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101-2104
[目的]观察自制实用闭式负压装置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难愈合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自制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处理创面,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换药。比较伤口形态变化、细菌培养结果和植皮成活率的差异。皮肤缺损较大的创面,经过伤口床准备,行邮票法植皮。比较均次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及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创面细菌培养菌落数(21.00±5.43)CFU/cm2,植皮成活率9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8.4 d。对照组创面细菌培养菌落数(57.00±12.37)CFU/cm2,植皮成活率82%,创面愈合时间23.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均次6次,换药费用972.66元。对照组换药11次,换药费用1 576.3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闭式负压引流装置替代传统换药方法用于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疗效肯定、患者经济负担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疗效。方法 分析从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应用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29例,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疼痛缓解明显。23例创面明显改善,换药或植皮愈合,好转4例创腔缩小后行皮瓣转移术,无效2例,有效率为79.3%。结论 VSD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能促进创面愈合,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3.
电场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难愈性创面尽早愈合是外科医师一直探索的问题,临床应用的方法有很多:灌洗、负压、高压氧、涡流或者脉冲冲洗、超声、红外线、局部应用抗生素以及生长因子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1843Dubois-Reymond发现在人体皮肤伤口存在强度为1mA的电流.后来证实,伤口会产生电场,形成损伤电流(injury current),研究认为伤口电流的存在和维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2002年电刺激(electric stimulus)疗法用于促进创面愈合在美国获得承认,主要用于常规创面愈合方案治疗无效的创面.本文对电场(流)与创面愈合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疗效。方法 分析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32例接受来源于自体的富含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的难愈合伤口患者。抽取患者静脉血30 mL,离心,与氯化钙和凝血酶混合后制成PRP凝胶敷于创面,凡士林纱布填塞,医用薄膜封闭创面,每7天更换1次,3次治疗为一疗程。评估治疗后伤口变化情况以及首次彻底清创后创面(治疗前V1)和2个月(治疗后V2)随访时创面体积。结果 32例患者使用3次PRP凝胶后,患者伤口均明显缩小,组织色泽红润血供良好,无明显渗液和脓液。治疗前测量创面体积(V1)为9.5±4.7 mL,治疗后2月时创面体积(V2)为1.7±0.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31.2%,显效率93.8%。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伟中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737-1740
慢性创面是指体表皮肤或软组织的破溃,需要较长时间愈合,或不能自行愈合或愈合后又复发的创面[1]。该类创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发生率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6.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 涉及创面愈合的各个阶段。近年来干细胞及组织工程为修复慢性难愈合创面带来了希望。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和旁分泌作用;多种组织工程策略有修复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潜力, 还可以提高干细胞的递送效率。该文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病理特征、用于修复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干细胞、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创面修复策略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一种具有立体纤维蛋白结构、富含大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 可持续释放各种促进伤口愈合的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PRF已在创伤外科、整形外科及口腔科等临床科室广泛用于治疗患者各种急慢性创面。对创伤外科中常见的慢性难愈合创面, 常规的外科处理常效果不佳。大量的研究已证实PRF对慢性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根据标本选择、离心方法、离心管材质、冻干保存技术等多种方法, 研究者尝试对PRF进行改良增效, 并已取得巨大进展。本文就PRF制备和保存技术研究现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治疗脂肪肉瘤切除后顽固性创面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脂肪肉瘤切除后顽固性创面患者行PRP注射后缝合创面。采集患者外周血制作PRP 10~40 ml。注射PRP 1~2次完全填充缺损,Ⅰ期缝合创面。术后行B超检查,明确深部间隙愈合情况。术后及随访观察患者伤口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创面Ⅰ期愈合,2例患者经二次清创,二次自体PRP填充后,联合VSD持续负压引流,均于2周后创面愈合。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较好,外观良好,无窦道形成。[结论] PRP治疗脂肪肉瘤切除后顽固性创面可以充分填充深部间隙,促进创面愈合,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大面积深度烧伤以及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开展和深入,体内外实验证明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的脂肪干细胞[1](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可以有效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皮肤创面愈合[2]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再上皮化、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重塑等多方面.在创伤条件下,伤口渗液和其中的炎性因子以及有丝分裂原等趋化因子促进ADSCs增殖,向伤口迁移[3].实验证明,ADSCs在体、内外均可以向皮肤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限制炎症和凋亡、促进血管形成、促进创周组织细胞,参与损伤修复等,最终实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UVC)疗法对老年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并初步分析影响其剂量和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老年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58例共106个创面,患者年龄73~91岁。