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单纯心理干预与心理加电话干预两种戒烟干预方法,在自愿戒烟的男性吸烟者中的有效性。方法2008年10月-2012年12月,来解放军总医院戒烟门诊自愿戒烟,资料完整的504例男性,分为心理干预和心理加电话干预两组。单纯心理干预组在初次诊疗时进行面对面心理咨询干预,只安排1个月、3个月和6个月3次简单电话随访,每次5 min不进行干预。心理加电话干预组初次诊疗与单纯心理干预组相同,安排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4次每次持续20 min的电话随访,继续强化戒烟干预。主要评价指标为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的7 d时点戒烟率,3个月和6个月随访的1个月持续戒烟率。结果383例男性吸烟者完成6个月随访,心理加电话干预组和单纯心理干预组的1个月持续戒烟率分别为32.2%和18.0%。结论心理加电话干预戒烟比单纯心理干预戒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戒烟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的戒烟成功率及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接受诊治的可随访的337例吸烟的COPD患者,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戒烟干预,记录患者的戒烟情况并进行分析。记录患者入组时基本情况及吸烟指数、合并症等。结果:入组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可随访病人的戒烟率分别是54.30%、40.35%、33.23%、30.86%。其中性别、年龄分层、文化程度、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吸烟指数是影响患者戒烟的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呼吸困难评分升高,促进戒烟成功;女性、吸烟指数高是戒烟成功的抑制因素。结论:戒烟干预3个月后成功戒烟的患者复吸增多,应在戒烟干预3个月后加强随访力度,敦促患者坚持戒烟;成功戒烟超过1年后,复吸者减少;多种因素影响戒烟成功,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戒烟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大中城市戒烟门诊人群吸烟状况及戒烟意愿.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856名来自11个大中城市内的戒烟门诊.结果 医院戒烟门诊被调查者中有吸烟史的比例为97.78%;绝大多数吸烟者的年龄分布在21~60岁之间,所占比例为94.38%;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即有过戒烟经历的患者)的比例为47.43%,其中男性占48.31%,略高于女性43.67%;有过戒烟史的患者中,使用过戒烟药物辅助戒烟的比例为26.86%.结论 戒烟门诊被调查者多数具有吸烟史,将近一半的吸烟者有戒烟意愿.戒烟门诊可通过普及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积极推广戒烟产品和戒烟服务等措施,提高吸烟者戎烟意愿,形成规范有效的戒烟体系,从而提高戒烟有效率以减少相关痰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罗纯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660-1661
目的观察戒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1年1月来长沙市某医院戒烟门诊就诊的53例吸烟者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吸烟行为、既往戒烟行为等资料,填写"戒烟门诊登记表",评估其健康状况、戒烟意愿、尼古丁依赖程度等。对愿意戒烟的吸烟者实施综合戒烟干预措施,包括确定戒烟日期、创造一个有助于戒烟者戒烟的环境、签一份戒烟协议、心理治疗干预、戒烟药物干预、随访教育等。结果通过约半年的戒烟综合干预后,吸烟者对烟草危害、戒烟的益处等相关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对戒烟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最终有27名吸烟者戒烟成功。结论多种戒烟方法联合应用的戒烟综合干预措施,不但能弥补单一戒烟方法各自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大中城市戒烟门诊人群吸烟状况及戒烟意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856名来自11个大中城市内的戒烟门诊。结果医院戒烟门诊被调查者中有吸烟史的比例为97.78%;绝大多数吸烟者的年龄分布在21~60岁之间,所占比例为94.38%;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即有过戒烟经历的患者)的比例为47.43%,其中男性占48.31%,略高于女性43.67%;有过戒烟史的患者中,使用过戒烟药物辅助戒烟的比例为26.86%。结论戒烟门诊被调查者多数具有吸烟史,将近一半的吸烟者有戒烟意愿。戒烟门诊可通过普及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积极推广戒烟产品和戒烟服务等措施,提高吸烟者戒烟意愿,形成规范有效的戒烟体系,从而提高戒烟有效率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戒烟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戒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作一般性戒烟劝告,对观察组进行戒烟健康教育并联合行为干预。