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已成共识,抗炎保肝治疗是重要的补充,在抗病毒治疗开始、过程中都需要抗炎保肝,特别在抗病毒禁忌证、抗病毒继发失败、重型肝炎中,抗炎保肝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应该合理应用抗炎保肝药物,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以获得综合治疗的最佳效果。1、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现状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及随访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不是治疗时机且不需治疗:有少部分患者为HBV携带  相似文献   

2.
抗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中心,抗炎保肝治疗是重要的补充,在抗病毒治疗开始、过程中都需要抗炎保肝,特别在抗病毒禁忌证、抗病毒继发失败、重型肝炎中,抗炎保肝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应该合理应用抗炎保肝药物,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以获得综合治疗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 (t)ide analogs, NAs]的出现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患者对NAs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展,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只有充分重视HBV耐药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贯彻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方针。近年来,亚太、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先后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诊治指南或共识进行了更新,对NAs 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建议[1-3]。本文对2013年发表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进行相关解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基层医生也逐渐参与到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中华医学会组织肝病、感染专家和全科专家共同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现对该指南的特点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CHB)以对症、抗病毒、抗纤维化、抗炎保肝治疗为主,中国《慢性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明确指出,最大限度的消除或长期抑制HBV,使肝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减轻,对疾病进展加以延缓和阻止,预防和减少肝脏失代偿期、肝癌、肝硬化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为CHB治疗的总体目标。目前临床仍以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为主,应答率有限,预后不佳。中药可抗肝纤维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和保肝,故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CHB)以对症、抗病毒、抗纤维化、抗炎保肝治疗为主,中国《慢性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明确指出,最大限度的消除或长期抑制HBV,使肝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减轻,对疾病进展加以延缓和阻止,预防和减少肝脏失代偿期、肝癌、肝硬化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为CHB治疗的总体目标。目前临床仍以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为主,应答率有限,预后不佳。中药可抗肝纤维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和保肝,故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老龄化和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患者日益增多,社区全科医师提供以常见病、多发病、慢病诊治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慢病医疗服务是引导患者前往基层首诊的关键[1,2]。2017年《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2020年度重点任务》提出逐步增强基层承接慢病和康复患者转诊能力,加强重点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肺结核等慢病)规范化诊疗及管理,对全科医师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可见,全科医生慢病诊疗能力的提高和同质化是目前真正落实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仍然是威胁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因此,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性疾病(肝硬化、肝癌)的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长效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NA]。尽管抗病毒药物在抑制HBV复制方面非常有效,但其治疗价格较高,有严格的适应症、易耐药、停药后易反复、疗程较长、不良反应多,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和更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保肝降酶、调节免疫及抗肝脏纤维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且药物副反应少,安全可靠。许多中药及有效成分的抗病毒作用被逐渐确认,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因此,文章旨在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27例患者服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研制的扶正化瘀胶囊,口服剂量为1.5g/次,3次/d;对照组25例只给予常规护肝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扶正化瘀胶囊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肝功能,其效果与具明确保肝降酶作用的药物相同。扶正化瘀胶囊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作用,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扶正化瘀胶囊除有明确保肝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容易反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文章简要介绍《寻常痤疮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的制订背景和主要内容, 以提高基层全科医生对寻常痤疮的正确认识, 规范诊疗行为及管理, 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治疗为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外治疗慢乙肝主要采取的是抗乙肝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及改善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等综合疗法,其中抗病毒治疗成为关键主导措施[1].但迄今为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2]."三合一"疗法是我科应用多年、疗效较满意的方法,现将此疗法治疗慢乙肝的结果以及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9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正式颁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从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进行了全面修订,其中抗病毒治疗是指南更新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本文结合指南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抗病毒治疗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规范地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特发性震颤随着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广大群众生命健康意识的提升, 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本刊刊出的《特发性震颤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及实践版, 从疾病的定义、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疾病管理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实用的指导意见[1], 有助于社区医务人员及早识别、诊断和给出合理化的转诊以及治疗建议。作为对指南中手术治疗方面的补充, 本文将围绕特发性震颤手术治疗的主题展开, 进一步拓展基层医生的诊疗思路, 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介绍1例中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基层和专病门诊双向转诊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全科诊疗及管理过程, 结合案例分析其诊断、评估、治疗、随访管理的关键点与难点, 并充分体现基层诊疗指南的实践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记者罗刚)针对不少乙肝患者常常忽略抗病毒治疗的问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日前表示,尽管抗病毒治疗本应是乙肝治疗的主流,但目前接受这一治疗的尚不足20%,其配角位置依然如故。据了解,我国去年出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确提出,在诸多乙肝疗法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均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魏来教授指出,在乙肝治疗的三个层次中,抗炎保肝等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手段地位居中,其效果要好于单纯对症治疗,但干扰素类、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的病因治疗则…  相似文献   

17.
吴青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920-92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肝脏的持续炎症和破坏,导致肝功能反复异常。抗炎保肝治疗是肝炎治疗的一部分,甘草酸类制剂已广泛用于肝炎的治疗。现将我科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脏实质损害基础上的糖尿病,对肝病发展、预后有重要意义.导致慢性肝脏实质损害的疾病其中以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为多数.慢性肝病可影响正常的糖代谢,从而可导致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现将我院2001-2006年62例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伴发肝源性糖尿病,采用保肝治疗同时予以抗病毒阿德福韦酯和胰岛素诺和灵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1]的发布,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工作进入了新阶段。目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基层首诊负责制已经全面推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标, 依托区域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分级诊疗, 着重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社区管理, 确保存在重症风险的患者能够得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转化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大约有20亿人曾经感染过HBV,其中约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死于HBV感染所引起的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等的患者约65万人[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仍是肝病领域的一大难题[3-4]。目前CHB的综合治疗措施主要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炎和抗氧化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则是上述治疗措施的关键。干扰素α作为一线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机制较为复杂,Ⅰ型干扰素受体(interferon alpha receptor,ⅠFNAR)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ⅠFNAR在CHB中的研究进展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