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下颌切牙Empress 2瓷贴面和全瓷冠牙预备体及修复体粘接后复合体的抗折强度。方法选择人离体下颌切牙50颗,随机分为5组。A组为瓷贴面牙体预备组,B组为全瓷冠牙体预备组,C组为瓷贴面修复组,D组为全瓷冠修复组,E组为完整下颌切牙(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牙体预备过程,Empress 2铸瓷系统及树脂粘接技术完成瓷贴面-牙体和全瓷冠-牙体复合体。使用Instron万能试验机测试5组牙齿的抗折裂载荷值,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D、E组的抗折裂载荷值分别为:(576.11±91.53)、(204.13±85.88)、(451.50±116.81)、(386.16±117.75)、(566.05±121.37)N。经统计学分析,B组抗折裂载荷值低于其他组(P<0.01);A、E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值最高,高于其他组(P<0.05);C、D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值低于A、E组,但高于B组(P<0.05)。结论下颌切牙瓷贴面预备后,牙体抗折能力无明显降低。下颌切牙Empress 2瓷贴面与全瓷冠粘接后,2种复合体的抗折裂能力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固位型设计对上颌前磨牙单端IPS e.max CAD粘接桥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离体上颌前磨牙30颗,随机分为3组(n=10),A组:牙合支托固位型;B组:D形固位型;C组:覆盖腭尖型。制作IPS e.max CAD单端粘接桥,树脂水门汀粘接,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各组粘接桥的破坏载荷力值并观察折裂模式。结果:A组、B组、C组破坏载荷分别为(269.91±69.49)N、(279.79±35.21)N、(394.33±88.37)N。A组破坏载荷力值小于B组,差异不显著(P>0.05),C组破坏载荷力值大于A组和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折裂模式以粘接桥连接体处折裂最多。结论:3种固位型单端粘接桥均能满足临床修复需求,覆盖腭尖型单端粘接桥具有更佳的抗折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比较下颌前磨牙牙体预备和不预备后制备全瓷贴面和复合树脂贴面的抗折力。方法:40个新鲜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n=10):NPR组(牙体不预备直接0.2 mm厚树脂贴面修复);NPC组(牙体不预备直接0.2 mm厚铸瓷贴面修复);P2C组(牙体预备0.2 mm,修复0.2 mm厚铸瓷贴面);P5C组(牙体预备0.5 mm,修复0.5 mm厚铸瓷贴面),预备面均包绕颊侧延伸颌面1 mm。所有试件常规粘接后进行冷热循环实验(10000次/5~55℃),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下进行抗折测试(2 KN,0.5 mm/min),断裂面放大10倍分析,数据方差检验。结果:各组抗折力均值分别为:NPR=(690.33±233),NPC=(790.52±408),P2C=(1131.34±341),P5C=(983.56±202)。所有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PR、NPC组抗折力均小于P2C,然后P5C组抗折力与其余各组差距不明显。断裂分析显示断裂面呈现混合断裂(60%),内聚断裂(20%),根裂(15%),粘接断裂(5%)。结论:微量(0.2 mm)的前磨牙牙体预备后修复全瓷贴面可获得最大抗折力,当预备超过0.5 mm时可能会发生牙体折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不同切端预备类型的下切牙瓷贴面抗折强度.方法 收集30颗完整的离体下切牙,根据切端预备类型随机分为A(开窗型)、B(对接型)、C(包绕型)组,按照临床标准程序进行牙体预备、制作玻璃陶瓷贴面并粘接.用自凝树脂包埋离体牙牙根,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对试件切端轴向加载至试件破损,记录折裂载荷并观察折裂模式.结果 A、B...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玻璃陶瓷高嵌体和金属全冠修复经根管治疗后的下颌前磨牙的牙体抗折强度。方法:选择45颗完整的下颌前磨牙,经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A组以流体树脂垫底,树脂充填作为对照组;B组和C组以流体树脂垫底后,牙体均预备为MOD洞型。B组以树脂充填后,再进行牙体预备,以钴铬合金金属全冠修复;C组牙体预备,以玻璃陶瓷高嵌体黏结修复。将3组标本用万能实验机垂直加载,直至标本发生纵裂,记录各样本牙裂时的最大载荷数值与折裂模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的平均抗压载荷值分别为(234.44±44.36)、(267.11±65.55)、 (314.91±33.67) N。