对两组的近期戒烟成功率进行比较,1年后随访两组的近期戒烟成功者,比较两组的复吸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戒烟成功率88.7%,对照组戒烟成功率43.3%,两组戒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观察组近期戒烟成功者,复吸率7.5%,对照组复吸率3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健康教育联合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戒烟效果较好,复吸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大中城市戒烟门诊人群吸烟状况及戒烟意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856名来自11个大中城市内的戒烟门诊。结果医院戒烟门诊被调查者中有吸烟史的比例为97.78%;绝大多数吸烟者的年龄分布在21~60岁之间,所占比例为94.38%;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即有过戒烟经历的患者)的比例为47.43%,其中男性占48.31%,略高于女性43.67%;有过戒烟史的患者中,使用过戒烟药物辅助戒烟的比例为26.86%。结论戒烟门诊被调查者多数具有吸烟史,将近一半的吸烟者有戒烟意愿。戒烟门诊可通过普及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积极推广戒烟产品和戒烟服务等措施,提高吸烟者戒烟意愿,形成规范有效的戒烟体系,从而提高戒烟有效率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戒烟门诊药物治疗+专业心理、行为干预的戒烟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收治的戒烟患者109例分为普通门诊组58例、戒烟门诊组51例,均给予伐尼克兰治疗期3个月.普通门诊组只在首次就诊时进行3min的烟草危害知识宣教.戒烟门诊组每次随访时进行20~30rain面对面的心理及行为的干预。结果:戒烟门诊组受试者9~12周、9—18周及9~24周持续戒断率明显高于普通门诊组(P〈0.05)。戒烟门诊组受试者9、12、18、24周时点戒断率明显高于普通门诊组(P〈0.05)。戒烟门诊组受试者在12、18、24周复吸率明显低于普通门诊组(P〈0.05)。戒烟门诊组受试者出现焦虑、烦躁、易激惹和体质量增加的人数明显少于普通门诊组(P〈0.05)。结论:戒烟药物伐尼克兰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药物治疗+专业心理、行为干预是一种行之有效、可行性强的戒烟模式。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电英国新一期《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1月12日刊载报告说,通过验血测定吸烟者体内分解代谢尼古丁的效率,可帮助选择最有效的戒烟疗法,提高戒烟成功率。此前研究显示,吸烟者代谢尼古丁的效率会影响到戒烟成功率。为进一步探明这一代谢效率对不同戒烟疗法效果的影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征集了1246名试图戒烟者,其中尼古丁代谢效率较高者和较低者基本各占一半。在为期11周的戒烟治疗中,这些人被随机分为三组,一组采用尼古丁贴片,一组服用非尼古丁替代药物伐尼克兰,一组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简短戒烟干预后吸烟者的戒烟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在戒烟门诊中开展戒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职业健康检查中497例男性吸烟者进行简短戒烟干预,根据戒烟干预后的电话随访内容,对戒烟者的基本情况、基线吸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吸烟者戒烟干预后第1、6个月的吸烟及戒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497个男性吸烟者中每天吸烟者占95.4%,现在想戒烟者占69.8%。戒烟干预第1、6个月后,点戒烟率、减烟率、戒烟率均较低。31~45岁吸烟者最近1周吸烟率高于其余两个年龄段(P0.05),17~30岁吸烟者在戒烟干预后1个月内的点戒烟率高于其余两个年龄段(P0.05),不同年龄段吸烟者在戒烟干预后第1、6个月的减烟率、戒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戒烟干预后6个月的点戒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戒烟干预后1个月,家庭月收入为2 500元以下吸烟者的点戒烟率高于其余两组(P0.05),最近1周吸烟率与家庭月收入水平呈线性趋势(P0.05),戒烟干预6个月后的减烟率与家庭月收入水平呈线性趋势(P0.05)。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吸烟者在戒烟干预后第1、6个月的最近1周吸烟率、点戒烟率、减烟率和戒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干预有一定的效果,建议将医生提供简短戒烟干预纳入医疗机构常规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11.
