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6例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随访4年。结果:4年间复发率为65.4%。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为停药或不规则服药、低水平的社会适应功能、病前性格;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为停药或不规则服药、病前性格、低水平的社会适应功能、婚姻状况、治疗依从性、生活事件和家族史,结论:坚持维持治疗、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的早期表现、是降低复发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免费投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一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免费投放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对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免费投放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免费投放组由医生定时上门免费发药并巡诊,对照组自行选择普通门诊治疗,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同时监测复发、再住院、就业及服药依从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免费投放组BPRS,SDSS评分,复发率、再住院率、就业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服药依从性更好(P〈0.01)。结论免费投放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优于普通门诊,能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间采用微信随访干预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9年4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展开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展开微信随访,对比两组的服药依从性、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结果 观察组复发率(14.00%)、再住院率(10.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8.00%)高于对照组(86.00%)(P<0.05);观察组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随访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有明显价值,亦可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维持治疗与远期预后的关系,对136例进行了1 ̄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39例坚持服药维持治疗者的治愈率为25.64%,显效率为64.10%,有效率为97.44%,复发率为20.51%,97例不规则和不服药维持治疗者分别为4.12%、18.56%,69.07%,47.42%,两组功能良好者分别为35.90%和16.49%,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复发率和社会功能均有显著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最常见的重症精神病,其病残率、复发率很高,多伴有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损害。虽然药物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但长期服药和病情复发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家属。残余的精神症状、受损的社会功能及来自社会家庭的心理压力单靠药物治疗是解决不了的。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本对20例接受家庭病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进行了两年观察,其总复发率为10%,对照组(普通门诊治疗)为25%,两组统计学资料比较有差异(p<0.05),表明家庭病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能有效地减少临床复发,降低再住院率,提高患的社会功能及服药的依从性,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维持治疗与远期预后的关系,对136例进行了1~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39例坚持服药维持治疗者的治愈率为25.64%,显效率为64.10%,有效率为97.44%,复发率为20.51%;97例不规则和不服药维持治疗者分别为4.12%,18.56%,69.07%,47.42%;两组功能良好者分别为35.90%和16.49%。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复发率和社会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药物维持治疗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提示加强院外防治和改进维持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IS患者400例,对入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于出院后3 m、6 m、1 y 3个时间点进行随访,对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服药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对比服药依从性良好与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IS复发情况。结果入选患者最终获访345例,失访55例,死亡6例。出院后随访统计结果发现,服药依从性良好患者200例(良好组),缺血性卒中复发患者25例(12. 5%);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145例(不良组),缺血性卒中复发患者36例(24. 8%),良好组IS复发率低于不良组(P 0. 05)。结论 IS患者他汀类服药依从性随出院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IS患者出院后的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高出院后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可降低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复发原因。方法选择2011-04—2012-04我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出院1a后实施自制问卷调查并通过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服药情况、复发情况、复发原因、社会活动情况及复发早期的相关表现。分析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复发原因及复发早期表现,为预防复发风险提供依据。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a后复发率为43.48%,单一服药患者较合并服药患者多,复发主要发生于服药依从性差,经常受社会心理因素、季节因素和遗传因素影响的患者;患者出院后社会活动减弱,未参加社会学习工作的患者较患病前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的早期主要表现在行为障碍、情绪障碍、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现状,患者和家属应加强对预防知识的了解,及时就诊,尽可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复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及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后对药物依从的影响,探讨药物依从性预测指标。方法:纳入150例复发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80例,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组70例,收集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于基线及随访治疗3个月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用药态度量表(DAI)、自知力问卷(SAI)分别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服药态度及自知力。随访1年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间没有超过1周定义为药物依从。结果: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组依从性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χ~2=20.56,P0.001);在随访治疗3个月时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组患者DAI、SAI评分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规药物治疗组药物依从与否与基线SAI评分(β=0.225,P=0.19)及随访治疗3个月后DTI评分(β=0.302,P=0.4)相关联,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组药物依从与否与基线SAI评分(β=0.264,P=0.027)相关联,与随访3个月时PSP冲动攻击行为得分(β=-1.031,P=0.027)相关联。结论: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药物依从性更佳,良好的自知力及治疗早期较好的服药态度是常规药物治疗依从良好的预测指标,住院时良好的自知力、治疗早期较少的冲动攻击行为是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药物依从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抑郁症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之间出院抑郁症患者135例进行随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住院治疗与出院后服药相关情况、家庭和社会支持情况、复发情况等。