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东峰  徐慧萍 《安徽医学》2019,40(12):1384-1388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河南省荣军医院胸外科接诊的12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NI将患者分为高PNI组(PNI≥45,n=53)与低PNI组(PNI<45,n=7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资料、围术期指标、辅助化疗、复发或转移、3年生存率等,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因素,对有显著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NI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高PNI组年龄<65岁、肿瘤直径<4 cm、TNM分期Ⅰ期、淋巴结转移N_0~N_1、术后排气时间<4.5 d的比例均高于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81.13%(43/53),高于低PNI组的20.83%(1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低PNI指数、复发或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I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796,95%CI:0.715~0.863,敏感性为85.07%,特异性为74.14%。结论低PNI是食管癌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NI对食管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预后指数(PN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116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得出PNI的截断值。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PNI的截断值为47.5,高PNI组5年生存率36.2%高于低PNI组的18.8%(P < 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BMI与病人预后相关(P < 0.05~P < 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PNI和BMI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NI与BMI联合预测病人预后价值高于其单独预测价值。结论PNI与BMI是结直肠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PNI与BMI联合评估病人预后能够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营养状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预后营养指数(PNI)纳入肿瘤的预后研究中,并通过PNI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目的 探讨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45例胃癌肺转移患者的住院病历及检测报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灶、组织学分级、T分期、N分期、肺转移类型、肺转移时间、化疗情况、肿瘤直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胸腔积液发生情况、脉管癌栓发生情况、原发灶手术情况和术前1周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并计算PNI。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4月。分析PNI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NI预测胃癌肺转移患者生存结局的最佳截断值为46.1〔依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NI值组(n=114)和高PNI值组(n=131)〕,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6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123,95%CI(1.201,3.752)〕、T分期高〔OR=2.104,95%CI(1.336,3.313)〕、N分期高〔OR=1.876,95%CI(1.286,2.735)〕、肿瘤直径>5 cm〔OR=1.839,95%CI(1.054,3.208)〕是导致胃癌肺转移患者PNI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癌肺转移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15.1%、4.3%。低PNI值组3年生存率为1.0%,低于高PNI值组的11.6%(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HR=1.414,95%CI(1.059,1.887)〕、肺转移类型〔HR=1.647,95%CI(1.213,2.237)〕、化疗〔HR=0.740,95%CI(0.559,0.981)〕、原发灶手术〔HR=0.649,95%CI(0.475,0.886)〕、PNI〔HR=0.733,95%CI(0.550,0.978)〕为胃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胃癌肺转移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进行预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5。结论 PNI对胃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利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衣杏林  周向东 《重庆医学》2023,(2):177-184+189
目的 对比Ⅰ期纯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与不同分化的肺腺癌的预后,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纳入了322例Ⅰ期pIMA和3 326例肺腺癌患者,经倾向性评分减少混杂偏倚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亚组生存分析用来比较pIMA和肺腺癌患者的生存差异。为了进一步评估pIMA患者的预后,利用向前逐步比例风险(Cox)筛选与pIMA的总生存期(O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将变量纳入Cox回归模型并使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正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对列线图进行准确度及临床实用度评价。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配对后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Ⅰ期pIMA患者具有与Ⅰ期贴壁型腺癌(LA)相似的生存时间。亚组分析显示,在肺叶摘除术及右侧受累的亚组中,Ⅰ期pIMA患者拥有比LA更长的生存期。向前逐步Cox回归显示pIMA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胸膜浸润(VPI)和分化等级。ROC曲线、矫正曲线和DCA曲线显示Ⅰ期pIMA列线图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实用度。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以精准预测Ⅰ期pIMA预后的列线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联系,探讨PNI作为胃癌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N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联系,再根据随访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PNI等因素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结果 低PNI组与较晚临床分期有关(P=0.041),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是否吸烟饮酒无关联(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较晚的临床分期、PNI较低、姑息治疗与患者较差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P<0.05)。PNI较低组患者总生存期(P=0.037)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7)均差于PNI较高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除了较晚的临床分期(风险比例:5.48,置信区间:0.23~21.95)、姑息治疗(风险比例:7.40,置信区间:1.03~16.25)外,PNI<45(风险比例:0.41,置信区间:0.07~4.66)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PNI水平高低与胃癌患者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除肿瘤分期和只接受姑息治疗外,低PNI是一个较新的胃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预后转归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在转移性胰腺癌(mP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223例mP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2∶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X-tile对NAR取最佳截断值并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P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图和临床决策曲线(DCA)来评估列线图的性能。用X-tile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NAR的最佳截断值为0.13。低NAR组中位总生存期(OS)长于高NAR组(P=0.003)。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NAR是影响mP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55,95%CI:1.065~1.988,P=0.018)。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校准图和DCA均体现了基于NAR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的RNA编辑位点。