2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的抗压载荷值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样本牙折裂模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陶瓷高嵌体是保护经根管治疗后的下颌前磨牙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桩与树脂粘接剂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新鲜拔除的完整下颌单根管前磨牙和氧化锆桩各45个,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个.A组:氧化锆桩进行喷砂+硅烷偶联剂处理,为对照组;B组:氧化锆桩喷砂+30%硅涂层+硅烷偶联剂处理;C组:氧化锆桩喷砂+介孔二氧化硅涂层+硅烷偶联剂处理.用可乐丽菲露树脂粘接剂将桩粘接于牙根管内,医用硬组织切割机将牙横切成高度为2mm的试件,试件于37℃人工唾液中浸泡24 h,在5℃、55℃水浴中进行500个循环周期.测试粘接抗剪切强度;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结果:A、B、C组的粘接强度(MPa)分别为6.689±0.908、10.363±1.282和13.360±0.803,两两比较,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介孔二氧化硅涂层处理组氧化锆桩与树脂粘接剂之间界面融合.结论:介孔二氧化硅涂层处理能提高氧化锆桩与树脂粘接剂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根管治疗后下颌切牙瓷贴面与全瓷冠修复后的抗折裂强度。方法:选择离体下颌切牙30颗,统一经过体外根管治疗,3M纤维桩加固后随机分为3组:瓷贴面修复组、全瓷冠修复组(经牙体预备后采用IPS e.max Press铸瓷系统进行修复)和树脂充填组(直接采用复合树脂充填)。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分别测试3组样本的抗折裂载荷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瓷贴面组、全瓷冠组、直接充填组的抗折裂载荷分别为(439.59±56.97)N、(719.98±43.03)N和(597.74±50.35)N,各组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根管治疗后下颌切牙经纤维桩加固后,全瓷冠修复后的抗折裂强度高于瓷贴面修复。二者的抗折裂载荷值都可以满足临床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ver Stick高强纤维及不同形式纤维对前牙树脂贴面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0颗新鲜完整的上中切牙,样本随机分为3组制作树脂贴面并粘结。第1组贴面不含高强纤维,第2组贴面内加入Ever Stick单向纤维,第3组贴面内加入Ever Stick双向纤维。经冷热循环后,万能测试机测试所有样本的初始折裂载荷和最终断裂载荷,并分析各组贴面的折裂破坏模式。结果初始折裂载荷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最终断裂载荷,组2、组3无显著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组1(P<0.05)。组内比较,组2和组3的最终断裂载荷较初始折裂载荷有明显提高(P<0.05)。折裂模式显示,组3贴面70%为可修复的折裂,其他两组多为不可修复折裂。结论 Ever Stick高强纤维有助于提高树脂贴面的最终断裂载荷,双向纤维更利于折裂贴面修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硅涂层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碳酸氢钠(NaHCO3)促凝对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涂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比掺杂质量分数为1%、3%、5%、7%、10%的NaHCO3后氧化硅溶胶的胶凝时间,选取胶凝时间最短者进行后续实验.制作5组氧化锆-复合树脂粘接试件,A组:氧化铝喷砂;B组:氧化铝喷砂+摩擦化学法制备硅涂层+硅烷化;C组:氧化铝喷砂+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涂层+硅烷化;D组:氧化铝喷砂+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涂层过程中使用NaHCO3促凝+硅烷化;E组:氧化铝喷砂+氧化锆涂底剂处理.测试5组试件抗剪切强度,即粘接强度.结果 掺杂10%的NaHCO3后氧化硅溶胶的胶凝时间最短.B、C、D、E组粘接强度[分别为(10.24±2.78)、(7.36±1.59)、(9.79±2.07)、(8.39 ±0.49) MPa]均比A组[(4.12±0.52) MPa]显著提高,C和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掺杂NaHCO3后氧化硅溶胶的胶凝时间缩短,涂层制备过程中使用NaHCO3促凝不影响氧化锆陶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桩核及根管重塑对漏斗形根管下颌前磨牙抗折特性的影响。方法将36颗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9颗。