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要:骨性错牙合畸形需要正畸矫治或者正颌外科联合治疗是毋庸置疑的。某种程度上,颌面外科医生往往认为正颌外科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许多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仅凭正畸治疗就获得了可以接受的咬合关系。何种选择是最佳的诊疗方式?其评价标准、优先路径和风险控制是什么呢?特别是边缘性骨性畸形病例,这些均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正畸与正颌医生的诊疗观念分歧,术前三维诊疗计划的拟定,联合治疗的优先路径遴选,联合治疗中相应合作环节,牵张成骨术(DO)等新进展与早期介入,术后复发认识和术前疗效预测等。事实上,正畸-正颌联合诊疗的范畴相当广泛,无论是否接受正颌手术,知情同意和相关风险告知是必要的,双方紧密合作、支持对于骨性错牙合畸形矫治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口腔多学科联合诊疗开展得越来越广泛,培养医生和医学生学科融合和专科衔接知识对于提高其临床决策能力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如何保持这个问题,总结了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中保持器的使用原则,包括正畸结束至修复前的保持,修复过程中的保持和修复后的保持等三个方面,旨在为口腔多学科联合诊疗提供参考,并强化口腔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理念和专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骨硬化症是一类由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遗传性骨骼疾病,可导致全身性骨密度增高、骨折、骨骼畸形以及多种并发症。同时也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口腔颌面部症状,如牙发育异常、颅面部异常以及颌骨骨髓炎等。骨硬化症患者的骨质致密所导致的创口愈合不佳常伴颌骨骨髓炎,给口腔诊疗带来一定挑战。本文对骨硬化症的口腔颌面部症状、伴颌骨骨髓炎的治疗及相关致病基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上前牙美学区的二次修复及相关治疗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备受关注,此类病例常涉及既往修复体形态不佳、基牙医源性过度预备导致侵犯牙周正常解剖结构以及咬合关系紊乱等问题,进而产生前牙区美学缺陷,给再治疗带来挑战,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文章通过展示1例前牙美学区病例的诊疗全过程,包括病情分析、多学科参与治疗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和修复后效果等,以期为临床多学科联合治疗上前牙复杂病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唐镇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80-1082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矫治对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以及疗效的稳定性。方法:20例骨性上颌前突的恒牙列患者中联合治疗组11例,其采用上颌前份阶段性骨切开截骨术后退上颌骨并进行术前术后结合正畸进行治疗。对照组9例,行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上颌前突均得到矫治,面部比例较为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疗效的相关指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上颌前突具有患者侧貌协调、治疗效果稳定的特点,但术前正畸去代偿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牙周炎是常见口腔疾病之一,重度牙周炎可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甚至丧失,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健康与生活质量。若重度牙周炎合并错(牙合)畸形,则治疗周期更长、治疗过程更复杂,需要口腔多学科联合治疗。对于此类病例的治疗目标不仅局限于恢复牙周健康,还应在此基础上恢复完整牙列、重建咬合功能、改善美观效果。文章展示1例广泛型Ⅳ期C级牙周炎伴前牙反(牙合)患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过程,包括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术、种植修复治疗,获得医患双方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口腔功能和美观均有改善,为此类临床复杂病例的多学科诊疗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牙周病是影响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口腔疾病之一,重度牙周炎常伴发牙齿松动、移位甚或牙齿脱落导致牙列缺损等问题,若同时合并错牙合畸形,其治疗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口腔多专业的联合治疗。随着患者对美观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伴有错牙合畸形和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其治疗目标已不仅局限于恢复健康,还包括在此基础之上重建完整牙列及其所具有的咬合功能和美观。文章展示了1例广泛型Ⅲ期C级牙周炎患者通过包括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种植修复治疗在内的多学科联合治疗,获得满意的、口腔功能和美观改善的诊疗效果,以期为临床复杂病例的多学科综合诊疗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骨切开术和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联合正畸治疗在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对78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全部患者均行上下颌前部骨切开、骨块后退术,其中22例同期行颏前徙成形术。结果7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块坏死。术后随访12~36个月,2例术后1~2个月出现轻度复发。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颜面外形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应用上颌前部骨切开术和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联合正畸治疗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可取得咬合关系和颜面外形俱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1例角形骨吸收的临床效果。诊治经过:本文报道1例Ⅲ期C级牙周炎患者,通过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恢复了牙周组织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两次手术分别使用Guidor基质膜与海奥胶原膜覆盖两个术区。结果 在术后4年的牙周支持治疗期间,患者牙周状况保持稳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窄而深的骨下袋因其牙周膜细胞来源丰富,能提供稳定的再生空间,较适合引导组织再生术。  相似文献   

10.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1.
98例唇腭裂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关闭间隙等。上颌骨手术采用标准化截骨前移手术,伴牙槽裂的患者同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方法包括:①牙槽裂已植骨修复者。采用标准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②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单侧腭裂患者,采用改良上颌骨截骨手术,即非裂侧用Le Fort Ⅰ型截骨术,裂隙侧采用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术;③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双侧腭裂患者,采用前颌骨截骨手术(Wunderer法)和双侧上颌骨后份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修复术。骨间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随访时间1/2—5a。平均2.6a。结果 术后患者的面型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相对稳定。结论 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的效果稳定,应该作为这类畸形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例以多数恒牙先天缺失、余留牙不齐为临床表现的患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过程。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确定前牙位置并进行美学设计, 正畸治疗排齐牙列, 调整修复间隙, 并通过数字化设计预测种植位点, 最终完成种植修复并获得良好的疗效。文内总结并探讨以正畸-种植修复为核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多数恒牙先天缺失患者过程中的诊疗要点。  相似文献   

