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风琴"技术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过程中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胫骨骨感染患者资料。男10例, 女1例;年龄(47.0±9.7)岁。其中7例为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术后感染, 4例为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手术行清创, 敏感抗生素骨水泥置入, 根治性切除死亡或感染的骨段后, 所有患者骨缺损长度为(6.6±2.9)cm, 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移治疗。所有患者在搬移骨块与对合端接触后采用"手风琴"技术治疗。记录骨搬移过程中的对合时间、"手风琴"技术治疗时间、愈合时间以及骨搬移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在对合端进行植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7±0.5)年。对合时间为(30.8±6.8)周, "手风琴"技术治疗时间为(43.1±8.4)d, 愈合时间为(31.6±9.0)周。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疼痛, 3例患者出现踝关节僵硬, 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马蹄足畸形。结论在Illizarov方法基础上使用"手风琴"技术, 可以加速搬移骨段矿化, 促进对合端骨愈合, 无需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皮质骨横向搬移术治疗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下肢创伤后远期发生的慢性创面患者资料。男7例, 女4例;年龄为19~57岁, 平均32.3岁。腘动脉损伤7例, 胫前合并胫后动脉损伤4例。创面部位:小腿远端5例, 足踝部6例。创面面积为3.2 cm×2.8 cm~9.5 cm×7.3 cm。在胫骨内侧远离创面10 cm以上行皮质骨开窗, 开窗面积为5.0 cm×1.8 cm, 然后安装横向搬移外固定装置。创面有限清创, 彻底冲洗后包扎。术后7 d开始横向搬移, 创面全部敞开换药。横向搬移持续25 d, 术后2个月拆除外固定装置。观察患者创面愈合和横向搬移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1例患者术后获3~20个月(平均5.6个月)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为35~277 d。末次随访时所有创面均愈合, 无复发。2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 继续搬移, 局部清创后愈合;1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 予减慢搬移速度后逐渐愈合。结论对于下肢创伤后远期小腿和足踝部发生的慢性创面, 胫骨皮质骨横向搬移术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皮瓣移植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20年3月, 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手足外科应用Ilizarov技术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重度糖尿病足7例, 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3级2例, 其中右足跟、足底深部溃疡合并脓肿、感染1例, 左足趾溃疡并趾骨感染1例;4级5例, 其中左足趾近、末节坏疽2例, 右足第2趾近、中、末节坏疽合并感染1例, 左足第4趾近、中、末节坏疽并感染1例, 左足第4趾末节坏疽1例;创面面积2.0 cm×2.0 cm~6.2 cm×10.0 cm。修复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 应用跖背动脉皮瓣4例, 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2例, 皮瓣面积2.0 cm×3.0 cm~8.0 cm×14.0 cm。术后采用门诊复诊、电话、微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足部创面愈合情况、足背皮肤温度、下肢麻痹情况、外固定支架针眼渗出情况及小腿皮肤血运, 并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术后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6~28个月, 平均8.2个月, 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技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用红色乳胶经股动脉灌注10侧成人下肢标本, 观测胫骨结节下方6.0~10.0 cm以内在胫骨内后缘胫后动脉发出骨筋膜皮支的出现率, 以及其所发出的皮支和骨膜支的数目、分布、外径等指标。结合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带胫骨后内侧骨筋膜皮支的嵌合瓣, 改良TTT治疗糖尿病足。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 收治按Wagner诊断标准确诊为Ⅲ~Ⅳ期糖尿病足的糖尿病患者, 临床应用12例, 采用改良TTT进行治疗, 其中截骨骨瓣大小为10.0 cm×2.5 cm。术后5例患者坏疽足趾于拆除骨搬移外固定架时行不同程度足趾残端修整, 2例患者足跟、足底创面行拱顶石皮瓣修复, 3例患者创面自行愈合, 2例Wagner Ⅳ期患者行小腿近端截肢。术后通过门诊随访, 并总结该方法的初步应用效果。结果 10侧标本中, 在胫骨结节远端6.0~10.0 cm以内从胫骨内后缘共发出骨筋膜皮支11条(1例为2条, 9例为1条), 距离胫骨结节为(9.23±0.62)cm, 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成人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31例成人下肢长骨骨折相关感染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 女11例;年龄(35.7±16.7)岁;急性感染9例, 延迟感染3例, 迟发感染19例;分别按照感染分期采用保留或取出内置物后行清创、植骨、骨延长等治疗;术后定期复查并至少完成12个月随访, 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和血化验指标变化, 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Paley骨折愈合评分。结果 31例患者均获随访, 时间13.0(13.0, 31.0)个月;9例急性感染患者中6例保留了内置物, 1例因无法耐受换药、2例因感染控制不满意取出内置物;3例延迟感染患者中1例保留了内置物, 2例因感染控制不满意取出内置物;19例迟发感染患者中均取出内置物清创后5例行局部植骨, 6例行Masqulet技术, 8例行骨搬移治疗。所有患者均获愈合, 无感染复发;根据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5例, 良5例, 可1例。结论成人下肢骨折相关感染应按临床分期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性和延迟感染争取保留内置物, 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O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采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手术治疗的22例四肢长骨CHOM患者资料。男18例, 女4例;年龄16~56岁, 平均31.8岁;病程0.6~42.0年, 平均18.4年;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Ⅰ型4例, Ⅲ型6例, Ⅳ型12例。患者一期彻底清创后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感染控制后二期取出骨水泥, 植骨修复骨缺损。