紫外线治疗剂量为36~1800mJ/cm^2,每日或隔日1次,直至创面完全上皮化。观察不同部位和不同分期创面的愈合情况和愈合时间,分析UVC治疗剂量和创面部位与创面愈合状态的关系。结果:经UVC治疗后,创面愈合77例,显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2%。不同部位创面UVC治疗剂量差异显著,手足区〉肛周会阴区〉头颈区〉四肢区〉躯干区(P〈0.01);不同部位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4724),但不同部位治疗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显著,肛周会阴区〉躯干区〉手足区〉四肢区〉头颈区(P〈0.01)。在93个压力性溃疡创面中,52个Ⅱ期创面治疗次数[(2.71±0.68)次]及愈合时间[(7.78±2.12)d]均少于41个Ⅲ期创面[分别为(4.09±0.84)次和(13.96±2.38)d],创面愈合率(92.3%)和总有效率(100.0%)也均高于Ⅲ期创面(愈合率为61.0%,总有效率为90.2%,P〈0.01)。结论:UVC治疗老年人慢性难愈合创面疗效显著,病灶部位是影响UVC治疗剂量的重要因素,而病变分期是影响创面愈合效果和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下肢慢性皮肤溃疡在局麻或无麻醉下进行清创,按伤口大小和形状裁剪封闭负压引流(VSD)材料覆盖伤口创面,持续引流,7天拆除,伤口为新鲜肉芽组织后改为换药治疗,直到伤口愈合.结果:本组103例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经1~4次封闭负压引流,伤口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伤口处瘢痕不明显,部分局部稍凹陷.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老年下肢慢性皮肤溃疡操作简单,损伤小,缩短了疗程,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充满着挑战, 对医疗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组学分析可以揭示慢性创面形成的潜在机制, 识别与慢性创面诊断、预后和筛查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联合多个水平的组学分析能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其中详细的分子机制, 为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法提供线索, 为慢性创面的精准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该文针对近年各种组学分析在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相关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俗称溃疡),也叫慢性伤口或慢性创面,其定义目前尚未统一界定。国际伤口愈合学会对于慢性创面的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创面。这些创面常常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存在特定的病因,如糖尿病、缺血、压力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提取物促进局部皮肤慢性创面愈合的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例全层皮肤缺损慢性创面患者,其中小腿3例,前臂2例,头颈部1例;创面面积2.3 cm×2.5 cm^6.8 cm×7.5 cm。将15 ml自体脂肪提取物,分3次局部1周内给药,之后采用InSight誖三维伤口测量记录系统测量并记录慢性创面愈合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例患者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给予自体脂肪提取物后第7天,小腿部创面平均愈合率为11.2%,前臂创面平均愈合率为12.1%,面颈部创面愈合率为13.1%。结论对比常规慢性创面的愈合率,自体脂肪提取物处理过的慢性创面并未显著加速创面愈合速率,但局部肉芽组织生长旺盛,有可能对慢性创面的远期愈合效果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受许多因素影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创面处理方法 [1 ,2 ]。1 998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科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 31例病人的慢性创面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1例中 ,男 1 4例、女 1 7例 ,年龄 9~ 88岁 ,平均 39.4岁。均为伤后 1个月以上、创面无明显愈合趋势者。致伤原因 :皮肤挫裂伤 1 7例 ,乳癌根治术后皮肤坏死 3例 ,糖尿病骶尾部褥疮 5例 ,小腿静脉瘀滞性溃疡 3例 ,糖尿病足溃疡 2例 ,结核性脓胸术后伤口裂开并发巨大瘘道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 49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PRP治疗组和常规换药对照组。PRP组23例,给予清创加自体PRP伤口内注射和凝胶覆盖,治疗1周即更换PRP凝胶,3次治疗为1个疗程;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换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根据情况采用植皮术、皮瓣转移等手术方法加速创面愈合。3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于首次治疗后获随访,随访时间1~4个月。PRP组患者在2~3次PRP治疗后,可发现创面明显缩小,坏死组织及脓苔清除,组织色泽健康,血供良好,特别是外露骨或肌腱组织被新生肉芽组织覆盖。对照组患者在3周治疗后,创面愈合较PRP组面积小,特别是伴有骨或肌腱外露创面,新生肉芽覆盖较差。结论 PRP凝胶由于具有可塑性强、能持续释放多种生长因子的特征,可以作为生长因子缓释系统,能有效促进难愈性创面软组织缺损修复,增加局部血运,加速慢性难愈合伤口愈合。并且与传统负压引流系统相比,在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上,PRP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负压封闭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8例慢性难愈合创面应用负压封闭治疗。结果 :负压治疗后创面清洁迅速 ,5例创面经负压治疗后直接上皮化愈合 ,2 0例创面经植皮愈合 ,3例创面经局部皮瓣转移愈合 ,治愈率 1 0 0 %。结论 :负压封闭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处理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及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报道较多,但VSD结合PRP技术序贯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较少,威海市立医院关节骨科将两者结合起来序贯治疗1例手背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创面发病机制复杂且病程长, 其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近年来, 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疗法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 随着对细胞行为和信号通路的深入探究及衍生物提取技术的进步, 干细胞的应用不断得到创新。该文从创面正常愈合和难愈合的机制出发, 探讨ADSCs及其衍生物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影响, 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病相关的慢性伤口护理越来越受重视.1962年,Winter[1]提出了"湿润环境促进伤口愈合",为伤口换药奠定了现代创面换药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各型创面研发了大量的新型敷料,如高分子薄膜敷料、泡沫敷料、水凝胶和水胶体敷料、海藻酸盐敷料、生物活性药物敷料等.正确选用敷料能加快创面修复、减少感染机会、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