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典型的EB 病毒(EBV)感染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以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咽峡炎为临床表现和EBV 感染证据等.有EBV 感染证据及相应临床表现,但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为非典型EBV感染.现将我两院2007 年7 月至2011 年8 月收治的150例EBV 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杜艳红 《黑龙江医药》2006,19(3):226-2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一般多见于年长儿及少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EBV感染率达90%以上,但多呈不显性感染。近年来不典型IM有增多趋势,对我院儿科门诊2003年4月-2005年4月间临床疑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91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EB病毒(EBV)所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并发肝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EBV感染所致IM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并发肝损害(肝损害组),130例未并发肝损害(无肝损害组).分析相关指标与肝损害的关系.结果 两组年龄、IgA、IgM、IgG、CD3+、CD8+、CD3 CD19...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由EB病毒(Epstei-barr,EBV)感染所致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的感染性疾病,小儿常见,通常病程有自限性.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但由于EBV感染疾病谱广泛、感染相关的IM可有不典型表现、实验室结果的时间及年龄相关性限制,早期常见误诊.本文分析总结常见IM误诊及原因,以期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EB病毒 (EBV )是一种 DNA病毒 ,属疱疹病毒科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是一种普遍感染人类的病毒 ,具有潜伏及转化 (transformation)的特性 [1 ] 。EBV感染是小儿长期发热的病因之一 ,感染后多数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mononucleosis.IM) ,部分患儿因病情得不到控制 ,感染可迁延不愈或继发其它恶性疾病。自 196 4年 Epstein及 Barr等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培养中首次发现 EBV以来 ,不断发现 EBV与许多疾病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相关。与 EBV相关的儿科疾病大致有以下几种。1 肿瘤性疾病1.1  Burkitt's淋…  相似文献   

6.
贡玉娇  杨蓉 《淮海医药》2022,40(1):23-26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EB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与其临床症状的关联.方法:选取28例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苷酸载量数据,将其分为高载量组(16例)、低载量组(12例),前者载量≥5.0×103copies/mL,后者<5.0×103 copies...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引起的、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感染性疾病。IM是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口腔分泌物而传播,其病程多为自限性。IM在发达国家发病率为5%,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高发年龄为14~24岁[1];我国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高峰年龄在4~6岁[2]。IM的症状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三个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咽峡炎、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其他表现还有肝脾肿大、皮疹等症状。目前治疗IM以对症治疗为主,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EB病毒感染儿童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EBV感染儿童77例,按照临床疾病类型分为IM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EBV-HLH组(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和CAEBV组(慢性活动性EBV感染)25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4、CD8、CD_4~+/CD_8~+、总T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率。结果 IM组CD_8~+值显著高于EBV-HLH组、CAEBV组和对照组(P<0.05)。EBV-HLH组CD_4~+、CD_8~+、CD_4~+/CD_8~+、总T细胞和NK细胞值均显著低于IM组、CAEBV组和对照组(P<0.05)。CAEBV组B细胞值显著低于IM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EBV感染儿童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对患儿的疾病发展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是由EB病毒(EBV)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病程常呈自限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一般认为,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异淋)在病毒感染特别是EBV感染时明显增多,以往把异淋高于10%作为IM诊断标准之一,但也有研究提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BV血清学检测和EBV-DNA定量检测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78例诊断为IM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BV四项抗体,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浆中EBV-DNA负载量,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抗EBV-VCA-IgM抗体阳性率93.6%,EBV-DNA阳性率为71.8%。结论 IM临床诊断中抗EBV-VCA-IgM阳性率比同期血浆中EBV-DNA阳性率高,故不推荐对IM患者进行常规EBV-DNA检测,但对病程长,症状反复,病情重的患儿应监测血浆中EBV-DNA,有助于评估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118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118例患儿,其中男66例(55.93%),女52例(44.07%).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发热102例(86.44%),咽炎、扁桃体炎98例(83.05%),颈部淋巴结肿大93例(78.81%),肝脏肿大35例(29.66%),脾脏肿大29例(24.58%),皮疹42例(35.59%),双眼睑水肿12例(10.17%),外周血白细胞>10×109 97例(82.20%),其中>20×109 29例(24.58%),异形淋巴细胞10%~20%96例(81.36%),异形淋巴细胞>20%22例(18.64%),肝功能异常51例(43.22%),心肌酶谱异常36例(30.51%),血沉增快35例(29.66%).结论 IM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对于急性起病、有发热、咽痛、淋巴结或肝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水肿等症状者,须高度考虑IM,需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儿童EB病毒感染性疾病3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并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近5年332例EBV感染患儿的疾病分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V感染所致的疾病非常广泛,可涉及呼吸、血液、神经、免疫、肾脏、心脏等多系统多脏器,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液系统受累最多见,临床以轻症为主。