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大鼠胃体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胃轻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6-OHDA损毁大鼠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PD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阳性神经元在黑质的分布,并用同样的方法检测GFAP和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在大鼠胃体肌层的分布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GFAP在6-OHDA模型大鼠胃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6-OHDA大鼠黑质内神经元大量丢失,并伴有TH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6-OHDA大鼠胃体肌层GFAP和NF免疫反应性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OHDA模型大鼠胃体肌层GFAP蛋白下调。结论 6-OHDA模型大鼠胃部GFAP和NF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胃轻瘫发病的过程,本研究可能为PD患者胃轻瘫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提高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 ,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取SD大鼠 90只 ,将 6 -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 ,观察大鼠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 6 4只 (占 71.1% )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稳定 ,旋转圈数 >2 10r/ 30min ,被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 ;免疫组化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能神经元 (NDN)较对侧明显减少 ,电镜观察发现其普遍存在凋亡及坏死样改变。结论 :用 6 -OHDA选择性损毁NDN可较快建立稳定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PD行为病理的大鼠模型 ,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同自然PD病人仍有较多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研究钙阻断剂伊拉地平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给予伊拉地平1周后,纹状体内注射6-OHDA造模,然后继续给药2周.用圆柱体试验和旋转试验评价损毁程度,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多巴胺神经元数量.结果 行为学测试表明,伊拉地平预给药大鼠运动功能障碍有所改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用药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较模型组显著增多,提示伊拉地平预给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另1组动物在损毁后给药则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伊拉地平有希望成为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新型抗PD药物.  相似文献   

4.
徐丽  金清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1):2561-2562,2566
目的探讨利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模拟绝经期妇女帕金森病的大鼠模型。方法应用6-OHDA制备OVX PD模型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大鼠黑质(SN)的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进行考察并评价。结果阿朴吗啡可诱导出明显的PD大鼠旋转行为;大鼠损伤侧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健侧显著减少(P<0.01),纹状体DA及其代谢物DOPAC和HVA含量也较健侧明显减少(P<0.01)。结论本模型具有绝经期妇女帕金森病的基本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6-羟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技术改进方法,并对改进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观察神经前体细胞定点移植对改进型PD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6-OHDA双点微量注射于大鼠左侧大脑制备PD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神经诱导,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移植后PD大鼠行为变化.结果改进注射方法后PD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为73.3%,较常规制备方法明显提高;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PD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结论使用6-OHDA双点注射选择性破坏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建立较稳定的且成功率较高的PD模型.小鼠ES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PD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6-羟多巴(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该药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6-OHDA组40只、灵芝孢子油 6-OHDA组40只.通过脑部立体定向法将6-OHDA注射到SD大鼠一侧黑质致密部建立6-OHDA大鼠PD模型,灵芝孢子油 6-OHDA组在造模前3 d开始给灵芝孢子油每天500 mg/kg,连续10 d.6-OHDA组喂食生理盐水做对照.造模后每周给予阿朴吗啡观察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4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对TH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①灵芝孢子油 6-OHDA组出现旋转行为的大鼠比例为10%,6-OHDA组为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在两组间存在差异,多巴胺手术侧含量/手术对侧含量在灵芝孢子油 6-OHDA组为(60.12±7.5)%,在6-OHDA组为(38.58±7.26)%.③在黑质致密带区灵芝孢子油 6-OHDA组的TH免疫阳性细胞及TH蛋白表达量均较6-OHDA组显著增多.[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明显改善6-OHDA大鼠模型行为学,增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物含量并提高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残存率,提示灵芝孢子油可能具有减缓PD病变进程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HERF家族蛋白和CAL蛋白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消化系统中的表达,探讨帕金森病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用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损毁大鼠中枢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大鼠模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NHERF1﹑NHERF2﹑NHERF3﹑NHERF4以及CAL在6-OHDA处理模型大鼠胃体﹑十二指肠﹑结肠中表达的情况。结果成功造模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发现帕金森模型大鼠胃体PDZK1和CAL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帕金森模型大鼠十二指肠NHERF1、NHERF2、PDZK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以及帕金森模型大鼠结肠NHERF1、PDZK1、CAL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组。结论帕金森大鼠消化道组织中NHERF家族和CAL蛋白表达的上调,为研究帕金森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方面的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6-羟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技术改进方法,并对改进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观察神经前体细胞定点移植对改进型PD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6-0HDA双点微量注射于大鼠左侧大脑制备PD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神经诱导,神经前体细胞恼内移植,移植后PD大鼠行为变化。结果 改进注射方法后PD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为73.3%,较常规制备方法明显提高;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PD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使用6-OHDA双点注射选择性破坏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建立较稳定的且成功率较高的PD模型。小鼠ES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PD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ESWAN序列测量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脑黑质R2*值,探讨R2*值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酶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为对照组,剩余40只大鼠通过向左侧黑质输注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PD模型,于造模后第15天进行旋转实验以验证模型,最终造模成功23只,作为模型组;期间每隔10d对两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第45天对两组大鼠进行旋转实验、MRI测量黑质R2*值及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黑质R2*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损伤侧多巴胺能神经元TH的表达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对照组大鼠黑质R2*值与TH阳性面积之间呈负相关。结论ESWAN序列可以成功测量PD大鼠黑质R2*值,对早期评价PD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情况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6-OHDA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杨辉 《四川医学》2007,28(8):818-820
