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电功率谱分析用于监测手术切皮时的麻醉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电功率谱分析技术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65例ASAⅠ级腹部手术病人,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正常范围内。麻醉: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前不追加长效肌松药。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5、Ⅱ组n=20、Ⅲ组n=20。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1.0%、1.5%、2.0%,至少维持15分钟。应用数量化脑电图监测仪监测手术切皮前、后3分钟脑电图的改变,同时监测MAP、HR的改变,切皮后四肢肌肉活动、面部表情变化、呛咳或切皮前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刺激者定为切皮反应阳性。结果:切皮前三组病人的EEG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波谱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双谱指数(BIS)明显降低(P<0.01),δ波比率(δR)明显升高(P<0.01),MAP仅Ⅰ组和Ⅲ组之间有差异(P<0.05),HR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切皮反应者的SEF、MF、BIS明显高于无反应者,δR明显低于无反应者(P<0.01)。反应者切皮前、后的MAP和HR变化差明显大于无反应者(P<0.01)。结论:EEG数量化指标SEF和BIS能较准确地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量化脑电图与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62例腹部手术病人,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潘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探查毕,调整每个病人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达2%→1.5%→1%,每种浓度维持至少15分钟,记录3分钟数量化EEG及MAP、HR变化。结果: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降低,原始脑电波逐渐由低频高振幅波转变为高频低振幅波;SEF和MF趋势曲线明显右移;SEF、MF、BIS、δR明显差异(P<0.01)。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仅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与2%时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数量化脑电图能监测不同七氟醚麻醉深度时大脑皮层电活动变化,而MAP和HR只能区别极深和极浅的麻醉状态。  相似文献   

3.
数量化脑电图监测手术切以时的镇痛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MS  Luo A  Huang Y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440-442
为评价数量化脑电图(EEG)反映镇痛强度的准确性,作者对65例ASAI级腹部手术患者,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带不追加长效肌松药,监测TOF。随机分为三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1%(I组)、1.5%、2%,至少维持15min。应用数量化脑电图监测手术切皮前、后3分钟脑电图和平均动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患者的切皮反应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量化脑电图在反映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脑电的活动程度,以及EEG和心血管反应相关性研究。方法:70例ASAⅠ级病人,随机双盲分两组,组Ⅰ(n=35)硫喷妥钠,组Ⅱ(n=35)异丙酚。硫喷妥钠或异丙酚和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1~2分和3~5分监测数量化脑电图、MAP、HR、SpO2的变化。结果:诱导前,两组病人的EEG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差异。诱导后,EEG抑制,SEF、MF、BIS下降,δR升高,但两组之间无区别;异丙酚组MAP降低程度大于硫喷妥钠组(P<0.01),HR无差异。气管插管后,EEG活化,SEF、MF、BIS升高(P<0.01),δR降低(P<0.01),异丙酚组EEG各参数的变化程度轻于硫喷妥钠组(P<0.01);异丙酚组MAP和HR升高程度小于硫喷妥钠组(P<0.01)。结论:气管插管前,等效剂量的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程度类似,气管插管后,异丙酚组的EEG活化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明显轻于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5.
不同麻醉深度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数量化脑电图与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关系。方法:62例腹部手术病人,常规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潘库溴铵或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探查毕,调查每个病人的七氟醚呼气未浓度依次达2%→1.5%→1%,每种浓度维持至少15分钟、记录3分钟数量化EEG及MAP,HR变化,结果: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降低,原始脑电波逐渐由低频高振幅波转变为高频低振幅波;SEF和MF趋势曲线明显右移;SEF,MF,BIS,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不同浓度异氟醚吸入麻醉期间脑电图(EEG)、颅内压(ICP)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30例鞍区肿瘤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以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三组,分别以0.5、1.0、1.5MAC异氟醚维持麻醉。观察入安静平卧时、吸入氟醚浓度达指定MAC时、切皮、锯硬膜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脑电图95%边缘频率(SEF)及双  相似文献   

7.
相同MAC浓度的安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4例 20~50岁、ASAⅠ级、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硫喷妥钠5mg/kg、阿曲库胺0.6~0.7mg/kg。单纯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全麻。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4.27。4.93hpa。以TOF监测肌松,间断给予阿曲库胺 10~15mg,维持T4/T1<25%。采用 FP1-A1、FP2-A2双导联监护脑电,验证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8、1. 0、1. 3和 1.5 MAC时的脑电功率谱、95%边缘频率(SEF)和中心频率(MPF)改变。结果发现,随MAC增加脑电功率谱表现出波增加,α和β波减少,而SEF、MPF值随MAC增加而减少的改变呈负性线性关系,r=-0.95。提示脑电功率谱、SEF和MPF在评价全麻深度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12只成年杂种犬,观察了0.5、1.5MAC七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七氟醚吸入顺序A组:0.5→1.5 MAC,B组:1.5→0.5 MAC。结果表明:A组吸入0.5MAC七氟醚(呼末浓度)5、15、30分钟颅内压分别上升28%、16%、15%(P<0.01),吸入1.5MAC时分别上升37%(P<0.01)、11%、11%;B组吸入1.5MAC时颅内压分别上升49%、31%、23%(P<0.01),吸入0.5 MAC时其接近基础值;与正常PaCO2相比,吸入 0.5MAC七氟醚,过度通气后颅内压下降 13%(P=0.054),吸入1.5MAC时颅内压无显著性变化。结果提示:七氟醚对颅内压影响轻微;低吸入浓度保留了脑血管对CO2的反应性.高吸入浓度可能抑制脑血管对CO2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雄性SD大鼠饮用含苯巴比妥(1mg/ml)的饮水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例:NC,21%O2/79%N2;HC,14%0;186%Ne;NH,21%O2/79%N2/1.2MAC氟烷;HH,14%O2/86%N2/1.2MAC氟烷;NS,21%O2/79%N2/1.2MAC七氟醚;HS,14%O2/86%N2/1.2MAC七氟醚。吸入时间1h,24h后测定血浆及肝匀浆中MDA、SOD、游离琉基的含量。结果HH、NH组肝匀浆及血浆中MDA、SOD的含量均高于其它各组(P<0.01,P<0.05),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NH、HH组血浆及肝匀浆中游离琉基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提示氟烷所致的肝脂过氧化反应增强的作用可能与其肝毒性有关,而七氟醚无促进肝脏脂过氧化反应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七氟醚及其它挥发性麻醉药对肝药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及其它挥发性麻醉药对肝药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月龄2~3月的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C组,n=10,0MAC)、氟烷组(F组,n=10,0.5MAC)、异氟醚组(I组,n=10,0.5MAC)和七氟醚组(S组,n=10,0.5MAC)。各组动物分别吸入相应浓度的麻醉药,3小时/天,共7天。结果:表现为F组及S组肝脏代谢戊巴比妥钠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组有高于对照组的倾向(P>0.05)。结论:七氟醚、氟烷和异氟醚有酶诱导作用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