A、B、C组设为实验组,预备成漏斗形根管,A组用预成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修复,B组用预成钛合金平行螺纹桩复合树脂核修复,C组用复合树脂根管重塑铸造桩核修复;D组(对照组)采用正常根管预备,行铸造桩核修复。桩核修复后,4组均行铸造全冠修复。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以与牙体长轴成30°方向,以1 mm·min-1速度加载至样本折裂,分析4组样本的抗折载荷和折裂模式。折裂模式分为可修复性和不可修复性。对抗折载荷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折裂模式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A、B、C、D组的抗折载荷分别为(1.39±0.56)、(1.17±0.40)、(1.21±0.30)、(1.31±0.56)kN,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产生不可修复性折裂的样本分别为6、8、9、9颗,4组间折裂模式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桩核系统对下颌前磨牙漏斗形根管残根的抗折特性没有影响,复合树脂重塑可作为漏斗形根管残根修复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牙本质肩领与冠根比值对前磨牙残根经铸造或纤维桩核修复后抗折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0颗完整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将牙冠自颊侧釉牙骨质界上方2.0 mm处切除,形成的残根模型为水平型,并对其进行常规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80颗残根随机均分成A、B两组,每组再均分为5个小组,分别记为A0~A4组、B0~B4组。A组为纤维桩核修复,其中A0组为无肩领组,在A1~A4组残根颈部分别通过模拟冠延术制备1.0~4.0 mm高的牙本质肩领。B组为铸造桩核修复,B0~B4组肩领设计同A组。所有样本均采用钴铬合金全冠修复。自冠颈缘根方2.0 mm将样本埋于自凝树脂块内。以自凝树脂包埋平面为界计算各组试件的临床冠根比值依次为0.62(A0、B0组)、0.75(A1、B1组)、0.91(A2、B2组)、1.10(A3、B3组)和1.33(A4、B4组)。将试件放置于试验机上,与牙长轴根方成135°、以1.0 mm/min的加载速度,在颊尖顶加载至试件出现折裂,记录折裂时最大载荷及断裂模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折裂载荷均值(kN)分别为:A0(0.54±0.09)、A1(1.03±0.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02个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五组(A、E组各21个试件,B、C、D组各20个试件)。A组不做处理,B、C、D、E分别接受硅烷偶联剂、喷砂、喷砂+硅烷偶联剂、硅涂层+硅烷偶联剂4种表面处理。A、E组各随机抽取一个试件做能谱分析,其余试件和B、C、D组的试件用RelyTMX Unicem粘接,经37℃恒温水浴24h后测试各组剪切粘接强度,随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各试件粘接界面的破坏形式,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分别为:A组(3.41±0.32)MPa,B组(3.63±0.34)MPa,C组(6.21±0.29)MPa,D组(6.27±0.21)MPa,E组(6.92±0.43)MPa,A、B组与C、D、E组,C、D组与E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硅涂层组的粘接剪切强度最高。硅涂层后氧化锆表面Si元素的含量提高。各组粘接界面破坏形式以界面破坏为主,喷砂处理过的试件有混合破坏情况出现,硅涂层组3种破坏形式皆有出现。结论: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破坏形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切牙切角缺损大小对其贴面修复后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离体上颌中切牙42颗,随机均分为6组(1A、2A、3A、1B、2B、3B组),每组7颗,其中1、2、3代表缺损等级, A、B分别代表IPS e.max铸瓷贴面和GC硬质树脂贴面。每组按不同缺损大小预备牙体,并在唇侧缺损边缘制备宽1 mm,深度为0.5 mm浅凹形微创边缘。然后分别按照标准工艺程序完成微创IPS e.max Press铸瓷贴面和GC.GRADIA硬质树脂贴面。各组均用3M RelyX Veneer树脂粘接套装粘固于离体牙上,用万能测力机测试抗折力,体视显微镜观察断裂模式。结果 微创铸瓷贴面修复的抗折力与缺损大小有关。1A组与2A、3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A组与3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瓷贴面复合体主要的破坏模式为粘接面脱落(占71.43%);微创树脂贴面修复的抗折力与缺损大小无明显关系,3组间抗折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树脂贴面复合体的破坏模式为树脂贴面崩折(100%)。