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肺-肠轴因其共有黏膜免疫、微生物菌群、固有淋巴细胞归巢等成为儿童哮喘研究的热点。而肺肠微生物菌群可以促进骨髓造血,骨髓的造血功能是肺肠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物维持肺稳态和免疫功能的桥梁,因此肺、肠、骨髓三者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儿童哮喘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故多以此论治,正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哮喘亦是如此,其亦与肺、肾、肠关系密切,三者相合,共同固护腠理皮毛,成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又可化髓生血,固本扶源,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故文章基于肺-肠-髓轴,从中医肺、肾、肠角度出发,论述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2.
从五脏相关理论分析了仲景对失眠的论治。通过文献研究将仲景对失眠的治疗总结为失眠首责于心、母病及子责在肝、子病及母责之脾、肺心相关求于肺、心肾相关责之肾5个方面,指出仲景对失眠的论治,是以心为主脏,同时也注重从肝、脾、肺、肾相关联的脏腑进行论治,这正是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注重内部五脏六腑整体联系性的学术思想的反映。这种注重五脏相关,从五脏相关的整体观出发的论治模式,对今天诊治失眠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可责之于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并相互干扰所诱发的神失所养、气血瘀滞、痰蒙清窍、阳亢风动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通过古方分析,探究调气活血、补益养神、祛痰开窍、平熄肝风等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摘 要〕 泄泻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主脏在脾,并与其他四脏紧密相关。但临床多从肝、脾、肾三脏论治,从心、 肺论治少有。笔者就从心、肺两脏导致泄泻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经典医案等角度作一探讨,以期为泄泻的辨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肺论治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煜坤 《光明中医》2010,25(8):1332-1333
古今医家大多从肝、心、脾、肾四脏论治抑郁症。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抑郁症与肺的关系:悲忧为肺志、肺为气之主、抑郁症为气病、肺与肝、心、脾、肾关系密切。从而认为: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在调四脏的同时,还应注重对肺的调理,可帮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西医肠肾轴概念从中医脏腑理论谈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孙伟教授早在肠肾轴提出前已应用"补益肺肾,活血清利法"论治慢性肾脏病,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指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与肺的关系及从肺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医治疗中风病所采用的方法 ,主要是通过平衡阴阳以平熄内风 ;调理气机祛除痰瘀 ,从而使经络恢复通畅。就脏腑而言 ,主要从心、肝、脾、肾论治。然而从临床实际来看 ,外邪袭肺 ,肺失宣降可致中风发生 ;由内风引起的中风常致肺气上逆。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肺脏密切相关。1 从肺论治的历史渊源1 1 古代有关肺与中风病因病机的论述唐代孙思邈指出外邪袭肺可致中风病 ,并提出治疗方药。《千金要方》诸风篇述 :“凡风多从背五脏输入 ,诸脏受病 ,肺病最急 ,肺主气息 ,又冒诸脏故也。”“肺中风者 ,其人偃卧而胸满短气 ,冒闷汗出者 ,肺…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肝病多从肝、脾、肾着手,根据中医五脏六腑相关理论肝病亦可以从肺论治。一方面肝肺两脏生理上密切相关,肝肺两脏共调气机升降,共调畅气血、调节水液代谢,肝肺共主卫表而御邪,并且经络上相连。另一方面肝肺两脏病理上互相影响,五行中肺金克肝木,病理上肺病传肝,肝病也可传肺。临床上治疗肝病从肺论治,具体治则包括宣肺疏肝,清肺泻肝,调肺活血,舒肺利水和补肺固卫。由此可见,肝病从肺论治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腑相关的理论,为治疗肝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提高中医对肝病治疗提供了又一思路。  相似文献   

9.
失眠的从肺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论治颇详,大多认为主要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脏腑有肝、脾、胆、胃、肾,较少论及肺脏。从肺的生理病理和五脏相关角度,探讨了肺的功能失调对失眠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从肺论治失眠的观点,以冀完善失眠的论治思维。  相似文献   