随访观察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和比较一期手术前、二期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流脓、疼痛等临床表现及血液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评估疗效。结果一期清创后骨缺损的体积为54~176 cm3(平均90.9 cm3)。所有患者术后获20~51个月(平均30.1个月)随访。均获骨缺损愈合, 骨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6个月)。其中3例髂后上棘取骨处感染, 1例供区疼痛, 经对症处置后缓解。1例术后7个月摔倒, 骨缺损部位骨折、钢板断裂, 经再次手术后骨愈合。末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骨短缩-延长术与载抗生素硫酸钙的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5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58例接受Ilizarov技术治疗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 其中30例患者接受骨短缩-延长术治疗(A组), 根据短缩情况不同将其分为术中一次性短缩成功患者(A1组, n=17)和需要术后逐渐短缩患者(A2组, n=13), 28例患者接受载抗生素硫酸钙的骨搬运技术治疗(B组)。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 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评估骨缺损愈合和肢体功能, 同时根据Paley分类标准统计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 时间为(27.5±5.1)个月。A、B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11例, 均为男性, 年龄(42±16)岁。其中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骨折术后骨缺损, 节段性骨缺损长度为(7.9±2.1) cm;10例为先天性膝内翻、1例为胫骨近段骨折畸形愈合致膝内翻。术前胫骨-股骨解剖轴外侧角为179°(178°, 180°), 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为82°(81°, 83°), 膝关节关节线相交角为0°(0°, 1°), 胫骨近端解剖轴内侧角为83.1°±3.9°。7例应用单边外固定架、3例应用环形外固定架、1例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架, 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骨缺损及内翻畸形。其中3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者额外通过摆动夹钳矫正内翻、1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者在胫骨近段外侧安装铰链通过延长内侧的螺纹杆矫正内翻。术后测量单边和混合式外固定架近端固定针或环形外固定架的近端环与膝关节面的夹角、下肢机械轴偏向、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关节面的位置、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畸形矫正的角度、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Paley的功能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和血清炎性标志物均正常的Gustilo 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后期遗留的骨缺损, 及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9例Gustilo 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后期遗留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5例, 女4例;年龄(41±11)岁。病例纳入标准:Ilizarov技术(短缩-延长术或骨运输术)治疗, 软组织修复手术创面闭合且没有临床感染征象至少3个月, 血清炎性标志物均正常, 随访超过取外固定支架后3个月。研究患者术前均进行三相骨扫描检查。第一次术中均行骨缺损端的扩创、细菌培养、外固定支架固定, 一期或二期行截骨进行肢体延长或骨运输术。培养阳性患者术后全身应用6周敏感抗生素。记录患者术中缺损部位是否有脓液、培养结果、治疗的缺损长度、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比例、感染出现时间、骨折愈合率、骨愈合指数、骨性结果和功能结果。结果 19例患者从原始损伤至第一次手术间隔(10±8)个月, 术前骨扫描结果:8例感染阴性, 4例不除外感染, 7例慢性骨髓炎。所有患者术中在折端周围均未见脓液。术中培养结果:1例培养出1份阳性结...  相似文献   

10.
Ilizarov技术催生了骨再生和肢体延长,是20世纪骨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进化论、系统控制论、再生医学、人工智能、3D打印等参入临床,突破了既往骨科的范畴,从头颅、脊柱、骨盆、手指、足趾以及神经性溃疡,缺血性坏疽等几乎都能实施再生、修复与重建,进一步证明了生物力可激发人体组织自我修复的潜能。本文追溯了肢体延长术100多年的历史,阐述了最初的截骨、延长理念和Ilizarov技术、牵拉成骨技术以及牵拉成组织技术等重要的生物学理论及其在前苏联,欧洲,北美等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介绍了从Wagner、Bastiani、Orthofix、Ilizarov外固定器到全髓内骨骼延长钉等手术器械的优势、劣势和改良;展示了牵拉成组织技术跨越多学科、不同组织再生重建的临床应用。在肢体延长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以及各国学术组织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肢体延长起源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Ilizarov技术前期即骨外固定自主研发和肢体弹性延展延长期、Ilizarov牵拉成骨延长技术期、后Ilizarov技术时代以及应力调控主导下的肢体再生延长与重建期,目前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感染骨组织表面培养在检测骨髓炎致病菌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筛选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收治的诊断为骨髓炎的患者, 对其感染的骨组织进行骨组织表面培养(BSC)和一般组织培养(GSC)。将患者术中取到的失活感染骨组织平铺在已固化琼脂的无菌培养皿上, 表面浇筑尚未凝固的胰蛋白胨大豆琼脂, 置于37 ℃恒温含5%CO2的孵箱培养完成BSC;同时对患者术中用5套独立的器械取疑似感染的5个部位感染骨组织送检验科进行GSC, 比较两种培养方式的培养时间、菌种和细菌阳性率。结果共纳入73例患者, 男59例, 女14例;年龄49.0(31.0, 58.5)岁;BSC的培养时间1(1, 1)d显著短于GSC的3(2,3)d, BSC的细菌阳性率78.1%(57/73)显著高于GSC的61.6%(45/7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培养出的细菌种类与BSC培养的细菌种类一致。结论在骨髓炎致病菌检测中, 对骨髓炎患者的感染骨组织标本进行BSC, 时间短、阳性率高, 可作为GSC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阐明机械应力介导骨组织再生的信号通路机制, 对于改善骨再生、临床治疗如骨缺损及骨延长等骨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应力通过piezo通道、整合素等将机械刺激向细胞内传导, 引起多种信号通路途径反应, 进而改变转录因子转位、基因表达和成骨细胞分化, 最终实现促进骨再生的结果。