抗折力2A组 > 2B组、3A组 > 3B组,其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缺损等级越大,微创铸瓷贴面修复后抗折力越大;而缺损等级大小对微创树脂贴面修复抗折力影响较小,在2、3级缺损时微创瓷贴面的抗折力都大于微创树脂贴面,提示当前牙咬力较大,缺损等级增大时,应尽可能选择抗折力较大的微创瓷贴面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IPS e.max Press玻璃基铸造陶瓷和WIELAND氧化锆陶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的抗折性能及模拟短期使用后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成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各32颗,体外建立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模型。随机分为4组(n=8),E0组:IPS e.max Press铸瓷粘接桥;E1组:IPS e.max Press铸瓷粘接桥+30万次机械循环加载;W0组:WIELAND氧化锆全瓷粘接桥;W1组:WIELAND氧化锆全瓷粘接桥+30万次机械循环加载。万能测试机测试各实验组的破坏载荷力值。结果 机械循环加载后试件均无松动或脱落,无明显裂纹。万能测试机测试结果:E0、E1、W0、W1组破坏载荷分别为(1 242.85±260.11)、(1 062.60±179.98)、(1 650.85±206.77)、(1 167.61±265.50) N,均大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所受最大力(360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0组破坏载荷小于W0组(P<0.05)。循环加载后,E1组和W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加载后,铸瓷组(E1、E0)破坏载荷变化不显著(P>0.05),氧化锆组(W0、W1)明显降低(P<0.05)。结论 IPS e.max Press铸瓷和WIELAND氧化锆全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抗折性能,短期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IPS e.max Press玻璃基铸造陶瓷和WIELAND氧化锆陶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的抗折性能及模拟短期使用后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成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各32颗,体外建立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模型。随机分为4组(n=8),E0组:IPS e.max Press铸瓷粘接桥;E1组:IPS e.max Press铸瓷粘接桥+30万次机械循环加载;W0组:WIELAND氧化锆全瓷粘接桥;W1组:WIELAND氧化锆全瓷粘接桥+30万次机械循环加载。万能测试机测试各实验组的破坏载荷力值。结果 机械循环加载后试件均无松动或脱落,无明显裂纹。万能测试机测试结果:E0、E1、W0、W1组破坏载荷分别为(1 242.85±260.11)、(1 062.60±179.98)、(1 650.85±206.77)、(1 167.61±265.50) N,均大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所受最大力(360 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0组破坏载荷小于W0组(P<0.05)。循环加载后,E1组和W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加载后,铸瓷组(E1、E0)破坏载荷变化不显著(P>0.05),氧化锆组(W0、W1)明显降低(P<0.05)。结论 IPS e.max Press铸瓷和WIELAND氧化锆全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抗折性能,短期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桩核冠的抗折性能,并与其他两种桩核冠的抗折性能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30颗近期拔除的前磨牙,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0颗牙.A组: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桩核冠;B组:预成纤维桩核冠;C组:铸造镍铬桩核冠.常规根管治疗,桩道预备,铸造全冠修复.试件行5000次冷热循环和24万次循环加载,对完成循环加载的试件再行静态加载,至试件发生折裂,记录试件破坏时的载荷和折裂模式.结果 所有试件经过冷热循环和循环加载完好无折裂.试件破坏时载荷(N)为,A组:1100.5±351.9;B组:1182.0±226.1;C组:1539.7±445.8.A、B2组所有试件的折裂模式均为可再修复式折裂;C组中6个试件为可再修复式折裂,4个为不可再修复式折裂.