结论儿童EBV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疾病表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张立营  陈朴  彭宇生  王鹏 《安徽医药》2020,24(12):2502-2504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 EB病毒 ?DNA(EBV?DNA)和 EBV抗 CA?IgM(VCA?IgM)阳性率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4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128例 IM病儿和 80例健康对照者。测试异型淋巴细胞、 VCA?IgM和 EBV?DNA的阳性率,并比较这 3个指标在 IM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EB感染组异型淋巴细胞、 VCA?IgM和 EBV?DNA阳性率(61.72%、70.31%、95.3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EBV?DNA诊断 IM的灵敏度(95.31%)和阴性预测值(92.94%)高于异型淋巴细胞(61.72%、62.02%)和 VCA?IgM(70.31%、6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诊断 IM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 IM的灵敏度为 96.88%,特异度为 96.25%。结论 EBV?DNA阳性率对 IM的诊断效能高于其他两项检测指标,但异型淋巴细胞(大于 10%)诊断 IM的特异度达到 100%。若三者联合检测,其对于 IM的早期诊断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D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PCR技术检测EB病毒DNA(E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和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EBV-DNA,对100例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年龄1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3岁,<3岁65例,3~7岁25例,>7岁1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EBV-DNA的阳性率为84.0%(84/100),对照组阳性率为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患儿早期EBV的含量[(75.52±175.11)×103 copies/ml],明显高于恢复期EBV的含量[(0.67±2.27)×103 copies/ml](P<0.01).结论 PCR法检测EBV-DNA时间短,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4型疱疹病毒,类似其他疱疹病毒科的病毒,人群对EBV普遍易感,大多数人初次感染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并可终生携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典型的EBV初次感染表现;EBV感染可能导致不良预后,如发展成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的噬血性淋巴组织增生(EBV-HLH)。另外EBV还与儿童及成人的淋巴瘤等多种肿瘤发病有关。因而及时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有助于临床对EBV感染的时相、机体状况和发生不良转归的风险进行评估,这对于儿童EBV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至关重要[1]。本研究通过对EBV抗体单个早期抗原M抗体(EA-IgM)、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90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使临床诊断水平得以提高。方法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探究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IM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咳嗽、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总数升高,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或总数超过1×109/L;EB病毒抗衣壳抗原抗体阳性;患儿经常规及相应处理治疗均治愈。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复杂多样,部分患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多种多样,通过提高对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石宏  相恒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61+163-161,163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以期减少误诊.方法 对86例确诊的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入院前误诊或诊断不清的48例患儿进行误诊情况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为主,外周血白细胞在幼儿升高更明显,而异型淋巴细胞则偏低;血清ALT、AST在年长儿更高,误诊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结论 应重视IM的临床特点,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及时的实验室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抗体联合EBV-DNA载量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IM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EB病毒排查的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EBV抗体阳性率和EBV-DNA载量,不同年龄段患儿组EBV抗体阳性率,以及各检测指标对IM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EBV抗体(EA-IgM、VCA-IgG、VCA-IgM、EB-DNA及VCA-IgM联合EB-DNA载量)阳性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而NA-IgG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经对比不同年龄段患儿EBV抗体阳性率发现,3~6岁患儿EBV抗体阳性率比例最高,且随着年龄增长,VCA-IgM和VCA-IgG阳性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无差异(P>0.05)。单项指标检测比较发现,VCA-IgM的诊断价值最好,比较各组诊断指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发现,VCA-IgM联合EB-DNA载量的各项诊断指标均高于VCA-IgG单独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VCA-IgM和EB-DNA单独检测(P<0.05)...  相似文献   

19.
陈勇 《现代临床医学》2004,30(3):146-14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绝大多数患儿呈急性或亚急性过程,预后一般良好,现将我院2000年2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20例IM作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以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方法 对入院前误诊、人院后确诊为IM的15例患儿进行误诊情况分析.结果 IM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确诊难,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10%和EBV-IgM阳性可协助诊断.结论 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及时的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