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已公认膜免疫球蛋白(SmIg)是外周血B淋巴细胞所特有的标志,它有完整的免疫球蛋白结构,其Fc 段埋在细胞膜中,Fab段伸向外,是识别相应抗原的受体。目前在没有建立可靠的测定B淋巴细胞的方法前,国内外多用免疫荧光法检测SmIg,作为鉴别B 淋巴细胞的一项重要指标,并认为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方法。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机体内有成千上万的B细胞,每个B细胞克隆都表达有特异性的抗原受体即SmIg。不同B细胞克隆所表达的抗原受体具有不同的特异性,说明每个个体都存在着数量巨大抗原受体,即抗体的多样性。抗体的多样性是由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尤其是超变区所决定的。因为在胚素细胞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它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2岁.因反复咽痛、发热2年,腹痛1个月于2007年4月27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肝脾肿大,后腹膜淋巴结肿大,7.2 cm×4.9 cm;血常规:WBC 128×109/L,中性粒细胞0.05,淋巴细胞0.95,Hb 85 g/L,BPC 104 × 109/L;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原始淋巴细胞0.03,幼稚淋巴细胞0.22,成熟淋巴细胞0.74;骨髓象示幼稚淋巴细胞0.695,成熟淋巴细胞0.240,考虑幼淋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CD46、CD19、CD45、CD23、CD5、CD25、HLA-DR阳性,FMC、SmIg阴性,提示"B细胞多克隆群",染色体:46,XY,正常核型.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型)"(CLL/PL).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肺结核病人B淋巴细胞抗PPD特异性抗体的分泌情况,探讨结核病患者体液免疫状态及其在结核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不同剂量的PPD加以刺激并培养一定时间后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所含抗PPD特异性IgG和IgM的含量.结果 肺结核患者B淋巴细胞产生抗PPD特异性抗体情况:2.5 u PPD刺激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肺结核病人抗PPD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P<0.05);15 u PPD刺激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抗PPD特异性抗体IgG含量肺结核病人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P>0.05),而抗PPD特异性IgM的含量肺结核病人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结论 (1)肺结核病人B淋巴细胞功能处于低下状态,肺结核病人B淋巴细胞分泌抗PPD特异性抗体能力明显低于健康人.(2)肺结核病人B淋巴细胞分泌抗PPD抗体能力低下可能不是B细胞本身的改变及损伤,而是功能受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 1型(HIV-1)B/C重组毒株感染者Nef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方法 队列收集19例感染时间<1年和40例感染时间>3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其针对HIV-1 B/C重组毒株Nef重叠多肽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15例感染时间<1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产生Nef特异性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反应,主要识别氨基酸位置为Nef 83至135内的EVA7081.1、EVA7081.5、EVAT081.6、EVA7081.48共4条多肽;29例(75.2%)感染时间>3年的感染者产生Nef特异性分泌IFN-γ的T淋巴细胞反应,主要识别氨基酸位置为Nef 63至101内的EVA7081.43、EVA7081.44、EVA7081.45、EVA7081.47、EVA7081.48、EVA7081.49共6条多肽.感染时间<1年的感染者平均反应强度为284.13 SFC/106PBMC,感染时间>3年的感染者平均反应强度为152.44 SFC/106PBMC,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91.000,P=0.002).结论 HIV-1 B/C重组病毒感染者在感染时间<1年和>3年时机体均识别HIV-1 Nef的中心区域,其产生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强度随疾病的进展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CD20是前B淋巴细胞向成熟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的表面抗原.除了在正常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外,CD20也在许多B细胞性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中表达,为B细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靶点.本文介绍近年来rituximab在B淋巴细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负载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18-27(HBcAg 18-27)序列肽的活化B淋巴细胞诱导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HBcAg 18-27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能力.方法 免疫磁珠法分选B淋巴细胞,与CpG寡核苷酸(CpG-ODN)(2 μg/mL)和白细胞介素-4(IL-4)(2 ng/mL)共培养48 h,再加入人工合成的HBcAg 18-27肽(50 μg/mL),继续温育12 h.将负载抗原肽的活化B淋巴细胞与自体PBMC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5 d,采用Pro5TM MHC Pentamers技术检测HBcAg 18-27特异性CTL.结果 免疫磁珠法分选B淋巴细胞纯度为89.60%.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BcAg 18-27抗原肽进入活化B细胞,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抗原负载率为41.3%.以此作为HBcAg 18-27特异性抗原递呈细胞(APC)能够从自体PBMC中诱导出HBcAg 18-27特异性CTL.对照组(不加APC)HBcAg 18-27特异性CTL为(0.20±0.10)%,实验组(加APC)为(0.50±0.