实际共得到120例调查资料,按照遵照医嘱服药或是自行减药、断续服药、停药将其分为依从组和非依从组,其中依从组56例,非依从组64例。结果 (1)依从组和非依从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教育程度和婚姻情况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20例患者中,有76例出现复发,44例未见复发。依从组中复发15例,占26.7%,非依从组中复发61例,占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抑郁症服药依从性的直接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家庭对服药的态度、用药维持时间、用药剂量、工作能力、复发情况。结论加强宣传遵照医嘱服药重要性,注重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医疗质量是提高抑郁症患者院外依从性,降低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内观疗法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内观疗法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内观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及治疗1年时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进行评定,并比较其服药依从性。观察1年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及1年时内观疗法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1年内复发率内观疗法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观疗法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氟哌啶醇癸酸酯在维持治疗双相Ⅰ型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96例康复期双相Ⅰ型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氟哌啶醇癸酸酯合并少量碳酸锂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共观察24个月,入组时和治疗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进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观察两组复发情况,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服药依从率84.3%,平均用药时间(502.8±108.1)d,有效率80.4%,复发率19.6%;对照组服药依从率60.0%,平均用药时间(423.7±121.5)d,有效率53.3%,复发率46.7%,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率好于对照组(P〈0.05),平均用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S社会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啶醇癸酸酯维持治疗双相Ⅰ型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首发精神分裂症不同维持治疗时间的复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维持治疗时间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方法:对4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出院后5年内进行随访,分析维持治疗时间与复发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5年内累计复发率为63%,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按医嘱维持2年组5年内累计复发率为80%,3年组为60.7%,4年组为19.0%,这3组复发率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累计复发率在下降,按医嘱维持治疗时间越长,复发率越低,为减少复发、减少致残,首发痊愈后应特别注意坚持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索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在国内精神科领域率先尝试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3个治疗病房的患者,出院前1月对干预组患者和家属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按正常治疗出院,评定两组患者出院时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大体评定量表(GAS)。干预组出院后进行定期的电话和上门随访,对照组一般门诊随访,3个月、6个月、1年时再分别对两组患者做PANSS量表、GAS、MRSS康复状态评定量表、SD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测定。结果 干预组经综合干预后PANSS量表、MRSS、SDSS分值逐步下降,GAS分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自觉门诊随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阳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能增加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氯氮平与氯丙嗪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进行了2年随访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病人复发恶化率无显著性差异。BPRS、SANS、M—SDSS量表评定,结果提示病人服用低剂量药物维持治疗期间症状稳定,复发率较低,社会功能未再衰退,药物副反应比较少,适合在农村社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 50 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逐个登门随访,且对45例存活病人予MMSE、ADL量表测定。结果 50例病人中痊愈4例、复发 15 例、迁延21例、痴呆5例、死亡5例。低文化组迁延率高于高文化组并两组间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阳性家族遗传史组复发率高于阴性遗传史组;坚持服药组痊愈率高于未坚持服药组,未坚持服药组复发率和迁延率高于坚持服药组。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预后受诸多因素影响,其预后欠佳,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网络防治精神分裂症复发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对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71例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数字化网络组(数字化网络配合社区防治网)35例,社区防治组36例(由社区防治网随访)。最后完成6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数字化网络组患者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社区防治组进行一般康复干预。随访1年。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同时监测其复发率和药物依从性。结果:随访结束时PANSS各量表的评分数字化网络组均显著优于社区防治组(P〈0.01)。数字化网络组1年复发恶化率低于社区防治组(P〈0.05)。药物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数字化网络组均显著优于社区防治组(P均〈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网络配合社区防治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防复发,改善社会功能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电话随访对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给予两组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并告知定期门诊复诊;在此基础上干预组于出院1周时及此后每2周电话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共12个月。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第1、3、6及12个月时给予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及治疗依从性评定,统计复发率。结果:两组间各时间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183,P0.01),时间与组别间交互作用显著(F=17.280,P0.01);两组间PSP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18,P0.01),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94,P0.01);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14.383,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复发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26%)(χ~2=4.000,P=0.046)。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虽不能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情进展变化和预后。方法:采用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对1994年首次发病诊断为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访10年,完成32例。结果: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经治疗出院时临床显效率高,但复发率高。过早停药、再次感冒、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坚持服药是防止散发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