10.
阮玉珊  廖月红 《新中医》2008,40(2):120-121
<内经>脏象学说中五脏与五官相联系的观点认为, "肾开窍于耳",人体经络中的手、足少阳经与耳关系最密切.因此,历代医家治疗"耳聋"多从肾、肝两脏人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认为,耳与肺有密切联系,临床上从肺论治耳病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笔者仅就近年来"耳病从肺论治"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心-肾-子宫轴的理论依据 1.1 经络的直接联系 子宫排泄月经孕育胎儿的生理功能由脏腑的支持而实现,其联系以经络为基础.五脏之中,肝与任脉交会于"曲骨",与督脉交会于"百会",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肺"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灵枢·营气>)与督脉、任脉相通;心与子宫藉直通的经络相联系,如<素问·评热病论>云:"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故肾通过冲脉、任脉、督脉三脉与子宫直接相系;此外肾还藉一条直通的经络与子宫相联系,如<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由此可见,与子宫具有直接经络联通的脏腑主要是心与肾.经络上的联系和通达,奠定了脏腑功能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毕张扬  张伟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05-1408
六淫入侵"皮腠-筋骨-脏腑",造成机体卫阳不温、营卫滞涩、气血痹阻、痿弱不用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五体-五脏"为基本病位.在目前从营卫失和论述结缔组织病,从五脏相关论述间质性肺疾病的基础上,从"五体营卫滞涩-五脏气血痹阻-体脏失荣枯损"的环形气血传变系统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外邪入侵五体,皮腠-筋骨邪气内传相连之脏,脏腑痹阻痿弱后续难以濡养五体,且心、肝、脾、肾四脏皆可累及肺脏.治疗上,先补卫阳以安未受邪之地,再祛实邪截疾病发展途径,后补体脏改善机体预后,整体改善体脏气血痹阻痿弱之变.  相似文献   

13.
申定珠  邢三丽  陈川 《新中医》2013,45(12):19-22
从五行相生、经络相连及五脏相关生理病理角度,对肾与心两脏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并以从“肾”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痛为例,为从肾治心法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4.
浅议抑郁症从肺论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紫凝  曹诗丹 《光明中医》2009,24(3):399-400
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癫疾"、"脏躁"范畴,目前在治疗上多注重肝、心、脾、肾四脏。本文通过分析郁证的成因以及脏腑功能间的生理病理关系,试述郁证中的某些分型可从肺论治。  相似文献   

15.
中医妇科学尤其注重从肾、肝、脾三脏辨证论治,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中创立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独特的理论体系[1]。而临床观察中发现肺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与妇科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从肺脏论治女性经、带、胎、产、杂等病证亦可收获较好疗效。现将从肺论治妇科疾病相关研究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43-746
阐述从心论治耳鸣的理论基础,认为心与耳经络相连、藏神相通,耳鸣常由心气、心血失调,心神紊乱引起,故耳鸣的治疗应不仅从肺、肝、肾、脾四脏着手,还应关注肺、肝、脾、肾与心的关系,注意对心的调养。根据临床经验,认为与心相关之耳鸣可分为心火上炎、心血亏虚、心肾不交三型,并拟清心聪耳止鸣汤、补心安神止鸣汤、清心滋水止鸣汤分别治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王文东  张念志 《河南中医》2013,33(2):305-307
运用中医整体辩证观念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从肺论治、从肺脾论治、从肺肾论治,三脏同治、从痰瘀论治、外治疗法.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但仍存在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夏桂成 《中医杂志》2018,(7):554-557,576
夏桂成教授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心-肾-子宫轴功能发生紊乱、心肾不交所致。本病虽病在肾阴亏虚,癸水早竭,但与心关系密切。发病多因患者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心神不宁,心火上炎,心血营阴暗耗,久之使肾阴愈亏,不能生精化髓充养心神,恶性循环而发本病。应结合月经周期节律调节法,从心肾论治,首重治心,清心火、滋心阴,使心火先降,"心静"才能"肾实",心肾相交,使早竭之天癸重生,重新建立心-肾-子宫轴的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生殖内分泌,经候如常而治本。  相似文献   

19.
临床论治慢性泄泻一证,多从脾虚湿胜角度,运用淡渗、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法。本文从心、脾、肾三脏联系出发,探讨兼顾心肾二脏对慢性泄泻的治疗,并结合理论探析、临床实践、文献支持来分析其合理之处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朱云峰  谢敏 《新中医》2022,54(6):208-211
通过厘清胃、肺、肾三者间的关系,分析讨论从肺肾论治脾胃疾病。首从《黄帝内经》中关于肺、肾与胃的阐述进行分析,认为肺、肾与胃的生理功能在藏象层面关系紧密,三者的生理结构在经络层面密切相关。进而,从“胃之关”分析肺肾对胃的调节作用,认为从“聚于胃,关于肺”,可看出肺与胃气机升降相依,而从“肾者,胃之关也”可看出肾与胃水液运输相济。基于以上所论,认为从肺肾论治脾胃疾病,有降肺气以平呃逆、调肾中阴阳以和胃中寒热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