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载了HBcAg 18-27肽的活化B淋巴细胞能够诱导自体PBMC产生HBcAg 18-27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经小鼠肝癌细胞不同抗原致敏的CD40配体活化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T、B混合淋巴细胞,并在CD40L、rmIL-4联合作用下培养.然后分离T、B淋巴细胞以备用.将凋亡的肝癌细胞及其冻融裂解物作为实验组,1640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B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培养后各组B细胞表面抗原呈递细胞标记(CD40、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情况.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以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诱导的CTL作为效应细胞,肝癌细胞Hepal-6为靶细胞,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活性.结果:负载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实验组的B淋巴细胞,其组织相容性分子及其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负载肝癌肿瘤抗原的B淋巴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诱导的CTL可有效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运贤  马锦田 《新医学》1990,21(2):70-71
本文用抗人白血病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E-玫瑰花结试验及SmIg测定,对23例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23例中普通型占19例。结果表明其临床预后较其它型好。  相似文献   

10.
脐血HLA-B15组血清学与DNA定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学方法对脐血HLA B1 5特异性组分型存在的误差 ,及应用PCR SSP方法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和PCR SSP方法对 1 37份脐血做分型对比研究。结果 DNA分型成功率 1 0 0 % ,特异性、敏感性好 ,血清学对B1 5组分型总误差 1 5 % ,主要发生在B62、B75、B1 51 1 / 1 50 8/ 4 6这几个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存B淋巴细胞肿瘤表面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的框架区(FR)上是否存在可以激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抗原表位,这些来源于FR的抗原肽是否能够激发家族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探讨按照B淋巴细胞肿瘤的IgHV基因分型进行家族性的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系统预测了40例B淋巴细胞肿瘤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序列的抗原表位,人工合成不同基因家族的抗原几肽,利用1、2细胞结合实验检测预测的抗原肽和HLA分子的亲合力利用体外CTL刺激扩增体系。诱导特异性的CTL细胞增殖,用肽/HLA四聚体检测特异性CTL的数目,应用LDH释放实验检测CTL的细胞毒活性并验证其家族特异性。结果在B淋巴细胞肿瘤的7个IgHV基因家族中找到了12个高亲和力的抗原九肽,其中10个(83%)位于FR,以HLA-A*0201正常供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负荷该九肽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去刺激自身PBMNC,经过4轮刺激,CD8和肽/HLA四聚体双阳性细胞从0.38%上升到49.38%LDH释放实验证明对HLA—A*0201( )、IgHV1( )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并且被IgHV1肽刺激出的CTL不能识别负荷IgHV3肽的靶细胞:结论IgHV基因FR抗原儿肽可以刺激产生具有HLA限制性的并且肽特异性的CTL,同时这样的杀伤作用具有家族特异性,以此为靶位有望对B淋巴细胞肿瘤进行家族特异性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孕激素受体B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改变的方法.方法 提取外周血DNA,经亚硫酸盐修饰,然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及5例正常对照外周血DNA 孕激素受体B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在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5例成功地检测到孕激素受体B基因甲基化异常,而正常对照均没有发现甲基化异常.结论 建立的检测慢淋孕激素受体B基因异常甲基化的方法是可靠的,该方法可能对监测肿瘤进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人工抗原呈递细胞模拟树突细胞(DC)体外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观察特异性T淋巴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效应.方法 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特异性抗原肽(CML28)作为目标肽,并以磁珠同时负载人工合成的HLA-A2-Ig二聚体-抗原肽(CML28)复合物以及B7-1分子,作为诱导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的双信号分子,模拟抗原呈递细胞的生物功能,建立一种人工抗原呈递细胞;从HIA-A2健康骨髓捐献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并与人工抗原呈递细胞共孵育,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异性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程度.以初治急性白血病细胞作为靶细胞,将特异性T淋巴细胞与白血病细胞分别以5:1,10:1,20:1,40:1,80:1比例共孵育4 h,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效果.