目的应用6-OHDA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并对不同剂量6-OHDA制作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取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12μl单点、8μl单点、4μl单点、8μl双点和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法,分别行左侧纹状体区相应剂量6-OHDA单点及双点注射,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化。结果双点组大鼠模型病死率高于其余各组,12μl单点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于其余各组,行为学检测见各单点组随6-OHDA剂量增加,其异常行为出现率增高;免疫组化检测各单点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但12μl单点组与双点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纹状体区对6-OHDA损伤存在剂量依赖性,12μl单点注射方法优于双点注射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黑质神经元的缺失形式。方法 将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右侧内侧前脑柬(MFB)制备P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并运用特殊染色,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黑质内多巴胺(DA)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及其变化规律。结果 成功复制出符合临床特点的PD大鼠模型,且旋转行为与黑质区神经元数目呈反变关系。损伤侧黑质DA神经元存在着细胞凋亡。以术后两周最明显。结论 6-OHDA诱导的PD大鼠SNc中存在以凋亡为主的死亡方式。细胞凋亡在PD发病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大鼠相关分子的改变.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仪6-OHDA微量注射建立大鼠PD模型,2周后注射阿朴吗啡(APO),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并利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正常大鼠(n=10)及PD大鼠(n=23)黑质组织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3,4-二羟基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边缘前皮质(PrL)区5-羟色胺受体4(5-HTR4)在帕金森病(PD)大鼠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阐明PD大鼠相关焦虑行为的可能神经机制.方法:3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盐酸6-羟基多巴(6-OHDA)毁损组[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制备大鼠PD模型],每组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制作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并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salsolinol氮甲基转移酶(SNMT)的活性进行测定。方法利用单侧双点注射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构建PD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从模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SNMT粗酶液,建立酶反应产物N-methyl-salsolinol(NMSal)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以NMSal的生成量表征SNMT的活性。结果 18只经过6-OHDA注射的大鼠共有7只经阿朴吗啡诱导后表现为恒定向未损毁侧旋转(7 r/min),建模成功率为38.9%。建立了基于多反应监测技术的SNMT活性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重复性的表征方法。该方法中NMSal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达到49 pmol/L和98 pmol/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在6.0%以下。检测结果显示PD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SNMT的活性与假手术组、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n=5),而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n=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SNMT活性可能反映出PD发病状况,有望成为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功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的快速有效方法.方法 将Wistar大鼠9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及对照组(12只),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实验组在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注入6-OHDA,经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表现为恒定左侧旋转且旋转圈数﹥210 r/30 min的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在脑部相应位置注入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观察成功模型毁损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结果 (1)行为学检测:模型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分别死亡2只及1只,实验组78只大鼠中36只左侧恒定旋转圈数﹥210 r/30 min,造模成功率为46.2%,并且维持时间长.(2)免疫组化:成功大鼠模型毁损侧黑质区TH阳性的神经元较对侧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lt;0.01).结论 大鼠中脑VTA单点注射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易于定位,操作简单,动物死亡率低,模型成功率较高,成本较低,是较快建立稳定PD大鼠模型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不同亚型在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十二指肠黏膜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双侧中枢黑质注射6-OHDA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6-OHDA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β受体不同亚型(β1、β2、β3)在6-OHDA大鼠模型十二指肠黏膜的表达变化。结果β受体的3种亚型(β1、β2、β3)在大鼠十二指肠黏膜均有表达,并且在6-OHDA大鼠模型的表达均上调,其中β2表达量较β1和β3上调明显。结论 6-OHDA大鼠模型十二指肠黏膜β受体3种亚型的表达均上调,可能参与帕金森病胃肠功能紊乱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黑质内微量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复制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对黑质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应用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技术制备PD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天数用不同药物诱发对动物行为学的影响,45d后分别测定各组黑质区GsH—Px、MDA和ROS水平。结果①单侧黑质致密部6-OHDA8μg注射可以成功制备PD动物模型;②6-OHDA使GSH—Px活性降低.ROS、MDA水平升高(P均〈0.01)。结论6-OHDA黑质内微量注射可以建立PD动物模型,其症状稳定;6-OHDA打乱了黑质抗氧化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大鼠肠功能的改变,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受体CXCR4在肠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OHDA组和对照组。6-OHDA组经6-OHDA脑内定点注射建立PD动物模型,建模4周后收集两组大鼠1 h粪便排出量,计算粪便含水量。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胃肠神经细胞CXCR4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OHDA组大鼠1 h粪便排出量及含水量明显降低(P<0.01),而且胃肠神经组织中CXCR4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但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结论 PD大鼠胃肠神经系统中CXCR4表达水平降低与其胃肠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neur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 NSC-CM)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体内外模型中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6-OHDA脑立体定位注射SD大鼠的内侧前脑束建立体内PD模型,并在黑质和纹状体中注射NSC-CM进行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黑质和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 DAN)丢失情况,免疫印迹实验检测黑质中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1,Mfn1)的表达水平。采用6-OHDA处理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建立体外PD细胞模型,并用NSC-CM进行预处理;检测PD细胞模型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活性氧水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fn1表达水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检测NSC-CM成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应用6-OHDA纹状体内注射制作PD模型大鼠,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白藜芦醇10,20,40mg/kg/d治疗组以及ViLE对照组(50mg/kg/d),并设假手术组及正常给药组(自藜芦醇20mg/kg/d),每日口服给药一次,连续10周,给药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行为学检测,然后利用化学比色法检测损毁侧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以及MDA含量。结果1.白藜芦醇治疗组可使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2.白藜芦醇治疗组可明显增加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白藜芦醇减轻6-OHDA所致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