本文就机械应力介导骨组织再生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术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截骨术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 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 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骨关节炎所处阶段, 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 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 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足踝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宝鸡第三医院手显微外科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或混合髂骨植骨)治疗的11例足踝部骨髓炎患者资料。男8例, 女3例;年龄(42.3±23.7)岁。对慢性低毒性骨髓炎, 彻底扩创后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一期填塞空腔、覆盖创面, 修复重建。对感染急性期创面, 先局部换药、引流或扩创后负压封闭吸引, 全身抗感染治疗;待急性感染控制并稳定后再彻底扩创、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填塞空腔、覆盖创面, 修复重建。组织瓣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12.0 cm×6.0 cm。应用腓动脉穿支蒂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4例,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3例, 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3例, 腓骨长肌肌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1例。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骨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有无破溃、渗出等临床表现, 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混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的29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10例;年龄为(45.38 ± 12.85) 岁, 范围为22~67岁;病程为(16.00 ± 6.96)个月, 范围为6~36个月;皮肤缺损面积为(41.9 ±15.9) cm2, 范围为11.8~86.8 cm2。患者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8例, 车祸6例, 重物碾压3例, 其余2例分别为机器绞伤和锐器刺伤。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4、8周及6个月的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骨愈合时间, 随访时观察皮瓣质地、成活及足部功能恢复情况, 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手术前后足跟部功能恢复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胫骨骨髓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宝鸡第三医院手显微外科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或加髂骨混合植骨)治疗胫骨骨髓炎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5~64岁,平均41岁。对5例急性感染期创面或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先给予局部换药引流或扩创后VSD处理,全身抗感染或预防感染治疗,待急性感染期过后再彻底扩创、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予以修复重建;对11例慢性低毒性骨髓炎患者,给予彻底扩创后应用小腿组织瓣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一期填塞空腔、覆盖创面,予以修复重建。对7例扩创后骨缺损较多或空腔较大者,给予硫酸钙人工骨和自体髂骨混合植骨,采用肌瓣或肌皮瓣嵌合修复。组织瓣切取大小为2.0 cm×3.5 cm~12.0 cm×23.0 cm。通过门诊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参照McKee等骨感染治疗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除1例组织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组织瓣均顺利成活。随访12~40个月,平均18个月。1例骨髓炎术后1年复发,给予再次彻底扩创后,应用载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肆虐大背景下,通过完善供者和受者感染状态评估、提高移植后感染的诊断水平、挖掘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进一步提高移植受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带蒂皮瓣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25例, 女10例;年龄(37.5±6.0)岁。原始创伤中开放性骨折27例, 闭合性骨折8例。病程8~42个月, 既往曾行1次手术者3例, 2次手术者7例, ≥3次手术者25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或骨外露、创面窦道形成和贴骨瘢痕。转移皮瓣面积6 cm×5 cm~15 cm×10 cm。25例一期手术转移皮瓣及外固定支架固定;10例分期手术, 一期行局部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及皮瓣延迟术, 二期再行延迟皮瓣转移、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肢体短缩情况、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依照Ilizarov方法应用与研究协会(ASAMI)骨与功能结果评价标准评定肢体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3.8±7.4)个月随访, 均获得骨愈合。其中32例术后转移皮瓣成活, 创面一期修复, 感染未再复发, 获得了骨性愈合。3例皮...  相似文献   

19.
骨整合假肢通过结合临床手术替代了传统接受腔型假肢, 在肱骨、桡骨、指骨、股骨、胫骨等截肢部位的假肢适配中实现了临床应用, 患者运动-感知能力得到了增强, 提升了患者对假肢的"具身"认知感。本文从假肢适配存在问题、骨整合假肢技术发展、手术方案、并发症及预后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并对骨整合假肢未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骨缺损发病率居高不下, 其骨修复重建正在追求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和高效率, 颌面部骨修复材料一直是临床医学和生物组织工程学中的研究热点。该综述对颌面部骨缺损的特点及病因、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方法作了介绍, 对颌面部骨修复材料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比。纵观全局, 目前颌面部骨修复材料仍面临许多瓶颈问题, 其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