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RNA编辑位点的表达数据,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及Cox回归筛选出与ccRCC预后密切关联的RNA编辑位点。根据多因素Cox结果计算患者的风险评分后构建预后模型和列线图,进一步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后模型和列线图的准确性,并进行相关的功能学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25个与ccRCC预后相关的RNA编辑位点。根据风险评分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222)与低风险组(n=226)。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均低于低风险组(P<0.001)。预后模型和列线图预测患者1、3、5年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1、0.824和0.806、0.858,0.833和0.821。风险分组之间具备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及药物敏感性。结论 通过公共数据库筛选出的25个RNA编辑位点有望会成为ccRCC患者新的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因素并建立列线图,评估列线图能否有效预测个体的生存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80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R语言建立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内胆管癌患者生存列线图,使用一致性指数C和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性能,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列线图和TNM分期对术后患者生存的预测效果。  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糖链蛋白抗原19-9(CA19-9)、肿瘤数目、肿瘤分化程度、预后营养指数为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列线图一致性指数C为0.692,校准曲线图接近对角线,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列线图时间依赖性ROC曲线预测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1、2、3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83、0.711、0.726。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大于TNM分期ROC曲线下面积0.509。  结论  由CA19-9、肿瘤数目、肿瘤分化程度、预后营养指数构建的列线图比TNM分期能更有效地预测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并具有估算个体的生存概率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怡  钱萍 《浙江医学》2018,(20):2216-2219
目的研究转移性淋巴结比率(MLNR)在胆囊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及建立基于MLNR的淋巴结转移胆囊癌预后模型。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10-2014年间接受手术切除的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374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LNR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判断MLNR是否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Kaplan-Meier分析示高MLNR(MLNR2)较低MLNR(MLNR1)预后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ox多因素分析表明,MLNR是淋巴结转移胆囊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9)。结论MLNR是淋巴结转移胆囊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基于MLNR的预后模型有望更准确地为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指导治疗、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数据集分析对胰腺癌具有预后价值的重要基因,并构建预后模型。方法 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与胰腺癌预后明显相关的基因,利用Lasso Cox回归构建基因预后模型,并结合相关临床因素绘制列线图。结果 共鉴定出着丝粒蛋白E(CENPE)、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NLN)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类似物(CKAP2L)3个基因,均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胰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基于三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位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后模型和化疗均是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列线图预测1年总体生存时间的的曲线下面积为0.78。结论 CENPE、ANLN和CKAP2L的高表达预示着胰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基于三基因表达的列线图模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合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建立列线图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收治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2年随访情况分为生存组226例和死亡组4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指标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指标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采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和区分度。结果 死亡组SCC-Ag、TSGF水平及组织低分化、分期ⅢC1期患者比例高于生存组[t(χ2)/P=9.636/<0.001,8.237/<0.001,13.590/<0.001,13.604/<0.001]。组织低分化、分期ⅢC1期、SCC-Ag、TSGF高均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建立青年结直肠黏液腺癌(MAC)预后列线图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936例青年结直肠MAC的资料,利用R软件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n=656)和验证组(n=280)。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建模组人群的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建模组的COX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态、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手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因素均用于构建列线图。建模组的C-index为0.813(95%CI 0.788~0.838),验证组的C-index为0.779(95%CI 0.740~0.818)。2组1、3、5年的特异生存率校准曲线图亦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研究构建的预后列线图对青年结直肠MAC患者生存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提高其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膀胱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bladder,ACB)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建立可以个体化预测膀胱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通过收集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诊断为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筛选,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腺癌患者6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采用Empower Stat软件对所有变量进行COX单因素回归分析,将P < 0.05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使用R语言将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构建成生存列线图模型,运用Bootstrap法进行1 000次等量有放回重复采样对模型进行验证,采用C-index和绘制列线图校准曲线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结果  年龄>70岁、肿瘤直径>3 cm、未行手术治疗、T3期、T4期、N1期、N2期、M1期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一致性较高,并采用C-INDEX(一致性指数)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4,经内部验证后具有较高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结论  本研究通过SEER数据库确定了ACB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建立了国内外首个可以进行个体化预测ACB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模型,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不同患者预后进行精准的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预测宫颈癌生存期的双硫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307个宫颈癌RNA测序数据及临床信息,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共表达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到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并构建预后模型。