椎管内肿瘤需关节突切除19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颈椎骨折脱位16例、寰枢椎骨折脱位23例。五大技术整合应用于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包括术前规划、3D打印模拟手术、术中三维定向器辅助置钉、术中CT护航及术后CT评估。按照Lee等的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 89例患者778枚螺钉全部置钉成(2级+3级)。[结论]术前规划、3D打印模拟手术、术中三维定向器辅助置钉、术中CT护航及术后综合评估五大混合技术可明显减少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改良Stoppa入路拉力螺钉经前柱固定髋臼后柱、后壁的解剖通路。方法收集30例正常成人半骨盆CT数据并重建骨盆髋臼模型,在改良Stoppa入路可见范围内模拟螺钉由髋臼前柱向后柱、后壁置入。测量参数:入钉点与髋臼顶点距离(H1),入钉点与真骨盆内缘的距离(H2),由入钉点向髋臼后壁下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1),由入钉点垂直真骨盆面向髋臼后壁中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2),由入钉点向髋臼后壁上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3),由入钉点向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部置入螺钉的长度(L4);髋臼下部螺钉与髋臼后壁中部置钉夹角(A1),髋臼上部螺钉与髋臼后壁中部置钉夹角(A2),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螺钉与髋臼后壁中部螺钉夹角(A3),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螺钉与进钉点和骶髂关节前缘与真骨盆内缘交点连线的夹角为(A4),髋臼后柱坐骨小切迹螺钉与髂骨翼平面夹角为(A5)。结果男性组模拟置钉后L1、L2、L3、L4明显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H1、H2、A1、A2、A3、A4、A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3D打印模型(2例男性髋臼及2例女性髋臼)经自制导向器置钉后验证成功。结论在改良Stoppa入路可显露的骨盆范围内,由髋臼前柱固定髋臼后柱、后壁的螺钉安全通路存在,并且经3D打印模型置钉验证成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58.7±13.8岁(17~84岁);根据颈椎后路手术是否使用导板辅助置钉分为导板组及徒手置钉组。导板组(30例)采用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徒手置钉组(30例)采用角度尺辅助颈椎弓根置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1周行颈椎CT扫描,按照Kaneyama标准判断椎弓根置钉准确性:0级,螺钉完全处于椎弓根中,没有穿破骨皮质;1级,螺钉穿破皮质<螺钉直径的50%;2级,螺钉穿破皮质≥螺钉直径的50%但没完全穿出;3级,完全穿出骨皮质。记录椎弓根置钉准确率(0级+1级螺钉占比)及因螺钉误置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脑脊液漏、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果:导板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52枚,其中0级74枚,1级68枚,2级10枚,3级0枚,置钉准确率93.4%;徒手置钉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36枚,其中0级53枚,1级61枚,2级18枚,3级4枚,置钉准确率83.8%,导板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置钉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椎弓根螺钉误置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5~29个月(14.2±7.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精准度。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8月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34例;年龄21~69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 11例,L1 26例,L2 7例,L3 2例,L4 1例。22例术前制作3D打印个体化体外导板,模拟置钉,术中辅助置钉(导板组);25例采用X线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徒手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Neo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手术置钉等级,计算置钉准确率;在术前、术后X线片上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计算椎体矢状面指数,评价骨折复位及矫正情况;术前和术后1d、7d及1年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结果:导板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3.57±12.18min、23.69±3.63min、15.26±4.15次、48.82±13.72ml;徒手组分别为85.56±16.27min、41.36±8.12min、26.93±6.93次和74.35±18.64ml;导板组均少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0级置钉119枚,1级置钉3枚,置钉准确率为97.54%;徒手组0级置钉128枚,1级置钉10枚,2级置钉1枚,置钉准确率为92.09%,导板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均达到骨性愈合,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可取得良好效果,与徒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相比能够显著性提高置钉准确率,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辐射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