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可霉素类药品是强效、窄谱的抑菌性抗生素,主要包括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类药品最大的特点是能渗透到人体的骨组织和胆汁中,因此,临床上常将林可霉素类药品作为治疗急、慢性骨髓炎和肝脓肿的首选药物.另外,林可霉素类药品还可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腹腔和妇科感染.本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伪膜性肠炎,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尚有注射局部刺激和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解热镇痛药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除解热和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鉴于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自1974年始国际上将这类药物归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支气管扩张.临床主要用于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也可治疗荨麻疹、枯草热及鼻黏膜或齿龈出血.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按其特点可分为 :①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苄星青霉素等 .②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新青Ⅱ号)、氯唑西林等.③广谱青霉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④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呋布西林等.⑤耐酶的氮卓咪青霉素,如美西林等.青霉素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青霉素类药品各种给药途径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变态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青霉素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相似文献
5.
1 纠纷案例 [案例1] 患者,男,68岁.2001年11月5日入住某集团医院,初步诊断为贲门占位、十二指肠溃疡.11月9日在全麻下行贲门处占位切除食管胃吻合术.11月25日食管、胃造影诊断为吻合口瘘,行空肠造瘘和胸腔闭式引流术.12月2日下午患者突然从胸腔引流管内涌出大量鲜血,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6.
1962年,萘啶酸的合成应用标志着喹诺酮类问世.本类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的作用位点不同,它们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点,抑制DNA螺旋酶,阻止细菌细胞分裂.目前,部分细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性可因质粒传导而广泛传播,喹诺酮类药物则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的影响,因此,本类药物与许多抗生素间无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事件甚至死亡病例常有报道,尤其是“鱼腥草事件”,敲响了中药注射剂安全的警钟。根据2005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占18%,发生率仅次于抗生素,其中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71%。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事件甚至死亡病例常有报道,尤其是"鱼腥草事件",敲响了中药注射剂安全的警钟.根据2005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占18%,发生率仅次于抗生素,其中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71%. 相似文献
9.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静止期杀菌药,主要不良反应是肾毒性和耳毒性,尤其儿童和老人更易发生. 1 病例简介[案例1] 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连续注射导致幼儿耳聋 相似文献
10.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而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也很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其中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因素,本文结合8例患者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青铜峡市五家医院2003年1~12月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按销售金额排序法列出购入药品及主要生产厂家,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使读者对该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13.
14.
用药对象问题:医疗纠纷有一些是由于医生忽视用药对象引起的。例如有的喹诺酮类药物在说明书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禁用,由于医生没有详细阅读说明书及相关资料,给1例12岁患者用了此类药物。患者用药后,其父母看到说明书而找医院索赔。喹诺酮类药物有抑制γ-氨基丁酸的作用,因此能诱发癫痫病,同时也可影响软骨发育。此案例虽近期未造成患儿明显身体损害,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素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用化学方法接上不同的侧链而形成的半合成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好,毒性较低,不良反应少。通过对本院临床应用抗生素情况的调查,发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用药比例已占到了抗生素用药量的75.3%。因此,笔者针对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发生的35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患者占57.14%,消化系统反应占11.43%,其他不良反应占31.43%,第一代药物不良反应占11.43%,第二代药物不良反应占42.86%,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占45.71%。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选择给药途径、品种等,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法.方法 选取109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出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更改治疗方案为单独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头孢菌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中,>60岁的患者占比47.71%(52/10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比例分别为33.94%(37/109)、44.04%(48/109),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一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的治疗方案由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改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独用药后,可见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及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时候,要把握其适应证、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禁忌证等,并考虑年龄等因素对用药的影响,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处理,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处理体制的利弊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据中国卫生法学会统计 ,从 1997年开始 ,医疗纠纷以平均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 ,索赔金额越来越高 ,由几百元、上千元到 10 38 7万元 ,其主要原因如下 :1 1 公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长 ,人们已逐渐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医疗纠纷的上升 ,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 ,由过去只找医院领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解决问题的单一途径转变为寻求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 ,这种变化对于约束医务人员不规范的行医行为 ,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秩序有着积极的意义。1 2 医疗纠纷的上升 ,与新闻媒体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药学知识的逐步普及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关于由用药原因引发的医疗纠纷有日渐增多之势,有些虽然未构成医疗事故,但也应引起警惕。作为药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切实搞好临床药学工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药学知识和药物不良反应信息以确保病人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本人结合在工作实践中接触到的一些医疗纠纷案例,粗浅分析其中的用药问题,期望对医药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2001~2004年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以冠头孢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Cephlalosporin C)作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较广、副作用较少、抗菌作用较强等优点,临床上广泛用于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