结果 以该人工抗原呈递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后,其CML28特异性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实验组中抗原肽ALFCGVACA、FLQGDTSVL、DLMSSTKGL、VLTFALDSV所诱导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3.5±1.6)%、(15.2±1.5)%、(14.7±1.8)%、(34.3±3.5)%,与对照组[(2.2±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分别以5:1,10:1,20:1,40:1,80:1混合后,随着效应细胞的增加,诱导杀伤急性白血病细胞效率也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磁珠为平台的人工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模拟人抗原呈递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白血病细胞,为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CD20是前B淋巴细胞向成熟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的表面抗原。除了在正常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外,CD20也在许多B细胞性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中表达,为B细胞恶性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治序提供了较为理想的靶点,本文介绍近年来rituximab在B淋巴细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的 尽管预防抗-D免疫预防已取得成功,但同种免疫仍会发生。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9例在分娩后的不同时间间隔内RH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发生RH异体免疫的频率。材料和方法 供者的B淋巴细胞用EB病毒转化和不同细胞密度的人类胎儿纤维母细胞在培养瓶中进行组织培养。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筛查人类免疫球蛋白,和用直接血凝反应技术筛查抗RH抗体。外周血中CD19~+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测定,RH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的  相似文献   

16.
慢性 T 淋巴细胞白血病(T-CLL)有3种主要类型:①嗜苯胺蓝 T-CLL:②Knobby 型 T-CLL;③成人 T 细胞白血病(ATL)/淋巴瘤。免疫学上Knobby 型 T-CLL 和 ATL 的表现型是 T11+T4~+;而嗜苯胺蓝 T-CLL 主要是 T11+T8~+.嗜苯胺蓝 T-CLL 一般无症状或伴有非进行性疾病的表现,而Knobby 型 CLL 和 ATL 的疾病过程则进展迅速,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和4.5月。本文报道的是1例兼有嗜苯胺蓝和 Knobby 型 T-CLL 表现的病例。检查骨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证明是 T-CLL。采用羊红细胞玫瑰花结法,直接荧光检测 SmIg 及1组单克隆抗体鉴定其免疫学表现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病例及尸体解剖检查(尸检)资料探讨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或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1例因急腹症入院,查血白细胞12×109 /L,中性粒细胞0.40,淋巴细胞0.53,单核细胞0.04,经抢救无效4小时后死亡的病例资料.结果:尸检见肠管肿大,淋巴结、肝、脾增大,镜下检查为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或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多器官浸润,后经病理确诊为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或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论:本病晚期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5例初诊患者 ,1 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患者和 1 0名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 (CD95)、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结果 IRP初诊患者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正常人 (P均 <0 .0 5) ,后两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三组B淋巴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 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均 <0 0 5)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 9+ CD95+ /CD1 9+ bcl 2 + )比较 ,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对照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B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治疗起效时间呈正相关 (r =0 .69,P <0 0 1 )。结论 IR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凋亡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难治和复发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难治复发患者远期生存率<1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是通过基因修饰的方法获得的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近年来,可特异性识别B细胞表面抗原CD19的CAR T细胞在针对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文章综述了抗CD19 CAR T细胞在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52-1552
答:免疫活性细胞是指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成熟的T、B淋巴细胞。T细胞是淋巴干细胞经历了前T细胞的分化后,在胸腺内微环境和胸腺激素作用下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故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B细胞是由B细胞在禽类法氏囊内或哺乳类动物骨髓中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故称囊依赖性淋巴细胞或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T细胞在体内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