结论 复合树脂高强纤维桩核冠的抗折强度和折裂模式与预成纤维桩核冠相近,折裂模式优于铸造桩核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修复方法对邻[牙合]缺损的下颌前磨牙根管治疗术后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将50颗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10颗。A组(对照组):完整离体牙,不做任何处理。其它四组(实验组)样本牙经根管治疗并制备邻骀缺损。B组:光固化树脂直接充填;C组:树脂充填+铸造全冠修复;D组:铸造桩核+铸造全冠修复;E组:纤维桩树脂核+铸造全冠修复。所有样本牙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以与牙体长轴成30°角、lmm/min速度加载直至样本折裂,记录样本折裂时的载荷数值与折裂模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C、D、E组的折裂载荷分别为(952.93±102.03)、(383.97±46.31)、(733.51±54.94)、(604.76±123.73)和(893.44±87.08)N。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只有A、E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D、E组产生不可修复性折裂(根折位于包埋树脂平面以下)的样本数分别为0、2、1、9、3,其中D组牙体的折裂模式与其它三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剩余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桩树脂核联合全冠修复可作为邻[牙合]缺损的前磨牙根管治疗术后的优选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溶胶-凝胶法在牙科高强度陶瓷表面改性对陶瓷和复合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喷砂玻璃氧化铝陶瓷和氧化锆陶瓷片各72片,每种陶瓷随机分为4组,每组18片,采取以下处理:A组,硅烷偶联剂;B组,20%硅溶胶涂层+硅烷偶联剂;C组,30%硅溶胶涂层+硅烷偶联剂;(D)40%硅溶胶涂层+硅烷偶联剂,制作陶瓷-复合树脂粘接体;每组样本再分为2个亚组,分别在37℃水浴中放置24 h和30 d后,测定陶瓷和树脂的剪切粘接强度。结果:2种陶瓷水浴24 h后,各涂层组粘接强度与单纯硅烷偶联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30%硅溶胶处理组的粘接强度最高(P<0.05)。水浴30 d后,各组粘接强度均和水浴初期(24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硅溶胶处理组的粘接强度最高(P<0.05)。结论:牙科氧化铝陶瓷和氧化锆陶瓷经过溶胶凝胶法纳米硅涂层表面改性结合硅烷偶联剂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陶瓷和树脂的粘接强度,并保持较好的粘接耐久性,30%硅溶胶提高粘接强度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VitaMKII陶瓷制作的前磨牙和磨牙CAD/CAM全瓷冠的5年临床效果,确定VitaMKII全瓷冠的应用范围和常见的折裂模式。方法:随机选择门诊病例11例,使用CAD/CAM技术制作VitaMKII前磨牙全瓷冠9个、磨牙3个,分别在戴用后1、3、6月、1、3、5年定期观察。结果:VitaMKII制作的全瓷冠适合性好,咀嚼功能良好,无食物嵌塞,无继发龋及龈炎,无一例脱落。前磨牙组全瓷冠1个折裂,磨牙组2个折裂.经5年临床观察前磨牙组全瓷冠折裂明显少于磨牙组(P<0.05)。VitaMKII全瓷冠的折裂模式为沿牙冠咬合面近远中沟方向发生折裂。结论:VitaMKII陶瓷可以制作前磨牙CAD/CAM全瓷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氧化锆陶瓷表面不同浓度硅溶胶涂层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用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40%的硅溶胶在经喷砂的氧化锆陶瓷基片表面制备硅涂层,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分析涂层后结构变化.经烧结、抛光、喷砂的32 片氧化锆陶瓷片随机分为4 组,分别采取以下处理:(1)硅烷偶联剂;(2)20%硅溶胶涂层 硅烷偶联剂;(3)30%硅溶胶涂层 硅烷偶联剂;(4)40%硅溶胶涂层 硅烷偶联剂,制作陶瓷/复合树脂粘接体,室温下蒸馏水中放置24 h后,测定陶瓷和树脂的抗剪强度.结果:溶胶凝胶法制得氧化锆陶瓷表面纳米硅涂层.3 种浓度硅溶胶改性后氧化锆陶瓷表面硅元素含量都有明显增加.氧化锆陶瓷表面硅涂层可以提高陶瓷的粘接强度,与单纯硅烷偶联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硅溶胶处理组的粘接强度最大为(5.27±0.37) MPa,与20%、40%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 种浓度硅溶胶改性后氧化铝陶瓷表面硅元素含量均有明显增加.纳米硅涂层可以显著提高氧化铝陶瓷表面的粘接强度,30%浓度的硅溶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