洪文彬  管晓敏 《河北医学》2011,(10):1403-1405
目的:研究社区戒烟门诊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到社区戒烟门诊寻求帮助的256例吸烟者实施干预措施,1个月后随访观察效果.结果:总体复吸率为58.20%,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复吸率越高;对尼古丁依赖程度越高,复吸率越高;成功戒烟的信心越大,复吸率越低,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门诊开展戒烟技...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小组戒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方法,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225名吸烟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小组式戒烟干预,并在6个月后再次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的戒烟率达到40.5%,远高于对照组(5.2%)。干预组每日吸烟量平均减少了11.5支,而对照组在这段时间内减少了1.7支,差别有显著性。根据阶段变化理论,干预组所处的戒烟阶段普遍向前推进;并且情感效能、社会效能得分有明显提高。学员对干预形式也较满意。年龄、是否参加干预和基线时对自己戒烟成功的预测成为是否戒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戒烟率,并为广大烟民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综述范围 纳入的研究比较了使用口香糖或吸入剂的尼古丁替代疗法(NRT)与没有治疗、非NRT的药物治疗或心理干预,在不愿意或无法突然停止吸烟者中戒烟的疗效。辅助疗法在两个治疗组均须包括。主要结果是持续6个月戒烟。其他结果是,持续减少吸烟或戒烟从6周到研究结束和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薛嘉欣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34-1535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科2012年-2013年收治的68例COPD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辅导,1周后电话追踪辅导,2个月后举办戒烟座谈会,第3个月、第6个月、1年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辅导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分析其对COPD患者戒烟行为的影响。结果个体化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COPD患者戒烟率,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护士在贯彻戒烟策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学杂志》2022,(24):1846-1851
目的探讨"戒烟:医者先行"项目在吸烟医务人员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9年9月对中国戒烟联盟54家单位1 747名吸烟医务人员实施"戒烟:医者先行"项目。基线调查时采集对象人口学特征、吸烟特点、烟草依赖程度、戒烟意愿及相关因素等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戒烟意愿的相关因素。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进行强化戒烟干预, 内容包括进行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宣教并给予戒烟药物, 干预后调查戒烟情况, 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线时调查对象年龄为(41±11)岁, 男性占91.9%(1 609/1 747), 每日吸烟者占62.2%(1 086/1 747), 主要吸烟原因包括受朋友影响[697名(39.9%)]、社会应酬需要[629名(36.0%)]、减轻精神压力[589名(33.7%)]和提神[459名(26.3%)]。基线调查时有戒烟意愿和1年内有戒烟计划的吸烟者分别占52.9%(885/1 672)和43.2%(755/1 7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教育程度低[高中和初中及以下的OR(95%CI)值分别为:2.4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吸烟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戒烟劝导,了解吸烟的肺结核患者对戒烟的态度、信心,评价戒烟干预效果。方法对前来就诊的肺结核患者中吸烟者应用5 A和5 R策略进行戒烟劝导,记录戒烟信心、动机分值,收集5次随访信息建立Epida-ta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项目门诊医师劝导戒烟的效果。结果登记肺结核患者491例,其中有302例吸烟患者,可随访到的患者第2个月、第5个月、第6个月以及12个月后的戒烟率分别为32.1%、30.6%、27.9%和18.0%;第5个月、第6个月、12个月的连续3个月戒烟成功率分别为4.1%、5.0%和3.7%,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法对5次戒烟动机和信心进行比较,5次动机得分都各不相等,动机分值呈下降趋势,信心分值呈下降趋势。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接受督导治疗的同时,给予戒烟宣传、劝导的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据英国《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2015年1月12日刊载报道说,通过验血测定吸烟者体内分解代谢尼古丁的效率,可帮助选择最有效的戒烟疗法,提高戒烟成功率。此前研究显示,吸烟者代谢尼古丁的效率会影响到戒烟成功率。为进一步探明这一代谢效率对不同戒烟疗法效果的影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征集了1246名试图戒烟者,其中尼古丁代谢效率较高者和较低者基本各占一半。该人群被随机分为三组,一组采用尼古丁贴片,一组服用非尼古丁替代药物伐尼克兰,一组只使用安慰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海南省城乡居民中不同吸烟人群戒烟状况,探讨控烟干预措施,于1996年对我省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城市点位于海口市振东区,农村点是文昌市清澜和迈号两镇)15岁-69岁人群进行了吸烟、戒烟抽样调查[1],本文主要对其中的 461名吸烟者的戒烟行为进行分析报道[2]。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从我省的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随机抽样调查15岁-69岁1319人,对其中的吸烟者461人进行戒烟行为调查[1.2]。 1.2调查方法及标准:使用调查表进行入户询问调查。WHO规定:“青少年吸烟者”为每周至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社区心血管病患者吸烟和戒烟行为,探讨影响戒烟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管辖社区心血管病患者研究组670例,以及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非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668例,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患者吸烟状况,戒烟意愿,戒烟行为等调查。结果研究组吸烟率37.2%高于对照组26.3%(P<0.01),以研究组15~45岁患者吸烟率最高(47.7%),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曾尝试戒烟,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越大戒烟成功率越高,而重度尼古丁成瘾率高者戒烟成功率低。结论年龄、尼古丁成瘾程度和医务人员对戒烟干预是心血管病患者戒烟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成功率的因素,并分析COPD患者成功戒烟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并获得随访的337例吸烟COPD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戒烟干预,记录患者的戒烟情况并进行分析。并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检测患者的肺功能FEV1%pred。结果:337例吸烟COPD患者中,1年时成功戒烟112例。戒烟成功率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mMRC、吸烟指数和有无合并症有关(P<0.01),与COPD严重程度无关(P>0.05)。干预1年后,成功戒烟者的肺功能明显优于未戒烟者(P<0.05)。结论:戒烟能改善吸烟COPD患者的肺功能;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戒烟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