13.
前牙区是口腔美学治疗的关键,前牙形态和位置的调整是系统性美学治疗的重要部分。临床诊疗中,口腔期望恢复天然牙形态使之与面型协调;关闭前牙间隙、调整中线位置使弓形美观、对称;通过垂直向和水平向控制使牙列与龈、颊组织关系协调,展现美丽微笑。完善的前牙美学治疗需要多学科联合、多种治疗方法介入,同时应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数字化诊疗技术为治疗前美学分析预测、治疗后美学评估提供了保障。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前牙位置、形态以及牙列与龈、颊等软组织关系等方面对口腔治疗中前牙美学考量因素作一综述,为美学区口腔治疗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毅  陈嘉杰 《口腔医学》2023,43(1):35-38
植体周炎和种植失败是牙种植诊疗的常见问题。被污染的种植体表面经过机械、化学、辅助手段可以清除种植体表面污染物,形成骨再结合(re-osseointegration)。种植体表面合理的骨再生策略可以促进骨再结合。种植失败后,同一位点再次种植的植体存活率低于初次种植。若骨再结合失败而不能保留,这时可以采用针对性手段去除种植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正颌正畸治疗重度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下颌骨严重发育不足及咬合关系紊乱的疗效。方法:对2例继发于儿童时期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小下颌伴偏颌畸形患者采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治疗。手术行双侧下颌角处截骨,安置牵引器,延长下颌升支及下颌体。第二期在拆除牵引器后进行正畸治疗,继而采用正颌外科方法进一步矫正颌面畸形及咬合关系,术后正畸治疗矫正咬合关系,排齐牙列。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下颌骨最小牵引距离25 mm,最大牵引距离30 mm,牵引区成骨良好,SNB角由术前平均67°增加到术后80°,小下颌及偏颌畸形得以矫治。联合正颌外科及正畸治疗后,面形及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经过2年6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联合应用牵张成骨和正颌外科技术并配合正畸治疗是矫治成人重度小下颌不对称性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Bio-oss骨粉治疗髓室底穿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以Bio-oss骨粉治疗髓室底穿通的新方法。方法 对103例髓底穿孔患者采用Bio-oss骨粉与Ca(OH)2乳膏联合治疗,观察48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成功率91.3%,失败率8.7%。结论 Bio-oss骨粉具有良好的骨引导和成骨能力,是治疗髓室底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江强麟  陶江丰 《口腔医学》2011,31(11):672-674
比较引导组织再生术(GTR)与联合骨移植术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5例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患牙,随机平均分为翻瓣术组、单纯GTR组及联合植骨组。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年记录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牙龈退缩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后自身比较,3组的各项检查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与翻瓣组相比,单纯GTR组及联合植骨组牙周袋深度及附着丧失减少更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龈退缩量无统计学差异。单纯GTR组与联合植骨组相比各项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单纯翻瓣术相比,引导组织再生术与联合应用植骨术治疗垂直型牙周骨内缺损均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GTR联合植骨术稍优于单纯GTR术。  相似文献   

18.
杜巧琳  顾新华 《口腔医学》2021,41(5):475-480
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和边缘骨水平与周围骨结合密切相关,是临床诊疗中获得较高存活率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牙种植体形态和结构设计包括种植体外部形态、颈部设计、螺纹和凹槽设计、直径和长度、与基台的连接方式等,这些设计会对初期稳定性和边缘骨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整体稳定性.该文就牙种植体形态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e-PTFE膜联合Bio-oss骨代材料在种植手术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需要行引导骨再生的种植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e-PTFE膜与Bio-oss骨代材料联合行骨再生,对照组仅采用Bio-oss骨代材料,12个月后检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水平向和垂直向骨增量的效果.结果:骨增量术后两组病例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植骨厚度和植骨高度两组病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成骨厚度、成骨高度,水平向、垂直向骨生长效果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e-PTFE钛加强膜和Bio-oss骨代材料在种植引导骨再生中能获得较大的水平向和垂直向的骨增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评估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及该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18月龄比格犬6只,牙周基础治疗后1周,在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建立急性牙周骨缺损模型,依照分组情况进行不同治疗。实验组(T组)植入骨修复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阴性对照组(NC组)植入骨修复材料;空白对照组(B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实验设计采取同颌同名牙对照,同一只比格犬的3对同颌同名牙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12周,处死动物,Micr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材料植入后,未见材料溢出,植入局部和全身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组缺损都有一定程度骨再生,以T组再生组织量最多,BC组最少。Micro-CT结果显示:T组、NC组和BC组的骨再生平均高度为(4.50±0.47)mm(、1.75±0.42)mm和(0.87±0.31)mm。NC组和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NC组和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临床意义。结论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于比格犬,可以获得更好的引导组织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