根据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主成分分析、列线图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共得到3个双硫死亡相关lncRNA并构建预后模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的总生存期短于低风险组。风险曲线显示高危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低危患者。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独立预后因子。该模型预测患者1年、3年、5年存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0.701、0.716。列线图和校准曲线表明预后模型接近于理想模型。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宫颈癌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该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胶质瘤组织表达变化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构建和评价GPX对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从肿瘤基因图谱计划数据库中下载胶质瘤患者数据集,获取663例患者的临床参数信息及其GPX表达水平,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BM)153例、低级别胶质瘤(LGG)510例,分析GPX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变量,并使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再次筛选验证,基于筛查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PX1、GPX3、GPX4、GPX7、GPX8的表达在胶质瘤患者中显著升高(P均<0.001),且除GPX3外,GBM患者的表达显著高于LGG患者(P均<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GPX1(P=0.013)和GPX4(P=0.040)高表达的GB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GPX1、GPX7和GPX8高表达的LGG患者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P均<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及Lasso回归筛选出GPX7和GPX8为影响LGG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利用该结果构建列线图显示,最终进入模型的危险因素为GPX7,一致性指数为0.843(95%CI=0.809~0.85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GPX7是影响LG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LGG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的比值(RPR)与脓毒症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5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90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89)和非死亡组(n=61),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RPR与其他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RPR最佳临界值(cut-off值=0.111)将入组患者分为低RPR组(n=67)与高RPR组(n=83),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28 d生存率。结果 死亡组降钙素原(PCT)、RDW、RP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住院时间均高于非死亡组(P<0.05);死亡组白蛋白(ALB)、PLT低于非死亡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PR(OR=4.952,95%CI:1.802~13.609)、RDW(OR=3.636,95%CI:1.60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DNA甲基化驱动基因开发预测肺鳞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方法 通过整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肺鳞癌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来鉴定甲基化驱动基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ASSO回归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建立风险评分模型,再对临床参数进行分析,构建列线图,Hosmer-Lemeshow检验绘制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90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中1415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d随访时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484)和存活组(n=931)。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并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PNI和COPD患者预后间的关联。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阴离子间隙、白细胞计数、肌酐、PNI、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合并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低水平PNI(<31.20)、年龄、SOFA评分、阴离子间隙、白细胞计数、低血红蛋白水平及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均是影响COPD患者90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入住ICU时低水平PNI(<31.20)与COPD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此类患者90d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系统性炎症指标,构建列线图评估心力衰竭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3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286)和验证组(n=144),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心力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使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 Kaplan-Meier 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体质量指数(BMI,P=0.002)、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P<0.001)、高血压(P=0.004)、淋巴细胞计数(P<0.001)、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PLR,P=0.00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P<0.001)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P<0.001)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后因子。利用这些预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结果显示其预测性能良好: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19 (95% CI: 0.680~0.758)和0.732 (95% CI: 0.693~0.77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预测HF患者的不良结局方面(心血管再入院或全因死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联合系统性炎症指标和传统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HF患者不良结局预测方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重症患者高流量氧疗失败的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医疗信息集市(MIMIC)中MIMIC-Ⅳ数据库中1 291例高流量氧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高流量氧疗成功组(n=846)和失败组(n=445),比较两组重症监护室(ICU)死亡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死亡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28 d累积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情况,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评价高流量氧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列线图,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临床决策分析(DCA)评价该模型的效能,Bootstrap法进行重复抽样内部验证。结果 高流量氧疗失败的发生率为34.46%。与高流量氧疗成功组比较,高流量氧疗失败组血小板计数、pH值、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FiO2)更低,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更长,SAPSⅡ及SOFA评分更高,高流量氧疗时间更短,28 d死亡率、ICU死亡率、院内死亡率更高,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